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精選」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精選」

國學世界的知識是無限的,是永不泯滅今後,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更應該加強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精選」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一)

人生離不開學,當每個人都在學不同的知識,逐漸積累轉化為自己的,繼之以發揚光大,代代傳播推廣,形成一個民族文化,直至影響一個國家。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獨特的東方文化-------中國國學。

我眼中的國學,是自然學。國學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國學是一陰一陽謂之道,國學是天尊地卑,國學是生生不息而綿綿若存,國學是自然,是客觀,是偉大的規律,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永恆的真理。

我眼中的國學,是生命學。國學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國學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國學是日常養生的油鹽醬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聖成賢,是成長成功成熟大成。在“全球經濟”氾濫的今天,生命國學有可能讓我們更加真實而幸福。

我眼中的國學,也是家庭學。國學是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國學是家和萬事興,家興財源旺,國學是人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據地,是在高壓環境下不竭的動力加油站,是在充滿了誘惑的社會裏面的指南針和定海神針,是在劇烈變化的時代裏面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在強調個性解放以及民族創新的今天,我們尤其需要家庭、家族、國家、人類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大家國學觀念。

我眼中的國學,還是公益學。國學就是《易經·繫辭》裏面講的公益:“周乎萬物,道濟天下”。國學就是《論語·雍也》裏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國學就是《老子》裏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國學就是《禮記·孔子閒居》裏的:“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國學就是《金剛經·究竟無我分第十七》裏的:“我應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國學就是《孟子·梁惠王下》裏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國學就是《張子全集·近思錄》裏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國學就是《岳陽樓記》裏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國學就是魯迅的《自題小像》裏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國學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講的公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現在是市場經濟商品社會,是權錢和慾望湧動的社會。公益國學這面旗幟,絕對不僅僅只是一種象徵了。是集體利益,是民族利益,是中華民族的利益,是全人類的利益。

國學,不僅僅是傳統文化、先進文化、時尚文化;也不僅僅是自然國學、生命國學、家庭國學、公益國學;國學更是一種起源於原始太初,而傳承於歷史現實的活着的正在繼續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數千萬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高度總結,是中華母親的乳汁,是中華兒女的血脈、精神和靈魂,是中國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是共產黨的“三個代表”,是習主席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接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載體

我眼中的國學,與天不老,與世無疆。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二)

常常聽老師説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知道字面的意思,但卻不懂其中的內涵。 假期裏,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後,對“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才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感覺受益匪淺。

大賽形式多樣,全方位地考察選手的綜合素質。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是從全省各地選拔出來的國學小名士,他們知識可謂豐富,大腦可謂靈活,對各種經典詩句幾乎能脱口而出,倒背如流,我感覺他們的腦子裏有數不清的詩句,選手們對詩句的理解和把握也很深刻透徹,他們對國學經典的熱愛讓我驚歎不已,更讓我敬佩的是他們對待比賽的態度,不論年齡大小他們都十分淡定的迎接每一次激烈的'比賽,不在乎輸贏,只在乎過程,他們的心理素質很讓我欣賞。

生活中的我,也背了很多古詩詞,但是都是在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下背的,主動性較差。看了這次大賽,心中不禁產生了很多疑問,古詩到底是什麼?不相干的字連在一起,讀起來卻朗朗上口,怎樣才能像全國小名士那樣脱口而出,出口成章?帶着疑問結合每期大賽內容與媽媽的交流,才讓我若有所思。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要主動自覺地去背一句句優美的古詩,用古人的智慧的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做一個熱愛經典的人。

要想真正懂古詩,就要理解古詩句的境界,有些古詩不只是字面上描寫的風景、人物、心情等那麼簡單,它背後隱藏着很深奧的人生哲理。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詩句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時間用金錢是買不回來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句詩告訴我們做凡事都須艱苦鍛鍊,不斷磨礪,才能取得成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是勸告我們小時候要努力,不然長大了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學習古詩,還要理解古詩句的意境,讀着讀着,眼前就出現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比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愛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裏積鬱已久的話傾訴出來。尤其是當着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沒處可説,只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邀請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來作伴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緻。妙哉!妙哉!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興。理解了古詩的意境,背起來就容易多了。

