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800字作文民風民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1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説,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鉅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2

親愛的美國朋友瑪麗:

你好!

瑪麗,你知道嗎,在我們中國,現在是最喜慶的節日——春節,它呀,可是與你們的聖誕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們的春節是怎麼過的嗎?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洗耳恭聽了呢!

我們中國過節可不像你們,拿着刀叉吃火雞,去教堂禱告。我們追求的可是紅火與古典!

在我們這,臘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爺的,別小瞧了它,灶王爺在我們的傳説裏,可是神靈,每到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稟告每一户家庭的善惡。我們當然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了,就拿出貢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嘻嘻,有意思吧,當然瑪麗,我們的活動還不止這一些呢!

在臘月二十七日,我們還要殺牲畜,趕大集!在過春節時,為了喜慶,我們這的人都要殺點家禽,或趕集買點肉,燒好放在飯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飯桌放滿,直到春節結束!

最隆重,最開心,最喜慶的,當然要數屬臘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而且,在飯桌上,可不像你們,斯斯文文、安安靜靜的。我們可是要“喧鬧”,越吵越好——大家互相開開玩笑,説説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不能睡覺呵!要守歲,它可是表達了一種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美好寓意呢!

當十二時的鐘聲敲響時,我們這,頓時成了聲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頓時形如白晝,猜,是什麼在搞怪?嘿嘿,想不出來了吧,告訴你,這是我們全國,千千萬萬的煙花,一起燃放的結果,在十二時,仰望着天空,你會發現,無數的花兒在綻放,又悄然離開,正當你傷心時,旁邊又有許許多多的“花兒”綻放了。那感受,簡直就是無與倫比。

怎麼樣,瑪麗,我們的春節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聽了一定怦然心動,想來過一次春節吧!看我耐心給你介紹的,什麼時候你也把你們過聖誕節的過程也給我説説!

祝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中國朋友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3

除夕,武漢人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鍾,才算完成了守歲。零點一到,就放鞭炮,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把準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等到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開大門出門(封門錢紙留一頭在門上)。出外拜年了。

而拜年在武漢也有講究,初一拜父族的爺爺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親友;初五是財神生日,商店復業接財神(蠻多做生意的都要到歸元寺燒頭炷香,祈求新年財源滾滾)。初六把初一累積起來的垃圾倒掉,這叫“送窮”。

説到過年,武漢還有蠻多歇後語:像臘月下油麪—有鹽(言)在先;三十夜裏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論這個年怎麼過,過年的滋味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都是歡喜和甜蜜的。

在黃岡,除夕早上貼對子,晚上守歲,到晚上十二點,人們會放煙花慶祝。自半夜時分至天光時分幾乎都有煙花沖天,響聲此起彼伏!

關於過年日程安排,黃岡地區的習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裏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將家裏垃圾往外掃,更不能動土。而且還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餘。

而黃石的春節,基本是從除夕開始的。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準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到了“春晚”開始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十一點鐘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帶頭放起了鞭炮,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天上更是閃爍着叢叢煙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舊社會人們要吃着美味的元宵,還要逛燈會,看花燈。鄉村到了這天,孩子們要把自己做的各種各樣的燈籠點燃,舉着燈籠從村頭竄到村尾,從村東跑到村西,給每家每户拜年。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4

壯族人民主要分佈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築、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築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裏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緻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緻,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日,那就是在農曆三月初三的“歌墟節”,在“歌墟節”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並接受他們的挑戰。挑戰什麼呢?當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台下的人也會跟着唱兩句給自己村裏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之一。壯族人民為什麼可以吧山歌唱得那麼好呢?請接着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壯族人民無論在哪裏,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説,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裏,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裏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着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5

提起元宵節,我想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錯飛到人間的一個小村莊裏,那村裏的人以為是一隻壞鳥,就把他殺死了。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讓天兵去把那村莊給燒了。仙女聽到了玉皇大帝的話,就讓一個神仙變成老奶奶到村裏報信。神仙到人間跟村裏的人説,在村裏村外點上篝火,才能免去災難。他們按照神仙説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還沒有放火,他們就放起火來了,自己燒自己。玉皇大帝樂得哈哈大笑。這個小村莊真的免去了大難。這個事情流傳開來,就有元宵節了。

