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慎酒唯美散文

慎酒唯美散文

這是一種用糧食或水果或其他可食用的物質,經過發酵手法而製成的,辛辣、甘甜、苦澀、微酸等多種滋味並存的,或紅、或白、或黃、或其他顏色的飲料,我們一般將其視為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有的人看見了這個東西,就會喜笑顏開,將其呼為歡伯。可是,恨它的人,又會將其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它一直都像小怪物一樣糾纏着人類,認為它是萬惡的源泉。

慎酒唯美散文

可是,它就是它,有着一個家喻户曉的,普普通通的名字——酒。

據説,酒是來歷非凡的,第一個造酒的人,是夏朝的儀狄,他受到了帝女的指示,造出了酒這種東西。不過,當時的皇帝,舜帝還是算是一個有道的明君,當他品嚐了酒之後,認為這酒的味道真的是很醇美,可是,他依然還是下令禁止生產酒,並且還疏遠了儀狄。或許,在飲酒的時候,舜感受到了自己內心的那種激動,覺得自己情不自禁地就會喝了再喝,可是,喝了之後,就會變得腦袋暈暈乎乎的,不再清醒了。舜覺得,以自己的定力,面對酒的時候,尚且不能自持,又何況後世那些沒有道行的人們呢。所以,他這才下令禁酒,並且還憂慮萬分地説:“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

大舜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不久之後,就得到了驗證。事實證明了,好奇不僅會害死貓,也會害死人類,要不然的話,當年那潘多拉的魔盒也不會被打開了,所以,同樣的道理,大舜的後人們,受不住那酒的誘惑,漸漸地忘記了祖先曾經説過要慎酒的,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第一個因酒而亡的朝代,夏朝,夏桀因沉迷酒色而亡國。

接着,便一蟹不如一蟹,商紂王、周幽王,也都落了個同樣的下場。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因酒色誤國的,絕對不僅僅只是這麼幾個,那些原本自稱為天之子的帝王們,在酒的面前,絲毫都沒有抵抗能力,瞬間被秒殺在“杯中物”中。

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帝王們,他們在酒的“薰陶”下,出盡其醜,做出了一件又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東晉有個皇帝,在醉酒後,被自己的妃子戳死;北齊有個皇帝,在喝醉酒之後,殺死了自己的愛妃,還拿她的大腿當琵琶彈;元朝的皇帝曾經叫人挖開了宋朝皇帝的墳墓,將宋朝皇帝的頭骨砍下來,當成了酒杯……相比這些位皇帝的醜態,當年商紂王的酒池肉林,倒還真可以説是小巫見大巫了呢。

都説酒喝多了,人就亂性,看來的確是這樣,就算高高在上的皇帝,幾杯酒下肚,也都卸下了自己王者尊嚴的偽裝,變得瘋狂。

皇帝因縱酒而亡國,那麼普通人呢,普通人無國可亡,但是,毀家殺身的,倒是不在少數,《三國演義》裏頭那個“豹頭環眼,面如潤鐵”,英武不凡的張飛,不就是因為醉酒而被殺死的嗎?

不過,倒還是有幾位高人,在喝了酒之後,還能保持自己衣袂飄飄,氣度不凡的風範的,比如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他要是不喝飽了,恐怕還寫不出詩句來呢;還有陶淵明,估計,他也是在眼巴巴地等着白衣人給自己送酒來的時候,寫下了《桃花源記》等不朽的名篇吧。這些都是古人的'例子,現當代也有這樣的例子啊,據説,著名的武俠小説家古龍,就是一個酒中豪客,而且,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喝飽了酒之後,開始寫小説。

可是,這幾位畢竟還應該算是個案吧,在我看來,他們之所以沒有被酒蒙了心智的原因,要不就是因為他們實在是海量,要不就是因為他們其實並沒有喝多,而是稍稍用文學藝術中常見的誇張手法,強調了一下自己那過人的酒量,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而已。

而且,就算飲酒真的能夠激發這些高人們的智慧和靈感,幫助他們創造出不朽的詩篇來,可是,其代價也是慘痛的。李白自稱,自己的兒子蠢頓不堪,估計,和他這個當父親的喜歡酗酒是有直接關係的。而古龍呢,據説他喝酒喝得連妻子都棄他離去了,後來又因飲酒過量而喪命,死的時候,孑然一身,淒涼無比,當時年僅四十八歲。

由此可見,這個世上的人,縱使真的有喝了酒之後能變成酒仙的,那數量也並不是很多的,應該説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的,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稍微好一點的,變成了酒徒,差一點的,變成了酒鬼、酒怪、酒瘋子,這都是有可能的。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喝多了酒的下場,都是一樣的,大醉之際,醉態百出,神志昏昏,言語無狀,時而腹內翻江倒海,時而口中狂吐亂噴,哪裏還有半點風雅可言呢?要是真的將酒喝到了這個份上,還不一定只是自己遭罪了,恐怕還會殃及身邊的人吧,喝酒一多,很容易就會進一步發展成舉止輕狂、氣大火盛、心念舊惡,宛如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打開了一隻潘多拉的魔盒,一瞬間,那些人身上的醜惡習性,全都暴露無遺。

