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早春二月下江南散文

早春二月下江南散文

因為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便將我們的出行定於三月中旬。遺憾的是,這裏三月是農曆三月,而我們出行的三月實際上是農曆的早春二月。早春二月  的江 南,並不是遊覽的好季節,因為江南最美的地方就在於花紅草綠,而此時花兒還沒開,柳樹也是剛發芽,到處都是一片萬物待發的樣子。

早春二月下江南散文

——題記

當然,此行也帶給自己不少收穫,第一,遊客不多(因為不是旅遊旺季),得以輕鬆悠閒地遊玩;第二,此次出行正是工作最緊張的期間,有益於調整自己的神經。

(一)靈山勝景九龍灌浴

3月11日晚上我們從珠海起飛,到達上海的時間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晚上只休息了四、五個小時,第二天一早,便趕往無錫,遊覽靈山大佛景區。

靈山大佛座落於無錫馬山南側的小靈山地區,這裏是唐宋時期的名剎“祥符寺”的舊址,該寺距今已有1370餘年,後來屢建屢毀。現在的“祥符寺”是1994年重建的,當年同時興建露天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即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投資超億元,用銅700噸,高達88米,加上三層裙樓基座,總高達101.5米大佛的腳趾前端高80釐米,趾甲寬60釐米,比樂山大佛還要高   17米,我們從停車場一出來就可以看到,在三山環抱的高大的靈山大佛,它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右牽白虎,氣勢恢宏、壯觀。

六七年前,我曾經到過靈山大佛,此次重遊,發現景區內除了大佛外,還新建了不少景點。

比如,進入景區就見到的立於七色蓮花池中靈山照壁照壁,照壁的南立面為“靈山勝會”大型石雕,取材於佛經上佛祖西方靈鷲山説法,諸佛菩薩秉承聽經的典   故,這組石雕上會聚了佛祖、四大菩薩二弟子、五百羅漢等佛教人物。照壁的北面為“唐僧賜禪小靈山圖”,這是關於靈山的一段歷史典故。

還有,在景區的右面建了一座氣勢恢弘的靈山梵宮,它以華藏塔風格為主,糅合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與傳統佛教建築元素,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築精華,多維立體地展現了佛教的神聖莊嚴和博大精深,美輪美奐,如法如律,莊嚴神聖,雄偉壯觀。

在靈山大佛,我最大的收穫是觀看了壯觀的“九龍灌浴”。

在九龍灌浴廣場有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蓮花銅雕矗一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襯托着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着巨大的水池。

這個羣雕表現的“九龍灌浴”的故事,據佛教典籍《本行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説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   開出一朵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説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裏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一水柱,為其沐浴淨身。

這個故事十分神奇,讓人浮想聯翩。我們在靈山大佛觀看的大型音樂動一態羣雕“九龍灌浴,花開見佛”再現了故事中的絢麗景象:

當《佛之誕》音樂奏響時,巨大的六片蓮花一瓣徐徐綻開,一尊高達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這時,九龍口   中一齊噴一射一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順時針環繞一週,象徵着“花開見佛”、“佛     光普照”。隨着樂聲漸弱,蓮花花一瓣包裹一着太子佛像緩緩合一攏。此時,噴泉周圍八組鳳凰的口中流一出淨水,這是“八功德水”,即佛教“聖水”。據説,喝了“八功   德水”或者拿它來供奉佛像,可以給大家帶來吉祥平安,所以,廣場上許多遊客都在用瓶子接聖水。

九龍灌浴的開放時間一般是兩小時一次。我們是在下午兩點的時候觀看到這一表演的,這天正好是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的出家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見到了這一無比壯觀的場面,真的是一種機緣巧合。

(二)煙花三月瘦西湖

離開無錫,我們直奔揚州。

此次出行遊覽的地方,只有揚州是我從未到過的,所以,對揚州充滿了期待。

在我的印象中,揚州應該象蘇州一樣,是一個小家碧玉般的充滿古典氣息的江南小城。可是當我們來到揚州,一睹揚州城的風采時,才發現揚州城和自己的想象完全兩樣。

我們是在晚上到達揚州的,進入市區後,首先就感受到了揚州城的現代化的氣息,馬路不僅筆直開闊,而且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的樓房在虹燈的映照下,顯得美麗多姿。

