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蠟燭的淚經典散文

蠟燭的淚經典散文

比起一根正在燃燒的蠟燭,我的確要幸運的多。我這個血氣方剛的“蠟燭”,已整整在三尺講台上“燃燒”了十七年,雖未“燃盡”,卻落了個力不從心的病,仍在咬緊牙關,繼續“燃燒”。

蠟燭的淚經典散文

從重返校園那天起,我除了有一個從小父母就給起的名字外,還有一個大家一直沒有掉口的“雅號”——“蠟燭”。“號”是社會有識之士早定的,也是全社會公民認可了的,要求了的,專指和我一樣的“男女老少”們。要想摘掉恐怕沒那麼容易,就像孫悟空的“金箍”,“經”未隨唐僧取回,怎能輕取?神通廣大、又能奈何?豈知天外有天,天命難為啊!為了免除身心痛苦地折磨,也只好言聽計從、不遺餘力,無私“奉獻”了。怨也只能怨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天生受苦命一個。

既入佛門,就該取經。

既是蠟燭,理應成灰。

這也難怪每當夜闌人靜時,校園生活區的房間裏,“蠟燭”們個個徹夜燈火通明。也惟有此時,你才覺得這個“雅號”果真名副其實,簡直就是恰如其分;也惟有此時,你才會覺得工作着的“戰友”們,此時真的有些不似“人”了,不是“肉體凡胎”,反而倒像“流淚”的“燭”了。凌晨,同感。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規蹈矩而已。

當然,人家不取掉“雅號”就有不取的理由,古人不早就説過“蠟炬成灰淚始幹”麼。是“蠟燭”,就應該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是“蠟燭”,就應該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蠟燭”,就應該清貧一生,甘願“流淚”。理是理,只是時代變了,舊的觀念也該到變得時候了。反過來想想:“蠟燭”也需要不斷添足“能量”,不斷“充電”,這才能更好地照亮別人。何況蠟燭有長有短,有粗有細,而我本來就是其中最短最細的一根。我不想再做那種“流血”的“蠟燭”了,“流淚”那麼久了,我擔心自己“無物可流”。我想:只要能“照亮”別人,幹嘛非得“犧牲”自己呢?

説到這裏,我想起了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他在“愛飛翔鄉村教師培訓活動上海答問上和老師們有段精彩的對話:

“問:易老師您好!有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不完全同。

易中天:我完全不同。

問:還有人説教師是“蠟燭”。我認為,教師有責任育人,但是我們不能承擔全部的責任。不應該犧牲自己照亮別人,或者是社會眼睜睜看着老師犧牲,以消耗為代價,老師也是社會人。我的理解,如果非要比喻成照明工具的話,老師應該是有一套自身自帶蓄電或者不用電卻有照明功能的。

易中天:我同意。

問:對於“園丁”的比喻我個人很認同。因為園丁以養花種草養活自己,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美。

……

易中天:您請坐。如果一定要把老師做一個形象比喻的.話,工程師、蠟燭、園丁,我都不同。因為他們共同的一點,是不把學生當人。靈魂工程師的説法,意思就是學生是一架機器,螺絲可以下下來,然後在裏面修,否則你怎麼可以塑造他的靈魂?他的靈魂是你可以用螺絲刀什麼的改裝嗎?園丁還是不把學生當人,當花、當草。學生是人啊!所以我認為,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好朋友。(掌聲)最好的老師是一片愛心對待自己的學生,然後跟他交流,伴隨他成長。但是要記住,任何人的成長都是自個兒的事,誰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強迫。

……。”

摘錄出這段對話,我只是想説千萬不要把教師按莊子所講的“至人”“神人”“聖人”的要求來規範,他們也是社會人,只是職業的角色與其他人不同而已,也需要吃喝拉撒。這時,有人站出來就要發問:教師不做“蠟燭”,那就做“春蠶”吧!

一提到“春蠶”,我就想到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我倒覺得自己還像一隻“春蠶”,可我不願做那種自私的“養蠶人”光叫“蠶”“吐絲”,不關心其能否“再吐”,能否“吐好”,“吐好”需求什麼,還能“吐多久”的“可憐蟲”。此外,我也不願只為了“吐絲”,非要把自己禁閉進那麼狹小的角落裏,不見天日。作繭自縛“吐絲”,對於像我這樣個性的人來説,無疑如殺雞取卵般得不償失。我不願看到這樣愚蠢的故事將惡性循環上演。

不做那樣的“春蠶”也罷,似乎無路可走了,那也只能重操舊業了。只是希望大家能把“蠟燭”這個“雅號”改改,叫“電燈”,做“電燈”,豈不更好?反正也照亮別人。“電燈”好,只要有源源不斷的“電能”供應,就無多少後顧之憂,好在能緊跟時代的步伐、進步的潮流。一想到這裏,我真不想“蠟燭”般“流淚”,僅為了照亮別人,做個坐井觀天的“井底蛙”,可憐可悲的“餓死鬼”,名副其實的“殉道者”。

標籤: 散文 蠟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8oq9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