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

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歡迎大家閲讀。

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

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1】

寒假,我與爸爸媽媽參加了牛通社組織的到嘉善碧雲山莊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動。在城市裏,過年時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交換紅包……可是,在農村裏,過年時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體會了寫春聯、醃豬肉、做喜餅等年俗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見阿姨先從蒸房把被濕布包裹着的熟糯米與熟梗米拿了出來,再端來一盆熱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後,將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對着我們説﹕“做年糕需要兩種米,分別是糯米和梗米。人們常常把糯米與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製作年糕。”緊接着,她教我們打年糕的步驟和要領。

我與其他兩個小夥伴齊心協力把沉甸甸的木錘高舉到頭頂,跨弓字步,整個人略向後傾,將木槌用力打到飯糰上,只聽“砰”一聲,錘子擊向飯糰,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們又使勁擊打,還時不時把飯糰翻一個身,將水撒到飯糰上防止木槌與飯糰黏在一起。我們四個小隊友一人翻飯糰,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還是未俱成形。此時我們已經氣喘吁吁,手腳痠痛了,看來這打年糕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告訴我,相傳在唐朝時期,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如何將多餘的糧食更好地儲存起來呢?於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釀米酒等方法制作風味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就沿襲成為了年俗文化。從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們的勤勞和智慧,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2】

我這次去旅遊,不但在景點玩得非常高興,在車上也是非常開心,因為我們的導遊一直都會為我們分享當地民族的趣事哦!

“湖南張家界有四個少數民族。分別是:侗族、苗族、土家族、白族。其中苗族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節日,就是——情人節”。導遊在第一天去天門山的路上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苗族人過情人節與漢族人過情人節的方式,可完全不一樣哦!苗族人只有未結婚的成年人才會過,阿哥(男士)站在指定橋的一頭,阿妹(女士)理所當然站在橋的另外一頭,他們要一起對山歌,阿哥如果對準了阿妹的十句山歌,那麼阿哥就可以把阿妹娶回家,但是如果沒對中的話……“是不是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我疑惑地問。導遊説:“……阿哥要接受九年義務勞動。一至三年是下地勞動;四至六年是放牛,在第六年的時候把牛殺掉,吃牛肉,飲牛血,用牛角做四把牛角梳,選最漂亮的一把送給阿妹,七至九年,可以什麼都不做,但要在晚上打來熱水為阿妹泡腳,並在第九年將牛角梳送出……”正當我們聽得入迷,不知不覺已經到達目的地,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接着聽。

第二天,導遊果然又接着説起了苗族的趣事“……如果阿妹接受阿哥的`牛角梳就表示她同意和阿哥結婚,如果不同意,阿哥就只能‘揚長而去’。”導遊的這一番話把大家逗地哈哈大笑,這彷彿成為了導遊為我們講解的動力,她又興致勃勃地講了起來:“同意以後,女方要做一件奇特的事——哭嫁。哭嫁是要在結婚前一天,一邊哭一邊唱,要歌詠自己親人的養育之恩,説自己以後再也不能陪伴左右,接着父母就要安慰她,給她一個大紅包,阿妹如果滿意,就可以換下一個親人接着哭,如果不滿意,還可以繼續哭。等到哭嫁結束時,阿妹要説——今天我在家裏把眼淚都哭幹了,以後再也不哭了,過幸福的生活。”我心想:“苗族人是多麼有孝心啊。”苗族姑娘出嫁前還有一個罵媒婆的環節,導遊先用當地語言快速的唱了一遍,又用普通話為我們翻譯出來,大家都為這段精彩的罵媒婆鼓了掌。苗族風俗習慣罵的越惡毒語速越快,媒婆越高興,這樣來年的生意就會更好。

最後,導遊還給我們介紹了長壽祕決、苗族人在衣袖上繡一朵鮮花、兩朵鮮花、三朵鮮花與三道槓都分別代表的意思、苗族的祖先、苗族人的習俗、苗銀的作用、苗族女人頭上繞頭巾的長度及意義……

苗族風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3】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個山川秀美、民風古樸的地方,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着全國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國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肇興千户侗寨都坐落於此。

走進黔東南,就好象進入了綠色世界,苗嶺深處的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及劍河百里闊葉林,很少有人跡化自然的痕跡。原始森林茫茫蒼蒼,珍禽異獸自由出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

黔東南有舞陽河、清水江、都柳江;還有龍鰲河、高過河、杉木河、野洞河、八舟河等,全州境內大小河流2900多條,條條溪河清澈見底,這裏有一個國家級六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來到黔東南,你回感覺到這不僅是空間的轉移,而是時光在倒流,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澱,使這裏還保存着唐代髮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築、魏晉遺風,居住在這裏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長期勞動和生活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他們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綠樹成蔭。村寨來客,熱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攔路、攔門的禮儀,最高的貴客到來,攔路酒達十二道之多。穿着盛裝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動人的歌聲表示歡迎,相與同樂。灑脱粗曠的小夥子吹起蘆笙芒筒,迎客進寨。

黔東南是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遊的中心,有“百節之鄉”的美稱,民族傳統節日數以百計,異彩紛呈,猶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風情博物館。

黔東南是“蘆笙的故鄉”“歌舞的海洋”,蘆笙與歌舞交相輝映,已成為聞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絲萬縷的蘆笙金曲,悦耳動聽的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鬥牛場面,風情別緻的苗家吊腳樓,堪稱民族工藝一絕的苗族銀飾、挑花、刺繡、蠟染等,無不閃爍着東方文化的光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7vxl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