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信仰如鬆民心如潮散文

信仰如鬆民心如潮散文

在普定,説到汪建奎,幾乎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不是因為他曾經任過科級領導,政績如何,口碑如何;也不是因為他為人處事備受稱道,有人緣;更是不因為他教育有方,子女爭氣……而是他提前退了休,卻信仰如鬆,精神如故,激情創業,帶富一方百姓,讓民心如潮擁之的事蹟。

信仰如鬆民心如潮散文

認識或不認識汪建奎的人,都習慣稱他老汪。提起老汪,人們都愛説:“那老者不曉得會有這樣好的精神,不得事都要找事做!越做越精神!”

老汪是國家級貧困縣的普定,改革開放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後,第一個帶頭創建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的人,也是第一個動員農户以茶園、土地、資金、技術等入股創辦農業經濟實體的人,是第一個在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創建黨支部,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的人!

老汪雖然個頭中等,身材偏瘦,且已步入“六六”大順之年,但他的精神面貌,卻如蒼松翠柏,讓那些年齡不大而怨天尤人,感歎不少的人,對比之下,大失其色。又似插在民心的一面旗幟,在不斷地召喚着明天的希望,不斷地鑄就新的輝煌!面對老汪,我為那些“人到中年萬事休”的人深感慚愧。

距第一次採訪老汪兩年後的2011年春的今天,筆者再次來到以老汪為首的合作社,在遠離塵世,常常雲遮霧繞的茶山上,老汪如數家珍地介紹了他兩年後的輝煌。那神情,凝重而自豪,那話語,沉着而自信,那舉手投足,透着老當益壯的氣魄!

老汪説,農民的事情,只要有人帶頭,讓他們嚐到甜頭,就會跟上來,參與創業。2007年初,“普定縣貓洞鄉新民村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社”(下稱“合作社”)籌建的時候,老汪説他不知費了多少口舌,才動員了十七户農民參與。俟四年時間,在合作社的努力和多方面的支持下,如今,合作社擁有固定資產287萬元(不含茶園),僅無公害加工的機械就有22台。除了擁有一棟辦公樓外,還有名茶加工車間,大眾茶加工車間,化驗室,包裝車間等。還有投資200萬元新建的中藥材初加工房460來方米,茶苗育種700多平方米,烘房5棟,沖洗池4個,水池400立言米,活動廠房380平方米。2007年秋,合作社成立的時候,茶園面積僅100多畝。

如今,合作社已有茶園1286畝,看上去滿山遍野,纖塵不染,碧綠一片,令人心曠神怡。2011年預計產值在200萬元以上。結合今年市場和上年採摘、加工、銷售情況,合作社經過科學改造的800多畝低產茶園,每畝有望增收1500元左右。如今,老汪的合作社,迎來了貴州着力打造全國綠茶基地的發展機遇!在縣鄉政府和上級有關方面的重視下,在老汪為首的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僅兩年時間,新民村周邊六個行政村,新種茶園就達5000多畝。

老汪還介紹説,合作社除了加工股東自己的茶外,還開展委託加工業務。委託業務,從事加工的技術人員與合作社按6比4進行分成。毛峯茶成品加工費每斤12元,綠茶5元。

通過爭取,老汪為首的合作社茶園,成為了市供銷合作社有機茶園示範基地。同時也成了鄉政府茶葉種植、管理、加工的培訓基地。2010年,經有關方面論證後,在市供銷社的支持下,合作社又走上了茶藥間種新路。2010年通過示範種植,畝產桔梗1000多公斤(幹品250多公斤)。按與安順“天翼公司”簽訂的訂單價,畝產值可達15000元。在此基礎上,貓洞鄉迎來了省財政廳2011年1000萬元“整鄉推進”的農業產業項目實施的機遇,合作社因此種植桔梗530畝,預計總產量超過5000公斤,產值700萬元左右。並有18個自然村寨的農户,通過示範參觀,種植了6000畝桔梗。由此還帶動全鄉600多户1400多人的就業規模。

合作社社員,除了工資收入每人在12000元以上外,還有上萬元有分紅。同時,合作社員承包土地種中藥桔梗,由社裏提高種子、肥料,並統一指導、管理,還可增加一份豐厚的收入。

面對老王的業績,筆者不禁屈指盛讚!老汪笑了笑,淡然地説:“沒哪樣,合作社能有今天,一是政策機遇好,二是多方面的關心和支持,三是大家的辛苦和努力。我嘛,作為一個老黨員,這幾年來,不管做多做少,起碼對得起黨員這兩個字!”不善言談的老汪,樸實的話語裏,擲地有聲!

2009年4月12日,筆者冒着如箭清雨,第一次採訪老汪。知道老汪1999年退休。他明知提早退休影響自己的待遇,但在別人勸他緩幾年再退,退休工資待遇要高點時,他卻説:“我曾經勸過其他人,不管待遇如何,早點退休,免得佔編制,影響年輕人。我不能讓人家看我笑話。好歹我是個黨員,還任過職”。樸實的話語裏,透着律人先律己、以身作則的表率精神。

老汪退休後,他的身影,常在自家的茶園裏轉悠。有人認為,老汪的茶園,成了他退休後的歲月歸屬了。誰知老汪卻不想讓自己還擁有的歲月被小小的茶園所羈絆!

