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必備】民風作文錦集七篇

【必備】民風作文錦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民風作文錦集七篇

民風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户户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説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撣掃去室內、傢俱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於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户户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裏,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麼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麼太大的差別吧。

民風作文 篇2

我盼了好久的,終於盼來了火把節。今年的火把節是怎樣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在彝海公園裏,天剛黑就已經準備要開始祭祀活動了,人們用最古老的鑽木取火方式來點燃今年的聖火,太陽女舉着火把圍成了一個三角形,她們舉高火把點燃了七星燈同時也點燃了火堆。七星燈被點燃後禮花也綻放了。漸漸的禮花形成了一個火堆的形狀,彷彿在為彝族火把節的一切歡呼。在夜晚,人們圍着大大小小的火堆,跳起了左腳舞。大大小小的炎堆挨在一起,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火龍在左右移動着跳舞,它好像在呼喚着人們,讓人們一起來跳舞。聽,音樂響起了,三絃彈起了,人們唱起來了,大夥歡快極了,小朋友們跳起來了。在這裏人們圍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這裏管你認識不認識都拉着手並着肩,在一起舞蹈。這麼隆重的場面當然也少下了我了,我左邊拉着大姐姐右邊拉着小弟弟,雖然下怎麼會跳,但還是跟着節奏跳着、唱着。

在桃源湖,音樂噴泉開始了。在噴泉裏露虹燈亮着,把水花照得五彩繽紛。水花時快時慢、時粗時細。有時像小松鼠左蹦右跳,有時像小鹿在跑步,有時像兔子在和烏龜賽跑,還有時像小姑娘在翩翩起舞。

火把節很快就結束了。我還沒有玩夠呢!我真希望一年有很多個火把節,這樣我就看更多的精彩節目表演 。

民風作文 篇3

親愛的美國朋友瑪麗:

你好!

瑪麗,你知道嗎,在我們中國,現在是最喜慶的節日——春節,它呀,可是與你們的聖誕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們的春節是怎麼過的嗎?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洗耳恭聽了呢!

我們中國過節可不像你們,拿着刀叉吃火雞,去教堂禱告。我們追求的可是紅火與古典!

在我們這,臘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爺的,別小瞧了它,灶王爺在我們的傳説裏,可是神靈,每到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稟告每一户家庭的善惡。我們當然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了,就拿出貢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嘻嘻,有意思吧,當然瑪麗,我們的活動還不止這一些呢!

在臘月二十七日,我們還要殺牲畜,趕大集!在過春節時,為了喜慶,我們這的`人都要殺點家禽,或趕集買點肉,燒好放在飯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飯桌放滿,直到春節結束!

最隆重,最開心,最喜慶的,當然要數屬臘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而且,在飯桌上,可不像你們,斯斯文文、安安靜靜的。我們可是要“喧鬧”,越吵越好——大家互相開開玩笑,説説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不能睡覺呵!要守歲,它可是表達了一種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美好寓意呢!

當十二時的鐘聲敲響時,我們這,頓時成了聲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頓時形如白晝,猜,是什麼在搞怪?嘿嘿,想不出來了吧,告訴你,這是我們全國,千千萬萬的煙花,一起燃放的結果,在十二時,仰望着天空,你會發現,無數的花兒在綻放,又悄然離開,正當你傷心時,旁邊又有許許多多的“花兒”綻放了。那感受,簡直就是無與倫比。

怎麼樣,瑪麗,我們的春節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聽了一定怦然心動,想來過一次春節吧!看我耐心給你介紹的,什麼時候你也把你們過聖誕節的過程也給我説説!

祝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中國朋友

民風作文 篇4

端午節又要到了,從我到了北京以來,已經五年沒有回家過端午節了。

在老家,端午節是很熱鬧的節日。小的時候,天還沒亮奶奶就要給我和弟弟綁上五彩線,其中我最喜歡紫色的線,那個時候的五彩線通常是家裏用剩下的毛線,捲起來粗粗的一根,綁在雙手雙腳和脖子上,以祈求好運,當端午節過後第一個雨天,就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水坑裏,奶奶説五彩線會變成小蛇,然土壤變得更肥沃。綁完了五彩線,老媽就會帶着我們去江邊,用嶄新的手絹沾着江水擦臉,可是現在的江水變得很臭,不能再擦臉了。早市上,會有賣香草、艾蒿、荷包、掃帚、葫蘆、小老虎、布娃娃、充氣棒的,奶奶會買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蘆掛在門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棗粽子和白雞蛋、茶雞蛋也會在這個時候熱氣騰騰的端上來。小時候喜歡玩撞雞蛋,看誰的雞蛋最堅硬,有的用鴨蛋,有的人用鵝蛋,有的乾脆用假的石灰蛋,結果沒個端午節都會吃很多的雞蛋。

