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大爭之世裏的人才競爭散文

大爭之世裏的人才競爭散文

“大爭之世”裏的人才競爭

大爭之世裏的人才競爭散文

西安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省雜文學會會長 商子雍

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被稱作所謂的“大爭之世”。可能是應了那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大趨勢吧,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王朝已經呼之欲出。但究竟誰個能夠最終問鼎中原、成為一代梟雄,卻尚無定數。於是,雄踞各方的君王、將相、甚至兵卒,就情不自禁地都在虎視眈眈。

儘管戰國爭雄的歷史、包括秦國奇蹟般地崛起,至今還是一段既令人驚歎、也讓人頗感神祕的往事,但學界在如下問題上卻存有共識,這就是從春秋戰國到到秦統一的200多年間,是中國歷史上思想火山的大噴發時期,是士人、智者在政治、文化舞台上最為活躍、縱橫捭闔的時代。志向高遠的君王,為成就霸業不斷改革變法,當然需要網羅人才;見識超羣的士人、智者,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四處奔走,努力尋找展示才能的舞台。君王和士人、智者的雙向選擇,使得眾多的人才能夠獲得被裝進“布袋”的機會,進而脱穎而出。2000多年過去了,至今回望那個時代,還讓人不勝神往。

“大爭之世”是為統治天下而爭,但爭天下的前提是爭人才,正是在這個問題上,秦國要高出其他諸雄一籌。與世襲貴族政治氣息濃厚的六國不同,秦國世襲貴族的勢力非常薄弱,這無疑就給出身卑微的草根精英,留下了大展才能的廣闊空間。而且,秦國用人,非但不看出身,而且不管“國籍”。在《大秦帝國之縱橫》第29集、30集中有着出色表現的相國張儀,就是一位出生在魏國,曾經在楚國打拼,最終來秦國助力的客卿。不拘一格選人才,秦國此舉可贊。

當然,不是説戰國時期的其他各國就沒有人才。楚國的昭陽、羋原、屈匄,韓國的公孫衍、韓朋等,也都堪稱出類拔萃的不世之才。然而相比之下,他們的生存環境,就遠不如在秦國的張儀等人了。在第29集、30集這兩集中,有着好幾場秦國、楚國君臣廟堂議事的重頭戲。秦國這邊,氣氛輕鬆,場面和諧,臣子較能暢所欲言,君王還算虛懷若谷,議事者有時還互相調侃幾句,開個不傷大雅的玩笑。楚國那邊呢?庸臣、佞臣唯唯諾諾,良臣、忠臣孤掌難鳴,君王則昏聵霸道,一意孤行。於是,秦國的人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和勇氣,而楚國,誠如羋原所慨歎:庸王誤國,百姓塗炭,楚國危矣!

屏幕上的故事還在繼續,但羣雄爭霸的最終結果,卻已經顯現端倪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7gldr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