整個寒假,每天都觀看一期國學小名士大賽成了我的必修課,通過看《國學小名士》,我對古詩詞加深了理解。古詩詞已不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了,而是一種人生哲理,一種海闊天空的意境,一種天馬行空的馳騁。我也從此真正喜歡上了古詩詞。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三)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媽媽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從此以後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國學經典。

上了小學後,我每次做作業都很不認真,甚至是邊做邊玩。媽媽很生氣,在暑假時和我温習了之前學過的《論語》,論語中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每當我做作業時,思想準備又“開小差”時,我都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果然,在新的學期,我的成績越變越好,媽媽也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裏很高興。

9歲半時,我開始有些叛逆,愛對父母亂髮脾氣,於是,爸爸買了一本《弟子規》給我讀。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時,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對之前的所作所為後悔。

去年的母親節,因為我讀了《遊子吟》,所以我過得很有意義。那是因為媽媽還沒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飯煮好,又煮了幾個菜,等媽媽下班回家,我一聽到媽媽用鑰匙開門的“咔咔”聲,就把飯菜用罩子罩起來。看見媽媽疲憊的臉,我的心酸酸的,淚珠差一點就掉了下來。媽媽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動,緊緊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飽飯後,我拿出我的“祕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圓圓的“錘子頭”幫媽媽捶背。我看媽媽落出心滿意足的微笑,心裏太高興了!

後來,我在學校又參加了“中華頌”之類的朗讀比賽,都是因為平時多看了國學之類的書,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獲得好成績。

國學經典誦讀,您不但給我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裏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來的路就算再崎嶇坎坷,我也會迎難而上。我愛您!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四)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當聽到六歲的弟弟背誦這些經典誦文,我彷彿看到兒時的自己同樣在背誦《弟子規》、《三字經》時的情形,這些國學經典的誦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承載着古人的智慧,在三字韻文中以通俗、精煉的語言講述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弟子規?泛愛眾》一篇中“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一句讓我回憶起曾經經歷過的一些事。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和朋友一同漫步在繁華的街市,無意中瞥見牆邊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他蓬頭垢面,垂着臉,坐在地上,身旁放着一個瓷碗,裏面零星有幾個硬幣……在周圍穿着花花綠綠的行人裏,他顯得有些突兀。驕陽下,他原本黝黑的面容顯得更加蒼老,汗水從臉頰滑落。望着那個瓷碗,內心彷彿被一種力量撼動,我心生上前幫助他的念頭。但很快在朋友談天的笑聲中被驅散。這時我明白,這種力量是“良知”而此時我的良知彷彿被壓在巨石之下殘喘着……內心深處迴響起誦文“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同處一片天地下的人們需要互相關愛。人格本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想到這裏,我在沒有猶豫,走上前去……

“人之初,性本善。”從這些國學經典中我看到了真善美的品質,也能在自己身上發掘出原本善良的心,漸漸長大,學習了更多知識,卻漸漸忽視了提高自身素質,但好在這些國學經典在時刻提醒我們不忘本心。

在學習上,這些誦文更是心靈的燈塔,引領着我在學海中奮進。

記得初中班內展板上有一副語文老師題的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每抬頭,看到這兩行蒼勁的大字,老師的話語在耳畔迴響“學習上想比別人走得更遠成績高人一等,必須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三字經》中有曰“幼不學,老何為。”與《長歌行》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句觀念一致,現在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古人認為人長大後想要成功有一番作為,年少時就必須努力多讀書。每當學習時叫苦叫累,想要放棄時,我總拿這警句鼓勵自己。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只是堅持的人太少,為了自己的未來,我必須堅持下去。那面牆上的警句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一直鼓舞着我,陪伴我度過三年崢嶸歲月。

直到現在,我們在物質文明不斷進步的社會,是否也應當同時注重我們的精神文明呢?!毫無疑問,我們需要通過學習這些經典訓文,提高自身素質,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

一路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受國學經典的薰陶,不斷完善自我,現在我們不僅要發揚這些文化,更要身體力行,帶動身邊的人,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標籤: 精選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49r4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