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知識作文 >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通用12篇)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通用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泉州文化主題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通用12篇)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1

有人問:“為什麼東亞文化之都是泉州?而不是大家看好的西安和咸陽呢?”讓我來解釋吧!

置身歷史與全球的座標,泉州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世界宗教博物館,也是唐宋元時期“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國際性大都市、“東方第一大港”,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首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為泉州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全市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3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也有31處,其中泉州南音、提線木偶等四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為全國唯一擁有全部三大類聯合國“非遺”項目的城市。可僅僅這些,是不能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的,我認為當選的理由還有很多很多:

當選理由1文化傳統

這項條件要求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城市風貌、人文遺產能夠體現東亞文化傳統,具有鮮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

泉州擁有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市藝術館、圖書館、海交館、博物館、萬維生郵票藝術館、梨園古典劇院、南音藝苑、泉州影劇院等一批市級重要文化設施,總建築面積達11.69萬平方米。隨着城市新區的建設,泉州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啟動泉州木偶劇院、泉州歌舞劇院、泉州大劇院、市圖書館新館等文化設施建設。泉州木偶劇院新址將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木偶劇院。

當選理由2硬件設施

泉州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1個,其中國家一級館6個;文化館(藝術館)11個,國家一級館5個;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70多個,其中國家一級館2個。全市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63個,覆蓋面達100%;公共電子閲覽室鄉鎮(街道)覆蓋面100%;村(社區)級文化活動室2349個,覆蓋面100%。全市有村級文化廣場總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完成61個省級文化激情廣場示範點建設。全市建成農家書屋2349個,率先實現100%行政村(社區)都有“農家書屋”目標,率先實現“村村通”目標。

當選理由3資金保障

為改善閩南文化保護傳承軟硬條件,從20XX年起,泉州市縣兩級每年都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市本級投入3億多元,建成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梨園古典劇院、泉州南音藝苑、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閩南文化標誌性場館設施。

今年,泉州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近年來先後投入7000多萬元對“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蹟”申報“世遺”的考察點文物進行維修及環境整治。

當然,當選理由還有很多很多,我只羅列了一些,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東亞文化之都是泉州了吧!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泉州“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我的家鄉泉州位於廈門東北方向,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這裏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名勝古蹟星羅棋佈,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27處。泉州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並存,東西文化交匯薈集,特別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諸多宗教遺蹟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現,頗具歷史和藝術價值。

説起泉州不能不提起泉州的提線木偶戲 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民間俗稱“嘉禮”,乃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的古老珍稀戲種,數百年形成了一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 在全國各類木偶戲中,泉州提線木偶戲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劇種音樂“傀儡調”的戲種,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將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調及南鼓(壓腳鼓)、鉦鑼等古樂器。泉州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製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製作,在師承的傳統技藝基礎上,更側重於誇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力,乃馳名中外的民間工藝珍品。 泉州提線木偶形象,一般都繫有16條以上,甚至多達30餘條纖細懸絲,線條繁多,操弄複雜,與我國多數傳統木偶戲相比,技巧表演難度最高。泉州提線木偶戲《四將開台》曾亮相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

另外,泉州高甲戲也很出名。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台灣、金門及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聚居地。音樂曲牌屬南音系統。

高甲戲孕育於明末清初,早期只是一種化裝遊行演出,在民間樂曲的伴奏下作即興表演。後來發展成專業戲班,因主要演宋江的故事,被稱為“宋江戲”。清中葉,藝人們吸收了其他藝術門類的表演形式,再次發展成有文有武的“合興戲”。清末,又吸收了微劇、江西腔和京劇的藝術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閩南地方戲曲,始稱高甲戲。

高甲戲操閩南方言泉州腔,演唱南音,吹奏南樂,形成本地區具有很強欣賞性的大劇種。它演時活潑風趣,舞蹈性極強,湧現出“柯賢溪、陳宗熟、林賜福、許仰川”等閩南名醜。培育出中國戲劇“梅花獎”優秀演員。

1949年以來,高甲戲《連升上級》、《鳳冠夢》、《金魁星》、《金刀會》、《上舅婉兒》等劇目接連引起轟動,在中國戲曲大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還有泉州的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台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

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演出上可分為前場與後場,前場即戲台部分,觀眾可見到操偶師傅操作人偶於戲台上的表演,後場則包括了操偶師、樂團和口白師傅。