最為難得的是,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揚州城,仍然保留了江南小城的那種寧靜,我們看到的樓房都是四、五層的建築,沒有高樓大廈,少了些大城市的喧鬧和擁擠。在我看來,揚州城是現代與傳統結合得非常好的一個城市。

當然,揚州最美的地方還在於瘦西湖。

其實,瘦西湖並不是湖,而是一條狹長的河。水面長4千米,寬去不到100米,原是縱橫交錯的河流。相傳,早年許多揚州的富商們沿河建了不少私家宅子,乾   隆皇帝下江南來到揚州,這些富商們特意將自己的宅子全部捐出來供皇上落腳,並在縱貫交錯的小河上因地置宜地建了許多小橋以及亭台樓閣,形成了今天瘦西湖的   這一美景。整個瘦西湖,湖長十餘里,猶如一幅山水畫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揚州獨特風格的園林。

在瘦西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幾處景點:

一個是五亭橋。

五亭橋不僅是瘦西湖標誌,而且也是揚州的象徵。它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15個卷洞組成,這15個橋洞,洞一洞相連,洞一洞相通。空靈的拱頂卷洞配上敦   實的橋基。而橋上則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象五朵冉冉出一水的蓮花。亭上有寶頂,亭內繪有天花,亭外掛着風鈴。五亭橋的整體設計自然   流暢,給人一種非常和諧的視覺效果。難怪有人説: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蘆溝橋,最具藝術美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

瘦西湖上白塔也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景觀。

瘦西湖上的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着十二生肖像。相傳揚州白塔是為了取一悦皇上而仿北海白塔而建的。乾隆皇   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時,在欣賞美景的時候,不由遺憾的説:“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於是,財大氣粗的揚     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向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猛的一看,這白塔還真的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只是和北海白塔   的厚重穩健不同,揚州白塔更加顯得比例勻稱,玉立亭亭,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

除此之外,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橋也不得不提。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一蕭”。而我則是在《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歌詞“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開始熟識它的。

瘦西湖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小橋,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説紛紜。一種觀點是,二十四橋並不是一座橋,而是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一蕭亭組   合而成。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二十四橋是特指湖中那座玉帶狀拱橋,因為這座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24塊   欄板。這麼多的“二十四”,便可確定這就是二十四橋無疑。至於哪種説法更準確,於遊客來説並不重要,能夠欣賞這麼多美麗的景觀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説瘦西湖隨處都是美景,但有一點遺憾的是,早春二月的瘦西湖,還是一片乍暖還寒的景象,沿河兩岸的柳樹才剛剛發芽,花兒還沒開。整體的印象是眼前一片灰濛濛。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想象,等到“煙花三月”時的瘦西湖,那一定是更加美麗。

(三)江南水鄉烏鎮

游完瘦西湖之後,我們便趕往烏鎮。  江南六大水鄉(江蘇的周莊、角直、同裏浙江的西塘、烏鎮、南潯),我到過烏鎮的次數最多。此次雖然是故地重遊,仍然是一種親切的感覺,尤其是夜幕下的烏鎮,更是給我留下了另外一番感受。

烏鎮的景點分為東、西兩柵,我們在東柵景區門口的林家酒店住下後,便去遊覽西柵。

烏鎮和其它的古鎮一樣,也是個典型的江南古鎮,一樣的小橋流水人家,一樣的老街,一樣的古板路,一樣的沿河而建的明清時期的老房子……只是烏鎮的河流密   度比其它幾個水鄉更大,所以,小河上的石橋數量也更多(一共有七十多座古石橋),而且,和其它幾個古鎮相比,西柵的旅客更少,所以顯得更為寧靜。

烏鎮還有個特點,那就是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歷史上這個小鎮曾出過64名進士、161名舉人,歷史上的人物我記不住幾個(歷史知識有限),但現代名   人中的茅盾倒是熟悉的。小鎮的東部“立志書院”就是茅盾少年時讀書的地方。我們下埸的“林家酒店”,是一家古色古香的酒店,除了房間裏的設置具有濃郁的民     族風情之外,還有一個令我們驚喜的地方,那就是酒店還給客人們準備了不少書籍,有幾本是專門介紹烏鎮歷史的圖書,還有一本是茅盾的《林家鋪子》,這也算是   烏鎮的一大文化特色吧。

