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推薦】民風作文彙總九篇

【推薦】民風作文彙總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民風作文彙總九篇

民風作文 篇1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遼闊的大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時用的“美味佳餚”。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全羊湯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將皮剝去後放入鍋中,放入調料,進行蒸煮,可謂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餚。因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來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飲食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品嚐過的,令我們感到很新奇!

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愛,是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着裝飾。

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製成,大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領子很高;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作為裝飾。男袍大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大多為紅色、綠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備腰帶和馬靴,這樣的着裝使男子漢顯得強悍瀟灑;女子則顯得身材苗條、矯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兩種。布靴:美觀別緻、柔軟輕便;皮靴:挺括光潔,結實耐穿。

蒙古族的服飾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嘗試過的,令我們很嚮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

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人們的生活。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光線也很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遼寧的蒙古族人現在大多數居住在與漢族或滿族人相似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在室內的裝飾上卻有着明顯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習慣和地方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居住過的,我對蒙古族的民居的風格有着一種很強烈的喜愛!

這就是蒙古族人們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因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對自己的民族有着獨特的感情!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説,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説:“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説:“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説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風作文 篇2

道獨特的'風景線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一股紅色的潮流掀起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是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大家熱情高昂地共慶祖國66年華誕。

我走到街上,一眼就看到街邊的店鋪都不約而同掛着紅旗,有的掛在門旁邊,有的掛在門把上,還有的粘在玻璃門上,一陣風拂過,紅旗就漾起的波紋,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xx,又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炬透露着我心中最美、最真的夢想! 經過學生街時,流動小販沿街叫賣着小國旗,很多人受到沿街國旗影響而熱情高漲紛紛購買,那情景真是火爆搶購呀,這時有個姐姐手上拿着小國旗走到燒烤鋪前,不小心旗面被油煙薰得有點焦黑,看起來有點髒,於是,她就隨手把小國旗給扔了,我正想跑過去撿時,學生街人來人往,有人不經意踩了小國旗,我自言自語:“哇,更髒了,我去撿大家還以為我連一塊錢的小國旗都買不起。”想時遲做時快,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蹣跚走過來,我又想:“這個國旗又要‘雪上加霜’了。”誰知老人彎着腰撿這個“傷痕累累”的國旗,老人還喃喃着説“國旗怎麼能亂扔亂踩……”老人邊説邊將國旗抖了抖,還從包裏拿出擦眼鏡的布來回地擦拭,好像在擦一塊剛出土的紅寶石。看着看着我的耳根不由自主地燒了起來……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熱情、快樂歡度國慶的同時都要以老人家那顆最真誠的心對待國旗吧!

民風作文 篇3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雲南大理玩,導遊帶我們家一大夥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説。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説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風作文 篇4

中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每一個地區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風俗。提到風俗,我想起了我們的首都—北京。逛廟會、熬臘八粥已經是他們的“家常便飯”。還想知道嗎?那就讓我來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風俗。

在每年的農曆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是舊時北京的三大節日,尤其是春節最為隆重熱鬧。在眾多大小節日中,流傳着豐富多樣的民俗風情。如農曆臘月三十晚,全家人歡聚一堂,吃“更歲餃子”,“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新年伊始燃放鞭炮“辭舊迎新”“百年祝福”“祈求吉祥”。初二接財神。初一至初四,不用刀,剪,不準掃地,不新做食物,以示“年年有餘”。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觀花燈,逛廟會。正月十九,為白雲道教祖師邱處機逝世紀念日的“燕九節”接着是清明節的掃墓、踏青。

四月初八“浴佛節”。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船,以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這天要祭神、上墳、放荷花燈、船燈以起渡鬼神。八月十五中秋節,人們喜愛當晚賞月、吃月餅、又有團圓節之稱。

這一些民風民俗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即添加了節日濃郁的歡樂氣氛,又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民風民俗是多麼好玩呀!~讓我們繼續去探索、去發現這一個有趣的民俗世界。