最後再説説泉州梨園戲

泉州梨園戲和崑劇是中國現存兩大最古老的劇種。梨園戲因保留並能演出許多早期南戲的劇目,而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一些經典劇作中的忠孝節義與男女愛情的故事,是那樣深入人心,讓人百看不厭。泉州的文化讓我這個家鄉人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們要把傳統文化藝術繼承和發揚下去,為泉州的建設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3

同學們,咱們閩南可是有許多著名的文化,像提線木偶,東西塔和清源山的老君巖等等都是

中央電視台cctv8的《文明之旅》來到了泉州,並錄製了關於泉州的閩南文化的《海納百川閩南韻》。

《海納百川閩南韻》主要介紹了代表閩南文化的人物,事物,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

首先登場的是兩個提線木偶。説到提線木偶,同學們肯定會想:’提線木偶不就是在木偶上插幾根線讓它動起來嗎。’如果你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市委書記黃少萍阿姨説“泉州的提線木偶最多有36條線,每根手指都有一條線,這樣木偶才能做拿酒,拔劍的動作。”在閩南以前小孩滿月,老人過壽都要提線木偶表演,漸漸地提線木偶成為閩南的特色。

接下來,是一張唱片,看到這裏,你們肯定會問:“一張唱片跟閩南文化什麼關係?”其實這張唱片十分稀貴,它是由60種語言組成,並被火箭發射到太空與外星人進行友好交流閩南語也在其中,説道閩南語,不得不説一首十分火熱的閩南歌《愛拼才會贏》其中的一句“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令我感受最深,因為它説出了閩南人不放棄,不言敗的精神。

然後,介紹了温柔賢惠的惠安女,她們的丈夫出海捕魚時,她們便擔起生活重任,帶孩子,造船,曬漁網等活她們都要幹,可是她們肯吃苦,樣樣都做得很好。20XX年許多惠安女推車,搬石頭經過許多的困難,終於在20XX年建成了泉州第二大水庫——惠女水庫。看到這,我對惠安女的毅力驚歎不已,但更多是對她們的讚歎!

最後介紹的是皇宮起。市委書記黃少萍講起了皇宮起的傳説:“相傳唐昭宗光化年間,一天颳起了颱風,惠安皇后在宮中焦慮不安。她深知家鄉的父老鄉親身居茅屋,地處濱海,遇到大雨加上大風,經常是茅飛屋塌,苦不堪言,因而很是憂傷。閩王去為什麼,皇后便如實説了,閩王説:“這事好辦,寡人賜你府上建皇宮式房屋。”皇后聽罷,眼睛一亮,立即跪下謝恩。對傳旨太監説道:“陛下賜我府可建皇宮式的房屋,你速去傳旨”。閩王説的“你府上”是單指黃皇后的家,這時她説成“我府”是故意含混其義,讓太監誤以為是指整個泉州府,以造福家鄉。於是整個泉州府,特別是達官、豪紳、富商和華僑,甚至普通百姓人家,紛紛仿效王府的樣子造起了房子。便有了皇宮起。”這美麗的傳説也為皇宮起增加了一絲色彩。

看完《海納百川閩南韻》我知道了許多閩南文化的知識,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建設好我們美麗的家鄉。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4

乾淨的夜晚,我隨着母親來到看戲的戲台。今晚,戲台上要播“大戲”了,戲台前到處都站着樸素的泉州市民,他們早就帶好了高高低低的椅子,就怕看不到戲。人羣旁,還有幾處小販,時不時能聞到從他們那處傳來的冰糖葫蘆、烤羊肉串的香味。小孩兒們拿着零花錢買了零食,準備等會兒邊欣賞戲台上的表演,邊品嚐可口的零食。人們等待着,等待着八點的到來,等待着大戲的到來。

