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精華】民風作文彙編十篇

【精華】民風作文彙編十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民風作文彙編十篇

民風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每家每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許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一點迷信,但是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民風作文 篇2

老師曾經説過:“如果只是這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那麼學生只能學到總量百分之四十的知識。如果在老師講的基礎上學生還能互相交流合作,那麼能學到百分之六十的知識。究竟怎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呢?就是讓學生先自己學會再教其他人,這樣能吸收百分之八十的知識。”為了學會更多東西,我們全班舉行了一次民俗風情的主題研究活動。

老師並沒有直接教我們這次研究的重點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學習方法。這好比古人所説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教會了我們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里抓捕智慧的魚兒。其實我們整個研究的過程都非常簡單,雖然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收穫頗豐。

我學會了感恩。

我感謝我的組員在集合的時候等待遲到的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排練時就算一次次重來也從來沒有抱怨;我感謝我的組員就算得知結果差強人意也儘可能的安慰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修改幻燈片時給的一次次建議;我感謝我的組員與我分享成功時的喜悦。

我學會了探索。

剛開始的我們就猶如雛鳥一般懵懂,對藥王節一無所知。直到後來,我們知道了它是壯族人所通曉的節日;知道了它是一年一度舉辦於四月二十八日節日;知道了它是為了紀念藥王所創辦的;知道了它對於壯族人有着特殊的意義;知道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主要學會的就是兩點,感恩和探索。在這個世界裏,有太多太多危險和謎團,所以我要感謝那些在困難時曾經幫我一把的人,儘管有的熟悉,有的只是打過一個照面的陌生人。我還要探索那些謎團,在探索出結果時,我會突然發現收穫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悦,還有自身能力的提升與一種境界的昇華。

民風作文 篇3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民風作文 篇4

白族是最喜歡熱鬧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種節日不斷,數量之多,不亞於中西節並重的香港.著名的節日有三白街、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蝴蝶會、浴佛節等.這些節日代代相傳,歷史遠久、民族風情濃郁,熱鬧異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祭祖節.逢年過節白族有許多禮儀禁忌.元江縣的白族每年的三月會或天子廟會期間,禁止殺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準動刀、挑水、潑水、掃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飯前祭祖時,忌諱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回 來,否則來年找錢不順,糧信不豐.因而借了別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還給別人.大年初七為女人節,婦女不做飯,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勞動,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為男人節 ,男人休息.雲龍縣的白族,七月半這一天不準人們到處亂走.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為: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譁,禁止觸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 .活動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進行,全寨人蔘加.這棵大樹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雲南省遐邇聞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舉行.從佛教講經廟會演變而來,已 有1000多年曆史,屆時除商貿盛會外還伴有賽馬和歌舞等活動,每年參加者數以十萬計.1991年起,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徐霞客在他的記述中讚道:“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紜,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

白族,分佈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萬人.善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白族服飾非常好看,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頭飾也很有特色,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冠左邊有一縷穗,代表“雪”,他的長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齡).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稱男士為“阿鵬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來代表對客人的尊敬、熱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禮節.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親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紅糖和牛奶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開水,味醇甜.因開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後,嘴裏有苦甜混合的舒適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説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雲南大理去玩,導遊帶我們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大廳,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見了我們,就請我們坐下,等候茶.一會兒,茶泡好了,他們請我們先品嚐第一道茶,我以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嚕咕嚕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來,一位白族阿姨見我大叫,就説:“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聽了對爸爸説:“爸爸,我們走吧,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説:“傻孩子,這三道是補血的.”我一聽,很驚訝:苦茶也能補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給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爸爸問我:“感覺怎麼樣?”“好極了!”我高興地叫起來.我就這樣反覆品嚐這“三道茶”.感覺真是好極了!

白族的習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裏 嚐嚐吧.

民風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陽江,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大人小孩都要“拜月亮”。

中秋節前幾天時,家家户户都要買好月餅、水果等東西,準備中秋節時“拜月亮”。凡是認識的人都會互相送幾盒月餅,説上一句“中秋節快樂”的祝福。

當中秋節晚上到時,家家户户都拿一張桌子放在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把月餅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裏,再拿幾支香點起來,插在桌子前頭,然後,一家人輪流的站在桌子後面,抬頭看着皎潔的圓月,就把自己的願望説出來,並拜幾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東西了,把桌上的東西搬到屋子客廳裏,津津有味的吃着月餅水果。

吃完吃飽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個個都提着閃閃發光的燈籠,成羣結隊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誰的燈籠最亮。有時,還三五成羣提着燈籠走夜路,像冒險似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些比較膽小的馬上跑出來,只有比較膽大的小孩繼續“冒險”,真是有趣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有趣、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中秋節!