上了初中,同學們提前很久就會計算端午節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邊玩一個通宵。這個時候江南、江心島、江北都會燈火通明,年輕人拿着充氣塑膠棒互相追打,閃閃發光的項鍊、戒指都很受歡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將,還有人放鞭炮,這樣的民間慶祝活動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清晨。

如今,在端午節來臨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讓奶奶給我綁五彩線,想讓老媽帶我去江邊買荷包小掃帚,想吃奶奶包的粽子煮的茶葉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蘆掛在我們家的門前。

民風作文 篇5

花腰傣族是傣族的一種,居住在雲南玉溪地區。"秧籮"是花腰傣族婦女的一種生活用品和身上的裝飾物,是婦女用各色細竹條編織的一種小竹籮。一般高約30釐米,口為圓形,微向外成弧狀展開。

編織"秧籮"比較自由,可隨意採用各色竹條相間,從而編織出各種圖案。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簡直把編織"秧籮"作為一種享受。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她們一有空就席地而坐,手指輕柔地翻動着,彩色的竹條上下翻飛。讓人懷疑她們到底是在編織,還是在起舞。

"秧籮"非常實用,花腰傣族的婦女身上沒有衣袋,"秧籮"就起衣袋的作用。在外出勞作、趕街上集、走親串戚等場合,可以盛裝食物和針線織物等。她們隨身帶的錢、票證都可以裝在"秧籮"裏。上山幹活時,還可以裝食品,盛果子,裝黃鱔。

"秧籮"不僅實用,同時又是一種裝飾物。編織的"秧籮"或小巧玲瓏,或秀美大方。上面的圖案不論是花蟲鳥獸還是人物山水都簡明大方、栩栩如生。具有民族特色。花腰傣族的人,以"秧籮"的造型和上面的圖案來展示姑娘的美麗。它是一種受人喜愛、頗具特色的裝飾物。

因為"秧籮"有裝飾和實用的價值,所以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無不為之費盡心思。使"秧籮"更加美麗。在明媚的春光裏姑娘們輕快地走着,身上的"秧籮"在微風中隨意擺動。上面的飾物發出悦耳的聲音,姑娘們猶如仙女一樣,風姿綽約,真是太美了。

"秧籮"不但是文化界的瑰寶,"秧籮"還非常精巧別緻,同時還具有花腰傣族智慧與勤勞的象徵。

民風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個沿海地區--美麗的湛江。每當正月初十的晚上,小廣場上都會聚集很多人,他們正在舉行的習俗是--請神求平安。

今年寒假,我有幸跟着媽媽回到湛江農村,準備一覽這精彩的習俗。

當天晚上七點多,剛吃過晚飯後,小鎮上的廣播裏便傳來了一陣鞭炮聲。於是,我們急忙奔到廣場上,眼前的一幕讓我和小夥伴們驚呆了。只見場外站着許多圍觀的觀眾;在廣場的正前方,站着一大羣穿着統一黃色衣服的人,他們手上拿着各種各樣的樂器,有的在打鼓,有的在吹嗩吶,還有的在敲鑼,叮叮噹噹,演奏成一曲美妙的音樂;再把視線轉到廣場中央,天啊!廣場中間竟然堆放着一根根樹刺!每根都有4釐米長,一根根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直徑大約有8米長的圓形。我想,如果人躺上去,豈不是會血肉無存?那這個擺設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正當我納悶之時,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主持人拿着麥克風走到廣場的正前方,嘰裏呱啦地説着什麼。但我卻聽不懂,因為他是用湛江那獨具特色的語言--雷州話來為我們演講的這時,他把手一揚,指向廣場的另一端。原來是家家户户都派一個代表,抬着鞭炮向廣場中央緩緩走去。雖然在城市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在農村,它們可是重頭戲。