民風作文 篇5

前幾天,我和媽媽去了雲南西雙版納,這裏是傣族人生活的地方。他們的房子很獨特,是用四根柱子撐着 的,下面是一塊很大的空地,用來養動物,樓上是用來住人的。他們的稱呼很有意思,下面我給大家講講我知 道的。

他們管小男孩叫小龍仔,小女孩叫小龍妮,管爸爸叫貓多哩,媽媽叫哨多哩,管老奶奶叫老咩淘,老爺爺 叫老波淘,在那裏哨是漂亮的意思。這個地方是女人當家,男孩在八歲的時候要送到村寨的寺廟去學習他們的 文化,一直要呆到二十歲,女孩要在外邊工作。傣族人最喜歡孔雀舞,媽媽説楊麗萍就是出生在西雙版納,以 孔雀舞出名的。

在村寨裏,我看到了傣族人的熱情好客,也看到了他們獨特的風俗習慣。我喜歡這個民族。

民風作文 篇6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和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圍,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開封、鄭州等地。

維吾爾族的民俗習慣可謂多樣化。維吾爾族待客很有講究。如果來客,邀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點心,然後再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端上桌,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飯後,由張着領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離席。

維吾爾族有很多禁忌: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不能擰鼻涕、打哈欠、吐痰。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忌東張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衣着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忌户外着短褲;屋內就坐,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請茶,忌用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別人家去,一定要讓年長的人先進門;不能背後議論別人的短處。

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以麪食為主,喜歡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飯、包子、油條等。另外,維吾爾族還喜歡茯茶、奶茶。

今天上課時,蔣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她從內蒙古帶來的奶茶粉,老師神祕地在後面搞小動作,我忍不住心裏癢癢的激動。泡好後,香味已一陣陣飄來,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可這奶茶味道怪怪的,説實話,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來澀澀的。可能每個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異的吧!

民風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1.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幾片陳皮去苦。

2.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温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説,“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們去發現它呢.

民風作文 篇8

中國的民風民俗諸多,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風情。同時也藴含着非凡的意義。種種習俗代表的是種種寓意。

在中國,紅色代表喜氣,在結婚時,新郎新娘穿一身大紅色,代表着喜氣盈門。孩子滿月時,給自家孩子穿一身紅色,代表的是福氣。

帶孩子出門玩耍,看到別人家門口掛着紅布,這代表着這家人有小孩子出生了,以後不可隨意進出家門,同時也是為了體諒孕婦和孩子,孕婦生完孩子體弱,不可以多見風,怕受涼。拜訪家門也不可以徑直就到孩子的卧室中看望孩子,必須先要到客廳祛寒,祛除從外面帶到家裏的寒氣,這樣才可以去看望孩子。

古人從古流傳至今的民風民俗有很多,比如:過年時貼對聯旁掛一縷白布,代表了這家人已有人過世了,在這一年裏,你不可以隨意叨擾人家,説話時要注意用詞,切勿戳到人家痛處。第二年門口貼的是綠對聯,説明是家人過世的第二年。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之舉,不要開過激的玩笑。這些細小的做法都是出自於對他人的禮貌。

最後,那就是有關過年的習俗了。早上要放鞭炮和吃餃子,男人們早早地到自家門口迎新門,女人們早早地湊在一起包着餃子。包餃子,最重要的一步還是往裏面包硬幣,誰能吃到幸運的硬幣,來年就能發家致富,財源滾滾!

中國的民風民俗是有很多,不同的習俗有不同的含義,民俗多多,寓意多多!我喜愛這些風俗,是這些風俗讓我們的國家變得與眾不同,格外出彩。

民風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華的傳統民俗,這表示着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開始説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徵着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後,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説:“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

除夕過後,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後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

吃完飯後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後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着大人們在這一年裏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女孩在家幫父母幹活,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

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裏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工作,孩子們該去複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是令人難忘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3y87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