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編9篇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編9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編9篇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説,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着村子走一圈,據説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説起遊神,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説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説:“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抬出來繞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着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裏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如今,無論什麼人走進一個什麼地方,都會被那裏的美景、吸引,我的家鄉———鄂城,有着獨特的風俗,其中,屬元宵節最熱鬧,最引人入勝!

元宵節,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呀!這不才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場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媽媽正在和“魔鬼”做鬥爭呢!我搶!我,呼呼,終於戰勝了這名頑強的魔鬼。

回到家,媽媽拿出準備好的“鍋碗瓢盆”,只聽“譁”的一聲,元宵下鍋了!!(⊙v⊙)嗯?什麼味道?真香呀!原來是元宵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元宵,顧不上燙,也顧不上斯文,放入嘴裏,輕輕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裏洋溢着一種既美好又滿足的感覺,屋裏被幸福、快樂所包裹着。

晚上一家人吃飽喝足後,來到江邊遊玩。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一個個精緻的小燈,照亮了大街的每一個角落、照亮了人們温暖的心房!咦?這些燈上怎麼有字?原來是“猜燈謎大賽”呀!瞧!那每一個燈籠上都“雕刻”着“中國五千年文化”,那小小的燈籠像螢火蟲般吸引着人們,讓人們聚在一起,使這裏充滿着笑聲與歡樂!!

看!星星在天上眨了眨眼睛,他把自己的祝福送給人們,將自己的希望灑向人間。整個大地都被這節日的氣氛所包裹,處處充滿着歡聲笑語!處處洋溢着元宵節喜慶的色彩!!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2

在永定土樓的客家習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當屬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據説這種習俗在永定湖坑已流傳二百多年了。

回想起三年前“作大福”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時我剛讀一年級,記得爸爸對我説:“鵬兒,這次‘作大福’,你去裝‘福星’好嗎?”我高興得跳了起來,摟住爸爸説:“好啊!好啊!我要裝‘故事’,我要當‘福星’嘍。爸,您真好!耶!”於是,我日日盼望着“作大福”早日來到。

農曆九月十一日湖坑“作大福”開幕了,重頭戲是迎神踩街。一大早,父母精心地把我裝扮成“福星”模樣,與裝“故事”的小朋友們穩當地坐在早備好的彩車鐵架上。父母們陪護左右,在保證安全地緩慢地轉動鐵架。我們高坐在鐵架上,看着熱鬧場景,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

上午九時許,隨着三聲銃響,迎神的隊伍終於從神宮出發了。長龍般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大福場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眼”銃隊,銃聲震耳欲聾。接着是一村一隊敲鑼打鼓迎神抬神轎的隊伍,抬神轎的小夥子黃衣藍褲,裹紅頭巾,扎紅腰帶,走起路來左搖右擺,神轎裏的“神仙”顯得悠哉遊哉。緊跟其後的是扛大龍旗的和擎彩旗的隊伍,那大龍旗可真壯觀,旗杆是碗口粗的大竹,足有二三丈高,得七八個後生才能扛得起來。裝扮靚麗的舞蹈隊漸行漸舞,腰鼓隊邊走邊打,她們緊跟在旗隊後面。我們裝“故事”的隊伍也不甘落後,瞧,“福祿壽”、“八仙”和“西遊記”在向恭候兩旁的羣眾招手……

迎神隊伍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踩街遊行,到了大福場,各路神仙在大福場的“神壇”裏各就其位。我們也結束了“作大福”中裝“故事”的特殊身份。

迎神結束後,人們紛紛上供,先是各村照例輪流“齋供”,接着農曆十五集中“葷供”,然後“開齋”,各家各户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最後在十六日上午“送神”,把“作大福”期間請來的各路神仙恭送還原處。湖坑“作大福”這才算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真可謂是熱鬧非凡,地方特色濃郁。“作大福”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愛“作大福”。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3

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那就讓我介紹我家是怎樣過春節的吧!