“噼裏啪啦!”在鞭炮聲的迎接下,人們開始喚神了。他們拿起鞭炮,把它拆散,圍在了那一堆刺旁,開始燃放。場外的人立刻躲在一旁,一陣陣絡繹不絕的鞭炮聲噼裏啪啦,震耳欲聾。整個廣場立刻被一陣濃濃的煙霧包圍着,到處朦朦朧朧,白茫茫一片。但是,人們還在不停地放鞭炮,一陣連着一陣的鞭炮聲又響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響徹雲霄的鞭炮聲終於停了下來,開始請神了。只見五六個年輕的小夥子抬着神像用力地搖來晃去,尾隨後面的,是一些赤着膀子的大漢在手舞足蹈,嘴裏還在念念有詞地説着什麼。而場外的人都懷着激動的心情,有的老大爺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有的年輕人想用手機把精彩的一刻拍下來,有的奶奶手裏拿着一小撮香在拜神,還有一些膽大一點的叔叔,點燃了一些小鞭炮,擲到圓刺裏去。

過了一會兒,只聽媽媽喊:“來了!”我的視線立刻轉移到了廣場中央,只見一位大漢赤着膀子,手舞足蹈地揮舞着。他的眼睛大如銅鈴,鼻翼張開,嘴巴呼出的彷彿不是氣,而是法力。他把手高高地舉起來,好像要把天撼動了;腳用力地踏舞着,彷彿要把地震動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躺在了那個堆滿刺的圓堆裏,滾了一大圈。我倒吸一口涼氣,害怕地問媽媽,為什麼那個大漢被刺扎到卻沒有感到疼痛呢?可媽媽卻説,他已被神附體了,根本不知道在就在幹什麼。當那位大漢滾過刺堆後人們便紛紛湧上去,爭先恐後地想把那些刺。聽説,把刺放在家裏,家人就會平平安安,放在牲口舍裏,牲口就會長得肥肥壯壯。

家鄉的習俗真是有趣又神奇!

民風作文 篇7

各地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它們各不相同,多姿多彩,如同朵朵鮮花點綴着這歷史悠久的大地。我的家鄉嘉興新豐也不例外,在那裏,逢年過節,都會舉行一個簡潔而莊重的儀式——祭祖。

春節時,我們到了老家,看到奶奶已經燒好了十多碗菜,正在把紅燒肉盛到碗裏。“奶奶,您已經盛過一碗紅燒肉了,怎麼還盛 一碗呢?”我指着灶台上的另一碗紅燒肉説。奶奶回答道:“是啊!這些菜是為祭祖準備的,到時候分開擺,好讓祖宗夾菜方便。對哦,菜還應該放在門板上,走,我們把它抬過去。”

把門板擺到了桌上,奶奶把紅燒肉一碗擺在南邊,一碗擺在北邊,別的菜也是這樣。“門板這麼長,如果沒有兩碗,有些祖宗可能根本夾不到呢!”我想道。

爺爺拿來了許多筷子和小酒盅。他先擺酒盅,再把筷子放在酒盅的右邊。奶奶把蠟燭分別擺在了南北兩側,點燃了蠟燭。接着,爺爺用一個酒壺在每一個酒盅裏面倒了大約小半酒盅的酒。最後,爺爺把大門虛掩着,他解釋説:“這樣可以讓祖宗進來,還可以防止風吹滅蠟燭。”

在我們拜了祖宗之後,爸爸又給酒盅里加了一點酒,對我説:“你也來加一點酒吧!”於是,我接過酒壺,剛準備給第一個酒盅加酒呢,卻傻眼了:它已經滿得只剩頂上一點兒了!我把酒壺稍微傾斜了一下,可是那些酒卻在口子上徘徊着,就是不肯出來。我就把酒壺稍微向下傾斜,但是那些不聽話的酒就開始淘氣了,“譁”的一下,一段酒就掉到了盅裏。我趕忙把酒壺恢復正常,急急忙忙往下一看,天啊!酒盅倒沒滿,反而濺得桌子上到處都是。我只好拿了紙巾,把它們擦乾了。

好不容易把這些挑剔的酒盅伺候好了,奶奶已經開始燒紙錢了。她先拿來一個臉盆,在中間放上一捆像竹子一樣的東西,把金銀二色的紙錢放在四周,用火一把燒了。頓時屋內煙味瀰漫,奶奶去把大門打開了,彷彿方便祖先離開。

待紙錢燒完了,把蠟燭熄滅,這一天的祭祖也算結束了。我們把菜端到灶台上,然後才能端到其它桌上,可能是出於對祖先的尊敬吧。我們在將門板裝回去,就差不多吃晚飯了。

祭祖體現了我老家人們對於祖先的尊敬,是一種淳樸的民風民俗。祭祖既是對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是對祖宗的懷念、尊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0v3o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