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集錦六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集錦六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集錦六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 篇1

老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裏有了什麼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台,這麼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裏,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後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一個戲台“包圍”得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是站在外面豎着耳朵聽吧,這人羣是任憑你怎麼擠也是擠不進去的。

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

出門在外的遊子聽到了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着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説並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説:“這裏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 篇2

我家是住在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非常熱鬧的。

這天,人們都是要鬧元宵,整個小鎮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了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別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説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着一聲刺耳的響聲,一隻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衝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着,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隻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裏還抱着一個大禮炮。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禮炮,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託着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民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 篇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你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嗎?別急別急,君情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説到習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裏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乾、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裏拜完灶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裏、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習俗有意思吧!你家鄉的習俗呢?不防也説來聽聽吧!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 篇4

每年夏天一進入伏天,到村裏來賣西瓜的商販絡繹不絕。只要來一個賣瓜的,幾乎全車售完。買瓜的村民都是用麻袋裝西瓜,每家都買一麻袋。開始我很好奇,心想吃的了那麼多嗎?隨吃隨買多好啊。後來我才發現伏天多買西瓜是家鄉的一個習俗。

為什麼伏天多買西瓜?有什麼好處?——後來我才明白是兩個原因。

一是做西瓜醬。家鄉多數人家都會做西瓜醬,而伏天賣的西瓜最多、最便宜(現在一元6斤或7斤)。這時做的醬最好吃也成本低。

二是便宜多吃。我村大多數農民處在吃飽——吃好階段,還沒有保健意識和條件。什麼便宜就吃什麼,伏天西瓜最便宜,所以就多買多吃。有的人家飯後吃西瓜就不喝粥了;有的人家吃饅頭就西瓜,就不做菜了……

今天來了一個賣西瓜的小販,一元6斤,大家爭相購買,我也買了一小袋共8個,我也不做醬,只是留着慢慢吃——這也算入鄉隨俗吧。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 篇5

我的家鄉在洛陽,那裏有聞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習俗,今天,我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的習俗。

我説的家鄉,當然就是中國,大家可能會奇怪,我説的是洛陽,怎麼跟中國扯上關係啦,別急,大家聽我細細道來:

洛陽是中國的一個地方,習俗嘛,當然跟洛陽有關係。

中國的習俗,(也就是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重陽節:

據説,重陽節的來歷是關於一個叫桓景的人,那年,河裏出了一個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只有桓景活了下來,他決定為民除害。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名叫費長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練習劍法,終於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一天,瘟魔又來搗亂,桓景急忙回家,讓大家拿着茱萸葉又讓大家喝了些菊花酒,然後帶大家的上了高山,瘟魔來啦,他追上了山,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感覺頭暈眼花,這時,桓景用寶劍在後面把瘟魔給扎死啦。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300字 篇6

我的家鄉介休一直流傳着寒食節的習俗,清明節之所以能成為有紀念意義的節日,也緣於寒食節。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我們介休的三賢之一介之推的節日。介子推,春秋晉國大夫。因為“割股奉君”之舉而名聞天下。晉文公重耳即位後,大舉封賞功臣,卻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祿,恥與爭功邀賞者為伍,攜母一路跋涉來到介休綿山歸隱。有人寫出《龍蛇歌》為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幡然悔悟,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見。晉文公情急之下,命屬下放火燒山,逼迫素以孝子聞名的介子推出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滅了,仍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身背老母,緊抱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重耳萬分悲痛,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上下不準生火做飯。

以上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xrww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