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必備】中華傳統作文錦集7篇

【必備】中華傳統作文錦集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傳統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中華傳統作文錦集7篇

中華傳統作文 篇1

在有一年開學的第一天,我在學校裏看了一個非常好看的電視節目,名字叫開學第一課。我還記得當時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個叔叔,因為小時後不小心觸電而導致兩隻手抖殘廢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經過幾年的努力後,他奇蹟般的用自己的雙腳彈奏那優美的琴聲,最後成了一位鋼琴家。

看了這個節目後,我心想:啊,一個失去了雙手的人竟然還能用雙腳來演奏那麼美妙的曲子,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是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既然一個沒有雙手的人也能實現自己夢想,那我就更應該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個有用的人。我明白了:成功之門永遠都是虛掩着的,只有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憑藉着堅強的意志,才能克服任何的困難,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復興中華,但要想復興中華,需要有美德與道德。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美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 愛國是國家公民的首要政治美德,同樣也是我們復興中華的重要元素,所以公民的素質極其重要。21世紀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競爭時代,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依賴於公民科學素養的普遍提高,如今的我們應該好好培養愛國情操,不要去崇洋媚外!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時代,有一個叫虞舜的人,是傳説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舜,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脱;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帝堯聽説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後人有詩讚曰: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如今這個社會,存在着太多的道德問題,比如:路邊有一個老人跌倒了,有人去扶,卻被訛了錢;有些年輕人坐公交車,他旁邊就站着一個孕婦,車裏的廣播一直在播讓座,卻無動於衷。面對這種社會現象,讓我心中發寒,好好的社會怎麼變成了這樣呢?這不禁引人思考。一個好的公民一定是一個良好的道德修養的人。公民道德修養不單純是社會對人的要求,更是一個人受人歡迎和尊重的前提。所以,往小了説,道德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往大了説,是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是一個社會繁榮的基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美德離我們十分之近,讓我們大家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彎腰撿紙屑扔進垃圾桶裏,給老人,弱勢羣體,生病的人,殘廢的人,懷孕的人讓個座,在他人遇到困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雖然有時,這隻需要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每一份美德便是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行動起來,無數美德匯聚在一起,這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培養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道德缺失、道德滑坡是當今社會人們輿論較多的話題之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強化社會的道德力量也是當今社會人們所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我覺得我們應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使中國在這方面領先全世界,讓其他國家的人看見中國強大的必然性。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中華能否振興,祖國能否富強,取決於新時代的少年能否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所以我們要鋭意進取,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明天,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我作為一個學生,從今天起,我一定要以身作則,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亂丟垃圾,主動讓座,在他人遇上困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為祖國的發展添一份助力,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力。

中華傳統作文 篇2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着悠悠幾千年的歷史。“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而我與風箏,也有着這樣的一段故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吵着要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放風箏。金秋十月,碧空如洗,被一隻只風箏點綴的五顏六色,好像一匹五彩繽紛的花布。我迫不及待取出我的風箏,理好線,在草地上快速地奔跑着。“飛起來了!飛起來了!”我的`臉上樂開了花,“啊,怎麼落下來了”我嘟囔着嘴對爸爸説。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説:“放風箏不能只放線不收線啊,這樣風箏反而飛的不高,就像人生一樣,一開始認為失去了一些東西或者遇到一些困難,但都是為你更好的未來做鋪墊。”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默默地記在了心裏,想不到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歷史悠久,還有如此深奧的道理呢!“好啦,我們一起放風箏吧”媽媽在一旁拿着風箏向我們招手,草地上充滿着我們的歡聲笑語。真是個開心的下午!

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着我們繼承!正等着我們弘揚!感謝風箏給我帶來的樂趣,給我帶來的啟迪!

中華傳統作文 篇3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古代儒家把“齊家”作為“治國”的前提條件。《禮記》上説:“家齊而後治國。”《孝經》上説:“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如果真正做到愛自己的父母,那麼,必然會以同樣的心態去尊敬周圍的長輩。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很久以前,在馬路邊老人在路邊撿樹枝,撿回家燒火做飯,結果撿了一大堆樹枝,又拿不動,所以就慢慢的在地上拉,拉了很長時間,自己已經無力,腿已經麻木,走不動路,就坐在路邊於是許多大車過這裏,而且路又很窄,所以很難經過。於是老太太看見有車來了,但是自己已經無力就是足了力氣向路邊靠。突然,打車開過來了,到了老太太的面前,發現老太太就像一動不動一樣,那開車的人還想老太太大呼小叫,於是我路過這裏就把老太太拉到了旁邊,老太太連忙感謝,我發現那個人一點也不懂禮貌。