大年初一,我來到了外婆家。早晨,我一起牀,吃完早飯,就準備上外公家拜年去。我穿好我的新衣裳,媽媽和妹妹也穿好了各自的新衣裳,準備上外公家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鞭炮聲一直在我的耳畔響起,我的臉上不知不覺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一進門我們兩兄妹就連忙説:新年好!”外公一聽到這三個字,就高興地摸了摸我們的頭。接着外公就去燒飯了,我們也坐到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起電視來。不一會兒中飯就燒好了,我們吃完飯後,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想着今天的春晚會有什麼節目。到家後我們立刻打開了電視。今年春晚的內容可豐富了,有迎新年的唱歌跳舞、也有精彩又神奇的魔術。還有幽默滑稽的小品,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正在這時媽媽和外婆把年夜飯端到了桌子上,有雞肉、牛排、鴨爪、芹菜、豆腐。我看到了菜後,我一個箭步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菜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

吃完了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度過了美好的一夜,真希望每天都是過年。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4

“二十四,燒紙錢,接了祖,過小年”家鄉一直就有着這風俗,然而往年由於不太注意的緣故,總難窺全貌。世事變遷,倘不是我稍微對民俗產生了興趣,倘不是親族紛紛舉遷卻載不動先祖的'牌位,可能我遊離於接祖文化之外的缺憾將永遠持續下去。

中國人是一向規矩傳統的。也不知自哪個年代傳下來的,但祖祖輩輩都這麼做了,後人自然無權間斷或廢除,只管照舊就是了!

中國人是很重情敬上的。沒有祖先輩,哪有子孫代。尊崇自己的先祖也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

中國人是很迷信功利的。逝去的先人的靈魂總會圍繞在他生前的屋宅,後人去孝敬他們,自然就能夠得到庇佑的。

中國人是很講究禮儀的。事關民族精魂的接祖之風變少不得一些必要的繁瑣,且每一節程序都賦予一定的意義。

臘月二十四這一日的傍晚時分,家家户户都燃起香火,點響鞭炮。人們總是在家門口的空地上精心覓一處所在(決不能靠近草堆的),謹慎地將一疊早已裁好的草紙擺好,一大串或大或小(切忌響得不亮的假貨)的鞭炮栓在手中,點燃草紙,當他趨向旺盛的當兒,放響鞭炮。在一陣陣煙香瀰漫之中,彷彿現出了幾張張慈祥而又熟悉的臉影,正籍着飄飄的炮樂湧進了堂屋安身。紙燒得差不多的時候,要記住翻上一翻,任那騰起的灰燼夾着一絲鬼魅飛舞。這也算是把祖宗接進門了。於是,晚上的飯菜自然要別緻一些,平時捨不得吃的魚肉要拿出點,説是給祖先吃的,順便自己也可以解解饞。飯菜弄好了,要先給列祖列宗擺上三碗飯,三碗菜,三盅酒,三雙筷,且口中須唸唸有詞,大抵是懇請先祖回來過來賜福家人等語。然後才是家裏人吃飯。飯畢,撤下供台上酒菜時定要等到飯桌上的收拾乾淨,否則便有不敬之嫌。大概從今日起,祖先們就在家裏“逗留”些時日了。確切地何時送行似乎很模糊,或許正月十五鬧元宵就是為他們餞行的儀式吧!

“接祖”雖不是難事,但必須謹慎細緻。畢竟,其中每一舉動都意義非凡,都藴着美的因子。“燃紙放炮”理所當然是為了驅邪避祟的,防止某些兇魂惡煞也混進了先祖們的行列,而據説先祖們雖亦是鬼魂,卻並不怕其後人的鞭炮。所以你大可不必須顧慮會驚跑你的上客,更何況,即使有特殊膽小的先祖,只要接進了門,自然會有美酒洗塵壓驚。做儀禮時,紙的放姿要齊整,燒的要穩妥,鞭炮燃得要利索,響得要脆利,似乎都要盡着順眼順心。否則便有了晦兆。然而,總會生出疑問:“炮仗煙火有時是抵不住煞氣重的鬼怪的,倒是“雞血糞污”驅鬼最具法效,何不改用“雞血糞污”?曰:不美甚矣!潑出了一堆觸目噁心,臭氣四溢的污物,哪管得了鬼了,倒先將人自己給“驅”了。無論從視覺、嗅覺、感覺來説,這都是有違人性,絕不倡行的。我不由得又想起人的心靈在掙扎和抗爭的樣子了,大約是附帶痛苦的吧。“飯三,菜三,酒三,筷三”要求擺放得齊整上眼,力求顯出對稱美拉,至於何以皆為三?這倒讓我覺得愈鈍起來。從“三生三界”到“三綱三從”聯想開去。依然覓不出極佳的闡釋。權且謂之“傳統文化底藴的習慣性使然”。