天色略略暗了下來,時間走過,終於,大家等待許久的大戲到來了!人羣開始喧鬧起來,小孩兒們開心地跳着。兩旁LED屏幕寫着今天要放的戲和演員的名字。秒針一秒一秒地轉動,一開始,先是聽見了幕後敲鑼打鼓伴奏的聲音,再接着,演員也上場了。台上的演員將故事的角色演繹得栩栩如生。雖然深知那只是戲,可人們完全被故事情節和演員生動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人甚至眼睛也不捨得閉上,演員走到哪兒他的眼睛就跟到哪兒,那模樣,像是個窮人見到金子似的,逗得一旁的孩子們掩着嘴巴偷笑。市民們如痴如醉地看了幾個小時的大戲,彷彿就在那時忘了時間的流逝,這是多美的一幅場景啊!小孩兒們在一旁邊吃着剛才買的零食邊和小夥伴們玩耍,時不時扯一扯媽媽的衣角,和媽媽一起欣賞大戲演出。沒有絢麗的煙火,也沒有閃閃發亮的明星,只有樸素的泉州市民。在這裏,在戲台前陪孩子們看完了大戲演出。是時候回家了,大人們還沉浸在戲中的情節裏,小孩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戲台。就這樣,人們陸陸續續地散開,在這之後,他們又要迎來美好的新一天。

這就是我對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的'印象,那也有我對閩南戲曲的印象。它不正如泉州和泉州人一樣,那麼樸素,卻又那麼美好嗎?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5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海絲起點泉州立足實際,勇立潮頭,創造了聞名國內外的“晉江經驗”和“泉州模式”,被列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中國的“民辦特區”、“品牌之都”。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泉州是一個具有符號意義的城市,從經濟建設過程中湧現出來的“泉州速度”,到社會經濟體制機制轉型、變革的“泉州模式”,都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啟示

泉州海絲文化高中作文高三作文。

“十分天下有其九”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泉州民營經濟發展經歷了“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開發邁大步、區域經濟展宏圖等起步、發展、提升三個階段,經濟實力每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創造出“晉江經驗”,形成了“泉州模式”。民營經濟成為地方經濟的主導力量,成為泉州經濟最大的活力源泉。民營經濟在泉州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達90%,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説法,2013年,僅工業總產值就達7700億元。

泉州民營經濟發展已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集羣化趨勢。目前,泉州民營經濟產業集羣中,產值超100億元的有石化、紡織、服裝、鞋業、石材、機械製造、食品飲料7個產業集羣,年產值在3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的有石雕、茶葉、樹脂、工藝陶瓷、建築陶瓷、水暖器材、藤鐵工藝等產業集羣。

泉州的特色產業已成長為輻射福建全省、全國的專業化、區域性優勢產業,獲得中國鞋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中國休閒服裝名城、中國建材之鄉、中國建築之鄉、中國石雕之都、中國工藝陶瓷之鄉、中國瓷都、中國茶都、中國傘都等國家級和區域性品牌。

泉州民營企業依託縣域特色產業集聚,積極探索培育、建設專業市場,泉州經濟已初步形成石獅服裝城、晉江鞋都、南安石材城、安溪茶都、德化陶瓷工藝城等一批輻射面廣的區域性、全國性專業市場,形成了“以大市場促大流通,以大流通促大發展”的格局。

得益於民營經濟的發展,泉州經濟總量連續15年保持福建省首位,佔全省1/4。

不僅本土,泉州經濟還輻射全國。如今,在全國各地拼搏的泉州人有100多萬泉州海絲文化高中作文泉州海絲文化高中作文。他們在鞋服、建材、水暖等領域達到新的高度,建立異地泉州商會180多個,每年創造的財富在4000億元以上。

泉商也邁開向世界發展的步伐。去年,泉州外貿出口158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民企出口佔比近60%,增幅高達52.5%。

一組數字直觀體現泉州經濟的影響力:

產業――紡織服裝產量佔全國10%,旅遊運動鞋產量佔全國40%、世界20%,糖果產量佔全國20%,石材、工藝陶瓷出口量分別佔全國的35%、65%

品牌――中國馳名商標數量持續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共有111件,佔全省比例超過1/3,甚至超過部分中西部省份。

市場――目前,該市共建設各類商品市場200多個,年成交額超500億元泉州海絲文化高中作文高三作文。其中,石獅服裝城、晉江鞋都、南安石材城、安溪茶都、德化陶瓷工藝城等已成為區域性、全國性專業市場。

資本――目前,該市累計上市企業近80家,數量居福建省首位、全國地級市前列,在資本市場形成頗具特色的“泉州板塊”。

泉州民營經濟的超常規快速發展,除了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對發展民營經濟不遺餘力的支持外,還有多個很重要的與其他原因。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6