做好尊敬他人孝敬父母必須要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見利忘義”“誠實可信”這幾句話。

在古老的時候有一位人非常的孝敬長輩尊敬父母尊敬其他人。

東漢人黃香9歲是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把對母親和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的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鑽到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捂熱;夏夜很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軍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就用自己的錢財賑濟救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久不枯竭得到的資源。

中華傳統作文 篇4

中華民族有着注重團結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間相互融洽、和睦相處……形成了一種崇高的民族意識。正是這種民族團結意識,始終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活着一直的慶祝》是首屆“中國達人秀”總冠軍劉偉的首部個人傳,這也是一本動人心靈成長史!一個“忘年交”點燃了他的夢想,在衝擊20xx殘奧會的最後時刻,因為自己身體的殘疾,他不得不放棄了比賽,告別了泳池,他坐在鋼琴旁,從第一次嘗試有腳扯鋼琴,到登上維也納大廳,十年追夢路,他終於可以讓含辛茹苦的母親感到欣慰,讓母親既微笑又流淚!

他為什麼會如此的成功!因為他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是對一個人成長和成功有着巨大作用。自強不息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熔鑄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在無數優秀的炎黃子孫的人生軌跡中,都鮮明的可這矢志不渝、拼搏向上,自強自立的人精神品質。

中華傳統作文 篇5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父親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父親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記得每年過年時,母親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着,象徵着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豔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徵着吉祥富貴。母親總是把它們貼在家裏最醒目的地方。看着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着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

剪紙藝術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華傳統作文 篇6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有許許多多,如:武術、書法、剪紙、戲劇等等。總之,異彩紛呈,數不勝數。而這其中,我最愛武術。

我六歲時,媽媽為了讓我鍛鍊身體和意志,給我報了一個武術班。武術教練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年人,他精神矍鑠,身姿輕盈,聲音洪亮。我們一羣練武術的小朋友每天晚上都會按時到達場地,先壓腿,再翻跟頭、練基本功,最後練拳術和刀術。老教練既嚴厲又和藹,在練功上,老教練總是一絲不苟,我們犯錯時,他拿一根棍子敲我們一下以示警戒。同時他又很關心我們,認真教我們武術基本功和套路。一年四季,不管嚴寒酷暑,小朋友大多都能堅持下來,慢慢地我學會了一路拳、三路拳、一套、二套、少林拳等,還學會了幾套刀法。那一年的春節,我們還被邀請參加了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辦的一次文藝演出。當我們表演結束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彷彿都得到了回報。至今,我的抽屜裏還珍藏着那本精美的榮譽證書。

幾年過去了,我還時常回憶起老教練和一起練武術的小夥伴們,耳畔還彷彿迴響着練功時的“哈、哈、嘿哈”的聲音……

中華傳統作文 篇7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各種傳統活動中,賽龍舟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活動。

盼呀盼,終於盼來了端午節,也盼來了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賽龍舟也是家鄉的一個習俗。我剛吃過粽子,嘴裏還留有粽子的餘香,就和爸爸媽媽還有小弟弟來到了大淩河看賽龍舟。往日幽靜的河岸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人來人往,摩肩接踵。

下午二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着鞭炮聲起,來自各個村的十二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與宣傳標語遙相呼應,劃過的龍舟與人們的喝彩聲此起彼伏。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

你瞧,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凜凜啊!像凱旋的將軍。橈手們分別穿着色彩鮮豔的服飾,紅、黃、藍、綠五色交輝,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着幾個醒目的大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勇往直前”他們各個英姿勃發,如同整裝待發的士兵,威風凜凜。

比賽開始了,各方隊嚴陣以待。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團結協作,緊張而又有序,動作嫻熟而又優美,剛勁而又有力。

拉拉隊的助威聲此起彼伏,突然傳來了一陣陣“黃花灘隊加油,黃花灘隊加油”的吶喊助威聲。原來是黃花灘隊拉後了。在觀眾的助威聲中,橈手們更沉着了,更使足經拼命地划着。黃花灘隊的龍舟,在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迎着洶湧澎湃的浪花,擁有乘長風破千里浪的信念,在河面上劃出了一條長長的波紋,衝上了前頭。其他的龍舟也不甘示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黃花灘龍舟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協作的精神鼓舞了所有觀眾。

龍舟賽是人們對龍的嚮往與尊敬,是人們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一種習俗。龍魂深深地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讓中華民族在沉淪與逆境中發出了“我自橫刀向天笑,留去肝膽兩崑崙”。“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等不屈的悲壯的聲音。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弘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

賽龍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種活動,我們應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民族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kzml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