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有趣的民俗作文6篇

有趣的民俗作文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民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趣的民俗作文6篇

有趣的民俗作文1

農曆正月十六早上九點半,爸爸、媽媽和我來到青屏大街。歷年都會在這裏舉行一些民俗活動。我們在青屏大街的圖書館看見了許多燈謎,爸爸媽媽猜出一個,題目是“三毛來到村邊(打一字)”他們猜的是“杉”我們找到工作人員,哈哈,猜對了,但別人比我們更快一步,為了不影響觀看其他民俗活動,我們就走了。

到了市政府門口,看到有舞龍的,爸爸給我想了一個辦法,讓我爬到欄杆上,因為站得高,所以看得一清二楚,“龍”還會轉圈,其實是舞龍的人從頭開始,依次將杆子轉個圈,就會產生那樣的效果,我們繼續往前走,又看見扭秧歌的,只見有一二十個大媽大嬸身穿綵衣,一手拿扇子,一手拿手絹,伴着音樂的節拍跳着十字步。爸爸突然把我抱起來,我看見了秧歌的兩邊有人抬着花轎,還有人將假馬套在自己的身上。接着我們繼續往前走,有唱戲的,可我們沒有聽,正走着,忽聽“咚嗆咚嗆”的鑼鼓聲,舞獅子的開始了。因為人太多擠不過去,爸爸讓我站在路邊的卡車上看得一清二楚。有的“獅子”躺在地上打滾兒,另一頭從他身上飛過;有的坐在架子上表演着各種各樣的動作,只見他一會兒蹬腿,一會跳躍,甚至還在最高的地方站立,真是精彩極了。

正月十六真熱鬧讓我開心不已。

有趣的民俗作文2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月餅濃濃的香氣伴着喜氣洋洋的氣氛,使人感到愜意極了。而也就在今天晚上,我也將同爸爸、媽媽、舅舅、舅媽、外公和外婆一起,品嚐美味的月餅,觀賞今天的中秋之月。

我坐在房間裏一邊看電視,一邊時不時地往窗外望去,看看他們來了沒。過了一會兒舅舅和舅媽來了,外婆和媽媽就在廚房裏開始演奏起“廚房交響樂”了。我立馬放下遙控器,跑到廚房一看,啊!這麼多我喜歡吃的菜呀!有美味的河鯽魚;油光閃閃的紅燒肉;煎得嫩嫩的小青菜……終於開飯了,我看着一桌美味的菜,口水早已“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沒等外婆説開飯了,我就已經狼吞虎嚥地開始吃了。我們一家團團圓圓地吃完 飯後,最具有節日特色的點心來了,就是月餅。我們吃完月餅,我們送外公和外婆回家。

到了晚上,我們該走了,雖然沒有跟他們一起看月亮,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是會有的吧!果然,不出我所料,不僅有圓圓的月亮,還有用絲絲雲層組成的水墨畫。這景色讓我想到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圓圓的明月不就像詩人所描繪的,一個巨大無比的玉盤嗎?

中秋,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比起那些流浪的人、在外工作不能團圓的人,我們一定要珍惜美好的時光。

有趣的民俗作文3

二零一四年的寒假,我與爸爸媽媽參加了牛通社組織的到嘉善碧雲山莊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動。在城市裏,過年時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交換紅包……可是,在農村裏,過年時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體會了寫春聯、醃豬肉、做喜餅等年俗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見阿姨先從蒸房把被濕布包裹着的熟糯米與熟梗米拿了出來,再端來一盆熱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後,將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對着我們説﹕“做年糕需要兩種米,分別是糯米和梗米。人們常常把糯米與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製作年糕。”緊接着,她教我們打年糕的步驟和要領。