泉州,是一首意味深遠的詩,是一幅輕描淡寫的畫,是一部讀而不倦的書,更是一杯回味無窮的茶,永遠充滿青春活力和無窮魅力。

置身泉州,輕輕吸一口氣,便能聞到香飄萬里的鐵觀音的味道。隨着飄來的香味慢慢探去,便可看到幾位禮儀小姐們把嫩綠的茶葉放入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中,用水輕輕一衝,就可看到茶葉一片片散開,茶水湯明色綠、濃豔清澈,又香味四溢,令人心曠神怡。淡淡的品一小口後,雖然感到略有苦澀,卻又醇厚甘鮮。慢慢嚥下,喉嚨中感到十分清爽甘甜,韻味無窮。

在春季採茶中,我隨着外婆早早的來到了風景如畫的茶山。茶山上一片翠綠,猶如走進了一個綠色的海洋。隨處都可見到呈青蒂綠福蜻蜓頭狀,有美如觀音重如鐵之美譽的鐵觀音。一陣輕輕的風拂過,一縷縷淡淡的茶香味撲鼻而來,一顆顆茶樹盤山而上,從遠處望去,宛如一條巨大的翡翠龍橫卧在山上。

在鳥語花香的季節中,鐵觀音樹早已探出一個個綠色的小腦袋,在暖風中搖曳着婀娜的身姿,好奇地打量這周圍。外婆神采奕奕,頭戴草帽,腰挎揹簍,用靈巧的動作敏捷地從茶樹上採下一片片嫩芽。綠樹襯托着外婆辛勤勞動的背影,構成了一幅樸實的油畫。

看着外婆採得如此來勁,我也不甘示弱,便也學着外婆的樣子採起茶來。我笨拙地從茶樹上用力一扯,卻把嫩葉給弄破了。外婆看了,在一旁樂呵呵地笑着説:“阿清,採茶,不能這麼用力,只要輕輕的在葉子的跟上一壓,再順勢一提,才能保持茶葉的完整。”我聽後,若有所悟,連忙用外婆的方法試一試,果然採摘的葉子沒有被損壞。接下來,我的興致越來越高了,儘管採摘的速度和外婆差距甚遠,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

回到家後,外婆將茶葉平鋪在太陽底下曬,鐵觀音茶葉在太陽的照射下,嬌嫩的身軀一下變得僵硬了。接下來外婆就把茶葉放到搖青筒中,茶葉們在筒中蹦跳着、飛舞着,一片片興高采烈。成品的茶葉還需要炒青、整體包揉等步驟才算完成。製茶的過程看似簡單,但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錯過其中一個環節,就不能製成一泡好茶。

鐵觀音一上市,它的香味就引來了許多客人,不一會兒,就被一搶而空了。鐵觀音有着與人相同的厚重,才使茶成了泉州人、茶香人不可欠缺的一部分。而茶作為人類靈魂的飲品,也使人在品嚐中體會美的享受。

甘甜醇香的茶葉,就如同一顆顆璀璨的“寶石”,點綴着泉州的山山水水,讓泉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和光彩。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7

近日,“弘揚石文化·共築海絲夢”全國徵文、攝影大賽在南安市水頭鎮正式啟動。

此次大賽由中國石材協會、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南安市委宣傳部、南安市政協文史委、水頭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旨在反映當下中國石材企業最前沿、最新穎發展思路帶來的變化,進一步加強“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和“東亞文化之都”建設,全面提升石材文化,打響水頭“世界石都”品牌。大賽將藉助文學和攝影工作者、愛好者之手,通過紀實文學、詩歌、散文、攝影等形式,集中創作一批體現中國石材文化的作品,共同為弘揚石文化助力。

據悉,大賽作品徵集截止時間為2015年9月30日,作品要求反映中國石材發展歷史上特別是福建南安水頭鎮較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展現“中國·水頭”石材文化,也包括全國各地石材產業相關的紀實文學、詩歌、散文和攝影作品。同一投稿人可選投多種類別,但同一件作品不得重複投送不同類別。每位投稿人不論投送幾個類別,文學作品總數不得超過2篇,攝影作品不得超過10幅(組照4—8幅)。

同時,大賽還特邀了50多位包括中國作協等各級作協作家,40多位來自福州、廈門、漳州和泉州各縣市區的攝影家,與南安本土作家、攝影家一起創作,旨在全面挖掘、展現水頭歷史文化底藴和經濟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海絲文化和水頭精神”,聚集當下中國石材企業最前沿、最新穎的發展思路。此外,還將發動全國各地作家攝影家進行創作。