民風作文 篇6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大家庭,有着不同的民族,有着不一樣的節日,有着不一樣的特色食物,還有不一樣的民居,不一樣的穿着,但在我認為,磐安的春節是最熱鬧、最隆重、最有趣的。我喜歡磐安的春節。

所謂春節——是最熱鬧、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俗稱過年。過年是一年中最忙、最高興、最開心的日子。看,磐安的春節家家户户都要貼對聯、窗花、年畫等。還要買家家户户春節必須有的東西——如:各種各樣的小吃,水煮花生、紅棗桂圓湯、餃子、年糕、炸春捲......過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要吃團圓飯,此時此刻,一家人坐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吃飯,餐桌上還必須有一條魚,象徵着“年年有餘”。

磐安的春節還有一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迎龍燈。到了春節的'第三個高潮,大街小巷每家每户都在放煙花。抬頭一看,就能看見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煙花飛上天,“噼裏啪啦”的。鄉村的龍燈有的非常長,龍頭還有長長的鬍鬚,顯得非常的霸氣。哦,我喜歡鄉村的龍燈。

過年時的除夕夜還有春節聯歡晚會。晚會上有多姿多彩的節目,如:小品,搞笑幽默;有相聲,膾炙人口,讓人讚不絕口;有唱歌,唱的優美動聽,使人聽了還想再聽一遍。到了十二點正,每家都要起來放鞭炮叫——開門紅;春節的除夕夜,最傳統的習俗是守歲,有兩種含義。一、珍惜大好時光。二、守歲的時間越長,父母的壽命就越長。磐安的春節在農曆的二十五日到二十九日裏都要舉行一次大掃除,把天花板擦得乾乾淨淨,把地掃得一塵不染。因此,這一天不僅是最忙的,也是最累的。

春節的除夕夜還有一種習俗——吃餃子。炸餃子又香又脆,非常好吃。餃子雖然好吃,但製作起來,卻很難。首先做餃子皮,先把麪粉搓成麪糰,在一點一點揪出來,再做成一個圓形。然後,再做餃子,然後再做餃子餡兒,先把豆腐切丁,然後把肉切沫,再把菜也切成丁,然後再攪拌在一起,這樣,就做好了。接着,就可以包餃子了,餡包在餃子皮裏。在沾點水,捏花邊,餃子做好了,十分好吃。哦,我愛吃餃子。

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就是拜年了。我們一家拿着許許多多的東西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喝茶。我最喜歡拜年了,因為在拜年時可以收到一個個大紅包。哦,拜年真好。

看,這就是盤安的春節。的確很熱鬧?很熱鬧?的確很傳統?

民風作文 篇7

中國幅員遼闊,生活着五十六個民族,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是反映了風俗是因地而異的。

何為民風民俗呢?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正是這些風俗使中國呈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

而且風俗也會因時因地而不斷變化,成語"移風易俗"正是這個意思。同時,風俗也與社會道德和法律一樣,對人們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規範作用。

民風作文 篇8

每到過年,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自家院子裏觀看舞龍了!舞龍是要預約的,過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貢品準備好,在家裏激動地等待龍燈的到來。經過漫長的等待後,大年初一終於到來了。舞龍的人一到,我們就高高興興地跑到院子裏觀看,龍還沒開始舞,院子裏的人就激動的不得了。鞭炮響起了,龍也開始飛騰,鞭炮放得越響,龍也舞得越歡!

“喲呵·……”只聽領隊一聲吆喝,龍頭抬起來寓意龍醒了。然後身子也一點點地動了起來,隨着噼裏啪啦的鞭聲,龍開始飛騰了。鞭炮燃起縷縷輕煙,巨龍在這雲間飛騰。周圍的小孩們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大人們臉上也都洋溢着快樂。爺爺拉着我的手,在龍的身體下鑽來鑽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飛起來了一樣。

鞭炮聲越來越響,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卻又止不住那種興奮的感覺。只見一位身穿黃袍、手持龍棒的老先生走到龍頭前,雙手作揖,嘴裏唸唸有詞,雖然一些句子沒聽懂,但他那莊嚴鄭重的樣子讓我大氣都不敢出。接下來,只聽他身後的一羣人“嘿"的一聲,鞭炮越發地響了,滿天都是煙花。龍也舞得更歡了,龍頭跟隨着“龍珠”的人,旋出一個又一個優美的弧線,龍身隨着鑼鼓的節奏,一圈圈地旋轉,時而俯衝,時而昂首,場面甚是壯觀。

