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過客抒情散文

過客抒情散文

又到重陽。這幾天的天氣格外得好,天高雲淡,人的心情亦如天氣般清爽;若有所思,就像那幾片流雲隨風飄去。雖説行車在郊野登高的路上,但納入對重陽鍾情的序列,也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歲月悠悠人過花甲,父母精血來到世上,童趣少年青葱時光,青年而立壯年天命,人生就是由一個個段落組成。來了去了,去了來了,待到可以回首往事回味曾經的時候,一切都過去了。昨天就是今天的歷史,只有明天可以等待,還有明天的明天,歲月,在一個個明天的覆蓋下成為一個個過客。

過客抒情散文

記得三十年前重陽時分正在深圳。海邊一座被當地人稱作山,但充其量不過是海拔百米左右的一座小崗,為了不掃興稱其山也罷。登山的人你來我往,銀髮人笑聲朗朗,青絲兒相伴左右,好一副頤養天年闔家歡樂圖。至此,重陽節的概念潤進心田,對於剛過而立之年的我來講,‘老人節’還是遙遠的事情。見慣了北方大山的雄渾,看着眼前的情形,真為北方的大山驕傲,當然也為浩瀚的大海所折服。

車輪的沙沙聲攪拌着以往對重陽的回憶,今又重陽今非昔比,好在身體力行,真真到了過一回‘老人節’的時候。

來到一座土山下,看上去山坡陡緩利於攀登。揀一處坡底泊車,緩緩登上崎嶇的山路,映入眼簾的是屏風似的黃土立壁。土壁直上直下,只是頂端長着簇簇隨風搖曳的茅草;壁上道道凹槽,把土壁分割成條條醒目清晰的條塊。凸起處泛黃,有搖搖欲墜之感,凹窪處發黑,呈黢黢莫測之深,在陽光的照射下明暗有別層理別緻。毫無疑問這是水的傑作,是黃土高坡在水流的作用下有失有得的存留,是昨天留給今天的現實。

攀上一座土坡再下一條壕溝,又一座土崖呈現在面前。最底部是礫石,緊挨着礫石的是細膩的土層,就這樣,礫石與土層交替着層疊着,把個崖壁勾勒成石與土的圖畫。看上去寬窄不一薄厚有別,隨着崖壁的抬高土層越來越厚,礫石越來越少最後變成細砂了。不禁聯想,這裏是桑乾河畔,二百萬年前曾經是華夏先祖‘泥河灣人’活動的'場所。考古證實,當時這裏水草豐美適於人居,猛獁象成羣結隊,草食動物漫山遍野,桑乾河曾經是九千平方公里的浩瀚流域。歲月冉冉滄海桑田,桑乾河依在,已成為潺潺溪流,山川還在,已變成溝壑縱橫,只有這歲月存留在大地上的印記向始着時間的過往。

幾處烽火台式的土墩傲然在溝壑深處,看上去水侵風蝕岌岌可危。土墩蓮花瓣似得呲開,花瓣頂端長着荊棘,皴裂透明的土墩成為若干個孤柱,層層疊疊煞是好看。看着看着,暮然想起了張家界奇特的峯林,把這裏的情形稱作土林倒也恰如其分。看着這土的世界,想起了皇天后土這個詞,歷史上的皇帝慾望無窮,把勢力範圍的天地稱作皇天后土總攬懷中,天倒是一個,錯在把山也納入了土的範疇。看來土的稱謂涵括得更廣,説山長在土地上也不為過。土地、領土皆為土,山神、土地皆為神,山藴礦藏土地養人這樣的解釋顯得更直白明瞭些。

黃土是總稱。土質説起來大有來頭,泛紅的發酥,泛黃的結實,發白的那就另當別論了。即使你拿鐵鎬刨去,也是一鎬一個白點,墩台屹立不倒也就有了科學的出處。

登上一處坡頂回首俯視山腳下的沙河,至今仍是這片山巒的行洪道,仍然是佈滿礫石,把溝谷淘得越來越深,無意把自己的印記寫進了過往。

站在黃土高坡之巔,極目的遠山、腳下的溝壑一覽無餘。這裏是太行與燕山的交匯處離壩上不遠,在這個地理的過渡地勢中不乏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峯。聳翹的峯尖上積着皚皚白雪,山坡上五彩繽紛,山腳下則是延綿不斷的黃土坡。深秋就這樣如約而來匆匆而過,對於欣賞它的人來説,可能是第一次也可能是若干次,不可否認的是畢竟來過,畢竟看到了做過客的秋天。

山坳裏躺着一個靜悄悄的小村。查閲縣誌得知:小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是拓荒者還是逃難者創建了它不得而知。俯瞰小村階梯般有序順地勢如同貼在黃土坡上,村西是巍巍大山如屏,村東是溝壑縱橫朝陽,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就分佈在深溝大壑。蜿蜒的山道上,牲畜蹄子刨出的印痕歷歷在目,山坡上遍植的棗樹、杏樹疏密有致,一塊塊不大的貧瘠梯田種植着希望。今天的雨水勤,棗子快成熟的時候多雨,致使棗子開裂落棗累累,長在樹上的也是自體腐爛,可惜眼看到手的收成泡湯了。從收割後茬子的粗壯程度看,今年的玉米、穀子的收成還不錯,老天惠顧的同時顧此失彼,對於看天吃飯的小村來説這已經不錯了。

人們迎來送往着歲月,播種和企盼着收穫,在這裏繁衍生息了幾百年。

九九豔陽天。陽光把黃土高坡撒上了一層金,同時把溝壑的陰暗分割得參差有序。土崖邊上簇簇通紅的野酸棗分外耀眼,要是年輕的時候肯定會摘它個不亦樂乎,現在打住了,看着看着就流口水,勾起了酸倒牙的滋味,還是過過眼癮就好了。

順着旋在山坡上的小徑前行,踏進草叢、走入杏林、拐進梯田;這裏有田鼠打的洞,那裏有喜鵲架的窩,抬眼望蒼鷹翱翔在藍天,天籟傳野雞鳴叫荊棘間。前面還有幾個人影在晃動,近了,銀髮飄飄笑聲朗朗,穿着打扮不是山裏人,看來是感受重陽登高的同伍了。

想起了菜根譚中的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此時微風拂面滿山寂靜,似乎在詮釋着先哲的禪意,此處無聲勝有聲,歲歲重陽,感知時下的美好,存留今日的過往。

你好,重陽!

標籤: 過客 抒情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dpmv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