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關於家風的作文【精】

關於家風的作文【精】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家風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家風的作文【精】

關於家風的作文1

在我們家沒有什麼成文的規定,大家也不會把家風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是我認為家風並不一定要書面化、固定化,它應該是一種傳承——精神與品德的傳承。父母雖沒有説,但是他們一言一行無不在為子女樹立榜樣,我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下面就來談談我們家不算家規的家規吧!

肯吃苦。這是我從祖輩父輩都能夠看到的。爺爺當初因災害遷移,憑藉自己的一門手藝白手起家,那時住的房屋都是爺爺和爸爸一錘一錘鑿出來的。有時候早晨天不亮就起牀幹活,往往要騎着自行車走多幾十裏,他們辛辛苦苦賺下的錢自己卻不捨得花,那輛自行車一騎就是三十年……爸爸媽媽也一樣,人們知道他們在外面瀟灑自如,卻不知他們曾付出的努力,他們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有時都是排滿工作的。

孝順。説起來這可能是許多家庭的家規,而孝這個字在父母身上有着很好的體現。爸爸雖然是個在外打拼的男人,但他時刻都不忘自己的父母。每兩天他總給他們打個電話看藥還有沒有,家裏有沒有什麼需要的,逢週末還會和媽媽一起去爺爺家吃飯。媽媽也是有孝心的典範,雖是家裏的小女兒但是一點不嬌氣反而能説會做,雖然她對父母的方式往往是口氣很重的批評,但誰都能夠看出她言語深處的愛!如今現實這麼形形色色,父母能夠撇開工作娛樂關心陪伴自己的爸媽,我覺得是十分可貴的。

未雨綢繆。俗話説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許多人卻總是事到臨頭才思考,這未必有些太匆忙。父母總是想得很遠,有時候很不理解,知道事情發生看他們鎮定自若的樣子才知道預先考慮好是多麼明智。漸漸地我也開始考慮以後的事,不侷限於眼前的事,這樣發現會收穫一種更廣闊的視野。

家風這個東西是説不完也道不盡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家的家風會被不斷充實與更新。這些規矩需要每一個成員去踐行,並且代代相傳,千千萬萬條家規的傳承才會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關於家風的作文2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是雨,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滋潤着小苗,小苗有了圃的呵護才能茁壯成長,因此,孩子在良好的家風下,才能出類拔萃。下面這件事,使我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六,我早早地起了牀,刷了牙,洗了臉。因為週末作業比較少,所以我星期五便把作業做完了。我興高采烈地把作業給爸爸檢查,作業檢查完了,我便伸過頭問爸爸:“爸爸,我作業全部做完了,可以玩會兒嗎?”爸爸説:“當然可以。不過,等會我跟你媽媽要出去,你要寫篇日記,四點時,我會回來檢查的。”我爽快地回答:“ok,沒問題,小菜一碟。”我顯得自信滿滿。

等爸爸媽媽走後,我就是這個家的主人啦!我很愜意地躺在沙發上,一邊吃着零食,一邊看着電視,一會看偶像劇,一會看動畫片,一會看連續劇。我發現是時候要開始寫日記了,就看了看牆上的鐘表,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我想了想,反正還有幾個小時。這時,正好剛才吃的零食都消化了,只好拿一包方便麪充飢了。吃飽了,喝足了,又感覺有點困,就爬到牀上,做起我的美夢了。睡到下午三點,直覺告訴我,現在再不寫日記可就真來不及了,再過一個小時爸爸媽媽就要回來了,這可怎麼辦呢?我焦慮萬分,心裏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只好拿出一張紙,隨隨便便寫了一篇日記,應付一下。

這時,爸爸媽媽回來了,爸爸一回來就立刻叫我把日記拿給他看,我慢吞吞地把日記拿給爸爸檢查,心裏更加忐忑不安。只見爸爸微微地搖了搖頭,接着嚴肅地對我説:“小燁,今天你日記認真寫了嗎?你發揮你自己應該有的水平了嗎?”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爸爸,只見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説:“沒關係,下次不要再這樣了,時間是很寶貴的,古人不是説‘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等你長大了,你就會後悔了,時間是不會等人的。”聽了爸爸的話,我羞愧萬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和時間賽跑。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關於家風的作文3