當龍尾和龍頭相對時,也就是高潮時,我們紛紛拿出煙、肉、魚、雞、鴨這些準備已久的貢品,莊重地放到前面那張大的黃色桌子前擺好。聽姥姥説,人們之所以這樣敬龍、愛龍,是因為傳説龍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災賜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權勢。所以它可以讓天下有九年水災,七年旱災。但是我們如果敬重它的話,它也可以保佑我們幸福平安。所以人們覺得龍有威可敬,有德可懷,便着意求龍祛禍布福。大人們紛紛領着小孩子們虔誠地磕頭作揖,心裏默默地祈禱着新年新氣象。

“砰!”隨着一聲巨響,一朵巨大的煙花散開,金色的陽光映襯着,彷彿化成了千萬條新的希望墜落下來。剛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紅布條,説是能保平安。平安誰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窩蜂地擁了過去。

那條黃色的龍圍着院子游走了一圈,又遊向別處了,我們當然是不會善罷甘休,於是也跟着那條可以保平安的龍走到另一個地方。但不論走到哪裏,人們對它的喜愛是不變的,對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遠不變的。

民風作文 篇9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同時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一地又有一地的風俗,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多樣的風俗習慣。而且每一個民族的特色都不同。民風民俗也是每一個民族的象徵,它代表着這個民族的文化知識,也是這個民族的特別之處。

我們民族的節日有很多,如:春節、除夕、元宵節……春節的由來是關於一隻叫“年”的神話傳説。中國古代有一隻“年”的獸。“年”頭上長有觸角,兇猛異常。它常年在海底,只有到了春節這一天才會上來傷人性命。這時,一位老人在門上貼了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一抖,叫了一聲,院子裏傳來“噼裏啪啦”的炸響聲,於是“年”就飛快地逃走了。第二天正月初一,人們見他安然無恙,從此這個辦法就傳開了。正月初一,一大早大家串友問好。於是這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過春節一般要吃年糕、餃子、荷包蛋、福橘、花生……家家户户要貼對聯,貼福字,放鞭炮……過春節的前一日,也叫除夕。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日子,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那天晚上,孝順的孩子要守歲。因為有人説,守歲的時間越長,可以延長父母親的壽命。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它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燈火通宵,孩子們忙碌的準備放水燈的材料。他們在裏面放了許多蠟燭,再拿到小溪邊放在水中讓他自己依靠水流動的力量而向前。而孩子們在岸邊默默地許着自己的願望。有人説,水燈漂得越遠,自己的願望就會早日實現。放完水燈孩子們就出去玩了,而大人們在家中聊聊家常。到了一定時間,一串串煙花飛到了天空,五顏六色的煙花像菊花一樣在天空中開放。真是美不勝收。吃元宵,鬧元宵,這元宵節也是小孩子們最容易長胖的節日之一。在這天裏父母親都會殺肥雞、肥鴨燒好豐富多彩的夜宵。那饞嘴的孩子們就會多吃,多吃就會長胖。過春節、正月初一、鬧元宵、是過年的三個高潮。這三個高潮熱鬧非凡,會讓你久久的難以忘懷。

我們民族的節日真是熱鬧非凡,在這些節日裏我們能大飽口福了。

民風作文 篇10

這是一個風俗眾多的民族,那風光秀麗、山清水秀。

彝族,源於漢史記載的“西南夷”,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在雲、貴、川三省,總人口約900多萬,中國登記了800多萬人,越、老、緬等國還有近百萬人口。

那兒服飾多彩繽紛。有細膩的梁山服飾,古樸的摺疊涼山服飾,粗糙的摺疊烏蒙山服飾,多彩的摺疊紅河服飾。

那兒食品多彩多樣,素有玉米,蕎麥,大米、土豆,葷有牛、羊、豬、雞肉,好喝酒,有甜、辣兩種。

那兒節兒日盛大,火把節在農曆6月24日,家家殺雞宰羊,煮蕎麥飯。晚上點燃火把,唱歌慶祝。

那兒建築富有特色,先用泥土為料,修建時用夾板固定,填土夯實成土牆,多為三間或五間。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想去玩呢?希望你提供更多的旅遊寶典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r8je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