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知識作文 >

【精華】安全知識作文4篇

【精華】安全知識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全知識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安全知識作文4篇

安全知識作文 篇1

朋友們你們遵不遵守交通規則呢!如果遵守就好,要是不遵守的後果很嚴重的哦!今天我給大家講的就是關於交通安全的故事。有一天,我和媽媽逛街,看見一個小朋友要過馬路,現在正是紅燈,那個小朋友就衝了過去,跑到中間時,突然一輛大貨車飛快的衝過來,幸虧那個大貨車的司機及時剎車,要不然那個小朋友就沒命了。我們橫穿馬路時,要選擇有人行道的'地方,還要注意兩邊來來往往的車輛哦!在有綠燈的路口過馬路時一定要牢記“紅燈停,綠燈行,”時刻都要遵守交通規則。記得有一次,我去上學,看見一位叔叔正騎着一輛自行車,他邊騎車邊打電話,而且還靠左行駛,路邊的老大爺,真為他擔心,在後面不停的跑着叫他,要注意安全,那位叔叔及時停住車來感謝老大爺的提醒。同學們我們應該向老大爺學習隨時提醒身邊的人們,注意安全,也應該向那位叔叔學習,知錯就改。朋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安全知識作文 篇2

星期六,我看了小朋友安全知識的短片,從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安全知識。

比如在家裏發生地震時,找身邊軟的物體,如枕頭等,在角落中抱頭蹲下,空間較小的地方,如廁所,卧室是避震的好地方,如被埋在廢墟下面,應找身邊堅固的物體敲旁邊的物體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人員營救;如在學校發生地震時,千萬不要跑到走廊上,應該立刻抱頭躲在課桌下面……

我還在安全知識的短片中看到一所學校,他們發生火災或地震時,無人受傷,因為他們學校經常進行消防或地震的演習,所以災難來臨時他們就能逃往安全區域。

最後我的總結是:要珍惜生命,遠離自然災害!

安全知識作文 篇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一場場災害,讓我們失去一個有一個的同胞。溺水,地震,火災,車禍,一氧化碳中毒……這些災難時時在我們身邊徘徊,突如其來的意外會使我們不知所措,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那如何防禦這種災難呢?

在今天早上,我打開電視機,觀看了“安全教育”這一課,這一課,令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裏面講到了三個要點:①珍愛生命,安全第一,②安全教育,至關重要。③人人關心,保護生命。我看到裏面這樣的報道,因溺水和車禍死亡的人數,是佔多種災害中的第一位,車禍大多發生在城市,那是因為很少人遵守交通規則,而溺水大多發生在農村,許多孩子在沒有經大人的同意和陪同下,私自到河邊等游水玩耍,因水流太急而溺水身亡。我還看到這樣一段片子,在成都市某學校發生了大地震,因學校安全教育意識強,全校師生竟沒一個傷亡,可見,安全意識是多麼重要,當人們埋怨災害時,是否反思過自己,如果平時多做地震演習,遵守交通規則,在游泳時對自己的水性有自知之明,那就會大大減少生命的威脅。至於火災,在我看來大多是人們自己造成的,有位學生在看書時點蠟燭,最後睡着了,蠟燭燒到被子上引發了火災,還有位學生燒開水時沒注意,導致水燒乾後引發火災,還有大部分學生為了用電方便,把電路的通路改成短路,以至於引發火災。

一條條被災害奪走的生命和一條條從災害死裏逃生的生命,這幾乎源於有沒有安全意識。為了我們寶貴的生命,為了我們美好的將來,讓我們共同遵守安全意識,珍愛生命,遠離災害吧!

安全知識作文 篇4

12月9日,趙老師走進教室。同學們都覺得很奇怪,教導處老師怎麼會走進語文課堂呢?很快,趙老師便給了我們答案: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去電教室聽講座!這次代表高一小學,請大家保持安靜!”大家彷彿只聽見了第一句話,激動得跳了起來。

一進電教室,我們就看見了 “安全乘坐地鐵知識講座”幾個字,大家知道這次一定是講關於地鐵的講座,同學們的興趣再一次被激發了。

在課上,地鐵公司的張叔叔為我們介紹了巴黎、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的地鐵站.我想:哇,真是富麗堂皇!每個地鐵站都有自己的個性.而我們中國呢?地鐵站都是一個樣兒。而且,日本的人流量達到1100萬日客,中國的地鐵站卻只有500萬人,真是有天壤之別啊! “不過,”張叔叔又説, “上海已經開始在網上投票來建造迪斯尼樂園火車站,很有中國個性哦!”我鬆了一口氣。看來,這個龐大的工程要由我們來完成了!

接着,就是大家最喜歡、也是最積極的活動----機智搶答。同學們都伸長了脖子,恨不得從座位上跳起來。我也拿到了一個小獎品----有交通安全吉祥物暢暢的卡套。雖然卡套沒什麼特別,但對我來説意義重大呢!

一節課上完了,我十分高興,不僅因為我有了卡套,更因為我學到了許多地鐵安全知識。好,那我以後就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學到的東西,讓大家覺得我上這堂課是有意義的!

標籤: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zhishizuowen/g08w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