本次大賽將評出紀實文學、詩歌、散文、攝影(設相機攝影和手機攝影)獎項一等獎各1名,獎金各1萬元;二等獎各3名,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各10名,獎金各1000元,優秀獎若干名。作品評選結果將公示於“中國·南安”政府入門網站。獲獎作品將結集成冊、出版發行,並在第十六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文藝晚會上進行頒獎,攝影作品將在第十六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期間集中展示。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時稱為刺桐城,有着愛拼敢贏的泉州人民,還有着泉州人民引以為豪的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的港口——刺桐港。鄭和在此下西洋,泉州這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輝煌的海絲文化在這裏揚帆起航。而一張張小小的郵票,也包含了這璀璨的海絲文化,現在,讓我們翻開這琳琅滿目的集郵冊,去體驗那郵票上的海絲文化吧!

2001年,中國與葡萄牙聯合發行了一套郵票《古代帆船》,郵票一共有2張,面值為80分。雖然只有兩張,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義。它象徵着中國和葡萄牙從古代到現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徵着中國和葡萄牙各自輝煌的海絲文化。而這一套郵票不僅象徵着中國還象徵這泉州的海上文明。為什麼這麼説呢?細細留心一看,不難發現,在“中國古代帆船”這張郵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邊還有着一座塔——沒錯,它就是着名風景名勝——泉州十八景開園寺的東西塔中的東塔。而東西塔就是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這一張郵票,我不禁聯想到了貿易船隻來來往往,客商,華僑絡繹不絕,港口上停泊着些許船隻,西方的文明通過海絲之路傳到中國。好一幅“萬人聚集刺桐港”的圖畫!再來看看郵票上這一艘帆船,它正張開大帆,在海面上航行,與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中國古帆船相對比較大,這也説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當時鄭和下西洋時,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時登峯造極的造船術,為泉州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小的郵票包含着璀璨的海絲文化願一張張郵票傳播五湖四海,讓更多人瞭解這泉州的海上絲綢文化!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8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錨地,是一座擁有古老悠久文化歷史的美麗之城。

二零一三年的八月二十七日,泉州十分光榮地候選為中國第一個“東亞文化之都”。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這是【愛拼才會贏】裏的歌詞,這首歌深受眾外國人及本國人民的喜愛,還讓聽眾及演唱者都油然而生一股積極的力量感。我知道泉州有着世界文化遺產,如南音、木偶等。看過《海納百川閩南韻》之後,我驚歎着泉州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館”、“閩南小故宮”等等多資多彩、博大精深的閩南文化。泉州的木偶十分有名:木偶的起源時間很早,在商周時代就有,真正流傳到閩南,還是西晉末年北方大戰,北方大量人口、家族都往南遷移,有一部分人來到閩南,給閩南帶來了大量的中原文化,木偶也跟着帶到閩南了。美稱“御前清曲”的南音也是因為南遷帶到閩南的。

着黃斗笠、花頭巾、藍上衣、銀腰帶、寬褲腳的漂亮服裝的惠安女,不僅服裝漂亮人漂亮,而且還特別地吃苦耐勞,賢惠持家。惠女水庫就是一萬兩千多的惠安女肩挑手扛建造而成,水庫的容量有一億兩千多立方米。

閩南文化多姿多彩,閩南文化博大精深,閩南文化是能夠海納百川的……這就是東亞文化之都——泉州!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9

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於中國福建南部,在中國的東南沿海。歷史上,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的經濟開發始於周秦,西晉末年,由於戰亂,大量中原士族入泉,使得泉州的經濟和政治制度展露萌芽,並逐漸完善。泉州在歷史長河中的名稱、行政區域頻頻變更。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豐富了起來。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眾多文化在中國的彙集之地。於唐時,它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於宋時,它是東方第一大港。而這些,足以説明泉州作為海絲之路的起點的意義和優勢,足以説明泉州作為海絲之路起點的貢獻。

海上絲綢之路,其雛形在漢代形成,在宋元時期蓬勃發展,是中國和外國跨洋交流的通道。在這些海外國家中,阿拉伯國家頻頻通過泉州進入中國進行貿易等活動。可以説,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憑藉着自身獨特的優勢,建立一個“跳板”,使得泉州迅速發展。

