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知識作文 >

語文知識作文三篇

語文知識作文三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知識作文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語文知識作文三篇

語文知識作文 篇1

摘要:“知識樹”是指將各個作文知識點的序列歸整在一起,通過“樹形圖”的方式來呈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通過“知識樹”來將與某個作文教學主題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彙總在一起,將其應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中,有利於讓小學生建立宏觀的作文感官,為靈活應用各個作文知識點打好基礎。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索,從幫助學習建立宏觀知識結構、提高學生語文習作能力、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三個角度來詳細闡述將知識樹應用於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知識樹;應用作用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教學內容,不管教師手把手教學生如何寫作文,還是以“解放學生”的思想來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習作自由,小學生的習作能力都沒有明顯的提高。追本溯源,最根本的原因便在於小學生沒有建立穩固的、靈活的、可遷移的習作知識結構,也沒有掌握良好的習作技巧與習作知識。如果教師可利用“知識樹”來組織作文教學,那麼自然而然便可增加小學生的字、詞、句、段落、篇章的儲蓄量,學生也可在知識積累中瞭解篇章結構、語言句式等語文知識的應用方式,自主嘗試在本人作文中展開實際應用,從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習作能力。

一、幫助學習建立宏觀知識結構

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有這樣一個感受:同一種習作技巧,不管教師強調多少遍,小學生依然會在相同的問題中出錯,而大量重複性的習作問題則會逐漸消磨掉小學生的習作自信,導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長期處於低效的循環狀態。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便是小學生所形成的知識和結構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所以無法形成知識遷移能力。對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知識樹來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習作知識結構,為學生靈活遷移習作知識做好準備。比如,在“寫一處自然景觀”作文教學中,筆者便以“知識樹”的方式來總結了寫景作文的習作要求。在本課教學中,筆者繪製了一棵知識樹,在樹幹中寫下“寫景作文技巧指導”,然後以六個枝幹來標註了寫景作文的六個習作技巧,即觀察為基礎、善抓景物特徵、確定習作順序、做到動靜結合、抒發真情實感、善用優美語句。在每一個枝幹下,筆者也會細化每一項內容的具體內容,比如在“確定習作順序”中,筆者還以“小枝幹”介紹了寫景文章常見的空間方位順序、時間順序、地點順序這三種寫景順序,並用具體實例展示了每一種習作順序的習作效果;在“善用優美語句”中,筆者也介紹了擬人、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手法,以例句來讓學生感受每一種修辭手法的習作效果。

二、提高學生語文習作能力

小學生目前在作文中所存在的內容空洞無物、語序顛倒混亂、錯別字與語病較多、缺乏真情實感等問題都是小學生語文習作能力低下的具體表現,這些問題也直接導致我國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比較低下。然而,“知識樹”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關鍵所在,因為它能夠讓小學生靈活調動與使用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各個習作知識,每當教師佈置一項習作任務,他們便可回憶相關知識的“知識樹”,利用“知識樹”的各項內容展開有效習作,寫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文。比如,在“寫觀察日記”一課中,筆者便以“知識樹”的方式來總結了觀察日記的三個習作技巧,即觀察要抓特點、重點;觀察要有順序,可以從上而下、從內而外,也可以從中心到四周;觀察既要有整體,也要有細節。在以“知識樹”強調了觀察日記的觀察要點與習作要點之後,小學生便可隨機選擇觀察對象,可以是一隻小動物,也可以是校園環境,還可以觀察一個人。在觀察中,小學生將會自然而然地思考觀察對象的特點,從整體、細節兩個層面來保證觀察的全面性,並且會及時記錄自己的觀察順序。在做好前期準備之後,小學生便要學習日記的習作格式,在日記中記錄自己的觀察過程。以“知識樹”來組織習作指導,可有效減少小學生習作學習的盲目性,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與習作能力。

三、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

長期的`失敗經歷是導致小學生厭煩寫作文最重要的學習情感因素。若教師可以“知識樹”來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使小學生明確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功,那麼便可有效改善小學生被動、消極的學習態度,使其重新對習作學習產生興趣,並在此過程中建立自信,使小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狀態,逐漸愛上語文習作。自從筆者以“知識樹”來組織作文習作教學之後,筆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都重新燃起了習作熱情。比如,在“寫童話”教學中,許多小學生雖然很喜歡讀童話故事,但是説到寫,卻顯得一籌莫展。為了讓小學生了解如何寫童話,筆者以“知識樹”的方式分析了童話故事的文本結構、習作要點、習作技巧等多個內容,然後鼓勵小學生自主嘗試創作童話故事。在“知識樹”的引導下,小學生全面瞭解了寫童話的具體內容,十分有信心地展開了語文習作。許多學生表示,他們本來對童話故事的習作方式感到十分茫然,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但是,“知識樹”讓他們知道了童話故事包括什麼、如何寫童話故事、怎樣寫出來的童話故事更吸引人等等,使他們有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恍然大悟之感。

總而言之,有多項研究證明“知識樹”是符合兒童認知特徵與學習思維方式的。將其應用於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之中,能夠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針對性與目的性,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習作素養的重要方式。對此,教師應全面分析應用“知識樹”的要點與條件,以“知識樹”來促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全面改革。

參考文獻:

[1]王慶欣.小學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樹”[J].遼寧教育,2015(11):73-76.

