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實用的學國學作文4篇

實用的學國學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國學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學國學作文4篇

學國學作文 篇1

我愛學國學去年暑假,爸爸給我請了一位國學老師,這位老師知書達禮、平易近人。她戴着眼鏡,眼睛大大的,笑眯眯地看着我説:“你好,小朋友!”我害羞地躲在爸爸身後,也向老師問了好。

那天沒有正式上課,我乖乖地坐在旁邊。老師告訴我,學習國學能幫助我成為一個像謝道韞、李清照那樣才思敏捷、有教養有素質的好女孩。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老師教我學習了許多古代孩子要學的東西,《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還學了一點《周易》和《楚辭》,很有意思。不過我總覺得離我的'生活有點遠。轉眼到了冬天。一天早晨,我和平時一樣早早就起了牀。

走到窗邊,突然看見窗外雪花飛揚,樹枝都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想起了老師不久前教我的岑參的詩,就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爸爸走過來,學着謝安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我想了想前不久讀的《世説新語》,回答爸爸説:“紛紛柳絮因風起。”爸爸摟着我笑了,説:“今天是週末,爸爸媽媽帶你去湖心亭玩,讓你看看張岱筆下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樣子。”我高興地説:“好呀!好呀!”

到了西湖邊,我們租了一條小船來到湖心亭小島。島上就我們一家三口,和《湖心亭看雪》裏描寫的情景非常相像。我大聲背起了這篇短文。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國學其實離我並不遠,它就在我的身邊。從這一天起,我開始喜歡上國學,也越來越喜歡我的國學老師了。

學國學作文 篇2

記得那時候,我因父親的文學學習的薰陶,慢慢接觸了《三字經》,只因那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個字的話,所以我沒有絲毫的興趣,父親瞭解到,《三字經》都是古人們積累下做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為了我能夠學到這一點,父親煞費苦心想了個遊戲---“對暗號”。

父親説:“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個遊戲,叫做對暗號,就是今天慧慧在家裏聽三字經,明天爸爸回來就跟慧慧對暗號,我説一句你説一句,要是你對不出來,爸爸就不喜歡慧慧了”,聽到這話,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歡我怎麼辦,那我就沒有棒棒糖吃了,沒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遊戲了,於是我就乖乖的跑到錄音機前聽着《三字經》,媽媽反覆的給我播放,我的小腦瓜子飛快就記住了,那時候只是為了能夠贏這個遊戲,那些內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後來這些話在我慢慢理解後對我的生活和學習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開門進到客廳裏,悄悄放下公文包,腳步又輕又慢的走着,我正在忙着搭積木,媽媽正在廚房做飯,平時爸爸下班回來都會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或者依據親切的問候,今天爸爸什麼温馨的話也沒説,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

聽見這昨天念過無數遍的三個字,於是我推開積木,好像有潛意識的`反過頭來立馬接上話,奶聲奶氣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頭靠到門邊來,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點點頭,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着記憶的腳步對上:“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爸爸聽見了我這流利的三字經背誦,於是笑着衝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摟在懷裏,不停的親吻着我説:“乖女兒,爸爸和你一起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牢記,記住,可別再讓中國人丟臉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點點頭。

學國學作文 篇3

對於經典,我起初並不瞭解,後來在信息張老師的指導下,我才對經典有了一些認識。我現在正在讀《論語》。《論語》是我踏入經典世界的第一步,説實話,我對經典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並不覺得讀經典有多麼的好。

不過,張老師每逢信息課就向我們推薦。我想:張老師這麼積極,也許經典真的對我們幫助。接着,在張老師的要求下,我們班很多人都買了《論語》。在經典的世界探索起來。我記得以前張老師對我們説:“我女兒也讀經典,如果我要害了你們,那我也已經把我的孩子給害了。”我知道張老師的.女兒俞典典讀經典讀得很棒,要是我也能這麼厲害就好了!我要努力了!俗話説: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反正也沒什麼壞處,多讀點書也好啊!我覺得經典中藴含着中國文化的精華。現在很多外國人都在讀中國的經典,我們這些實在的中國人怎麼能不如外國人呢?所以説,我們就要更瞭解經典,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我要讓自己更深地體會經典。

學國學作文 篇4

國學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受無數世人所矚目與敬仰的高尚學術;是經受歷史的錘鍊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所匯聚而成的文化瑰寶。大到治國安邦,小到智慧啟迪。讓我們一起來學國學,品國學,用國學,讀有所悟,學有所得。讓我們一起來領悟國學的魅力吧!

——題記

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讓我感悟頗多。吐谷渾的國王阿柴身染重病時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給自己的大兒子讓他將其折斷,大兒子不費吹灰之力輕鬆的將箭折斷了,接着他又讓大兒子將剩下的箭全部折斷,大兒子這次卻無論如何也折不斷。兒子們終是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後,他們團結一心,致使吐谷渾王國日漸強大起來。

即使自己是一顆星星,也應明白一星獨亮不算壯觀,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塊石頭,也應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偉,高聳入雲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遊船,也應明白一船入畫不算風景,千帆競發才最壯麗。一滴水微不足道,滲入泥土便會消失不見,可匯聚成河卻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風中便會吹落遠方,可匯聚成沙漠卻綿延萬里;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難有大作為,可當我們團結起來卻可以創造無數奇蹟。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正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曾有人問哲學家:“一滴水怎樣才不會幹?”哲學家回答説:“把它放進海里。”這句話同樣簡短的揭示了一個道理:個人離不開集體,只有團結互助的集體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反之如果沒有團結,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會枯竭。

團結是什麼?我認為團結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協力;團結就是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的眾志成城;團結就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同甘共苦。團結是五指緊握的拳頭,是細線擰成的一股麻繩,是最美的音符彈奏出最動人的旋律。這就是這則典故所帶給我的啟發。

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長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間的默契;團結,有的時候沒有完美的結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藝,但它一定需要堅定的信念。這就是我通過這則典故所延伸得來的心得。

國學如海,團結作舟,泛舟於海,方知海之深邃。國學如山,團結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國學如歌,團結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學國學,品國學,悟國學,悟其深理,學有所得。

點評:正如小作者筆下的描述,國學深邃如海,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悟其深理,作者由折箭這件典故談到團結的重要性,論點清晰深刻,結尾處集中點題,既照應開頭又總結全文。首尾連貫,一氣呵成。是一篇難得的議論散文佳作。

本文三大成功之處:首先形散而神不散,其次用詞準確,第三文章結構緊湊。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vzzev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