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習俗作文 >

春節的習俗作文4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春節的習俗作文4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1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就開始了。

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臘八粥可好喝了,它裏面有桂圓、苡米、麥片、糯米、綠豆、紅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迴盪着,大人們在門外貼對聯,家中貼漂亮的年畫,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徹夜不絕。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趕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得守歲。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樣。人們都會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給長輩拜年,孩子們會得到特別多的壓歲錢,有的孩子會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

到了元宵節,超市就特別熱鬧,人們買元宵回家煮着吃,為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到了臘月十六,家鄉的春節也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2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境衞生。北方人以臘月23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衞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裏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灶神為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彙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説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説甜言蜜語;一説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説。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公曆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説,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裏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於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素素淨淨,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裏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乾淨,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説“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真熱鬧,大街小巷有年味道。”這是小時候,阿婆教我的家鄉過年時的童曲。現在大多忘乾淨了。但是,家鄉那一道道繞過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規(習俗)我可一樣沒忘。

我是南方人,春節的習俗比北方多許多。

小時候,在農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每逢過年,規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湊在一塊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時,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湊熱鬧,阿婆每次都不讓我去,説什麼姑娘家看打糟米會嫁不出,我信以為真,就不去了。可現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時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種藥酒,是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幾粒橄欖。泡上幾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那才叫一個鮮美,阿婆是老一輩的人,是做八春酒師太,村裏很多人都找她學。阿婆對村民們説:“八春酒,是強健身體的,還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讓我喝酒的,説什麼太補了,小孩不可以喝的。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時,我就跑過去偷喝,村裏人每家一個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總是把竽頭、春筍,當然還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裏。那時候,我小,總覺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過真的`好大,我那時會拿那種專門舀竹勺舀起來喝。許多次,都暈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時,那才叫一個哭笑不得。

家鄉人並不貪喝八春酒,那是因為喝八春酒是一種習俗。村裏哪一家沒釀八春酒,如果不釀的話,來年一定是禍害不斷;相反,釀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紅運當頭,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説一説我們的年席吧。我們的年席不是一家辦的,而是全村人辦,一家分配一個任務,東家包餃子,西家自是煮臘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寬闊的地方併成一排,一起過年。平時,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塊,小孩坐一塊,可熱鬧了。

民俗是人類文明的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個民族特色和文化。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4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説)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xisuzuowen/vydo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