因酒醉而鬧事的例子,可是不少啊,且不説《水滸傳》中的那些英雄好漢們,在喝了酒之後,鬧出了多少天大的亂子,就拿現如今,我們生活中的例子來説吧,因為喝酒而闖的禍,那就不少了。其中,最觸目驚心的,恐怕就是酒後開車而造成的危害了,不僅害己,而且還害人,有多少無辜的生命,在酒駕者的車輪下湮滅。如今,國家加大了對酒駕者懲罰的力度,可是,酒的威力實在是驚人,依然還會有人受不住誘惑,以身試法,實在是可歎。

酒有很多種,啤酒、黃酒、葡萄酒,都擁有着自己的粉絲,但是,要説起算得上是酒中“正宗”的,還應該説是白酒。白酒在《本草綱目》中,被稱作是“燒酒”或者是“火酒”,這酒的酒精含量很高,遇着火之後,能夠被點燃,性子烈得很,所以,《本草綱目》稱其“辛、甘、大熱、有大毒”,這白酒乃是“純陽毒物”。

現代醫學也表明,喝酒真的不是什麼好事情,短時間大量喝酒,會造成酒精中毒,輕的話,會引起煩躁多語、惡性嘔吐,嚴重的,會昏睡不醒、體温下降,再嚴重些的,要是得不到及時救治的話,性命堪虞。如果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每天都大量飲酒,那造成的危害可就更大了,會出現智力減退,慢性胃炎,還會造成肝硬化等疾病,引起心、肝、腎等多種人體組織的病變。由此可見,這喝酒喝死,還真的不是危言聳聽呢。

可是,明明是毒物,為什麼人們還是要不斷地造酒,不斷地飲酒,而且,在飲用的時候,還往往不能把握好這個度呢?對於造酒那一方,既然有人需要買酒,他們自然就要造酒了。那麼,對於飲酒這一方呢?明明知道這酒會引起這個毛病,那個毛病的,至少,醉酒之後,這第二天一大早起來的時候,那是必然會頭痛欲裂的啊,可是,他們還是要飲酒,這又是為什麼呢?

説到底,還是因為酒有刺激性,能夠起到麻醉神經的作用吧。“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作為一代梟雄,作為一個能夠和劉備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的這麼一個精於謀略之人,他面對美酒的誘惑,尚且還不能抵擋,發出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樣的感慨呢,又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無論是大喜之時,還是大悲之際,如果有美酒做伴的話,就能夠將喜悦之情,或是悲傷之感,發揮到頂點,發揮到極致。要是有了什麼高興的事情,喝了幾杯酒,就算是已經垂垂老矣之人,都能夠發出豪邁之語,“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像少年人一般,抒發一下自己的少年意氣,他之所以能如此豪放地“西北望,射天狼”,皆因為“酒酣胸膽尚開張”。同樣,酒也能夠讓人的悲愴之情,發揮到極致,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嘛。

美酒,常常是和豪情萬丈之類的詞語,同時出現的,酒壯英雄膽,遠征的戰士,飲了幾杯酒之後,便能生出“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壯之語,大有視死如歸的感覺。把盞狂飲,高歌縱酒,豪情常常和美酒長相伴隨。

有多少與酒有關的傳奇故事,流傳千古,因為有了酒的存在,讓這些故事,顯得更加壯懷激烈了。當年荊軻和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別的時候,要是沒有酒的話,恐怕那“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歌聲,唱出來的時候,也會少了幾分慘烈和悲壯的;關公温酒斬華雄,雖然那酒關公一開始並沒有飲,可是,我相信,只要聞到酒味,就足以激發關雲長那義薄雲天的豪氣了;周瑜醉酒騙蔣幹盜書信的時候,要是沒有酒,這樣的一個萬全之策,恐怕就根本不能成功了吧;武松在景陽岡上,打死那隻斑斕猛虎之前,要是沒有喝上那十幾碗的“三碗不過崗”,説不定還真的會失手呢……

的確,在很多人看來,酒是很美妙的東西,能叫人喜,能叫人悲,能催發人的豪情,他們看到了酒能夠帶給人的好處,於是,漸漸地忘記了它可能對人帶來的巨大傷害。就這樣,人們在一聲聲的自我安慰中,一盞盞地喝下了這自己本來就知道是有毒的神奇液體,酒。“人生歡樂有數,雖剩酒殘燈,也是春風一度”,酒,的確是能夠安撫人心的一帖神藥。