告訴你,我們家可是少有名氣的惜時之家,所謂的惜時就是指珍惜時間,我家家風就兩字:惜時。

要説,就從奶奶説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的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的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就是一位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值的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職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與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的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裏閃着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裏的燈依舊亮着。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珍惜時間的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可是衞生部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數學老師佈置作業,很多,並且要求我們認真完成。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完成的很認真,堅持不懈,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別的同學都沒有完成作業,都覺的時間不夠。那次作業,我被當眾表揚,那是珍惜時間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惜時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惜時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户之中!

關於家風的作文4

家風崇廉,顧名思義,正義、崇尚廉潔。我家的家風家訓很普通,但讓我受益匪淺。吾家王氏,首重孝悌,謹信親睦,誠實做人,讀書明理,自強不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

我家最注重的便是孝了,每天我的爸爸就會主動的去為爺爺洗腳,為奶奶捶背,我也慢慢的受到了爸爸的影響,便天天幫奶奶做飯,洗碗,奶奶的臉上時不時就會朝我笑笑,那時的我也最開心,最快樂。

老師經常對我們説,做人要誠實,不可以撒謊騙人,但我也有時會撒謊騙人,如,我在家裏,媽媽出去上班了,媽媽在出門前叮囑我,要做完作業才可以看電視,這不,媽媽一走我便開始看電視了,我打開電視,換到我最喜歡的頻道湖南衞視,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看着看着,便忘了時間,時間過得真快啊,媽媽下班了,我一聽見媽媽的腳步聲,急匆匆的關掉電視,開始裝模作樣的認真做起作業來,媽媽問我:“你做過作業了嗎?”我説:“做……做過了。”媽媽半信半疑的問:“真的嗎?”我吞吞吐吐地説:“是……是真的。”我的這個謊言,就這樣把媽媽騙過去了。之後我聽了一句名言叫“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便不再撒謊。

有這麼一件事讓我明白了讀書明理有多麼重要,那天,正好是我阿太的葬禮,我們這裏有一個習俗,人死後晚上必要有家屬的陪伴,有很多人都來陪夜了,有外人,有家人,我們意外察覺到有一位家人沒有來,那就是我爺爺的弟弟。我的媽媽、爸爸、我、奶奶、大伯,一起去他家找他問個清楚,可他給我們的解答卻是: “人都死了,還陪個屁啊。”我們聽了,開始與他有了爭執,便大吵起來,而我們家又沒有懂理的人,有理説不清,便被説回去了,從那時起我們家與他們家斷絕了來往。那時,我被家人賦予了希望,一定要有出息,要好好讀書,考上大學,讓別人不再小看我們。

有句話説的好:“修身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大學》”我愛家風,我崇拜家風。

關於家風的作文5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記得把孩子剛送進幼兒園時,我擔心的是孩子會不會哭着找媽媽,會不會自己小便洗手,會不會自己吃飯,媽媽不在中午能安然入睡嗎??生活上的一切我都擔心着。孩子入園一週來,出乎我們全家的意料,她不哭也不鬧,從老師的反饋來看,孩子能自己大口的吃飯,自己睡覺,也不怎麼哭鬧,似乎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全家都為此感到高興,似乎一切走上正軌。一天我提早下班回家,孩子已經放學回家,正專心的玩着玩具,我不經意間看到她手裏拿着幾片雪花片在玩,自己好像沒買過這樣的玩具,這是哪來的呢?我問道:“寶貝,你手裏玩的雪花片是哪來的?”孩子天真的回答我説:“是幼兒園的呀!”我聽了忙問:“那你是怎麼拿回來的?”孩子告訴我説是偷偷放在口袋裏拿回家的,聽了她的回答我忙找奶奶問是怎麼回事,孩子的奶奶説有時是看見她會拿一兩片雪花片回家,看看是小東西自己也沒在意,只要孩子高興就好。奶奶的話讓我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少了,隔代的溺愛會對孩子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我得告訴她們這樣是不對的。孩子的這種行為我沒有責怪和發火,而是讓她知道幼兒園的玩具是小朋友們一起玩的,玩具的家在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它們也會不開心。接着和奶奶溝通,讓她以後每天接孩子的時候問問她口袋裏有沒有玩具忘記放回去了,如果有,就趕快送回去。

