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童年的月亮抒情散文

童年的月亮抒情散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一直很欣賞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名作《春江花月夜》裏的這幾句詩詞,也許緣於我從小對月亮就有的那種特別的情愫。如今生活在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喧囂充斥在耳畔,五彩的霓虹晃在眼前,讓人常常忘記在夜晚抬頭仰望夜空,而忽略了頭頂的那一輪皎潔月色。

童年的月亮抒情散文

月是故鄉明。我的故鄉在豫中平原的東南部,那裏河流不多,山川少見,放眼望去,幾乎是一馬平川。皓月當空之時,眼前便會出現一個如夢似幻的銀色世界,尤其是在村莊之外的田野裏,因為沒有高大的自然界的障礙物,目光可以涉及到很遠很遠的地平線,讓童年的我總誤以為那就是天與地的銜接處。只是,無論我怎麼向前走,距離卻始終不會改變,而頭頂的那輪明月也都如影相隨。

兒時的我常常在有月亮的夜晚仰起小臉,好奇地望着夜空中那輪又大又圓的月亮,凝視着月亮上斑駁的影子,腦海裏浮現出嫦娥仙子的長袖飛舞、浮現出潔白可愛的玉兔。美麗的月色如水般傾灑進我的童眸,對於年幼的我來説,在那浩瀚無邊、繁星點點的蒼穹裏,彷彿藴藏着無窮無盡的祕密。

每個晴朗夏日的晚上,吃過晚飯後,大人們便會習慣性地在庭院的空地上鋪上蘆葦蓆於月下乘涼,左鄰右舍的爺爺奶奶、大嬸大媽、叔叔伯伯們就會陸陸續續來我家小院閒坐,和我的父母家長裏短、天南海北的閒聊。不知誰家的收音機裏放着經典的京劇小段,曲聲或歡快或哀思,伴着唐風宋韻的高歎低吟偶爾傳到耳畔,為茶餘飯後的小棲時光增添幾分韻味。大人們似乎也沒有誰去認真細聽那些戲曲的內容,對他們來説,早已是耳熟能詳人人可哼唱上幾句的段子了,他們享受的,也許不過是那份曲調給內心帶來的愉悦之情罷了,而我們這些小孩子聽不出門道僅僅只是圖個熱鬧。

令我們感興趣的還是大人們給我們這些膝下承歡的小孩子們講的很多關於月亮的故事。最精彩的莫過於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大人們説,月亮上面那些斑駁的陰影就是她們在上面生活的狀態……年幼的我聽着大人們講的故事,靜靜地仰望夜空的明月,彷彿感受到月亮上廣寒宮的壯觀和冰冷,那些美麗的傳説在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一顆顆神奇的種子,在月色的潤澤下,悄然生長。

午夜時分,人們言談盡興之後,倦意襲來,便開始逐漸散去,各自回家休息。躺在蘆葦蓆上的我,沐浴着温柔的月色,已在母親驅趕蚊蠅的蒲扇下香甜地睡去。待鄰里們相繼散盡,母親便會抱起我,走進屋內將我輕輕放在卧室的牀上。朦朧中我閉着眼睛感受着母親輕柔的動作,翻過身就又進入了温暖的夢境。

靜謐的深夜,幽藍的.夜空,圓圓的月兒懸掛其間。蒼穹下,一切都裝在它深邃的目光裏,經過千萬年的風雨蜕變,呈現給世人温柔純美的一面。除了陰晴圓缺,它沒有風雨的喜怒無常,也沒有季節的忽冷忽熱,默默地在黑暗中把光明帶給大地,使夜晚有了光的温暖,讓一些恐懼黑暗的人不再孤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皎潔的月亮總能帶給人無限的遐思,讓遙隔兩地的情人彼此間泛起濃濃的思念,同時,月亮也寄予着思鄉遊子的無限情懷。

明月變幻,正如生命輪迴,有殘缺,有圓滿,有了這些交替,才有了多彩的人生。當走過漫長歲月,經歷四季變換,始終不喜歡斑斕的霓虹,不喜歡城市喧囂的我,卻獨愛柔和靜美的月光。我喜歡月光灑在林間,灑在故鄉屋頂的模樣,那片給大地鍍上的銀色,那張給世界覆上的輕紗,總是讓人心曠神怡,湧起無盡遐思。

兒時童謠的印記,月朗星稀的院落,月下地面斑駁的樹影,互相打鬧嬉戲的歡暢,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裏。我喜歡那樣純美的月亮,喜歡被月色暈染下的透明如童話般的世界。

如今,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有月亮出現的夜晚,我總是習慣性地抬頭去看,用心去感受那份皎潔寧靜。只是,總感覺童年的月亮才是最大、最亮、最圓、最讓人懷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2dj0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