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修路的爺爺散文

修路的爺爺散文

全國解放那年,爺爺賣掉城裏的藥鋪穿着長衫回到鄉下,沒有藥抓,沒有書讀,爺爺就不斷地在鄉下修着那不斷的長路。

修路的爺爺散文

在我那土地廣闊、人煙稀少的山村,魯迅先生説過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名言,在走的人並不多的山村就難以走出路來,但路總得有人去走出來,爺爺就扛了鐵鋤、鐵撬到處修着路,於是在我們那個山村,爺爺走過的地方便有了路,有了路的地方便走着一代又一代的鄉親們。

回到鄉下的爺爺,不可能成天都去修路,在城裏賣藥鋪所得的幾大簍“蔣光頭”因為不再是錢,早送了村裏人摺紙扇。爺爺就日復一日地參加集體勞動掙工分,再憑工分換來糧食。山村儘管人丁不多,可大家集中在一塊田地上勞動,場面也是十分壯觀的,一排排鐵鋤舉起、落下,儼如油田中採油樹似的。只是那時的勞作並不能採得太多的油水。勞動中歇息或放工後,大家總忙着去採些野菜野果、割些豬草牛草、抽袋水煙旱煙、説些渾話素話。爺爺不管這些,爺爺就扛着大鋤頭走到田頭地角認真地修起路來,剷剷雜草,壘些石頭,加寬路面……爺爺修的路並非公路馬路,他修的是我們到水井挑水的路、到山上砍柴的路、到山外趕集的路……不顯山,不露水,這一切並不能換來額外的工分和讚譽,相反卻因超負荷的勞作後回家多吃飯挨奶奶和母親責罵,但爺爺願意這樣做。

山村的田地自然離不了山字,一小塊一小塊的田地披在向陽或不向陽的山坡上,就像山民們披在身上用棕皮紮成的蓑衣。在這些地方幹活時,爺爺總是早早地出工,在荒坡上去挖出一條路來,好讓人行走。鄉親們幹一段活要轉向另一片田地時,爺爺又早早地去挖另一段路。誰知有一天,爺爺推一塊擋道的大石頭,因為坡太陡,石頭骨碌碌地往下滾,一下砸昏了村長家正放羊的女兒英子。村裏人嚇昏了,爺爺臉上也直冒汗,好在爺爺有些醫術,他走上前掐了英子的人中,救活了英子。

不知是村長報復爺爺,還是每個月鄉里送來的那堆報紙指示,總之在我們那窮得連地主富農也長不出來的山村,爺爺因為帶回幾簍並不值錢的錢,以及他修路為拉攏人心説話文縐縐的之類莫須有的理由,被推上批鬥會。批鬥會設在我家院中,家裏人為鄉親們生好火、燒好開水之後,就開始迎接他們批鬥我那八十歲長滿白鬍子的爺爺。有一天剛下了整整一下午大雨,批鬥會開到天要黑時,家屋前的小河漲了水,一下衝走河中的兩塊木板,讓大家過不了河。這時爺爺走下批鬥台,叫我爸拿來鋸子,走到屋後自留地中,砍倒了兩棵將來給他做棺材的紅松樹,搭在小河上,在上面放些木板。橋搭好後,村裏人陸續回家了。第二天天又下雨,村裏出不了工,於是廣播又通知來我家批鬥爺爺,大家踩着木板向我家走來,批鬥會開了一會兒之後,村長掏出懷中的報紙扔了,叫記工員給爺爺多記四天的工分,又叫了五個壯勞力天晴後到村樹林中砍三根大柏樹給爺爺做壽棺。爺爺是村裏的半勞動力,每天出工得五分,爺爺一生中得過的獎勵工分就是這一次,一下得了二十分,價值一塊六角錢。

爺爺一生中修路最輝煌的'莫過於他八十三歲那年。鄉里決定修一條公路進村挖煤,年輕時行醫走遍過大半個中國的爺爺,見過不少公路鐵路的爺爺,八十三歲的老人還走路如風的爺爺,被鄉里任命為技術員,指導大家修公路。爺爺自然高興,成天扛把鐵鍬,提着洋鐵皮喇叭奔走在工地上,硬是讓那寬闊的公路一寸一寸地翻山越嶺往山村中伸來。説來也怪,公路剛修到村口,有一天在石山上打石頭的村長推下一塊石頭下來時,剛好砸着正看圖紙的爺爺,讓從來不生病的爺爺躺倒在牀。

那正是春天,我讀書回家走過家屋前的小河,站在爺爺搭成的木橋上摘蘑菇,每年春天這要腐爛的木橋總會長出許多蘑菇來的。爺爺喝了母親燉好的清香蘑菇湯,囑咐爸爸和村長把他埋在公路邊山崖上的那塊高高的荒地中,説那地方是他生前選好的,能把村莊看個夠。説完,爺爺就閉上了雙眼,埋爺爺的那草地很平坦,可那崖很陡很高,沒有路抬棺材上去。村長就派了幾個年輕人攀上山巖,硬是用繩子把柏木棺材拉了上去。

爺爺從此躺在那片青青的荒草地上。因為無路上去,家裏人逢年過節拜祭時,只好在山崖底擺上供品,讓爺爺下崖欣享。

現在又到了春天,又到了早已不能走路的家屋前那小木橋長出蘑菇的季節,但願冥冥中的爺爺修好了那段登崖之路,讓我乘了火車再乘汽車回到山村,去拜祭草地上我那愛修路的爺爺。

標籤: 修路 爺爺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90dg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