我與其他兩個小夥伴齊心協力把沉甸甸的木錘高舉到頭頂,跨弓字步,整個人略向後傾,將木槌用力打到飯糰上,只聽“砰”一聲,錘子擊向飯糰,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們又使勁擊打,還時不時把飯糰翻一個身,將水撒到飯糰上防止木槌與飯糰黏在一起。我們四個小隊友一人翻飯糰,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還是未俱成形。此時我們已經氣喘吁吁,手腳痠痛了,看來這打年糕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告訴我,相傳在唐朝時期,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如何將多餘的糧食更好地儲存起來呢?於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釀米酒等方法制作風味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就沿襲成為了年俗文化。從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們的勤勞和智慧,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有趣的民俗作文4

今天是大年初二,媽媽帶着我去中國民俗文化村遊玩。中國民俗文化村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築於一園的大型文化遊覽區,它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多民族的民俗文化。遊客在園內可經看到雲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觀音、民俗音樂噴泉。

首先,我和媽媽來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頂是圓形的,建築得比較矮,連我這樣的小孩進去時還必須彎下腰來。蒙古包內設備非常簡單,在蒙古包的中央,擺放着一張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擺放着幾把小椅子,在每張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濃的奶茶,讓人們品嚐。牆壁上,掛着蒙古族人民打獵用的弓和箭,還有他們非常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我和媽媽坐下來,一邊品嚐着香濃的奶茶,一邊欣賞着蒙古包,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接着,我和媽媽來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裏的摩梭族人民為旅客們講解了摩梭族獨特的母系社會。在母系社會,家裏男人們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愛的女人家去過夜,早上再回到家,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親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雙方結了婚,男女雙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須生活在各自母親家裏。

如果這兩個人生了孩子,這個孩子便留在女方家裏,由他的母親和舅舅照顧,而孩子的父親卻回家照顧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家裏由女人掌權。時間過得可真快,不一會兒,便7:30分了,天色已經很晚了。我和媽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中國民俗文化村。通過今天的遊玩,我知道了中國很多民族特有的風情,真希望以後,有的機會參加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有趣的民俗作文5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習俗,我喜歡藏族。

讓我帶領大家走進藏族之鄉吧!藏族主要分佈在西藏,其餘分佈在青海、甘肅、西川、雲南等地,説到藏族,就不得不提起藏族的特色服飾——哈達了。你知道什麼是哈達嗎?哈達就是藏族和部分蒙古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也有黃、藍等色。敬獻哈達,是藏族人對客人們最普通的、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就越隆重。對尊敬的人和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稍稍向前傾,把哈達送到雙手裏或手腕就行;對晚輩,只需要把哈達系在他們的脖子上。如不鞠躬就送,或是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動作,表示謝意。説起藏族的特色服裝,非藏袍莫屬。藏袍的種類繁多,從衣服質地上就可以分為錦緞、皮面、素布等多種材料。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三四十米高,並紮上腰帶,女式襯衫的袖子比其他襯衫要長四十釐米左右,跳舞時,袖子翩翩起舞,十分美麗。

這就是有趣的藏族民俗,通過我的介紹,你是否對藏族的民俗有了一定的瞭解呢?藏族是絢爛的;藏族是有趣的;藏族是真誠的;藏族是樸素的我喜歡藏族。

有趣的民俗作文6

我的家鄉過春節時有很多習俗,現在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好嗎?每年到了要過年的這一個月,就成為臘月。到了臘月就要過年了,遇到的任何一個節氣都和過年有關係。

臘月初八的這一天,就是喝臘八粥的日子了。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種粥,而且都要在粥裏放八樣東西,有紅豆、綠豆、江米、麥仁、黑米、蓮子和百合,還有好吃的葡萄乾,熬出來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極了!不但要喝粥,每家還要泡臘八蒜呢!聽奶奶説,喝了臘八粥就要花錢準備年貨了。

還有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要貼紅紅的對聯和放長長的鞭炮。知道為什麼要貼對聯、放鞭炮嗎?這有一個傳説故事。傳説,有一個叫“年”的頭生獨角、兇猛異常的怪獸,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來搗亂,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當它最害怕聲、光和紅顏色。一天晚上,“年”又出來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門口看見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燒的竹子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把“年”給嚇跑了,人們興高采烈地歡呼起來。這就是過年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年時有趣的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m39q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