這就是傳説,不是真的,真的元宵節起源於漢朝。印度人信佛,他們成佛的人,把他們燒成骨灰,扒一扒,有一個像珍珠一樣的東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這事後來流傳到中國的漢朝,民間也有了佛教的活動。舍利子的事情被漢朝的皇帝知道了,他們也在皇宮,張燈結綵,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張燈結綵,但是沒有舍利子,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張燈結綵、放篝火的玩法。就演變成後來的元宵節。

唐朝的元宵節是最熱鬧的,他們有寶馬香車,燈樓高50米,有50000盞燈,燈樓裏有20個房間,過三天,人們都到街上玩。宋朝是過五天,他們過的也很熱鬧,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過十天,從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們一起吃元宵,猜燈謎,鬧花燈,耍龍,獅,放煙花,踩高蹺,扭秧歌。對了,張燈結綵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活動,而扭秧歌是後來的風俗。有各種各樣的玩法。

南方的風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別人家偷,別人看見也沒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滾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滾,我的頭都滾暈了。打花臉也很有意思,你給我打,我給你打,打來打去非常好玩。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温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説,“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們去發現它呢!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7

隴端節又稱“隴端街”、“風流街”,是富寧縣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至三月間擇日舉行。“隴端”系壯語“下田坎趕街”之意。舉行隴端節的地點一般在寬闊的田壩中間,各村寨的壯族趕到現場,或對唱情歌,或演壯劇,或調換大牲畜,或交換農副產品,極為熱鬧。

富寧壯族農曆一至四月間的隴端節又叫隴端街,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傳隴端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對壯族英雄儂智高的紀念活動。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歌舞,熱鬧非凡,一台台壯戲連日連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戲,夜裏演文戲,俗話説:無戲不隴端。除了看戲對歌,年輕人在節日裏異常活躍,他們通過對歌跳舞互相認識,加深情誼,並根據才貌人品等的比試,推薦本年度最佳“風流人”,所以,隴端節又被稱為“趕風流歌會”有首古詩這樣描繪隴端節盛況:

清明前後足歡娛, 博瀨灘頭記早趨。

翠蓋如雲來麗者, 青衫霧轂走狂奴。

未知東首誰為主, 不信羅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遊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隴端”是壯語,原意為“下田壩趕街”。在遠古,壯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開春,各地壯族聚集區自選吉日開市,以物易物,互換稻種、農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貿易。在壯鄉春暖花開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羣地相邀對歌,尋情侶。老年人則在集市上尋親訪友,找老戀人敍舊情。當地漢族稱“隴端街”為“花街”、“風流街”。富寧縣的“隴端節”實屬壯族人的“情人節”,而廣南、文山、西疇、硯山、麻栗坡等縣的壯族,則將這一節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膩”,趕集形式和“隴端街”一樣。

富寧縣歸朝鎮孟村的“隴端節”歷史悠久,度節的人數或多或少, 數百年來,從未中斷。據説1979年的“隴端節”,到孟村的壯族青年有上萬人,平時寂靜的孟村很是熱鬧了一番。今年的“隴端節”,卻是孟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為了歡迎遠方的客人,孟村美麗的壯族姑娘將鄉親們前幾日趕製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來,敬獻給各路賓客。美麗的姑娘讓遠來的壯族小夥情意綿綿,歌興大發;醉人的酒歌令來賓開懷暢飲,翩翩起舞。作文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8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着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遊,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當來到這裏,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讚美主人的住處,“這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賽努!賽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懷,一句蒙古語説出來,這裏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