隨後的每一天,我都會提醒奶奶每天問問孩子,有時也會問孩子今天有沒有忘記把玩具送回家,剛開始奶奶告訴我,孩子今天又拿了玩具,不過提醒她後就送回去了,後來孩子會主動和奶奶説自己沒有忘記送玩具回家,幾周後,孩子已經牢記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不能拿回家。經過這件事,我發現孩子變得懂事了,不再亂動別人的東西,不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和小朋友相處也懂得謙讓了。 怎樣的教育就會有怎樣的孩子。良好的家風能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關於家風的作文6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且中華民族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更重要。

在每個家庭中,家風就像是一個傳統,它需要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去關注它並且重視它,然後以它為標準,更加充分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此,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讓下一代更好地弘揚。對於我來説,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裏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説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説:“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家風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道德標準。

關於家風的作文7

若是留意,便會發現路邊的花壇是多麼的整潔,裏面的植株沒有冒冒失失的長到公路上,而是規規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絕不逾越花壇的邊緣。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亂無章,讓人難以前進半步。家長就像是園林工人,孩子就像是這些花草,不經修剪,難成人才,而家風家訓正是影響孩子的無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學習與鞭撻是我們家的家訓,就像是小樹在小的時候不經過扶持,那麼長大後可能會稱為一顆沒有價值的歪脖子樹,只能被用作柴火。一個人,若是在小時候不予以鞭撻,走上歪道,那麼以後是很難再走回正道的。行為舉止要在小時候就加以規範和約束,使之成為習慣,長大之後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

孝順是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比如説,在家裏老一輩的人説活,小一輩的都要好好聽着,就算是説錯了,也不可當面指責,可以事後悄聲提醒。不可高聲而語,不可頂撞老人,不可早於老人動筷,不可長輩站立幼輩坐,家中以老為尊。從小便收到這種風氣的薰陶,尊老愛幼就已經形成了習慣,形成了風氣,即便出門在外,也會牢記這些教誨,良好的習慣帶到社會,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順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個有錢人,他每月都會寄錢給他的父母,僱用的保姆,卻不經常回家看看他們,那麼也不能稱之為孝,這是假孝。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它對於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着不可忽視的約束作用。家訓會隨着家族的發展而不斷流傳,同樣,家訓也可以作為一個家族的形象,當一個家族被別人説起時,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這個家的家訓,它象徵着這個家族的品質。家訓在祖國的繁榮富強上也發揮着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國家的昌盛繁榮自然也離不開良好的家訓。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的往往是因為家族中有一位出類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再經過家族子孫代代的恪守祖訓,漸漸地才形成。

關於家風的作文8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也是有法制的社會。講文明,講禮儀,有家族家訓、家規、家風,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是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中國是文明古國,但長期存在着封建制度,各地都存在不同的風俗習慣,例如:我們本地區時而以家族為中心,我王氏門中就立有祠堂,供有祖宗牌位,講的是禮儀仁慈,我的老祖宗任過族長,對於不守規矩、不道德、不尊敬長輩、橫行霸道、為非作歹、無所不為、不聽取勸告的本族之人面對祖宗牌位,一律家法從事,約法三章……

好龍出好子,好種出好苗。作為一個家庭,必須君正成賢,父慈子孝,要有嚴格的家風。祖輩為人嚴格要求自己,諄諄教育後代。持之為人善良,史載家庭和睦,福樂千秋!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爺爺繼承老祖宗的遺言,嚴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為人,老老實實做事,同時,也嚴格要求並教育爸爸,訓言是:“忠誠踏實是一個顛樸不破的真理。”虛偽和偽裝,有時雖然能夠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但總有一天會遭致悲慘的下場,甚至身敗名裂。因我的爸爸離鄉背井,長年在外工作,父女之間見面很少,很少直接受到爸爸的教育。因此,爺爺奶奶在生活上精心照料,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在學習上要求刻苦認真,在家風上嚴格之極。並訓道:“熱愛勞動知苦辣,熱愛學習知天下,熱愛祖國熱愛家,你夢我夢強中華!”

