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精選春節民風民俗作文7篇

精選春節民風民俗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民風民俗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春節民風民俗作文7篇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 篇1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遊。在旅遊過程中,我發現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風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遊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麼,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説“你幾歲?”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夥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説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説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夥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

同學們,你們説瑤族的風俗有趣嗎?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説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裏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説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説,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曆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習俗,而我的家鄉廣州也有我家鄉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廣州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裏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為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之後就等着看萬眾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着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説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户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着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裏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 篇4

過年嘍!過年嘍!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過年是有怎樣來歷嗎?有怎樣的習俗嗎?哈哈,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相傳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人們準備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一個乞討老人。鄉親們誰都顧不上這位乞討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攆走。”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還傳來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年”最怕紅色、火光和鞭炮聲,只能夠狼狽逃躥。第二天,人們回來之後,村裏依然安然無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每家每户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種風俗越傳越廣,最後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傳統節日——春節。知道了過年的來歷,就讓我們再去了解一下紹興人是怎樣過年的吧!在紹興,一跨入農曆十二月,人們就忙着準備過年:裹粽、撣塵、殺雞宰鵝、曬魚乾、醬豬肉,準備新年的衣裳,購買贈送親友的禮品。

臘月二十三晚上,每家每户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後,除夕之前,每户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紹興人叫祝福菩薩,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人們都説,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乾乾淨淨。

大年夜,首先要給祖宗分歲,就是祭祖。祭祖之後,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所備飯菜是最為豐盛的一餐。年夜飯後,就是“辭歲”,小孩向長輩行禮,長輩將事先用紅紙所包的錢幣分發給晚輩,俗稱“壓歲錢”。在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有些人會燃放爆竹,俗稱放關門炮仗。有些人則嬉戲娛樂,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稱守歲、坐長命夜,據説坐長生夜可以保佑長生不老。

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在新年舊歲交替一個月裏,人們就是這麼忙碌着的。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 篇5

大年初一就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和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就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我打開一看,啊,裏面有這麼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媽媽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説話,而我就和大媽媽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媽媽起身走進書房裏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媽媽出來了,原來大媽媽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打開禮物一看,原來就是一隻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着一頭柔美的秀髮,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的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説:“謝謝大媽媽。”……

離開了大伯伯大媽媽家,我又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當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嘍!

有了這麼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為學校裏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藴涵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個地方的風俗不同,當然,過春節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在歙縣武陽鄉,我們這裏過春節和別的地方就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習慣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這裏便改天換地,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在這天裏,人們在自家門上貼上春聯,放上爆竹,一片熱鬧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見面就互相道賀,樂得合不攏嘴。

在別的地方,人們就是過年時,吃一頓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節晚會……而我們這卻是另一番天地——熱鬧非凡。

我們這呀,白天一過,夜晚就更熱鬧,到處是煙花,爆竹聲,天空上五彩斑斕,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煙花,但城市裏都是高樓大廈,就算放煙花也只能一個人欣賞,一點都沒意思,而我們這天高地闊,只要有一家放煙花,大家都能看到,這種快樂是城裏人所體會不到的。因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到晚上5點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那些在外打工的兒女們都已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吃過年夜飯,大家歡聚一堂,説説笑笑,有講一年收穫的,有説對來年的願望的,有對老人孝順的,有對兒孫囑託的……而老人們高興極,能和兒孫見面,聽一聽兒孫們叫他,心裏比吃蜜還甜。

吃完年夜飯,大家就在門前談天説地,我還經常讓外婆給我講故事,外婆給我説過這樣一個故事,我書上也看到過:

從前有兩個妖怪,一個叫"年"一個叫"夕",他們每到春節就出來在人間搗亂,亂吃人家糧食,禍害別人房屋。後來人們知道"年"怕紅色,"夕"怕響聲,於是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年"看見就逃回山上,"夕"還沒走呢,人們就製造一種一點燃線就響的東西——爆竹,"夕"一聽到聲響就夾着尾巴逃命去嘍。從此,人們每到春節就貼紅對聯,放爆竹。

講完故事,外婆就説:"我最喜歡這天,因為在這天可以看見兒女們,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8點多,大家便看春節晚會,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會來,他們對外婆外公都很孝順,大家其樂融融,一起看着春節晚會,心裏別提有多幸福。

看晚會時,大家要是餓,我們便拿出家鄉的特色小吃——糯米餅、肉絲麪、甜酒糟,一邊吃一邊看。到12:00時,也就是新年鐘聲一響起,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到院子去放煙花,只要誰家先帶頭,那可是一個接一個呀,此起彼伏,那煙花在空中一現,可美: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導彈,有牡丹盛開……如果你家的煙花放完,不要緊,你還可以看別人家的煙花呢,這快樂的分享,心裏真愉快。

放完煙花,大家還要出門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賀,到處是"新年好,恭喜發財"……有説有笑,真温暖。

這就是我們過的春節,這種鄉村淳樸的美在城裏是沒有的!這種親情是珍貴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這種快樂是幸福!春節,我們最喜歡的節日。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 篇7

壽縣春節習俗頗多,進入臘月,也屬農閒,家家户户都要醃製鹹雞鵝,一面備節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豐收的喜悦和對來年的祝福醃進濃濃的臘味。

改革開放前經濟尚不寬裕時,羣眾詼諧地説“不吃二兩豬毛不算年”,要知道由於醃製手法有異,家家户户臘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上街趕集的羣眾更多起來,過後十來天就要“掃塵”,“要想發,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家中裏裏外外打掃一新,規整利落,人們心裏也更加敞亮起來,大多數人家整個春節的準備工作到此至少已經完成一半。

臘月廿三過小年,俗稱“祭灶”,隱北地區也有廿四過小年的,長年在外的人們多在此前回家團圓。這一天要祭灶王爺,吃白麪、麥芽糖製成的祭灶糖,大塊厚過月餅,小塊狀如彈珠,寄意請灶王爺迴天庭向玉帝多説好話,以求家庭來年殷實。有趣的是,在壽縣農村,春節一定要把未過門的媳婦接到家裏過節,而且要給她買一身新衣服,這樣才有禮有面子,否則親家是要惱的——什麼意思,是不是不想做這門親事了!在熱鬧的籌備中,人們終於迎來了年三十,中午過後,家家早貼春聯,早鳴鞭炮,早吃團圓飯,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子夜再度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燒香點燭,吃餃子,晚輩給近親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這時常有乞丐來家門旁貼財神,可不是一兩個小錢就能打發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親戚, “往年酒”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你來我往,一般要持續到正月裏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農村都在初三早飯前,燒香、點燭,拜祖祭神後,將封檐錢紙、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場地上,燃火盡燒,鳴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鎮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緊,有的是熱鬧——

“正月裏面都是年”,到相隔幾十裏的親戚家走走拜個年並不晚,熟人見面時還要説“過年好、恭喜發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ylxo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