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清明散文欣賞

清明散文欣賞

“梆、梆、梆······”院子裏傳出父親打火紙的聲音,斷魂曲般越過院牆又被別家的響聲接引了去,一片片木杵與紙戳的打擊聲,拉開了每一年清明的序幕。

清明散文欣賞

父親身邊堆放了許多冥界的金銀財寶,這是姑姑買來的,但這些都不能替代他親自打印的紙錢,一輩輩的村裏人,為先人都是燒這種樸素紙錢的。姑姑一邊疊着紙錢,一邊敍説着她的夢,夢裏的爹孃總是在這個日子,如期而至,來要錢花了。父親一聲不響地聽着,很仔細地在草紙上深刻下那個古錢的形狀,圓形方孔,傳統的外圓內方,老輩人都認這個。不知父親做沒做過同樣的夢,七十多歲的他一直堅守着這樣的情景,用鼓點般的敲擊聲附和着姑姑咿咿呀呀的絮叨。

一年到頭,姑姑來我家的趟數真是有數,像清明這樣的日子她是非來不可的。年過半百的她,有自己的家事,生計,絆腳的孫男娣女。也只有這個時候,兜着祭品的人總是迎頭碰面在路上,那些鄉間的出嫁閨女都會回孃家上墳的。即使八十多歲的老婆婆,手腳還靈便,小腳搗着地,也要藉此,在兒女子侄的攙扶下,到孃家門上看看的。在這來一遭少一遭的年紀,身體裏的血流不饒人,動脈裏流着自家兒女的喜樂哀愁,靜脈裏就是對孃家那一脈的惦念了。

父親打完火紙,把紙戳放在屋門口最顯著的地方,並交代:鄰居來借,尋着方便。然後,一前一後,出了家門,領着姑姑、母親上林了。我在家生火做飯,心卻隨他們去了。

一路上,續着説不完的家長裏短,走到某個地邊,對一波一波的麥苗長勢即興評頭論足幾句,於是,清明後的麥苗就會瘋着長起來。遠遠地,墳頭上盼着的爺爺奶奶就會聽到兒女們熟悉的.腳步聲,腔調也沒有變,只是變成了跟自己一樣老的孩子,那種歲月的疼,終歸是替不了兒女的。也許,他們等不及時會化作一股風,慌慌地迎出來,尾隨在左右。如果兒女們把一些陳穀子爛芝麻灑在了路邊,奶奶一定會在後面颳走的,不讓冤冤相報生根發芽,以免傷了晚輩間的和氣。爺爺奶奶化作了清風也還是爺爺奶奶的樣子,從來沒有再老下去,也沒有年輕過。這些心到神知的想法糅進了一蔬一飯,翻炒的菜香裏飄着我的心祭。

姑姑吃了飯走的,豐盛的菜餚令她心滿意足。為了不怠慢姑姑,母親和姑各自上墳的日子是錯開的。

母親有時會説,你姑心殼廊寬,淚窩子也深,流淚的時候少稀。無異於表明了母親的淚窩子淺,清明的雨下與不下,母親的淚都會打濕外祖的墳頭的。

每年母親去上墳,總會大哭一場,醉着被舅舅送回來。我一直覺得母親不可理喻,不讓人省心,怕是給舅舅們添了煩。對於長輩間的血流的餘情不好言説,總有一種至近至遠,至深至淺,至親至疏的感覺。尤其不再頻繁的往來,似乎淡化的只剩下某種親情符號了。

記得巴金老人在《巴金的兩個哥哥》裏説:“我的兩個哥哥都因為沒錢而死去的,而現在我有了錢還有什麼意思?我也不想過好生活。”聽來,令人愴然,似乎更加深了一份對於親情的理解。

清明過後,接到母親的電話。母親説,一到墳上,就想起外祖父給她暖熱的生雞蛋;想起啞巴外婆終於知道疼她了,在母親出嫁的日子,給她煮了一碗雞蛋的情景。而這一切,都無處訴説,無法報答了,所以,淚就從心裏嘩嘩地流淌出來了。聽着母親一番話,感到心酸,母親,原來也是一座孤島。一直以來,我們三個女兒自以為給了母親三個小棉襖的温暖,但我們卻給不了母親一個哭泣的地方,一段共同的貼心貼肺的回憶,唸叨出彼此憂傷着,甜蜜着的成長歲月。

母親還説,這一次把他的兄弟姊妹都惹哭了。她想不透從小疼惜着看大,吃一個蝨子也從不拉下他們一條腿的親姊熱妹,怎麼走得這麼遠了淡了。現在不愁吃穿了,她就想和他們常聚聚,拉拉過去的相依為命,説説掏心窩子的暖話,在熱熱鬧鬧活氣裏有點寄託。

放下電話,我的眼睛在漲潮,也沒有像往年那樣,道一頓母親喝醉的不是。世情真的不是可有可無的毛毛雨,也不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哪怕覆沒在人海里,筋骨和血脈隆起的大陸架上,永遠有那些孤島相連的理由和路徑。眼淚也需要一種醉,那是生命密碼的鑰匙。所以,我祈願所有的眼睛,不會忘掉眼淚,像大海不會忘掉潮汐一樣。

兒子也聽到了外婆的電話,吃飯的時候對我説:媽媽,我很久沒有流淚和感動過了,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好。兒子真的長大了!我安慰地默想着,以後的清明,已不僅僅是陪他踏踏青,折折柳,過成個閒人了。沿着那條花瓣雪覆蓋的小路,該隨他父親去祭掃爺爺奶奶的墓了。當紙灰飛作蝴蝶,眼淚染紅了杜鵑,人心清明,大地清明,世系的清明和莊重才會融進孩子的血流。

我們的祖先是多麼智慧啊,明察秋毫,世事洞明,既為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又為了人類生生不息而美好的存在,安排下這個飽含寓意的節氣,一個紐帶一般的節日。清明時節,看到人們紛紛奔走在祭掃的路途上,眼前似乎呈現出一條血緣的巨川,奔騰在中華大地上,在炎黃子孫的心中蜿蜒着驪歌。每一族,每一家,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地加入,萬涓成溪,溪水匯流成河,澎湃入川,拓寬着,加深着血流的古老與神奇。

清明,一個燈盞一樣的節氣,一個愛的血流決堤的日子,一幅慎終追遠的堪輿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2074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