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熱門】中秋傳統作文五篇

【熱門】中秋傳統作文五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傳統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中秋傳統作文五篇

中秋傳統作文 篇1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因為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的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黃昏時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鄉下的奶奶家過中秋。來到後,天已經黑了下來。我們一起開開心心的吃着團圓飯,吃飽後,媽媽跟奶奶聊起了家常。我見狀,溜了出來,打算看一看空中的皎月。

我搬了一個小板凳坐在了院子裏。農村和城市有着天壤之別。在農村,空氣中參雜了一股植物泥土的清香,遠處傳來的月餅,花香,使勁兒吸一口,沁人心脾,心曠神怡。我抬頭望着墨水般的天空,仔細的尋找着黑夜中那一輪明月。突然,在一顆大樹旁,發現了它。

它再也不是以前的月牙兒了,現在的它,皎潔明亮,圓潤純潔,彷彿是一個白玉盤。仔細一看,又覺得它是仙人的明鏡。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看着如此聖潔美麗的月兒,我又覺得它是如此孤獨。不,不對!在黑如墨的天空中,還有那難以察覺的星星,他們眨着眼,生怕我忽略了它們的存在。看着看着,我不禁思念起遠在他鄉的姑姑。有多少人,也和自己的親人遠隔千里,哪些遊人們,也在看天上的皎月吧!可在他們眼中,不是天空中的月兒,而是親人們的笑臉,在他們心中燃燒的不是與家人團聚的喜悦,而是濃濃的思鄉之情。

中秋傳統作文 篇2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要去外公家吃晚飯。外公家在安慶市,原本我想坐高鐵去,可是爸爸説帶給外公的禮物很多,拎着上下車很麻煩,還是開車去吧。

車子上了高速,我就睡着了。等我醒來時,已經到了外公家樓下了。這一覺睡得可真香啊!

到了外公家,外婆正在廚房裏忙活着,她一邊做飯,一邊哼着老歌曲。我和舅舅在房間裏玩電腦。過了一會兒,外公叫了一聲:“吃飯嘍!”

飯桌上,外公説:“你們知道中秋節的神話故事嗎?相傳古時候,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拿來的長生不老藥後,升到了月宮,時間一久便感覺很孤獨,於是叫后羿在八月十五用麪粉做一些圓圓的丸子,放在月光下,然後叫她的名字,她就能回來。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也就這樣形成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一邊吃着美味佳餚,一邊想着嫦娥一個人在遙遠的月宮裏的情形。一個人呆在那麼遠的地方,沒有家人和朋友陪在身邊,確實很孤獨啊!

舅舅和爸爸、外公三人在喝酒,我和媽媽、外婆三人拿着飲料和他們乾杯,好開心啊!

在回家的高速上,我們看見天空中掛着一輪明月,又大又圓。我不禁想起一首古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中秋傳統作文 篇3

“又是一年中秋到,我卻無言對人到。”我端着酒杯,獨自一人坐在這閣樓之上,望着那輪彷彿鑲嵌在夜空之中的皎潔明月,心中卻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獨自飲酒,借酒消愁但又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朦朧的月色之中,仰望天空,我真想乘着微風到天上去,來“剪斷”這“離愁”之苦,可我又擔心驚擾了這住在美玉砌成的樓宇之中的神仙,怕他又將我送回人間,以免我經不住這樓宇淒寒。我佇立在月光之下,手舉酒杯,居然放肆的舞動起來,沒料到我的身影也隨我一起舞動,讓我又立馬覺得這天上和人間,還是人間多彩啊!

一番舞動後,我也累了,乾脆“借酒長精神”,拿起酒瓶,橫躺在樓閣之上的長椅上,目光卻又被這明月慢慢地的吸引住,我輕輕地閉上眼,本想忘掉世俗之事,好好清閒一番,沒想到,腦海中又浮現出我與子由相處的那段美好時光——

我與子由相伴於河邊,在那水皆縹碧,清澈見底的河中,我們在水中嬉戲,在岸邊垂釣,還不斷的吟詩自娛,他吟一句我迎一句,我倆心靈相通,經常一吟一迎把旁邊的垂釣者也加入我們,真是悠閒自在。

還記得去年中秋,也是在這個地方,我與他對坐在此,也是那輪皎潔的明月掛在天空,也是這樣的酒,這樣的菜,這樣的月餅。當時我和他談笑風生,互贈詩詞,賞月吃餅,好不樂乎!可現在,我卻是孤身一人,獨自飲酒,吃菜菜沒味,吃餅餅不香。

這時,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户上,照得我眼睛無法睜開,我趕忙起身,用衣袖擦了擦我眼角的淚水。這是我第二次流淚,第一次是我與子由分別時,還記得在那分別之時,他俯在我耳邊,輕輕得説了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我聽了,淚水不禁從眼角滾落下來,望着子由漸漸模糊的身影,我朝着他大聲説了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傳統作文 篇4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吃月餅。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傳統作文 篇5

中秋將至,似乎人們都在期盼着,或盼望着一家團圓其樂融融地觀賞者中秋的圓月,或舉頭望月憑藉着這個眾人團圓的日子,徹頭徹尾地將內心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宣泄一番。我從沒有體驗過遠離自己的獨自處在外地的生活,所以沒法感受出門在外遠離家鄉的遊子的思念心緒。

中秋夜裏的一切都是那樣的寂靜,我家的院子裏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我的思緒我的心情像是被對月思鄉的遊子們傳染了一般,院子上空的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裏顯得是那樣孤獨,那樣純潔,那樣光亮。此時我的心中湧現了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於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裏,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温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着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着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豔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瞧,天空飄來了朵朵淡雲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雲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鑽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雲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髮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於雲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裏去做客呢!

今天夜晚,我們一家人來到院子裏,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靜靜的坐着,悄悄的等着,一輪明月的升起,終於,這個小女孩露出了小腦袋,看着人們,好像還有些羞澀,漸漸的,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她,呵呵,也膽大了起來,不停地爬向天空,我們一家人看着她,像看着一塊寶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將眼神兒轉移。

這是,姥姥拿出一盤月餅,給大家分開來吃,每個人都笑眯眯的,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裏美極了!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我也漸困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着那優雅,温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

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中秋之夜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r3nv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