敬祖孝宗本中華傳統的美德,“承之則榮,廢之則恥”。接祖程序做了,先祖接來了,便可以成全我們的孝道了,還能在心中政治總生髮出福佑祥安的幻願。值得樂而為之呀!當人的心中愉悦了,舒心了,滿足了,則定然是美善的無疑了。

當然,一方水土,一處習俗,地大物博的祖國各地接祖風俗可能各有千秋,但都很鄭重則是無疑的。人們那不知所云的喃喃低語迸發自顆顆質樸敦厚的心靈,在芬芳的土地上靜靜流淌着,亙古不移。

我的心緒在暮色煙火中變得虛無飄渺起來,似乎這接祖還接來了另外一種着實的存在——它不好定出名謂的。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5

新春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藴涵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個地方的風俗不同,當然,過新春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在歙縣武陽鄉,我們這裏過新春和別的地方就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習慣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這裏便改天換地了,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在這天裏,人們在自家門上貼上春聯,放上爆竹,一片熱鬧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見面就互相道賀,樂得合不攏嘴。

在別的地方,人們就是過年時,吃一頓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新春晚會……而我們這卻是另一番天地——熱鬧非凡。

我們這呀,白天一過,夜晚就更熱鬧了,到處是煙花,爆竹聲,天空上五彩斑斕,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煙花,但城市裏都是高樓大廈,就算放煙花也只能一個人欣賞,一點都沒意思,而我們這天高地闊,只要有一家放煙花,大家都能看到,這種快樂是城裏人所體會不到的。因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到了晚上5點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那些在外打工的兒女們都已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吃過年夜飯,大家歡聚一堂,説説笑笑,有講一年收穫的,有説對來年的願望的,有對老人孝順的,有對兒孫囑託的……而老人們高興極了,能和兒孫見面,聽一聽兒孫們叫他,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吃完了年夜飯,大家就在門前談天説地,我還經常讓外婆給我講故事,外婆給我説過這樣一個故事,我書上也看到過:

從前有兩個妖怪,一個叫"年"一個叫"夕",他們每到新春就出來在人間搗亂,亂吃人家糧食,禍害別人房屋。後來人們知道了"年"怕紅色,"夕"怕響聲,於是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年"看見了就逃回了山上,"夕"還沒走呢,人們就製造了一種一點燃線就響的東西——爆竹,"夕"一聽到聲響就夾着尾巴逃命去嘍。從此,人們每到新春就貼紅對聯,放爆竹。

講完了故事,外婆就説:"我最喜歡這天了,因為在這天可以看見兒女們,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點多,大家便看新春晚會,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會來,他們對外婆外公都很孝順,大家其樂融融,一起看着新春晚會,心裏別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會時,大家要是餓了,我們便拿出家鄉的特色小吃——糯米餅、肉絲麪、甜酒糟,一邊吃一邊看。到了12:00時,也就是新年鐘聲一響起,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到院子去放煙花,只要誰家先帶頭,那可是一個接一個呀,此起彼伏,那煙花在空中一現,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導彈,有牡丹盛開……如果你家的煙花放完了,不要緊,你還可以看別人家的煙花呢,這快樂的分享,心裏真愉快。

放完煙花,大家還要出門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賀,到處是"新年好,恭喜發財"……有説有笑,真温暖。

這就是我們過的新春,這種鄉村淳樸的美在城裏是沒有的!這種親情是珍貴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這種快樂是幸福!新春,我們最喜歡的節日。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6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週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幹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餘,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餘了嗎?

二是抓週,抓週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説過。抓週的意思就是慢一週歲的人都要抓週。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後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後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後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後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裏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風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7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説過。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説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髒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後,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羣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羣羣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髮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髮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温高而竹樓又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説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8

端午節有許多的民風民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民風民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説“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民風民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民風民俗把古老又悠久的民風民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9

令人期盼的春節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為春節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了,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了,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了,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穫。可是,有些家長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春節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福”的時候為什麼要倒着貼嗎?因為這個意思是福“到”了。

現在春節又多了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節聯歡晚會。為了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為春節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過春節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春節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y20n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