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習俗作文 >

春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7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7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1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轉眼間春節又到了,在春節裏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收壓歲錢……讓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貼春聯這幾乎是過年家家户户都會貼的,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是用以辟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於桃木土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時刻。餃子就意味着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着包住福運,吃餃子意味着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

春節裏,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隨着環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鞭炮了,估計以後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見不到了。

過年收壓歲錢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事了,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壓歲錢就可以壓住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

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的習俗作文2

一到12月27日,媽媽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

我們來到街上,媽媽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一轉頭,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我拉拉媽媽的手説:“媽媽買。”媽媽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我挑了幾種説:“媽媽,這些各買一盒。”媽媽親切地對我説:“好!”然後我們付了錢,我們拿着東西,又來到裏面買白菜、花菜、空心菜、雞、鴨、魚、肉等主食,我們跑了好幾趟,終於把年貨全買齊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塗在門牆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説:“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説”壞話,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爸爸媽媽和我來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説我“長高了,懂事了,學習進步了。”

每個人都給我紅包,我對他們説:“恭喜發財,新年快樂。”

正月十五的時候,我們這裏就不像北方那麼熱鬧了,只是吃“狀元圓”而已,可是,聽説世紀公園、泉州公園晚上卻是燈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見幾百盞燈來,要是我能親眼一見,那就太好了。

春節的習俗作文3

時間過得好快啊,眨眼間春節就要來了。要知道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每家每户都在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這是過年的習俗!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中每家每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 ,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的習俗作文4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家家户户都會團聚在一起,一起過這個節日。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説法是春節有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説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這樣的傳説。傳説在遠古時期,有一種野獸叫“年”,它長得十分猙獰,生性兇殘,每到過年的這一天晚上,它都會下山禍害百姓,於是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躲到山上去。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個老人,這個老人是神仙變的,老人問他們原因,人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老人,老人説年它怕紅色和巨大的響聲。於是人們就在門口貼紅色的紙,然後敲鑼打鼓,放炮竹,年獸看到了這場景就逃回山上了。雖然年獸從此不再下山禍害百姓了,但人們還是把這一習俗留了下來。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們就貼對聯。

在小年過後人們就開始了過年的準備,大掃除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買年貨。

最熱鬧的還屬過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飯以後,大人們就圍在火爐邊聊天,小孩們則在門外開心地放着煙花。人們熬夜守歲,十二點整還要放炮竹。

初一之後,龍燈花鼓就敲了起來了,耍龍的那是家家躥啊!耍龍的在每一家門前都會耍出不一樣的花樣,收紅包時,有的主家把紅包掛在高高的屋樑上,那耍龍的人疊羅漢一樣,疊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個人順手一拿就到手了。到了元宵節,春節就慢慢地結束了,耍龍的也是飛快地從每一家飛奔而過。

我喜歡春節,這個熱鬧又愉快的日子。

春節的習俗作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他們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下面,就讓我講講福建的春節吧。

在福建,臘月二十三就已經要開始“忙年”了,也就是所謂的大掃除,大掃除就是為了把一些不要的東西整理出來,也是為了“辭舊迎新”。

在臘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貼上了新的對聯和年畫。在晚上,大家都不睡覺。到了大年初一的零點,家家都開始把桌子擺在門口,拿上吃的擺放在桌上,然後開始拜公,家家在地上放鞭炮。轉眼間,每家的門口都成了火紅的一片。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起了新衣,街上是看不到人的,到了中午,大家都會拿錘子捶餈粑,再拿上一些食物,去到以前聖上的屋子裏去祭拜。大人們還會走親訪友互送禮品,在晚上的時候,年夜飯會吃魚和餃子。之所以吃魚,是因為魚象徵着“吉慶有餘”;而吃餃子,則是把硬幣包在餃子裏,吃到硬幣的人,這一年都會幸運。半夜的時候,大家還會出來放煙火。

在初三的時候,每户人家都必須要殺一頭豬,然後再去祭拜。在中午的時候,還會有人來巡遊。他們開着一輛輛的禮炮車,“砰!砰!……”驚天動地,人們鼓着鑼鼓邊敲邊走。非常壯觀,讓人忍不住也要一起過去。而在這幾天裏,觀光拜佛的場地,到處是人山人海,擠滿了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摔倒。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要吃湯圓。湯圓有各種各樣的,湯圓是“圓圓滿滿”的象徵,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吃湯圓。過完元宵,福建的春節也差不多結束了,人們又恢復了以往的日子。

春節的習俗作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就是描寫春節的,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詩的第一句講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在新年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來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放爆竹可以製造出喜慶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但現在因為環境問題有很多地區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們在娛樂的同時還是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哦。

爆竹聲一停,家家户户就開始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幾個人邀請到一起去給別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這種拜年的方式稱之為“團拜”。當然,我相信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你們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壓歲錢啦。“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你們一個個肯定都滿載而歸,手中拿着好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必須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們。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古代有兩種,第一是常見的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另一種以彩繩穿線編織為龍形,致於牀腳。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用紅包直接裝的,簡單方便美觀。

我的春節每年放假後都要回老家山東,與爺爺奶奶一起共享團圓,這是我一年中最放鬆開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難得團圓的時刻。

春節的習俗作文7

過年了,街上到處掛着紅燈籠,喜氣洋洋。説到過年,可有很多的風俗禮儀。快隨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銅川市耀州區。剛走進家門就看到爺爺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掃衞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打掃庭院,撣浮沉掃蜘蛛網。我非常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原來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還有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用意。

打掃完衞生,爺爺開始貼春聯了。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户户把春聯貼於門上。我幫着爺爺貼春聯,看到貼好的紅紅火火的春聯,感到非常開心。

貼完春聯後,爺爺在門上貼了個倒着的“福”字。我不明白了,為什麼“福”字要倒着貼?原來“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美好未來的願望。“福”倒着貼,就意味着“幸福已經到來”或“福氣已經到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真淵博啊!

晚上吃團圓飯時,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因為和麪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圓合歡。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所以大家在過年時要一起吃餃子。過年的時候還有守歲、燃放爆竹、拜年、給壓歲錢等各種習俗。

中國年是紅紅火火的,既有文化禮儀活動,也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在這裏祝大家牛年吉祥、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xisuzuowen/03ex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