由此可見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從古到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耀眼的思想光茫!我也會記住我們王氏家訓,把它發揚光大!

關於家風的作文9

家規家訓是要求族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規章制度的總稱。由家族合成宗族,由宗族合成國家,由國家合成世界。世界不同必先治國,國之興不可忽視之望,族之望不可否定家規家訓。凡我後代子孫,宗族規定的立身處世,居家生活原則、規範、訓語和禁戒,是傳統倫理道德,加之於子孫眾之上的各類約束,由家庭子侄的訓誡,而擴大到整個家族,共同遵守,強迫執行的定性內容,經共同研究、商定、議定內容如下:

一:愛國愛家。

中華民族大國家,炎黃子孫都愛她,一國雖是萬家聚,自古有國才有家,為人生平不愛家,漂浮浪蕩走天涯,奉勸族人要愛家,保家衞國人人誇。

二:孝敬父母。

父母之基不可易視,循規蹈矩才是素孝。子女本是父母生,父母養育才成人,人生在世要孝順,敬老愛幼佑子孫,人若在世不忠孝,枉披人皮昔變人。子必孝親,弟必孝兄,幼必順長,卑必稱尊,出族以和敬為先,處鄉黨以忠厚為本,凡我族人尚共勉之。

三:端正品德。

務必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不從強鄰弱,不從眾暴寡,不從富欺貧,不從尊欺卑,不從少凌長,不作偽以弄忠厚,不事之危之橘從壞公正,務必戒驕戒躁,為我族人悉宜做省。

四:團結友愛。

弟兄姐妹同手足,妯娌好似姐妹情,弟兄姐妹扯內經,自殘手足傷人心,鄰里好比魚和水,魚水互依情意深,若是互功道長短,就是持刀殘身,兄弟鄰里團結緊,樣樣順利事事新。子弟之行不謹,皆父兄之教不嚴。為父兄者,應朝朝夕夕教訓子弟,使其以良善存心,以禮儀持身。可謂樂有賢父兄,有不教者,族中指責,父兄縱容者,族人一同究論。

五:提倡節儉。

艱苦創業,以節儉治身,勤儉治家,儉樸修身,勤儉清康。驕是給自己,種下禍根。先人有訓:古往今來勤為本,艱苦奮鬥創業興,貧富不忘先祖志,拼搏進取是根本。勤是開源,節是節流,勤是成功之源,能使之聰明,走進無窮無盡的知識領域,走向富裕,夢想成真。

以上五條,我張氏宗族,眾多子孫,恪誠遵守,不能荒怠。

關於家風的作文10

和諧是一股暖暖的春風,吹化你冰封的心靈;和諧是一場滋潤萬物的春雨,使你乾裂粗糙的心靈變得細膩;和諧是一支支美妙動聽的樂曲,使你聽着聽着就隨着它舞動起來;和諧是老師一句教導,一直講進你心裏,在你心裏生根。長芽,成為也棵參天大樹。

和諧是什麼?和諧就是人與人之間友好對待,和諧就是沒有矛盾,沒有誤會。即便產生了誤會,也能和平的解決。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提倡着和諧,像"和氣生財","天時地利人和"。都是説明和睦相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現在的"和諧社會"就是為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才提出的。走到那裏,你都能看到和諧的一幕幕:公共汽車上,人們總是有秩序的排好隊,遵守"先下後上"的規矩,即使人再多,也不再顯得擁擠;馬路的一端,一位紅領巾少先隊員扶着枴杖的老奶奶過馬路;一位報童手捧着厚厚的一疊報紙,蹣跚的走在人行道上,一個不小心,跌到在地,手中的報紙頓時撒了一地,立刻。,馬上有幾個熱心人圍攏過來,幫報童撿起灑落一地地報紙。這一張張和諧的畫片像一個個美妙跳動的音符,構成了一曲最美,最和諧的樂章。 和氣生財,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錯。以前,人與人之間就是缺乏一種團結互愛不互相體諒的精神。特別是在孩子身上,常常為一件件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就是不肯放下架子説句對不起。"對不起"有什麼不好?推一步海闊天空,你誠懇的一聲抱歉,也許就能換開一個真朋友,你的餓一聲我錯了,也許就能化解以前一切的恩恩怨怨。而現在呢?校園裏處處洋溢着歡樂的笑聲,我們已學會説對不起,請,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還學會謙讓別人,學會主動問好,和諧的`氣氛,總是充滿了整個校園。