由於前幾次我們都是白天遊覽烏鎮,所以,此行我們強烈要求體會一下晚夜的古鎮風情。於是,導遊將我們的晚餐安排在古鎮的一家酒店,我們在下午進入古鎮後,就在裏面吃了晚飯,飯後,沿着白天走過的線路,欣賞夜幕下的古鎮美景。

外出旅遊的時候,我有一個一毛一病,那就是喜歡拍照,所以,每次旅遊回來,我都會收穫一大批照片。可惜的是,由於我的手機設置出現了一些問題,找不到夜景拍   攝模一式,所以,烏鎮的夜景我一張也沒有拍下來。不過,這同時也讓自己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因為不用拍照了,所以,可以讓自己一門心思地好好欣賞一番     烏鎮的夜景。夜晚的烏鎮遊客更少,所以,比白天更多了一會寧靜。而且,燈光映照下烏鎮,還多了幾分嫵媚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倒影在小河中的小橋、民居,還有   古鎮那座高高的古塔,就象是披上華麗的盛裝,使古老的小鎮也呈現出一份現代氣息。

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在我的心目中,烏鎮是一個永遠美麗寧靜的.江南小鎮。

(四)人間天堂西湖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州”,所以,華東遊,永遠都不會缺少杭州這一美麗的城市。

我們在杭州的遊覽安排得挺緊湊:上午遊覽西溪濕地,下午遊西湖,晚上觀看“印象西湖”。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佔地面積10.08平方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裏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澱   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生態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堪稱中國濕地第一園。

我們坐船進入西溪景區。景區內水網密佈,溪、河、湖、港、灣、塘棋佈,河港縱橫,水塘相連。船行期間,就猶如進入迷宮,兩岸的植被繁多,雖然早春季節,仍然能看到大面積的蘆葦,還有許多飛禽走獸。

西溪景區有眾多景點,如煙水漁莊、秋雪庵、西溪水閣、梅竹山莊、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等。在深潭口,我們看到那棵具有三百多年的大樟樹,枝   繁葉茂。深潭口四周河港相連,呈十字交叉,水面寬廣,加上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環境氛圍,最適宜龍舟競劃。因此,蔣村每年端午節的“龍舟勝會”,都設在此處,     人來舟往,熱鬧非凡。“龍舟勝會”一詞相傳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際得於御賜。流傳至今,它為西溪人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也為西溪的鄉俗風情增色不少。

西溪濕地還是鳥類的天堂,已發現的鳥類有白鷺、杜鵑、黃鸝、喜鵲等89種。在煙水漁莊有一幢三層的樓閣式建築——煙水閣,那裏是高台觀鳥的好去處,據説   遊客在這可以用望遠鏡細細欣賞鳥類飛翔或棲息,又可以不打擾鳥類生活。不過,可能是由於季節的原因,我們在這裏沒有觀看到小鳥,卻發現居高臨下,可以看到   大片隱藏在原始植被中的民居,很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離開西溪濕地後,下午,我們遊覽西湖。

杭州西湖有十大景點,我們每次到西湖,   行程都是“漫步蘇堤”。蘇堤全長三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構築而成的。故名之以“蘇堤”。也許是由於蘇堤連接了南   山和北山,花木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如詩若畫的迷人風光,所以,才成了人們長年遊玩的好地方。

慢步蘇堤可以遠遠的觀看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峯塔,這也是杭州西湖十大景點之一,相傳是吳越王為慶黃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黃妃塔”。但民間因塔在雷峯,均呼之為雷峯塔。塔共七層,重檐飛棟,窗户洞達,十分壯觀。可惜我們在蘇堤遠觀雷峯塔只能是看個輪廓。

