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東風的古詩

東風的古詩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東風的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東風的古詩

東風的古詩1

《雨後池上》)〈宋〉劉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探春》 (宋)黃庶

雪裏猶能醉落梅,

好營杯具待春來。

東風便試新刀尺,

萬葉千花一手裁。

《遊春詞》唐 令狐楚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

暖日晴雲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題農父廬舍》(唐) 丘為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閒。

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

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

《春郊》唐·錢起

水繞冰渠漸有聲,

氣融煙塢晚來明。

東風好作陽和使,

逢草逢花報發生。

《新城道中》(宋)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户喜,亂山深處長官清。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東風的古詩2

古詩原文

秦樓東風裏,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輕窣黃金蕊。鶯囀上林,魚遊春水。

幾曲闌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粧淚洗。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雲山萬重,寸心千里。

譯文翻譯

秦樓聳立在這寒冷的東風中,燕子從南方歸來還在尋找去年的巢穴。春天來了,剩下的寒意卻久久不願離開,風還是一樣的尖厲,紅色的太陽懶懶的照耀着衣服,絲毫感受不到暖意。户外的嫩草,剛剛抽出白色的小芽兒,嫵媚的柳樹也突然生出了金色的蕊。空中的黃鶯在林中歡唱,游魚也暢遊在這春水之中。

唱着歌,寂寞的倚遍了秦樓的闌干,看桃李又換了一番新花新葉。佳人應該責怪遲遲未歸的意中人,塗了脂粉的臉上流下了眼淚。意中人離開之後,就渺無音訊,看這清澈的水中,也沒有一對恩愛的錦鯉。但是,即使男方相隔雲山萬重,佳人的心還是神馳千里之外,縈繞在他的身邊。

註釋解釋

魚遊春水:雙調八十九字,前後段各八句、五仄韻,無名氏作。

舊壘:去年的巢穴。

餘寒:剩下的寒意。

峭:尖厲。

羅綺:衣服。

玉茵:剛出的小芽兒。

媚柳:柔媚的柳條。

窣(sū):突然鑽出來。

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魚遊春水:游魚也暢遊在這春水之中。

新桃李:新花嫩葉。

梅粧:脂粉。

雙鯉:謂書札也。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來歷,《古今詞話》雲:東都防河卒於汴河上掘地得石刻,有詞一闋,不題其目,臣僚進上,上喜其藻思絢麗,欲命其名,遂摭同巾四字,名日《魚遊春水》。令敦坊倚聲歌之。詞凡九十四字,而風花鶯燕動植之物曲盡之。此唐人語也。後之狀物寫情,不及之矣。二説不同,未詳孰是。”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一位少婦春日懷念遠人的情態、心理,景物描寫和人物刻畫都顯出相當的功力;而且互相映襯,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上片全是寫景。“秦樓東風裏”四句,寫春歸燕回、餘寒猶峭之狀。一開頭就點出“秦樓”,使描寫的環境帶有確定性,這對讀者理解詞意大有好處。秦樓,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李白《憶秦娥》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皆指閨樓。由此可知,詞中所寫,景是“秦樓”中景,人是“秦樓”中人;於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社會性,就有了明白的着落。“東風”輕拂,“燕子”歸來,這都是春回大地的顯著特徵。但是,我們不要輕輕放過了“燕子還來尋舊壘”這句話,要注意它和其他地方的聯繫,它是為人的不歸作反襯的,我們讀到後面自會明白。詞人手筆,總是這樣地一箭雙鵰。這四句寫的是室內的春景,是“秦樓”人所見所感的春景,並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懶睏倦、日高未起之態,帶有淡淡的惆悵情調。

“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從户內寫到户外,描畫出一派明媚的春光。作者攝取了四種景物: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黃鶯,水中的游魚,水陸空三維空間,交織成立體的畫面,傳達出絢麗的色彩。這裏使用了兩個借喻:以“碧玉茵”(像碧玉一樣青綠的毯子)喻嫩草,以“黃金蕊”喻新出的柳條,都借聯想而增加了景觀的魅力。四句的動詞也用得很好:嫩草是“抽”出的,“媚柳”是“窣”(從穴中突然冒出來)出的,黃鶯在鳴“囀”,魚兒在“遊”動,可謂各盡其妙,各得其所。“上林”、“春水”,為鳴鶯、游魚佈置了適宜的活動環境,相得益彰。

下片轉入寫人。“幾曲闌干”四句,寫佳人倚遍“秦樓”闌干,看到桃李又換了一番新花新葉,──這意味着一年又過去了,而意還沒有回來,這觸起了她的愁思,不覺潸然淚下。“梅粧”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説:“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粧是也。”這裏泛指婦女面部化粧。“梅粧淚洗”即塗了脂粉的臉上流下了眼淚之意。這幾句着重描寫佳人的外部動作,而以“應怪歸遲”點明動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態如見。

