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國學,是民族永恆的精神財富。它的糟粕,隨着時間的流逝自會銷聲匿跡;但是,它的精華,一定會超越時空而萬古長青,一定會滋潤着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一定會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1

看到題目,相信一定會有人問:什麼是國學經典?國學經典是先人用盡一生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裏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裏積澱着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變的靈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經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之集萃,一部部經史子集,藴涵着華夏智慧,使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行為,潤物無聲地陪伴着我們的成長。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傳統文化表演我還記憶猶新,面對國學浩瀚的知識海洋,不甘落後的我更加迫切學習國學知識。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要我背《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那個時候的我還不懂得,只是以玩的心態面對,後來慢慢地,媽媽給我講了關於其中藴涵的很多的道理。原來繁宂的文句變得淺顯易懂,就連晦澀的段落,我也背的滾瓜亂熟,我才懂得了關於國學的知識。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莫過於《弟子規》中“入則孝”,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從那一刻起我一直都銘記在心,並且立志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古詩詞,讀陸游的《示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愛國之心;讀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心;讀曹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的悲憤之情;讀鄭板橋的《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崢崢傲骨;讀王冕的《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的潔身自好。

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了就驕傲自大。但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一名言很快就讓我嚐到了苦果。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顯示了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於是,我在下一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名僅相差3分。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的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來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但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然而,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讓我們繼承國學經典吧!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隨時提醒我們,讓我們把那些不好的習慣改過來。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2

陶淵明説過:“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這個世界總在不斷髮展,如果我們停住了腳步,就會錯過許多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向海倫凱勒一樣,即使無光、無聲、無語也要繼續學習。只有“學無止境”,學問才能“步步高”。

“每個人學習的態度不同,學習到的知識也不同。”這是我們從課本上的第一課文言文的《學奕》中學到的'知識,也是老師經常訓誡我們的話。即使我們沒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認真的積累,就可以像朱熹、辛棄疾等人那樣,擁有學富五車的智慧了。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裏面的內容少數我們都接觸過了,但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淵源。《詩經》僅僅只是中國文學一部分的縮影。除了《詩經》,還有《大學》、《孟子》、《論語》等不計其數的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所以我們應該不能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講到:“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我們現在不認真學習,以後就不能體會到國學的經典,學會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擁有屬於自己的真才實現。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3

當今現實是:大中學生孜孜於“新東方”“雅思”“託福”,卻對母語的學習喪失了足夠的熱情;我們不少大學生能考出令西方人都為之咋舌的託福高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下筆就是錯別字連天,開口就是誤讀。我們青少年對好萊塢、情人節、聖誕節瘋狂着迷,卻將唐詩宋詞、清明節、中秋節冷落一邊。

當中國的成人們忘卻了傳統的義理,當中國的孩子們拋棄了歷史的積澱,當中國的學者們面對國學的衰落而無動於衷時,我們真的可以斷言:我們的文化在追求的前進道路上,真的失落了本不該失落的東西;我們可能出現了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危機。

國門被西方火炮鐵甲轟撞開後,民族的危機,國運的衰弱,曾讓那些滿腔熱血而又不乏偏激的知識分子,把一切的罪過都非理性地算在了國學的身上;於是國學遭到粗暴的否定、鍼砭。陳獨秀就斷言,“全部十三經,不容於民主國家者蓋十之九九”。錢玄同主張不拜孔子、關羽與岳飛,鼓吹“端午中秋簡直是瘋子胡鬧,當然應該廢除,當然應該禁止”;即便是傑出的思想家魯迅,對國學都偏激到對中醫、京劇一概否定,極盡刻薄;他們極度憂患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前途,他們尋找救國濟世的良方,他們在引領民眾奮力前行的同時,簡單地把中國近代以來的衰落與災難歸因於傳統文化。

可問題是,真理越過一步就成了謬誤。傳統文化,國學精髓,現在看來,是他們,也是我們在追求強國富民的道路上本不該失落的財富啊!弘揚儒家“德治仁政”的治國理念,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分享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福祉,構建一個和諧社會;繼承道家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哲學思維,注重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一個節約型社會。吸取法家“信賞必罰”的管理原則,墨家“兼愛交利”的文化精神,兵家“避實就虛”的行為科學,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發展經濟,強國富民。

國學,是中華民族在崛起騰飛的征程中,本不該也不能失落的精神財富。吸取外來文化精華,盡享歐風美雨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重估國學價值,繼承國學精髓。這樣,我們就有了騰飛的雙翅。

標籤: 繼承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w9980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