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熱門】國學作文集錦9篇

【熱門】國學作文集錦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國學作文集錦9篇

國學作文 篇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裏面包含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例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説話時説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裏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着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鬆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裏越來越充實了……

國學作文 篇2

那天我打開電視,看到節目中好像在舉行什麼比賽,並且還剛開始呢。我懷着好奇心看了下去,才知道這個比賽是《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看完後還感覺知識長進了不少呢。

參賽的選手們,年齡並不大,但各個都是人才,他們對國學經典的熱愛讓我震驚不已。選手們十分好學上進,對詩句的瞭解和把握都已經滾瓜爛熟了,各種高難度詩句居然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不光是觀眾,就連評委老師們也很敬佩這些孩子。不論大小年齡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比賽,不在乎輸贏,他們的行李素質是多麼得讓我們欣賞啊!他們的腦袋裏裝着數不清的詩句,那麼多的詩句,都那麼深奧,是怎麼把這些記在腦子裏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看來他們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表現平淡,一句句詩時刻在腦子裏環繞着。看見對手反超了一點點,就要做得比對手還要強。他們説過的話,有水平、有素質、有涵養,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義和道理,聽他們説話,就會懂得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當我看完時,就向自己發誓以後一定要學好文學知識,學好語文這項學科打好基礎,爭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以後我希望老師多教我們一些國學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國學作文 篇3

相信同學們對“國學”這個字眼兒都很熟悉吧。我們從小學習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這些都是國學。

説到國學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人們為人處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做人要遵守的禮儀。

我也與國學有着一段不解之緣……上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其中也包括趣味叢生、緊張激烈的國學知識競賽。我和其他兩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了高年級組的比賽,並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第一名。之後,我和其他幾名同學一起組成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豐台區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

本次比賽可謂高手如雲。來自全區的8支代表隊展開了一番龍爭虎鬥。比賽開始後,賽場氣氛緊張而凝重。選手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全神貫注、躍躍欲試。憑藉着紮實的基本功和一點點的運氣,我們在比賽前半段一直保持領先,同學們的臉上都開始出現了笑意。

不料,賽場上風雲突變。隨着幾道風險題的失利,我們的領先優勢化為烏有,還被其他隊拉開了一段距離。我和同學們的心裏有些焦急,但大家都在互相鼓勵:彆着急,彆着急。沉住氣

最後一道決勝題!我們和另外一隊積分相同,鹿死誰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負責按搶答器的我,心跳驟然加快,手心裏濕漉漉的,眼睛緊盯着主持人的口型。隨着主持人一聲“開始”,我以閃電般的速度按下了搶答器!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指示燈卻在對手的台上亮起……

雖然我們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這也讓我對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了更深的理解。“學而時習之”應該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國學知識是華夏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結着人們世世代代總結出的道理與規律。我們所熟知的國學知識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國學作文 篇4

11月21日午飯過後,蕭山第一實驗小學的多功能廳熱鬧非凡,原來是蕭山奇石館首次走進校門,與蕭山日報小記者進行面對面共賞石國學活動。

在奇石館館長的講解下,我彷彿來到了一個夢幻的世界。首先我推開了隕石的大門,走進了隕石世家。那裏的隕石形狀各異,但是特徵都非常明顯,表面凹坑下平,呈黑色或黑褐色,佈滿各種各樣的圖案。份量非常重,墜落時有一定的方向。奇怪的是,水裏的隕石通常是彩色的,陸地的隕石則是黑色的,所以水裏的隕石尤為珍貴。

離開隕石的世界,我彷彿又穿越到了寶石的海洋。那裏有珍珠、瑪瑙等,在燈光的照耀下格外的漂亮誘人。如果透明度在60%以上,説明是塊上等的寶石,同時還有"萬國之石"之稱。

在一陣熱烈的鼓掌聲中,我從夢境中走了出來,原來我對自然界瞭解的太少了。我一定要走進自然,接觸自然,更多的瞭解自然。

國學作文 篇5

茶藝是我國在全世界最早擁有的一項學問。它,富有香氣;它,富有文化;它,富有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是國之文學。

在冬令營的幾天中,我們跟着老師學到了許多關於茶的知識,讓我們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增長了知識,收穫頗豐。

在第一節課,老師先講了茶的基本知識:先是茶分六大種,有紅茶、黃茶、綠茶、白茶、黑茶與烏龍茶。再是茶的吸味性很強,不能和有異味的東西放在一起,不然異味會代替茶香。然後是茶的四個禮:鞠躬禮,分九十度鞠躬、六十度鞠躬與三十度鞠躬;伸手禮,右手五指自然相併,手從胸部伸出,示意客人用茶;點頭禮,如果客人正在説話,可以點頭示意客人用茶;扣手禮,兩指相併在桌子上扣一下,寓意對主人倒茶的感謝。最後是倒茶鳳凰三點頭,寓意三點:對來賓的尊重、衝出茶香、看到茶在杯中上下翻飛。最後,老師講了綠茶泡法:在玻璃杯裏,用八十五度水泡,使用中投法,綠茶一泡是精華

第二節老師先講了烏龍茶泡法:在紫砂壺裏,用一百度水,烏龍一泡養茶壺,二泡喝茶,三泡四泡是精華。又講了紫砂壺一生都只能泡一種茶,以養茶壺。最後倒清水也有清香。

茶,是我國獨有的精神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我愛茶!