“鳳簫聲絕”四句,寫對方離去後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古代傳説:蕭史善吹簫,秦穆公將女兒弄玉嫁給他,數年後二人昇天而去(見《列仙傳》)。這裏借用這一故事,以“鳳簫聲絕”指男子的離去。“孤雁”、“雙鯉”都用了典。前者出《漢書·蘇武傳》,漢使詐稱漢昭帝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有蘇武捎來的帛書。後者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因此,這兩個詞都是寄書的代稱。而“沉孤雁”、“無雙鯉”,就是指對方沒有來信。但是,即使男方相隔雲山萬重,佳人的心還是神馳千里之外,縈繞在他的身邊的。這幾句着重描寫佳人的內心活動,濃情厚意,溢於言表。以後劉過《賀新郎》(老去相如倦)結雲:“雲萬疊,寸心遠”,殆出於此。

從藝術上來説,這首詞采取以春景的明媚來反襯離人的愁思的手法。“嫩草方抽”,“媚柳輕窣”,“鶯囀上林,魚遊春水”這是當日佳人與所歡行樂時所見的美景,如今這一美景又已重現,但是所歡卻已不在身邊;去年的燕子還懂得回來尋找舊壘,而心上人卻一去不歸;這怎能不令她闌干倚遍,淚洗梅粧呢。這樣寫,效果是動人的。詞的語言明白、樸素(有些地方略顯粗糙),表達方式顯豁;雖有用典,但卻是常見的:具有民間詞的特點。它的作者,估計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讀書人。

東風的古詩3

沉醉東風·掛絕壁鬆枯倒倚

掛絕壁鬆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裏。

創作背景

此曲作於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時盧摯在湖南憲使的任上,當時盧摯正在赴任途中,路經瀟湘行舟,寫下此曲。

譯文及註釋

譯文彎曲的枯鬆倒掛在懸崖絕壁上,殘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鴨在天上一齊飄飛。四周圍是數不盡的青山,一望無際的碧水,西風簫簫,天地間一派濃濃的秋意。靜靜的夜裏皎潔的月影映照着高掛雲帆的船兒,載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畫圖之中。

註釋沉醉東風: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屬雙調,南曲屬仙呂入雙調。

絕壁:陡峭的山壁。

落殘霞孤鶩齊飛:落霞與野鴨一起飛翔。殘霞:落霞。鶩(wù):野鴨。

不盡:數不完。

雲帆:一片白雲似的船帆。

瀟湘畫裏:這裏極言瀟湘兩岸的風景如畫。

賞析

“掛絕壁枯鬆倒倚。”首句描寫懸崖之上一棵枯鬆倚絕壁而倒掛,既寫出枯鬆的奇姿,又襯托出山勢的險峻。作者放在小令的開頭,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落殘霞孤鶩齊飛。“寫秋天傍晚江上明麗的景物。這兩句刻意經營,本身極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審美效應,從而一上來便先聲奪人,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

“四圍不盡山”兩句,是對前面兩句所寫景物的概括,也是在意象上的擴大和補充。前面兩句是鏡頭各對準一個焦點,攝取最動人的畫面,他們的景觀是具體的,但卻是定位的,是在某一個方向上。現在加上這兩句,進一步擴大了讀者的視野,使他們看到除了上面所寫到的景物之外,四圍還有數不盡的山,無窮的水。這種大筆勾勒似的寫景,為下面寫”秋意“作了心理上的鋪墊。

“散西風滿天秋意。”西風“無形,”秋意“無跡,然而又確實有”意“可感。這境界既有物境,也有心境。曲寫至此,自成一段落,它把秋景、秋意都提供給讀者了。但是如果曲子就到此結束,它還不過是一幅沒有人物的靜物畫,而且構圖不夠多樣與豐富。

“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裏。”靜靜的夜,靜靜的湘水,一隻船,高掛着雲帆,悠悠前進。“月影低”説明月亮才剛剛升起,它的清光投射在船帆上,使帆影顯得低而且長。在這裏,作者把自己擺進圖畫中,成為畫面中的一員。人物出現,畫面頓時活了起來。因為“雲帆月影”的夜航點綴了清曠的江面,太富有畫意了,而且地點正好在瀟湘之上,就像一幅瀟湘景物圖一樣,所以説“載我在瀟湘畫裏”。

整首小令寫的都是瀟湘行舟所見。是按照時間順序道來。作者的態度,更多的是冷靜的觀照二視野所及,瀟湘兩岸的山水風物,都使他感到心曠神怡;雖然兩風的輕拂帶來了滿天的'秋意,傳統的季節感受,加上身在旅途,不能不使他產生微微的蕭瑟之感;但因為他身為湖南憲使,也許是外出公幹,也許就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靜的。正因如此,我們獲得了一幅氣象闊大、意境飛動的秋光圖。