所以,在有些人看來,“何可一日無此君”,以至於一位名叫大隱翁的朋友,搜腸刮肚,想出了很多美妙的詞彙,來形容酒,讚美酒,並總結了關於釀酒的諸多竅門,寫了一部《酒經》。大隱翁雖然在《酒經》開篇的地方,也稍稍地題了一下酒的壞處,但是後面,卻是連篇累牘地論述了酒的妙處。“酒味甘辛,大熱有毒,雖可忘憂,然能作疾,所謂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對於酒的惡處,大隱翁倒也沒有掩飾,而對於酒的好處,他又是如此極盡誇張地形容的:“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縉紳,下逮閭里,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在這位高人的眼中,酒,儼然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不管是誰,都不能缺少它。換句話説,那就是,沒有酒的人生,就是不完美的人生。不僅如此,他還反過來批判了韓愈的觀點,“儒學之士,如韓愈者猶不足以知此,反悲醉鄉之徒為不遇”,在他看來,像韓愈這樣不理解酒中三味之人,倒是十分可悲的呢。

就這樣,愛酒之人,編出了各種各樣的名目,為自己飲酒找着藉口,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杯一杯復一杯,沉醉在酒鄉之中,做着自己的陶然之夢。喝得目損心傷,脾胃損壞,勞其三焦,患病多多,甚至是病入膏肓,都在所不惜,或許,在臨終之時,他們並不感歎自己不該喝酒,而只會遺憾,自己今後再也喝不着酒了,真是可惜。更有那些酒後撒瘋,或者是借酒發瘋之人,趁着幾杯熱酒下肚,藉着“月黑風高夜”,做出種種違法犯罪的勾當來,害人害己。

所以説,酒這個具有媚惑性的東西,就這樣,一代代地在人們手中傳了下去,人們明知道這不是什麼好東西,有無數因酗酒而壞事的例子擺在前頭,可是,還是不能自持,看見了這充滿誘惑力的液體,還是會一杯一杯地灌下肚子裏去。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看到了酒的害處,於是,便有些有識之士,提出對於飲酒,要謹慎。這其中抵制得最為強烈的,恐怕還是佛門中人,或者是篤信佛教之人吧。對於那些入口之物,就連宣揚萬法皆空的和尚們,也不會拒絕的,因為,要是不喝水,不吃飯,人就活不下去,這樣的話,自然也談不上什麼修佛參禪了。可是,酒雖然也是入口之物,佛門弟子對它可就沒有這麼客氣了,“殺盜淫妄酒”,這佛家的戒律中,可是明明白白地説明了,對於酒是必須要戒除的。

當然,這世上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個別的酒肉和尚,是喜歡喝酒吃肉的,比如傳説中的活佛濟公,就是自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

不過,絕大多數的佛經中,對於酒,都沒有什麼好詞彙來形容。“酒為毒氣,主成諸惡。王道毀,仁澤滅,臣慢上,忠敬朽。父失禮,母失慈,子凶逆,孝道敗。夫失信,婦奢淫。九族淨,財產耗,亡國危身,無不由酒。”

應該説,以上的這段論述,還是十分犀利的,它從各個方面入手,論述了飲酒之後會造成的危害,足以發人深省,給人們敲響警鐘。不管是從國家社稷入手,還是從家庭關係來看,酒,的確是會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剛才大隱翁雖然在《酒經》中論述了各行各業、男男女女都離不開酒,可是,在這段佛經中,我們卻可以看到,同樣,世人不管是男是女,從事的是何職業,都不能夠碰酒,酒在這裏,就等於是“穿腸毒藥”,是破壞良好、和諧的社會關係的罪魁禍首。

不僅如此,在《分別善惡所起經》中,還更加細緻地論述了關於飲酒的壞處,總結出了“三十六失”,那洋洋灑灑的三十六條文字,將人們飲酒之後的各種醜態都逐一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就好像放大鏡一樣,照出了人的善與惡。

既然如此,對於飲酒這件事情,我們還是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啊,偶爾喝上一點,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如果酗酒成性的話,就必然會給自己和別人都造成巨大的麻煩。

雖然有無數的聲音在耳邊説,酒是好東西,喝了之後能讓人精神振奮,可是,也有無數的先哲告訴我們,不要飲酒啊。舜説過,有了酒之後,後世必然有因此而亡國者;李時珍説了,酒是有毒的東西;就連佛也説了,不要喝酒,飲酒有諸多壞處。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沉溺於酒中呢?

當年,古龍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叫林清玄,這位大作家原本也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可是,當他親眼看見朋友飲酒致死的慘狀後,便立誓,從此戒酒,並且還投身佛學的海洋,真可謂是幡然醒悟啊。如此可見,要想戒酒,倒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已經有這麼一個成功的範例放在我們的面前了。

愛酒之人,為了自己的健康和他人的幸福着想,對於杯中之物,還是慎飲為妙啊,就算一下子戒不了,至少,在舉杯暢飲之前,先想一想那些被酒毀掉人生的例子,想一下諸位先哲的訓誡吧,或許,也會如林清玄般有所感悟的。

飲酒,並不是不可以,只是,舉杯之前,請慎重考慮。

標籤: 慎酒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dzmqp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