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北風行》李白古詩鑑賞

《北風行》李白古詩鑑賞

北風行 李白

《北風行》李白古詩鑑賞

燭龍棲寒門,

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

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

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

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

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

北風雨雪恨難裁。

 李白詩鑑賞

這是一首樂府詩。擬鮑照《北風行》而作。它從一個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一般題材中,出神入化,點鐵成金,開掘出控訴戰爭罪惡,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題

起句點題,着力渲染北風雨雪,不僅為了起興,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題的作用。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引用《淮南子·墜形訓》中的故事: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高誘注: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里,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燭龍棲息在極北的地方,那裏終年不見陽光,只以燭龍的視瞑呼吸區分晝夜和四季,代替太陽的不過是燭龍銜燭發出的微光。詩人藉此神話渲染出冰冷嚴寒的境界。在此基礎上,作者又進一步描寫北方冬季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這幾句意境十分壯闊,氣象極其雄渾。日月不臨既承接了開頭兩句,又同唯有北風相互襯托,強調了氣候的寒冷。號怒寫風聲,天上來寫風勢,此句極力渲染北風凜冽。對雪的描寫更是大氣包舉,想象飛騰,精彩絕妙。這兩句詩點出燕山和軒轅台,就由開頭泛指廣大北方具體到幽燕地區,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婦。

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等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塑造了一個憂心忡忡、愁腸百結的思婦的形象。這位思婦由眼前過往的行人,想到遠行未歸的丈夫;由此時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對遠在長城的丈夫的擔心。詩人沒有對長城作具體描寫,但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長城定是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婦格外憂慮不安。幽州苦寒已被詩人渲染到極致,則長城的寒冷、徵人的困境可想而知。前面的'寫景為這裏的敍事抒情作了伏筆,作者的剪裁功夫也於此可見。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裝箭的袋子。這兩句是寫思婦憂念丈夫,但路途迢遠,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飾有虎紋的箭袋寄託情思。這裏僅用提劍一詞,就刻劃了丈夫為國慷慨從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對他後來不幸戰死更生同情。因丈夫離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網塵結。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傷,更何況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物在人亡,倍覺傷情。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筆,入木三分地刻畫了思婦的絕望心情。詩到此,但詩人並不就此停筆,而是用驚心動魄的詩句傾瀉出滿腔的悲憤: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捧土是用典,見於《後漢書·朱浮傳》:此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是説黃河邊孟津渡口不可塞,那麼,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滔滔黃河當更不可塞。這裏卻説即使黃河捧土可塞,思婦之恨也難裁,這就極其鮮明地反襯出思婦愁恨的深廣和她悲憤得不能自已的強烈感情。北風呼嘯,飛雪漫天,滿目淒涼的景象更加濃重地烘托出悲劇的氣氛,使首尾呼應,結構更趨完整;更重要的是使量與情極為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思婦的愁怨多麼象那無盡無休的北風雨雪,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結尾這兩句詩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首詩成功地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詩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黃河捧土尚可塞,説的都是生活中決不可能發生的事,但讀者從中感到的是作者強烈真實的感情,其事雖決不能有,卻變得真實而可以理解,並且收到比寫實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此詩信筆揮灑,時有妙語驚人;自然流暢,不露斧鑿痕跡。

無怪乎胡應麟説李白的樂府詩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測(《詩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pjj3r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