昔有張騫出西域,爾後便有了絲綢之路通往中東等地區。再有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使海內外的商人、使者跨洋交流。海上絲綢之路是海絲文化的象徵。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國外的藝術、文化傳入國內,與國內的藝術、文化相互交融,從而產生了新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特色。

泉州的東西雙塔、洛陽橋、安平橋等古建築,以其宏偉的外形和豐富的內涵展示了一個時代的燦爛文明。海上絲綢之路給泉州帶來的,不只有於當時的蓬勃,還有一個絢麗的未來。宋代古船、九日祈風石刻、鄭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見證泉州曾經有過的中外經貿文化交流的昌盛繁榮。所有這些,讓人沐唐律宋韻之遺風,發思古之幽情。以上的種種,能夠展現出來的,也只是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利端的冰山一角,可見海絲文化對泉的影響多麼巨大。

如果説海絲文化是一段宂長的數據,那麼泉州就是一個加密的硬盤,現今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遺蹟、民間藝術不過是共享的、數量有限的數據資料。如果説海絲文化是條源遠流長的河流,那麼我們所看到的泉州名勝只是一條水量不多的支流。如果説海絲文化是本厚重的史冊,那麼我們所聽到看到的七子戲、高甲戲、白字戲、拍胸舞、歌仔戲等表演技藝也不過是記載着為數不多的文字的殘本。

正所謂,“賞古殘韻,品古絕書,惜古遺文,踏古珍跡,尋古失物”。古人留下的美好事物,理應值得我們去探尋,去參觀,去欣賞,去品味,去珍惜。海絲文化就像一個未完全解開的謎,還深藏着許多尚未展露出來的祕辛。古人留給我們的是底藴,是發展創新的底藴。海絲文化留給我們的是未來,不是過去。

海絲文化,留下的是不滅的記憶,失去的是寶貴的財富,傳承的是永恆的瑰寶,托起的是舉世矚目的新天地。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海絲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泉州成了首批公佈的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簡而言之,泉州傳承了海絲,海絲興盛了泉州。僅此而已。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10

泉州,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有着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有着勤勞賢惠安女,香氣四溢的泉州小吃,還有愛拼才會贏的泉州人民······不僅如此,最近泉州還榮獲了一項榮譽,那就是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嘻嘻,厲害吧?今天,我就帶你印象東亞文化之都——泉州。

提起泉州,就不得不説起泉州那些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如千年古剎開元寺,多元化文化基地清源山,還有清淨寺······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清源山了,我帶你去看看吧!來到清源山就不能不去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巖,來到老君巖,你會發現,一座巨大的老君造像正慈眉善目地注視着你。相傳偉大的道教學家老子來到清源山裏在這裏昇仙,留下這尊巨大的雕像和這個傳説,老君巖的每一個部位都刻畫得恰到好處,也令人歎服叫絕。

看完名勝古蹟,我再帶你去聽聽泉州的聲音——南音,聽!絲竹簫絃樂器伴奏下,一位演唱家便聲情並茂地唱起南音,令人聽得如此如醉。如果以為泉州的聲音只有南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菜市場,一位阿婆和一位大嬸似乎在説什麼,可是,她們説的是什麼話?英語?德語?其實,她們是在用閩南語交流。閩南語是我國重要方言之一,有“古漢語活化石” 的美譽。

看了聽了這麼多,你的肚子是不是唱起“空城計”?來這正好有一家土筍凍店,向老闆點兩份土筍凍,土筍凍上來之後,你是不是覺得這賣相很奇怪,它雖然賣相不好,但很好吃,加點醋吃下去,口感中帶着一絲大海的味道,奧祕就在於凍裏的蟲子,這些蟲子是從沿海採集的所以味道十分鮮。

怎麼樣,泉州評選東亞文化之都是不是當之無愧?那麼,記得有時間來泉州玩一玩,相信泉州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11

憑欄遠眺,只能看見那繁華都市的一角,但這已足矣。在這小小的一角中,我已看盡世間的繁華:那車與車之間的和諧相處,到處聳立着高樓大廈,每個人臉上洋溢着幸福和那一艘艘英姿颯爽的大船都更加堅定了我在這裏尋找它的信念。