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後,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後的西側,女坐進包後的東側)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後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嚐.接着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託着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首先聽我給你講一講摔交吧。摔交是大家最喜歡的項目。成吉思汗曾把它作為考核將士的一個重要項目。摔交是不分等級的,只要兩個人中的其中一個膝蓋以上的三個點着地就算輸了。如果有一個人連續兩年大敗所有的對手,那人們就應稱他為“巨人”要是一個帥氣的男人,也會得到許多姑娘的愛慕。獲勝的選手還會有豐富的獎品,如一隻綿羊、幾快茶磚,最高也得到一匹全鞭馬。摔交不僅是勇氣和力量的展現,也是智慧的較量。 其次,我再給大家講一講賽馬。馬是蒙古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參加賽馬的一般是那年輕氣壯的小夥子,這樣不但可以炫耀自己在馬背上駿馬良驥,也可以使自己心儀的姑娘對自己有好感。而成人蔘加比賽時就只求穩而快。 最後,讓我來給大家説説射箭吧。射箭對蒙古來説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平時打獵或打仗都要用它。射箭分靜射和騎射兩種。 靜射是指一個人站在固定的一個位置,對箭的拉力和長度都不定。騎射是指騎士騎在馬上射。不管是兩種的哪一種選手們都是百發百中的。 那達慕現在仍是草原上歡慶豐收、物資和交流等活動舉行的民間體育活動。它屬於勇敢者的遊戲。 這就是令人感興趣的那達慕。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9

滿族餑餑,滿族的民風民俗。滿族人喜歡吃粘食,因為粘食耐餓,便於外出射獵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製作精巧,風味獨特的各種點心,統稱為"滿族餑餑",因此素有"滿點漢菜"之説。滿族餑餑歷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

滿族入關前有一種筵席叫"餑餑席",每桌使用麪粉80斤,可見規模之大。使用的麪粉多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黃米、小黃米為主,摻入適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餡。主要的品種有薩其瑪、綠豆糕、蘇葉餅、豌豆黃、牛舌餅、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滿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幾鍋粘豆包,凍起來隨吃隨拿。現在瀋陽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經常可以聽到粘豆包的叫賣聲。

菜餚。滿族人特別喜歡吃豬肉、酸菜,而且烹調方法很多。比較有特點的菜餚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腸、火鍋、酸湯子等。

遇到喜慶的事情或祭祀時,要設肉食大典。八人為一桌,席間主人端上一方方約十斤左右的豬肉和調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將肉切成塊或片,蘸肉汁吃肉,並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腸是滿族人宴請親友的一道主菜。五花豬肉,切薄片,與細切的酸菜同時下鍋,開鍋後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腸。這道菜香而不膩,營養價值很高。現在瀋陽的那家館白肉血腸,風味絕倫,深受消費者歡迎。

涮火鍋是最為典型的滿族飲食。這種飲食與當年滿族人遊獵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不論是原始的滿族火鍋,還是如今華夏大地隨處可見的現代火鍋,吃起來都會令人聯想起"噼啪"作響的山林篝火,聯想到"吱吱"作響的小吊鍋。可以説滿族火鍋是如今風靡全國的火鍋老祖。除菊花火鍋外,比較有名的有什錦火鍋和三鮮火鍋。

酸湯子是滿族傳統食品。秋季新糧成熟之後,農村幾乎家家泡酸湯子。將新打下來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發酵,然後用清水沖洗,將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後,過濾去渣皮,即成湯麪。食用的時候,鍋內燒開水,用特製的湯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團湯麪,用右手擠壓,擠出的湯子條直接入鍋煮熟,撈出來後,拌入肉炸醬、雞蛋醬或葱花醬之類的佐料即可食用。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10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你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嗎?別急別急,君情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説到習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裏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乾、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裏拜完灶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裏、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習俗有意思吧!你家鄉的習俗呢?不防也説來聽聽吧!

篇二:家鄉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裏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户户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着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藴,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11

我是一個彝族女孩。我給大家介紹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

中國有大約有776萬彝族,有4500年的歷史,主要生活在我國的西南地區。

彝族的風俗習慣——食俗,彝族在過年過節時都要宰羊,宰豬宰雞,而平時一般很少殺生,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殺豬過年的食俗,大部分給自己吃,少部分請客人來家中吃。年豬多用來醃製,掛起來,曬乾後成為臘肉或火腿,成為一年的主要肉食來源。過年過節時還要吃餈粑、餌塊、喝罈子酒。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時,家家户户宰羊殺雞。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潑撒,表示祭祀,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無災無病,平安大吉。晚上,點燃火把,載歌載舞以驅散毒蛇和害蟲。彝族喜歡喝酒,而且用大碗喝酒,喝酒時必須一飲而盡,把彝族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表現得淋一漓盡致。酒分甜、辣兩種,過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釀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釀製。有“客人到家無酒不成席”的傳統。