東風的古詩4

古詩原文

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月淡時風清處,都隔斷落紅塵土。一片閒雲任卷舒,掛盡朝雲暮雨。

譯文翻譯

這簾兒是湘江岸的翠竹加錦絲絛織就,這簾兒是南海中的明珠用紅絨線穿成。無論是在淡月下掩映,還是在清風中立身,它都不沾飛花,隔斷紅塵。它像一片自由的彩雲,無牽無掛,能屈能伸,涉歷了多少朝雲暮雨,卻不着一點印痕。

註釋解釋

朱簾秀:元初著名的青樓女演員,朱姓,行四,以演雜劇著稱。朱簾秀為其藝名,亦作“珠簾秀”。其與當時的文人名士交往密切,除胡祗遹外,王惲、盧摯、馮子振、關漢卿都作有散曲贈她。

朝雲暮雨:戰國宋玉在《高唐賦序》中述楚懷王夢巫山女子伴寢,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因以作為男女交合的喻稱。

詩文賞析

切合姓名詠物志感,是詩詞曲贈人之作的常法。如蘇東坡《減字木蘭花》贈徐君猷侍兒勝之:“天然宅院,賽了千千並萬萬。説與賢知,表德元來是勝之。今來十四,海里猴兒奴子是。要賭休痴,六隻骰兒六點兒。”“賽了千千並萬萬”、“海里猴兒”(雙陸勝採名)、“六隻骰兒六點兒”(擲骰勝採)都含“勝之”的意思。該篇即圍繞“朱簾秀”三字生髮,從珠簾的稟質、環境、閲歷及所顯示的風神步步寫來,貼切於物而影合於人。

曲中的暗示、雙關,意味悠長。如“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以“江邊翠竹”之秀、“海上明珠”之貴配上錦織絨穿的精緻,合映出朱簾秀的色藝雙全;“月淡時風清處,都隔斷落紅塵土”,既暗點朱簾秀寄身“風月場”的處境,又表現出她的脱俗厭囂,纖塵不染。末二句從王勃《滕王閣序》“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的句境化出,又兼具“高唐雲雨”典故的風情意味,顯示了朱簾秀婉娩風流,而又勘破情關的秀慧形象。從一掛簾子開掘出這樣多的浪漫色彩,足見作者的藝術功力。

東風的古詩5

沉醉東風漁父

白 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户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①下列對這首小令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開頭兩句選用黃白綠紅這樣色彩鮮明的字眼,展現了漁父生活環境的優美,引發讀者豐富的想象。

B. 小令中的漁父雖然沒有生死之交,卻能以在秋江上自在來去、心地單純的白鷺沙鷗為友,讓人感到其心靈世界的潔淨美好。

C.煙波釣叟就是詩人在這首小令中着力表現的漁父,因為漁父不識字,沒文化,所以在萬户侯面前驕傲不起來。

D. 這首小令語言平實自然,風格清新質樸,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像白鷺沙鷗那樣生活自由自在、行動無拘無束的漁父形象。

②與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所表現的意境相近的兩項是(4分)

A.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絕句》)

B.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C.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D.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杜牧《悵詩》)

E.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白樸《天淨沙秋》)

③有人認為,釣叟是小令作者白樸用以自比的形象,這和下面鏈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樣的。請問:我們可以從釣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兩作者怎樣的相同情懷與不同情懷?(5分)

閲讀試題出處:2015年北京房山區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參考答案

7.①C(對傲殺人間萬户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的準確理解應是:漁父雖然不識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讓人間的萬户侯羨慕。)

②A E(題幹中兩句詩的意境優美恬適,A、E兩項的詩句亦然。)

③答案要點:相同情懷遠離世事(遠離紛擾、遠離塵囂、不滿於現實),崇尚自然(鍾情自然、寄情山水)。(1分)

不同情懷白樸有不與達官貴人為伍,甘於淡泊寧靜、崇尚逍遙自在生活的情懷;(2分)柳宗元雖孤寂鬱憤,但卻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懷。(2分)

評分建議:按要點給分。

賞析

這支曲子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點染出一幅清麗無比的秋江圖。然而這僅僅是表層,作者還另有深意。作畫的顏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顏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豔的效果,而且展現了特定的地域和節令。看到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聯想到江南水鄉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於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裏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在活動,也不難想象了。