“它”是什麼?“它”便是那海絲起點和東亞文化之都泉州。

縱觀海絲之路,一路蜿蜒向前,雖受到阻撓,但仍不屈地向前方飛騰,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初衷。

一聲汽笛把我的絲路從九霄雲外給拽了回來,只見一艘輪船從港灣緩駛離,投向大海熱情的擁抱,此情此景又將我引入沉思中……

而後,我走下樓,因此樓適與海近,故我飛身撲向大海亦很快,我撫摸岸上的一艘艘小船,想從它們身上找到一些海絲的記憶,但前幾艘船顯然已經忘記了或是閲歷太淺,直至我走到最後一艘船前,它緩緩開口説道:“海絲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航道,但是有一段時間並不為人所重視,到後面才得到保護。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我當年也隨船隊出國還,走過海上絲綢之路,那一帶的景象甚為繁華,尤其是起點泉州,那裏經濟的發達早已超過了人們的想象,能夠造出設備齊全的大型船艦,還開辦了許多學堂,培育出許多國家棟梁,那裏十分開放故得此繁榮之景,令人讚歎”。

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幕又一幕開拓着開創海絲之路艱辛的畫面,想到它的出現給兩岸人民帶來巨大收益,促進了泉州的發展。

這時幾個泉州婦女走過,挑着擔子談笑風生。泉州的發展也缺不了她們呀!泉州不正是賢惠和繁榮的代表嗎?

泉州文化主題作文 篇12

江西的爸爸“移民”到了泉州,我疑惑地問爸爸:“爸爸為什麼要做泉州人呢?”爸爸意味深長地説:“是因為泉州深藴的文化像磁鐵般吸引着我,讓我流連忘返。”

高甲戲是泉州各市縣都有的地方戲,豐富了廣大民眾的文化精神生活,它表演時活潑風趣,趣味性極強,代表着泉州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海內外也有較大的影響力。有一天晚上,爸爸加班回家,發現村裏的戲台上(每個村都有戲台)正在演高甲戲,出於好奇,爸爸本想看一會兒就走,卻發現高甲戲能把劇中的人物演繹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誇張得讓人忍俊不禁。在江西,爸爸每次去看當地的戲劇時,總是沒看一會兒就昏昏欲睡,而觀看高甲戲,爸爸卻精神抖擻,直到散場還依依不捨呢!

除了愛看高甲戲,爸爸還愛上了泉州的提線木偶呢!提線木偶僅僅是靠幾十根纖細的線和表演者的巧手相連,讓可愛的木偶做出的各式各樣、惟妙惟肖的動作,這無與倫比的精彩表演,讓人瞠目結舌,歎服叫絕。爸爸欣賞完提線木偶戲回到家,竟自己親手做了幾個提線木偶,自導自演,讓我們笑得前俯後仰。

每年的夏天,爸爸一有空就在家裏光着膀子,隨着音樂,滑稽地拍自己的胸脯,那搞笑的動作讓我和媽媽哈哈大笑,我問爸爸:“你為什麼要拍自己的胸脯啊?”爸爸自豪的對我説:“這叫拍胸舞,每當有什麼重大的活動,一般都會有一羣人光着膀子在大街小巷間,伴隨着音樂,在胸脯上打起了節拍,以此娛樂和健體。”“噢,原來如此!”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南音,每次上街遇到演奏南音時,爸爸總是帶着我觀看,那悠揚的音樂和表演者動聽的唱腔,深深地吸引着我們。爸爸還叫我在學校報了南音班,學習南音。近年來,爸爸總是抱怨:“現在大街上怎麼很少看到演奏南音呢?”爸爸念念不忘南音啊!

來泉州不久,爸爸和工友去“惠女水庫”玩,“惠女水庫”是穿着惠安特色服飾的惠安女,不辭辛勞、日復一日地開鑿搬運大石塊,在短短兩年內壘成的大型水庫,比著名的十三陵水庫還高一倍多,這座水庫體現的“惠女精神”,成為泉州不竭的精神財富。“惠女精神”感動了爸爸,他下定決心,要娶惠安女做妻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就是那勤勞能幹的惠安女呢!

我豁然開朗,“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的文化——惟妙惟肖的高甲戲、生動有趣的提線木偶、妙趣橫生的拍胸舞、扣人心絃的南音和勤勞能幹的惠安女——媽媽,留住了爸爸。

標籤: 通用 主題 泉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zhishizuowen/2wpo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