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獲得對於心的控制力散文

獲得對於心的控制力散文

《百喻經》有一喻,略謂:“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獲得對於心的控制力散文

此喻講的是一個愚人嫌菜味道淡而加鹽,覺得加鹽後菜異常鮮美,就以為鹽本身是美味可口的,於是空口食鹽,結果弄得滿嘴苦澀。

龍樹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有言曰:“痴人,此當籌量多少,和令之美,云何純食鹽?”此言得之,所謂“籌量多少”即是對於事物應有度的控制,愚人此舉皆因控制不當。況且從喻中可以看出“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此句表明愚人已得鹽之鮮美,而又想再得,可見愚人內心貪慾之熾。此即癥結所在,種種苦澀事端,其根源原來只是愚人的貪慾。

《四十二章經》雲:“人隨情慾求華名,譬如燒香,眾人聞其香,然香以薰自燒,愚者貪流俗之名譽,不守道真,華名危己之禍,其毀在後時。”面對這世界的繁華,我們極易喪失內心的'自制力,被世事的喧囂勾了我們的魂。財色於人,人之所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然則愚者為貪此鮮美,喪失控制力,而必有割舌之患。又譬如眾鳥貪樹之陰涼,集於枝幹,枯枝不堪其負,而必有枯折之患。凡此總總,皆因控制不當而使慾望無所約束。

然則如之何而可?王維《過香積寺》有詩云:“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安禪,即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所謂“毒龍”,《涅槃經》雲:“但我住處,有一毒龍,其性暴急,恐相危害。”王維此詩即提出一個擺脱“毒龍”之法,即“安禪”,使內心復歸平靜,從而恢復控制力。

正像一切戰爭都説是為了和平,一切心理活動,其目的也都在於靜止,恢復未活動前的穩定。我們心靈發生震盪和擾亂,激動情感,從而自制力減弱,非要到這震盪停息下來,否則我們無法恢復自己的控制力。因而我們極需要內心的平靜以獲得對於心的控制力,然後用思想的理性來支配心的感性。

《樂記》有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自從莊子《徳充符》,《天道》兩篇以來,我們常常以“靜水”來比心的本體,“靜”,即是安定情境,心有無本體,自不必討論,但心總是欲求獲得暫時的或某方面的安穩。

控制力,這是我們需要的,否則如喻中之痴人,為識者哂笑。而若想獲得控制力,其首要因素還是自己內心的澄澈明淨,激盪後的復歸平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7mlq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