與蘇堤相連接的是西湖十大景點之一的“花港觀魚”,這一景點其實是南宋內侍盧允升的私人花園“盧園”,因其處有清溪自花家山流下,故名“花港”,花港觀   魚,取名於公園的“紅魚池”。池中滿蓄金鱗紅鯉,池畔花木扶疏,每次到此,都可以看到遊人興致勃勃地給魚投餌,引來大羣的鯉魚爭食。

在“花港觀魚”的碼頭,我們乘坐遊船遊覽西湖,沿途欣賞到西湖十大景點之一“三潭印月”,遠觀同樣是西湖十大景點之一的“斷橋殘雪”。

三潭印月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面劃為   “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築精緻,四時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稱。島南湖面上有三個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     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據説中秋之時,在塔中置燈燭,洞一口蒙以薄紙,燈光外透,月光、燈光、湖光,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恍惚迷一離,説不盡的詩情畫意。

斷橋殘雪景觀內涵説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説《白蛇傳》,更是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雖然此行我們沒有下船遊覽西湖的其它景點,但是,西湖的美麗仍然是不爭的事實。

晚上,我們冒着嚴寒,在西湖邊的露天看台上觀看了由張藝謀策劃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激光歌舞表演《印象西湖》。這一歌舞表演,運用現代化的手段,給大   家帶來了極大的視覺享受。不過,由於老謀子的東西太超前,它的觀念不是我們一行下里巴人能夠理解的,所以,大家觀後最大的收穫是“沒看懂”。

(五)東方明珠上海

上海是我們落腳的第一站,也是我們回程的最後一站。兜一圈,我們又回到上海

迄今為止,我到過上海七、八次了,每一次到上海,我都會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因為我和上海有着不解之緣。

小時候,在我的家鄉有許多上海下放知青,他們給我帶來了許多外面世界;再後來,這些上海知青中,有好幾個成了我的親戚(我大一嫂的幾個哥哥娶的都是上海知青);現在,我的兒子在上海讀大學……

二十五前,我第一次到上海出差,遊玩了大半個上海,外灘的浪漫,豫園的精緻,南京路的繁華,西郊公園的動物,還有萬人一體育館的壯觀等,都給我留下極深的   印象。七年前的上海之行,登上了高高的東方明珠,縱覽黃浦江兩岸,遠觀浦東新區的建設,感受到了上海的變化,尤其夜遊黃浦江,更是感受到大上海的繁華和美   麗。除了這兩次之外,其它的幾次好象在上海都是來去匆匆,沒有留下太多的足跡。當然,每次的上海之行,城皇廟的小吃總是我的最愛。

此行我們在上海的行程是:上午參加安排上海新天地,下午參加世博園的中國館。  上海新天地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南側、黃陂南路和馬當路之間,如今已經成  為了上海的新地標。上海新天地以中西融合、新舊結合為基調,將上海傳統的石庫   門裏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一體:這片石庫門建築羣的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牆、屋瓦、石庫門,漫步其間彷彿置身於20世紀20年代。但是,每座建築內   部,則按照21世紀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為國際畫廊、時裝店、主題餐館、咖啡酒吧等。門外是風情萬種的石庫門弄堂,門裏   是完全的現代化生活方式,新舊對話,交相輝映,一步之遙,恍若隔世,給人一種穿越時空之感!

據説,上海新天地深受上海的年輕白領的青睞,尤其是到了晚上,這裏更是年輕人感受時尚的首選之地。而我們在上海新天地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小時,所以,這些感受我們是體會不到的。

下午,我們的行程是參觀世博園的中國館。

去年五月,我們曾經在世博園開園不久就來參觀過,我們參觀的當日遊客人數達到三十多萬,與最高一峯的近一百萬算是小見大,但當時那種人山人海的場景仍然差   點沒把我們給嚇暈。原以為世博園閉館後的今天人會少些,可是,沒想到仍然是同樣的壯觀,兩個小時的參觀時間,大家幾乎都是不停地跑步和排隊,真正參觀的時   間並不多,尤其是大家都想好好欣賞動一態清明上河圖,但是,時間卻不允許。好在中國館是永久保留的場館,以後還有機會,所以,大家也沒覺得有太大的遺憾。

雖然是短短的四天時間,雖然早春二月的江南還是萬物待發,但是,這些都沒有影響我們出遊的好心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0ne8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