[2]湯金琴.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語文知識作文 篇2

有趣的語文知識競賽今天上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姑媽家玩,還告訴我,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來到姑媽家,我們剛踏進家門的那一剎那,我便聽見表姐們那特別尖的笑聲。我來到客廳,裝着楚楚可憐的樣子問姐姐們:“姐姐,你們在玩什麼呢?那麼興奮。”小表姐津津樂道:“我們在玩語文知識競賽,你要不要參加?”“當然參加啊,像這類型的比賽,少了我,怎麼行!”我一副信心百倍的樣子。

一場激烈的比賽開始了,由於我一張嘴,就只會説大話。姐姐們就讓我先出題。“請問0+0=?”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這道題姐姐們不但沒有解出來,原本生機勃勃的臉現在變得目瞪口呆。我一着急,就把答案説了出來。“是,(一無所獲)了。”姐姐們不甘示弱,出了這一道“333555。猜一個成語。”我的眼珠子一轉,便有了答案,“姐姐,是(三五成羣)嗎?”出這道題的姐姐頓時垂頭喪氣,説“你小小年紀,就毫不費力的解開了這個謎。

好,我從新考你一個。請問(5,10)猜一個成語;(1,1,1,1,)猜一個成語?”姐姐本以為我會重重困難,誰料到我會步步為營,綽綽有餘,節節勝利呢?”姐姐們見我太難對付,便讓我出題給她們,我思考良久,才想出一個難題。“請問,無橫無豎,共十畫。打一字。”“這下可難倒姐姐們了吧!”我在心裏暗暗得意,誰知,大表姐竟然振振有詞的回答:“爹。”我聽完姐姐的回答,頓時沮喪起來。但姐姐們頓時心花怒放。大表姐卻走到我身旁,心平氣和的對我説:“小羚,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失敗一次,並不代表你不聰明.知道嗎?”我連連點頭.

從這一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吃一墊,長一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語文知識作文 篇3

生活中處處都會用到語文,語文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學習語文的地方很多,能用到語文的地方更多,甚至在聊天中也能學到語文知識。

從小母親就教我“媽媽”兩個字,小時候覺得這兩個字沒什麼特別的,只是口頭上説説而以。長大後我才發現其實每個字或詞都有其意思,所以慢慢的,媽媽教我更多的詞語,教我的時候還教我那個詞的意思。五歲時哥哥本來説把他的球借我玩,後來又説不借,我去告訴媽媽,媽媽説:“你哥哥的行為可以用一個詞概括“無賴”,它有兩種解釋(1)刁鑽潑辣,不講道理,耍賴;(2)遊手好閒﹑品行不端的人,也稱作無賴漢﹑無賴子。和他相近的意思是惡棍。就這樣我又學到了一詞語。

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下課了,有一團同學圍在講台,老師在講台上指來指去不知道在幹什麼?我也走過去看熱鬧,只見大家互相討論着老師那個動作的問題,我好奇地問:“老師,您這動作説明什麼問題呢?”“哦,又有一個好奇者了,我的問題很簡單:地心引力是什麼嗎?”“不知道”!老師對我們笑了笑説:“地心引力其實是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由於地球是球體,所以其方向指地心,故稱地心引力,現在大家明白什麼是地心引力了嗎?”“明白了”我的心也甜甜的,因為自己的腦袋“詞庫”中又多了一個詞語,那就是“地心引力”了!

還有一次,母親和嬸嬸對話,媽媽説:“最近都沒有回家鄉了,改天一起回去,回去看看三婆現在怎麼樣了”。嬸嬸説:“三婆最近自言自語不知道説什麼,回去看看她也好。”我跑到媽媽身邊問:“媽媽“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呢?”“呵呵,你真是好學,自言自語的讀音是ziyanziyu,意思是:自己一個人低聲嘀咕,明白了嗎?”“明白了!”我又學到了一個新詞語,沒想到在聊天中也有收穫呢!

想要認識詞語就要從多方面去理解,從多方面入手。我們在生活中用到語文的地方多的是呢,比如:報刊、手機、聊天、遊戲等都可以學到語文知識,只要你有一顆好學的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zhishizuowen/kjo8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