在我的家鄉,男一女老少喜歡跳左腳舞,每當夕陽西下,男一女老少聚在一起,唱起左腳調,手牽手、肩並肩,圍成一個個幾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圓圈,跳着左腳舞。伴着錚錚作響的絃音,和着高一亢清脆的歌調,他們時而折步跌腳,時而甩腿對腳,時而擺手轉身,舞步整齊統一,舞姿輕一盈健美。特別在過年時和立秋時節,大家都穿着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盡情歌唱。

彝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共祝五穀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後2天舉辦摔跤、鬥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當夜幕降臨後,人們揮動火把,成羣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一團一絢麗的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願:後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願吉利; 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一女互撒,然後對歌。

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各地不同,這只是我家鄉的一小部分,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做客!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12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温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後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説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着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遊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祕絢麗的光環,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不過,當時中秋節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後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13

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草原的遊牧民族,一直靠着放牧為生,他們也跟我們漢族人民一樣以食為天,十分注重飲食。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內蒙古品嚐一下那裏的特色飲食吧!

這次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行駛着,過了一會,只見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原來是主人們到幾十裏外來迎接遠客。我們跟着主人們向目的地緩慢地行駛着,不一會就到了幾座蒙古包前。

我們下了車與主人們握手,大家説説笑笑,不知不覺的,就進了蒙古包,大家禮貌地盤腿坐了下來,只見熱騰騰的奶茶被端了上來,這是蒙古族人民普遍飲用的飲食,是磚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鍋內放入幾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最後倒茶,加適當鮮奶煮開,加少許的鹽。

這時,香噴噴的全羊宴被擺了上來,我目不轉睛地盯着這整隻羊肉,頓時讓人看了垂涎三尺,可是一想到我們是客人要注意禮貌,只好坐在位子上呆呆地看着這整隻羊肉。這時,有一個遊客終於按捺不住了,準備伸手去抓羊肉吃,這時作為導遊的我立馬阻止了他:“現在還不是吃的時候,蒙古民族的人民十分重視飲食的禮節,在酒宴開始之時,一般要唱着讚歌敬酒三巡。在舉行‘全羊宴’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蒙古族在分食整羊時,要將肥軟的羊尾獻給長者,把户胛骨獻給尊貴的客人……”當一切禮節都完畢時,早就忍不住的我們便狼吞虎嚥地大口大口吃了起來,我又對遊客們提醒道:“蒙古族的飲食講究先白後紅,白即白食,紅即肉食。蒙古人以白為尊,在宴席上要先嚐奶食品,再品嚐肉食。”遊客們聽完了話又開始吃了起來,不過他們這次是按蒙古人的吃法來吃的!

吃完了飯,主人們又端上了飯後點心,裏面有由油渣,加糖、野果做成的朱乞黑,還有蒙古族人民最愛吃的炒米拌酸奶加“烏如莫”和白糖。

……

蒙古飲食不僅造就了其強悍剛健的體魄,而且是其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體現,形成了獨特的蒙古族飲食文化,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其中的奧妙吧!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14

每年的陰曆六月初八,是傳説中李龍王的生日,在我的家鄉今天應該蒸餑餑的,餑餑用來供奉李龍王。

李龍王的故事是我聽父親講的, 李龍王生於山東省海陽市宋村,宋村村北有一座回龍山,山上有李龍王母親一座破舊的小廟,近年來很多人在農曆的三月初二會去小廟拜祭李龍王的母親,三月初二是李龍王母親的生日。據説李龍王懷胎時即是個怪胎,懷胎多年不生,後來出生的那天天降大雨,天地漆黑,他媽媽疼死過去,醒來卻不見了孩子。但自生下孩子之後,每天半夜都會有人來找她吃奶,吃奶時李龍王的媽媽也會疼的昏死過去,後來李龍王的父親氣不過,晚上不睡覺等着有人來吃奶的時候點上了油燈,火苗照亮小屋的那一刻李龍王的父親大驚失色,只見一條漆黑的尾巴直衝屋頂彎彎曲曲纏繞在房屋大梁上,慌亂之中李龍王的父親找來一把鐮刀狠狠的砍在那條長尾巴上,那吃奶的怪物疼的‘嗷’的一聲,將李龍王的父親提起來飛出去將人扔進了海里淹死了。