在那麼優雅的環境裏打魚為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只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後轉進,有迴環流走之妙。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後悔的朋友叫刎頸交。漁夫與人無爭,沒有這樣的朋友也並不得事。淡泊寧靜,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友。對於漁夫來説,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和灘頭,意味着那裏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麼時候寫最適宜。寫了卻有忘機友之後,他便寫江上景了。點秋江白鷺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 江,點明瞭季節。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説,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鷺。如今變形容詞為動詞,並且給鷗鷺着色,便出現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夠高明瞭。但更高明之處還在於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正是指 點秋江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既表現漁夫的高潔,又説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讚揚鷗鷺忘機。正由於他們認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心,所以願與鷗鷺為友。李白就説: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隱》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為這隻曲子的註腳。

結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並非退隱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户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閒自在,也未必敢於傲視統治他的萬户侯。不難看出,這隻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他對元朝的統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乾淨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讚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説漁夫傲殺人間萬户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户侯。説漁夫不識字,正是後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説:人生憂患識字始。在任何黑暗社會裏,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這句的傲字,既有堅決不向黑暗社會妥協,保持高風亮節之意,又有不願在宦海中風波千丈擔驚怕,希圖逃世的思想。雖有其消極避世的一面,卻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那個時代投射在他們心靈上的暗影,抒發了他們的不平之慨。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格俊逸,又表達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時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著名散曲家盧摯的【雙調】《蟾宮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擬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盪盪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幾個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致。不過所寫不是漁夫。而是退隱江湖的官員。

東風的古詩6

虞美人·東風蕩颺輕雲縷

東風蕩颺輕雲縷,時送瀟瀟雨。水邊台榭燕新歸,一點香泥,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譯文】

東風輕輕地吹拂,雲兒縷縷隨風飄過。蕭蕭春雨時緊時緩不停歇。茫茫水邊的小樓閣,新歸的燕子忙築窩。口銜香泥穿煙雨,落花粘身頻飛過。

小徑上落滿了海棠花,繽紛斑斕花香四發。綠肥紅瘦人愁煞。更哪堪,黃昏時節,庭院裏柳樹落啼鴉。還記得嗎,朗月如輝的月光下,那人帶着素潔的月色,輕輕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註釋】

1.虞美人: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蕩颺(yáng):飄揚,飄蕩。

3.縷(lǚ):一條一條地。

4.蕭(xiāo)蕭雨:形容雨聲蕭蕭。

5.水邊二句:謂新歸雙燕銜泥築巢。台榭(xiè),建築在高台上臨水的四面敞開的樓閣。

6.糝(sǎn):摻和。

7.香繡:這裏指海棠花瓣。

8.成春瘦:花落則春光減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

9.柳啼鴉:歸鴉啼於柳上。

10.那人:指所思女子。

11.和月句:極言人與境界之實。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

【創作背景】

南宋政權建立以來,統治者不思舉兵北伐,只是以向金人卑躬屈膝來換取一時的安寧。陳亮懷有一腔報國之志,多次上書宋孝宗,陳述復國方略,卻從未被採納。長期的鄉居生活並沒有讓他的志向發生改變,磊落不平之氣多次藉由詩詞抒發出來。在陳亮眼裏,春光帶給他的只有愁和恨,這首《虞美人·春愁》便是其中一首。

【賞析】

詞的上片開篇兩句沒有寫“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説“風”、“雨”。東風輕拂着大地,幾縷淡淡的雲彩在天空飄蕩。這兩句裏的“風”和“雨”,是全詞的詞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風雨中消逝的,領起了全篇詞意。“水邊台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兩句化用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意。燕子才剛剛歸來,還未來得及觀賞芳菲春色,滿樹花朵卻已經凋零,如此景象,詞人不由產生滿腔感慨、滿腹愁緒。這裏的“泥”承第二句“蕭蕭雨”,“落花”承第一句“東風蕩颺”而來。燕子新歸,而落紅已經成陣,目睹這種景色,詞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詞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開始描寫凋零的海棠。“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在此詞人雖然只取了海棠一種花來進行描寫,但是讀者從中彷彿還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紅一地。當所有春花凋零並被泥土掩埋,也就沒有什麼春色可言。用“春瘦”來形容春色漸失十分形象傳神,也是全詞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般,在萬花凋零的滿腹愁緒中逐漸消瘦,逐漸疲憊不堪。結尾兩句“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開始出現人的形象,畫面也頓時變得更加豐富。

全詞無一字説愁,卻處處都透着愁緒。春天本是百花競放、喧鬧芳菲的季節,可是經歷一場風雨後,凋零的花朵,銜泥的春燕,對月啼叫的烏鴉卻讓人頓感淒涼。花開花落雖是自然之理,卻引發了敏感詞人心中的無限愁緒,淒涼的其實不只是春色,也是詞人因年華漸逝、壯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詞中的抑鬱哀婉之氣令讀者讀之不禁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動容。

【作者簡介】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籤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漫説北羣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水龍吟·春恨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羅綬分香,翠綃對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ypqmk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