和諧 是一股暖暖的春風,吹化你冰封的心靈;和諧是一場滋潤萬物的春雨,使你乾裂粗糙的心靈變得細膩;和諧是一支支美妙動聽的樂曲,使你聽着聽着就隨着它舞動起來;和諧是老師一句教導,一直講進你心裏,在你心裏生根。長芽,成為也棵參天大樹。

同學們,讓和諧也住進你的心裏,讓和諧時刻與我們同行吧!把和諧裝進口袋,把文明隨身攜帶!

關於家風的作文11

每一家都有自家的家訓和家風,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就是不明白:家訓和家風到底是什麼?

現在我明白家訓就是:尊重別人。媽媽和奶奶婆媳之間的尊重;我和同學之間的尊重;爸爸、媽媽對我的尊重、鄰里之間的尊重……這些都是家訓。當然我家也有家訓啦!

每一次過節,我都被桌上的飯菜而着迷。

那天,中午沒怎麼吃飯的我,看見桌上的一盤盤香噴噴的菜,我流上了口水,拿起筷子就夾了一口,爺爺進來了,“幹什麼呢?”我嚇得不敢出聲。“長輩還沒吃呢,你怎麼先吃上了?不知道尊老愛幼,你已經大了,這點道理還不懂,怎麼這麼不懂事呢?”他大聲吼道。“我……我……太餓了!”“難道就你餓嗎?爺爺我也很餓呀!”但我沒聽,一氣之下衝了出去,我隱約聽見“這孩子,太不懂事了!”到吃飯的時候,我還是進去了,爺爺説:“脾氣還挺大,下次,人不到齊時別動筷子,聽見了嗎?”“哎!”“誒,這才是爺爺的好孫女。”

我也明白了家風是:愛。爸爸、媽媽之間的愛,媽媽和奶奶婆媳之間的愛,我和同學之間的愛,鄰里之間的愛……這些不管是大愛還是小愛,但他們都是愛。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會學着媽媽的樣子,當奶奶蹲着幹活的時候在奶奶的屁股下面塞上一個小板凳,奶奶高興地抱着我親了又親。這就是愛;稍大一些,我學着爸爸的樣子,在家裏沒人時給生病的媽媽端上一杯熱水,並陪在她的身邊,伸手摸摸她的額頭,問“媽媽你好點了嗎?”這就是愛。從我記事起,每次生病時都會看見媽媽為我熬紅了雙眼。颳風下雨時,走出校門,第一眼都能看見滿身雨水凍得發抖的媽媽的身影,這就是愛;家裏無論誰過生日,奶奶都會做上一碗熱騰騰的長壽麪,唯獨她自己的生日她卻忘了。這就是愛!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充滿愛和尊重的家風、家訓,我會一直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的作文12

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都離不開家風這個詞,每家有每家的原則,每家有每家的習慣,每家有每家的家教,總結一下就是兩個詞“家風”,就像我家有我家的家風,家風直接影響我們個人的成長與性格,良好的家風有利於我們的自身發展,反之,則會阻礙我們的進步。

關於家風是什麼這個話題很值得我們交流,一定會很有意思,前不久在中央電台看到採訪家風的公益廣告,我感到很好奇,於是想到我家的家風,我們家家風淳樸,老爸是天,老媽是地,從小家裏人告訴我做人要懂得寬容理解,這樣人活着才不會累,還能培養一定的胸懷,胸懷寬廣才能決定未來,現在社會虛偽的人太多,所以説做人也得真誠,以真心換真心,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我們家本着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基礎來建立我們家的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説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我家的家風以“孝”為標準,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關於家風的作文1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憶往昔,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給我説,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部隊的生活特別艱苦,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高人一等。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我想。