原來李龍王生來就知道自己是個怪物,害怕嚇到了自己的父母,所以不敢讓他們看見他。但是他的脾氣太暴躁了,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讓他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 ,於是就離家出走闖關東去了。

闖關東的李龍王本事大了起來,白天他能變成人型跟大家一起勞作、吃飯。這山東來的小夥子長的又黑又壯,幹活一把好手,雖然脾氣暴躁了點兒,但他的實誠、耿直還是讓人們很喜歡。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個黑小夥是一條龍,因為這黑龍沒有尾巴,因此外號就叫‘禿尾巴老李’當時的黑龍江中盤踞着一條白龍,白龍經常興風作浪,淹死百姓,向百姓索要供奉。禿尾巴老李的身份暴露以後,人們就請求他幫忙除掉白龍,李龍王向人們道出實情,説自己因為尾巴被父親砍掉,力量喪失了很多,不敢打保票能打敗白龍,所以一直猶豫着不敢和它決戰。鄉親們則紛紛表示要支持他,於是大家商量出一條計策來:兩條龍在水下決鬥時,誰若佔了上風就會浮出水面透氣、休息,如果鄉親們發現水面變成了黑色,就説明是老李上來了,大家趕緊向水裏扔饅頭,給他吃了補充體力;如果水面變成了白色,説明是白龍佔了上風,浮出了水面,趕快向水中撒白灰,迷它的眼睛,擾亂他。就這樣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黑龍打敗了白龍,為鄉親們除了一害。從此黑龍戰鬥過的這條江就更紅名為黑龍江。

海陽人稱呼李龍王為李龍爺,每年的六月初八都會蒸餑餑為李龍爺過生日,農曆的六月雨多,據説是因為李龍爺每年六月都要回家探母,李龍王走到哪裏都是雷雨相伴。

800字作文民風民俗15

每年新春佳節都許多傳統的新春佳節習俗,比如貼春聯,吃年夜飯,拜年給壓歲錢……而每年最難忘的新春佳節習俗應該就是掃塵了,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新春佳節來臨,每家每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這次,我和老爸“光榮”地領到了擦玻璃的任務。我們家住在4樓,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嚇得渾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萬丈深淵”的景象。但事情總是要乾的,我連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來擦“風險極大”的外面,而我,則擦我力所能及的裏面。

開始擦了,我先用沾過洗潔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內側,但由於一年沒擦了,窗户的邊邊角角已經積了一層灰塵,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從窗户的四周邊緣用力地摳了一圈,緊接着,我把那塊布洗乾淨,再沾上一點洗潔精,開始對窗户“發起進攻”。

我用那塊濕布輕輕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點洗潔精痕跡時,我拿來一塊乾淨的乾布,一小塊一小塊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點,但是,一塊又一塊的污點向我“俯首稱臣”了,唯獨這幾塊污垢還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彷彿在對我説:“哼!就你這個小孩,還想來拿下我,沒門!”我不服氣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潔精水,再用乾布用力地擦,但這麼幾塊頑固的污點就是不下來,我急壞了,這時,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説:“不要這麼費力,這時,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潔精水,再用指甲輕輕一刮,那些頑固的污垢個個“舉手投降”了。

後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幹淨得類似新的一樣。這時,媽媽在屋子裏的衞生也打掃完了,舊的也“辭”完了。望着煥然一新的房子,我彷彿看到了明年,我們每個人的運勢都寫着“勝利”。

新春佳節習俗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新春佳節重要性的標誌,讓我們的新春佳節過得更加有趣,讓我們一起傳承這些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lzoo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