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實用的春節民俗作文五篇

實用的春節民俗作文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民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春節民俗作文五篇

春節民俗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三十,終於要過年了,傍晚我和媽媽去超市,我們買了許多好吃的,還買了對聯和福字,最後又買了一大堆煙花爆竹,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回家後,我先幫着媽媽把對聯和福字貼在門上,然後又幫媽媽一起包餃子,餃子煮好了,媽媽把電視打開,我們一邊吃着香噴噴的餃子,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很好看,尤其是劉謙的魔術表演,簡直太神奇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夜裏十二點,外面鞭炮齊鳴,煙花照亮了夜空,我和媽媽也拿出鞭炮、煙花開始燃放,好熱鬧呀,新的一年終於來臨了!

春節習俗的作文

今年春節剛剛過去,過年期間我看到許多户人家的門上都貼了倒過來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這是為什麼呢?我問媽媽,可媽媽也説不清楚,後來,我在書上看到,關於倒貼福字還有由來呢。

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一個“福”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侄了。皇帝聽取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説:“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春節民俗作文 篇2

我家鄉在河南虞城縣,我我家鄉的春節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話,那就跟我來吧!

春節的時候,各家的窗户上都貼上了窗花,大門上也貼着各種各樣的對聯和門神。看着門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説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這時,我的家人們也在辦年貨,看見大家在汗流浹背地幹,我也去幫忙,我的任務是陪奶奶一起買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們全家一起吃餃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顆牙齒就是被包在餃子裏的硬幣給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正在想着,笑着,只聽“咯噔”一聲,錢從奶奶嘴裏掉了出來。看來今年我是當不了福星啦,福星是奶奶呀!作文

我我家鄉的年有趣吧,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過年的話,那就請到我家鄉來吧!

春節民俗作文 篇3

在中國,家家户户都有一個大節,一年一度,規模浩大,習俗盛多,在其中的一個月裏,大家都要享受這節日的歡樂。這個對中國人最為重要的節日,就是中國年。

從農曆的臘月開始,家家户户就開始忙碌了,準備着過年的東西。人們似乎忘記了一年來的勞累,只管全身心投入到年的節日之中。其實,在中國人心裏,過年並不是春節,應該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元宵節幾乎一個月的時間裏,都屬於中國人的年。

臘月二十三號,俗稱的小年,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説,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不過,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祭灶,預示着過年的開始,從這一天起,人們就要在歡樂中忙碌起來了。

在傳統的中國年裏,有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習俗,在民間,更有從小年到春節的順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些順口溜,在民間家喻户曉,流傳千年,是中國年節日的象徵與傳統。

經過七天的忙碌,人們就要迎接真正的新年了。從除夕開始,到大年初一,這是最高興和熱鬧的時間段。到了新年,家家户户要團圓,在外漂泊的遊子也要回家過個團圓年。除夕晚上,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也是團圓飯。傳統的年夜飯就是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餘頭。水餃煮好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吃完了歡樂的年夜飯,接着就是守歲了。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除夕的一夜,家長還要向孩子發壓歲錢。守歲,或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祝賀平安度過了一年。到了初二,就是看望朋友和親人的時間。這一天,人們要拿着大包小包的禮品,去朋友或親人家拜年。

到了正月初三“歸寧”節,女婿看老丈人、媳婦回孃家;

正月初四灶神節,恭迎灶神回民間;

正月初五財神節,接財神回民間;

正月初六窮神節,送走窮神;

大年初七“人日節”,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正月初八習俗穀日節,

傳説初八是穀子麥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的習俗天日節,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頭生日老鼠嫁女。

過完了這些習俗,年就基本上完了。接下來就是元宵節,像是年的補充,在回味淡去的年味。

春節民俗作文 篇4

令人期盼的春節馬上到,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為春節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穫。可是,有些家長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春節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為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福”的時候為什麼要倒着貼嗎?因為這個意思是福“到”。

現在春節又多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節聯歡晚會。為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為春節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以前過春節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春節吧!

春節民俗作文 篇5

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不僅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真是想想都覺得開心!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於春節的來歷有這樣的説法: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後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春節前夕的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的各項事項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衞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裏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着誰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運的。吃完餃子之後,便是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些都是春節特有的風俗啊。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o0203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