三十年前,貓洞七百多畝的集體茶場就在新民村的土地上。而多年來,因為種種原因,茶場發展滯步不前。後來有了“退耕還林”政策後,鄉政府利用政策鼓勵新民村人新種了七百多畝的茶葉,茶葉種植規模才有明顯的擴展。為了解決茶葉的銷路,鄉里引進了兩户加工企業收購茶青,茶農市面上場經濟的觀念得到一定的加強。

這時的老汪想,如果能發動種茶農户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組織,把“小生產”與“大市場”結合起來,走產業化道路,幫助農户種自己的茶,賺更多的錢,確保增收,那該多好?老汪有了這一念頭後,就開始有目的地到有關部門進行諮詢、瞭解,並開始蒐集報刊、電視等媒體對有關農民合作組織的報道。當他弄清農民成立自己的經濟合作組織,不但政策允許,而且還倍受鼓勵時,2007年初開始在老家遊説,籌建合作社。

一個人,只要不損人利己,為自己活着、為自己的家人活着,是無可非議的。而一個人活着,更可貴的是能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生活着。這樣的人,他的精神,會在今後的歲月裏,或多或少地化着口碑加以傳承

每月拿着兩千多元退休金的老汪,本可以打打麻將,喝喝小酒,擺擺龍門陣,安度晚年的他,卻沒有因為歲月不饒人而以安享晚年的心態對待自己。因為他心中裝着的,不僅是自己。他清醒地認識到,做好事也得有“帶頭人”不僅自己要帶頭,還要動員幾個黨員和他一起,才能形成合力,凝聚人心帶好頭。於是,他在動員農民參加合作社時,首先想到的是身為黨員的胡光友、陳家芬、汪峯等村民。然後通過黨員動員動員家人和其他農户,先組織起來後,做出樣子,以實際成效讓羣眾自覺加入。為此,老汪把他的動員詞概括成七個字:“民辦、民管、民受益”。

也就是這七個字,讓市關工委和縣鄉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等領導感到老汪不老!感到老汪的舉動值得重視和支持!

2007年7月,合作社相繼辦理了一系列相應的證照手續。2007年9月28日,合作社在各方的關注與支持下正式成立。通過社員民主推選,老汪任理事長,張行法、張行雲任副理事長。並在組織協調上進行了相應的分工協作。

2007年12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下達了受理“罩子山”商標註冊通知。一年多的時間裏,合作社在多方面的支持下,有了自己功能齊備的廠房、辦公樓。

到了2009年秋,七户農民、十七個社員的合作社與黨支部,不僅有了自己初步的民主管理的議事規則,還因此而確定的相應的制度、機制。更重要的是加入合作社的共有四名黨員,並按規定程序建立了自己的黨支部。老汪説,成立黨支部,就是要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多為作為市場競爭主體的合作社爭取有市場競爭力的地位。既是為自己、更是為大家。凡對合作社具有比較大的影響的生產、經營的重大事項,不論由誰提議,先交社員大會討論,再由理事會綜合分析後,提出初步意見報黨支部討論,黨支部通過討論確定後,由支部宣傳委員負責思想宣傳,讓所有社員在理解的基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如今,合作社在縣財政與其他方面支持下,不但通過了QS認證,並獲得了工業生產許可證。同時合作社所在地新民村榮獲貴州省第十七批無公害茶葉產地,認證編號WNR-G207-00211。

雖然老汪的額頭,歲月的滄桑已在所難免,但面對我的採訪,依然精神抖擻。他除了介紹合作社現在發展的情況外,沒有叫一聲苦,説一聲累。每當説到方方面面重視和支持時,有些清瘦的老汪,感激之情總是禁不住溢於言表。

老汪算了一筆賬。他説,新民村多是山地,種苞谷一畝收300斤,值300多塊錢左右。種茶、種藥,憑他掌握的情況,至少要翻十五六倍。

老汪很高興地笑着説:“我們的合作社,按照現在的發展,可以按比例提取公積金、公益金,用於擴大再生產;用於社員因公受傷、養老保險等費用”。

社員私下説老汪,年紀雖大,腦筋好用。通過幾年多的相處,合作社的舵,讓他掌,大家放心。社員還説,老汪對人也好,對事也好,熱心、公道。有老汪在,他們説啥也沒顧慮。有老汪在,他們就有了主心骨,幹啥都有勁。

老汪真是人老志不衰,精神春常在!

我想,老汪的精神,應該是來自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堅定如鬆的信仰,因此才讓合作社的社員和其他認識或一認識他的人,對他都有一種崇敬之情,好評如潮!

臨別時,老汪微笑着點頭致意。他的微笑裏,藏着的,不僅是熱情和自信,還有一份為民謀福的執著無悔!在我回首的剎那間,我突然發現站在幾個社員中的老汪,顯然成了一面插在民心上的鮮豔黨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e22ep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