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精選作文:讀國學經典《孟子》有感

精選作文:讀國學經典《孟子》有感

國學經典之二便是《孟子》,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作文:讀國學經典《孟子》有感,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精選作文:讀國學經典《孟子》有感

第一篇 讀國學經典《孟子》有感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非常重視民心民意,所以才會大膽提出“民為貴,社稷其次,君為輕”的理念,以彰顯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説上有推崇孔子,攻擊楊朱,墨翟。從這裏也足以看出孟子對於平民百姓的熱愛之心。

孟子繼承了孔子,並提出了“憂患”的概念,他認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業之興敗,國家之存亡,都與是否具有憂患意識相關聯。憂國憂民之心也便是責任意識與承擔意識的重託。“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其意為:君主若把百姓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樣百姓也會把君主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也是孟子對於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為國,愛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兩個方面內容,一為孟子與君主討論政治,另為孟子與儒家其他門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為人知道。《孟子》的文筆犀利,富有説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戰國各諸侯國所走的霸道路線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歡迎,這也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真實寫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萬章·上》中所提出對於詩理解的方法。“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評論詩的人,既不能根據詩的個別字眼就斷章取義,曲解詩句,也不能有辭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詩句的真實含義,而因根據作品的全篇立意,來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論世”也便是評論他人作品的原則。

對於孟子,我們並不能以三言兩語概括全部,因為他的思想,使我們根本無法理解透徹的,他的精神和氣魄,猶如撥開雲霧的萬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時代已經距離我們1723年了,但我們侷限於世的視野和眼識,亦能感受到他散發出的耀眼光芒。

第二篇 讀國學經典《孟子》有感

最近幾周,我完成了《孟子》這本書。

其書共分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孫丑章句上,公孫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離婁章句上,離婁章句下,萬章章句下,萬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盡心章句上,盡心章句下。

其實,我對那些古文是一竅不通。但是後來,我發現家裏實在是沒有什麼書了,只能讀它了。它裏面有原文、譯文和註釋,這也帶個我了不少便利。一開始,我是按照原文、註釋和譯文來讀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這個順序讀書,自然更是“一頭霧水”了。我是讀着讀着就不想讀了。因此,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直到幾天後,我無意中先看了譯文,又看了註釋,最後才看了原文,這樣我一下子就可以讀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終於成功了。

於是,在後面的閲讀中,我是嚴格按照先譯文,後原文,再註釋的順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無窮。

第三篇 讀國學經典《孟子》有感

一翻開《孟子》這本書,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為在看書時,歷史知識就像永不幹枯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湧入我的大腦。

看着看着,我好像進入了古老的春秋時代,彷彿看見孟子兒時逃學孟母臉上生氣的表情;又猶如聽見兩軍交戰時人喊馬嘶的聲音,看見一個個青年將領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甚至為不能幫上忙而感到遺憾。那個時代的諸侯國的成敗興衰仍然在我的腦海裏不斷地重現,令我感歎不已。我還對春秋時代的禮儀制度加深了一層瞭解,也更清楚地瞭解了孟子的為人。

《孔子》和《孫子》我也看過,但對我來説,卻沒有《孟子》給我的震撼力那麼大。我要好好保存這本書,並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當中去,予以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422l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