看今朝,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而如今,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展未來,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關於家風的作文14

家風對家族的傳承至關重要。沒有淳厚家風,無法使一個家族瓜瓞不絕,更無法使一個家族不分崩離析。有認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這種認同感顯然不可能是家族財產,因為財產常常被瓜分而最終罄盡,只有一種東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員分沾,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因此增值――那就是讓所有家族成員引以為豪的“家風”,家風是一個有影響力有美譽度的家族必備的要素,也是一個家族最核心的價值。

家風往往體現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訓家規中,這些家訓家規在中國有着諸多的名稱:“家規”“家矩”“家訓”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無形的家風必須依賴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傳併發揚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擁有的一種對子孫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國為最有特色,因為,在中國,“家教”尤為重要和必要。中華民族歷幾千年而血脈不斷文明不墜,我們自有我們全社會共同尊崇的價值基礎。這個價值基礎是以儒家道德信仰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我們民族的信仰系統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對自身傳統道德的尊崇和修習,修習的最普遍方式,非儀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種:宗法制度的薰陶和約束、官方倡導鼓勵以至於全民崇尚的讀書(以讀儒家經典為基本內容)、良風美俗中的禮儀習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沒讀過儒家經典的人在古代中國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沒有接受過家教的人幾乎沒有。很多沒有受過學校教育、又無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價值觀並無悖謬,甚至道德信念極深,為人極其誠愨敦厚,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中國式的“家教”。

中華民族創造過世界民族中罕見的奇蹟:那就是,國民整體的教養氣質,都是彬彬有禮温柔敦厚的,國民的行為舉止,也是有理有據規矩方圓的。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偉。

中國人安身立命之處不是天國,而是家國。家風乃吾國之民風。

家風、家教,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詩書傳家、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明事知禮??這些,是家風家教的永恆主題。好的家風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舊時代的家風家教,常常是糟粕與精華並存。

關於家風的作文15

一回到家,就聞到一股噴香的蛋糕味,令人不禁停下去聞聞這股甜香。

咦?我們家可沒有人會做蛋糕呀!正當我感到疑惑時,媽媽從廚房裏緩緩走了出來,只見她圍着圍裙,頭髮盤成一團,一副幹了一番大事業的樣子。“這個蛋糕不會是你做的吧?”我驚訝地問道。媽媽點點頭,説:“是啊,我前幾天在抖音上看見教程,於是就想試試看。看這色相倒不錯,晚上就把它當晚飯吧!”

我們家有一條家風是勤學。從小爸爸媽媽便教育我:要多學習,遇到不會的東西都要學習。家裏每天幾乎都有人在學習。外婆總是學着種花,外公總是學着種菜,媽媽總是學着跳舞,爸爸總是學着健身一家人總是有自己學習的東西,外婆曾感歎道:“要是停止了學習,那生活就缺少了樂趣,要活到老學到老啊。”

在我的家裏不乏書香陣陣,在徐徐的微風下,坐在花園裏,拿着一本書,是何等的快樂啊。

每當出門去外公外婆家時,媽媽總會拿些東西給他們。久而久之,我耳濡目染,現在每到出門前都要在家裏巡視一圈,看看有沒有新奇的小玩意可以帶給外公外婆。媽媽總是教育我:“要孝順長輩。”是啊,我們家的家風還有孝順,百善孝為先。外公外婆也總是誇我道:“你又長大了,真孝順。”一邊又露出欣慰的微笑。

我們家還有一條家風,是待人友善。記得有一次外婆的花園裏“闖”進了一個不知名的“採花賊”,正好被我和外婆撞見了。可外婆非但不生氣,還笑吟吟地對那個人説:“這個花草可以藥用的,你喜歡就採些去。”一邊又平靜地對我説,“沒事,我們要對別人友善些,大家都是鄰居,沒有關係的。”後來他們真的成了要好的朋友,常一起約着去公園散步。

藍天上飄着朵朵白雲,微風吹拂着我,令我神清氣爽。我的家風就是這樣,勤學、孝順、友善。生活在這樣的大家庭中,是多麼幸福!

標籤: 家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9pyz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