國學作文 篇6

文化的海洋,煙波浩渺,國學就是那一抹温柔月光下盪漾的波浪,在潮去汐來中明亮。

羅曼·羅蘭曾説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裏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屢現報端,電話詐騙案致三名大學生走投無路,最終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生活中,亂佔車道,夜半擾民,口出髒話等不文明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切都使我們深感憂慮,是否國學傳承的美德逐漸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書中有關於學習的,例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説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説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

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着儒家學説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內心的安寧。

每一個人內心都需要一種傳統精神的堅守。中國航天科技高級技師徐立平自1987年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這是一種姿勢的堅守。

還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救出了緊張的老人。將自己的.水下裝備分給他人。這是一種分享的精神。更有剛剛帶領中國女排披荊斬棘奪得奧運金牌的郎平教練,是對傳統精神合作的堅守。他們的湧現正是社會真、善、美的主流。在我們的校園中,隨處可見互相講題的同位,幫忙打水的同學,認真備課的老師,這都是國學的傳承與發展,是美德的體現。

國學,於無聲處繞樑,於無色處絢麗,於陋巷中金玉滿堂,於荒蕪中高朋滿座。我們應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美德。

國學作文 篇7

從我上一年級到現在一直在學習國學,這門課對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中,在《禮記》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這一則的意思是君子對於學業,心裏總是念念不忘,每天都會温習,甚至休息、娛樂的時候也不忘學習。老師説:“這則是教育我們一定要熱愛學習,按時温習,不忘學習。”

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要帶我去動物園,我心裏特別高興,我都好長時間沒有去過動物園了,穿上漂亮的衣服我正準備跟着爸爸媽媽出門,忽然想起來第二天的課文我還沒有預習,所以就沒有出去玩改在家裏温習功課,爸爸媽媽看我這麼自覺學習都非常高興。

爸爸媽媽每天上班都非常辛苦,所以我們不能再讓爸爸媽媽操心了,一定要自覺學習,做個懂事的好孩子。

國學作文 篇8

“雨從季節的深處淋過,帶走塵埃的灰暗時光。”

芳草碧連天,知交半零落,悄帶起風的一些微涼,撩動着日光下的樹影,動徵鐸,踏着國學的腳步走。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平野盡,匯入大荒流。

臨岸的河水涓涓流過的聲音,似是能淌進人的心底,卻洗不走那景。殘陽如血,滄海如幕,摭拾腳步,山拔石立,高高低低,連綿起伏,沿着水,繞出了山。清澈見底,樹影倒映在水面上,蔚藍的天填充着顏色,淡汝素裹,通幽處,綠葉舒展着懶腰,抖擻着精神,在風的引領下,搖搖擺擺。一旁的巖石,潛在草叢裏,經歷風雨,溝壑般的細紋佈滿了臉頰,勾勒出山澗,勾勒出停駐的步伐,國學的身影。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沒有硝煙的戰場在上演,不聞窗外事,全神貫注地投入戰事。奮發向上的精神滋養着我們,擠出海綿裏的水,匯成通向彼岸的航道。

人閒,花落,夜靜春山空。

惜春,開早,奈落紅無數。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更能消幾番風雨,春匆匆舍歸去。山隱水迢,雲蒸霞蔚,乘物以遊心,飄飄散散,一片一片,一片接一片,灑在小徑上,拼湊前進的腳步,一步連一步,花開花落,化作春泥,歸程何期?春散飛花,記住了,留下了,奼紫嫣紅,拉過帷幕。在樹下,國學好像點點滴滴的濃郁的樹膠,順着樹的邊沿流下夾雜着花瓣,我、兜兜轉志,素描着最美的花,晶瑩剔透的琥珀在犄角一處點綴着行程的每一個腳印。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閃爍着希望的星星,在孕育的搖籃裏茁壯成長。星漢燦爛,若出其中,人才將在這裏起步,在這裏閃光。

遙看,近卻無。

碧落,青竹靄。

風颺颺,若隱或現,提起腳跟,踩着泥濘的土壤,竹葉濕漉漉的;時不時地穿過一串串珠子,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顫動周圍的氣流,葉子沙沙作響。綠竹下,慢慢地,悄悄地,在枯葉的掩護下,竹筍的小腦袋開始衝破土壤的夾層,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晴日初開,一寸陽光射過縫間,雙手合握,體驗着最初的國學,本是同根生,一切都重新來過。

《詩》雲:“高山仰止,景行仰止。”鳥鳴嘰嘰喳喳,書聲朗朗入耳,墜入知識的殿堂,享受這清新的空氣,是何樂?

歸期未有期,踏着國學的腳步走。悠長迴轉:“節彼南山,維石巖巖;桃之夭夭,其葉蓁蓁;瞻波淇澳,綠竹猗猗。”

國學作文 篇9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羅曼·羅蘭曾説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咱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裏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

這個暑假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我覺得《千字文》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據史書記載,這篇構思精巧、富有韻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一位叫周興嗣的人於一夜間編成的。公元六世紀初,梁武帝蕭衍博通眾學,擅長文學,雅愛書法。他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備至,因而命人從王羲之的墨跡中,選出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讓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用四言韻文的形式將其編撰成文,字句間要求有密切聯繫,且要富於文采和韻味,以供兒童學習識字,並從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周興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將《千字文》編成,不過,第二天,他竟已是兩鬢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傳到今天,作為一部啟蒙讀物,它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 書中還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説明古人非常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説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咱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説,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咱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咱們的樂趣吧!

標籤: 國學 集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8eqp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