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推薦】我們的傳統作文四篇

【推薦】我們的傳統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們的傳統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我們的傳統作文四篇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1

家自己包粽子,媽媽對我説:包粽子先要把糯米和竹葉在水裏泡一天,才好包又好吃。所以媽媽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葉,並備好了一些配料。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起粽子葉,把一頭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狀,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一塊淹好的五花肉,把粽子葉摺好捆緊,一個肉粽就包好了。接着媽媽一邊包一邊示範給我看,我仔細看着,學着她的樣子慢慢的包着,終於包好了一個,雖然形狀還不太好,看着我包的第一個粽子,我高興極了。後來我包的一個比一個好,好棒!媽媽笑着説。

粽子煮熟了。我聞着清香解開粽子,一邊吃着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故事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2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精神的精華之一。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永遠都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誠信以人為本,不虛美,不隱惡,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如果一個人連最起碼的誠信都沒有的話,肯定會一事無成。失足,你可能馬上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但許多人為了眼前一時的利益,不惜採用欺騙的手段贏得上級、同事、朋友、客户的信賴。許多聲譽好的商店,也往往要掩飾自己商品的缺點,登載各種欺騙人的廣告。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明白“誠實永遠都不會吃虧”這句話的意義。在他們多得一分錢的同時卻損失了誠信的品格。天下沒有一種廣告能比誠信的美譽更能得到他人的青睞。欺詐者是墮落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不誠實,不能夠與人相處長久,更不能達成自己的幸福和成功的願望。要知道,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一個農夫把斧頭不小心掉進河裏,他坐在河邊傷心地哭起來。財神便跳進水中幫他打撈,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頭。農夫説:“這不是我的。”財神又拿出一把銀斧頭來,農夫還是搖頭。最後,財神拿出一把鐵斧頭,農夫説:“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財神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農夫。一個貪心的人知道了,他故意把斧頭扔進河裏。很快,財神拿出一把金斧頭來,沒等財神向他詢問,他馬上説:“這就是我失去的那把斧頭”。財神厭惡他的不誠實,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最後,這個人連自己的斧頭也找不到了。

誠信是一種美德,雖然誠實的人有時會被人嘲笑,但最後會像斧頭掉進河裏的農夫那樣得到獎賞。有時有的實話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快與誤會,但終究會被人理解,博得對方的信任。

誠信不止是要誠實,還要講究信用。如果你向他人輕易地許下一個諾言,而沒有去做,那你將是一個不守信的人。要信守和尊重一個諾言,或許要比登一座山還難。

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趕末班車回軍營的軍官被一位婦女攔住,軍官有些生氣,婦女趕忙解釋:她在行人漸漸稀少的街頭看到一個孩子,他是黃昏玩打仗遊戲時被派到街角站崗的,他的“指揮官”説過,沒有命令,不得撤退。婦女明白,這個時候,已忘記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被窩裏了,就勸他趕快回家,但執拗的孩子堅持接到命令才離開。無奈中她想到請一位軍人幫忙。軍官沒説什麼,臉上充滿柔和、肅穆的神情。他邁着軍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個軍禮,報上軍銜道:“你已經出色完成任務,我命令你立刻撤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軍官,回了一個軍禮歡跳着離去。

誠信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物,是每個人都應該信守的偉大情操。即使是向人誠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而受到嚴厲的懲罰,你也應該這樣做,因為做人理應如此。

誠信是待人處事的絕妙法寶。雖然對人誠實,你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日後你得到的,將遠比付出的多得多。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3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除夕,是我們中國傳統的風俗節日,也就是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

早上,我和爸爸早早地就起牀了。只見到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忙碌着,眉宇間透出歡樂的神情。我也在幫爸爸貼春聯,媽媽就在家裏忙着打掃衞生和整理一天的飯菜,好一派熱鬧的景象!

……

夜色漸漸降臨,遠外的鞭炮不斷。我們全家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桌子上的菜豐富極了。大人們在一起談論着過去一年的工作。我插不上嘴,就打斷了他們的談話,端起飲料,首先敬爺爺,奶奶,祝他們二位老人,身體健康。然後祝我的爸爸、媽媽在新的一年裏工作順利,心想事成。就這樣大家都説着祝福的'話語。全家人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整個房間充滿了温馨、歡樂的笑語聲。

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放煙花。我拿了一支煙花,小心翼翼地點燃,只見煙花一會噴出紅顏色的火焰,用力一甩就噴出五顏六色的火焰,真是好看極了。煙花沒有放完呢,我就迫不及待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着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春節晚會的節目真是好看,我最喜歡趙本山的小品,他的小品每年都是晚會的壓軸戲劇,特別有趣,讓人捧腹大笑……

除夕,這一夜我好興奮,一夜沒有睡好。除夕,我過的太有意思了,太精彩了,我愛除夕夜。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4

今天上午,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傳統文化——餃子”,同學們對這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餃子的來歷、意義、以前的名稱……估計沒有人能回答上來。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餃子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是建安年初任長沙太守的張仲景發明的。當時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只好辭去官職,去給百姓治病。他一到家,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冬天,弟子幫他熬藥,他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放進鍋裏,用沸水煮熟,然後用麪皮包上,在用水煮,這就成了“驅寒嬌耳湯”。人們吃後,頓時覺得全身温暖,兩耳發熱。當然,人們被凍傷的耳朵都被他治癒了,歡歡喜喜過了個年。從此,每逢冬至到大年三十,人們都吃餃子紀念他。可吃餃子又有什麼意義呢?是這樣的:全家一起吃年夜餃子,以示財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健康、人丁興旺。

餃子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餃子最早出現在魏國。《廣雅》記載那時有叫“餛飩”的食品,相當於現在的餃子,到了南北朝時期,餃子已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流行,而且裏面要放些葱、姜、香菜、蝦皮、韭菜等小料。這種吃法仍在我國現在陝西、山西等地區流行;在唐朝,餃子變得和現在一模一樣,稱為“湯中牢丸”;宋-明時期,稱“便食”、“時羅角兒”、“粉角”等。萬年曆《萬署雜記》中記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扁食也;清朝,因為種類繁多,名稱也在不斷增多,先後有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等名稱。

那麼,我在家裏包沒包過餃子呢?嘿嘿,包過的。家裏每次包餃子,我都纏着媽媽:“我也要包!”“不行!”媽媽馬上反駁。“我就要包!”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無奈地點了點頭。我拿起一個麪糰,再拿起刀,這時,媽媽叮囑我説:“拿刀一定要小心。”“知道啦!”我不耐煩地説。我用刀小心翼翼把麪糰切成兩段,拿起其中一塊,在面板上上使勁揉啊揉,使它變成了一隻“小海蔘”,再拿起刀,把它切成一個個小塊,切好後,我拿起一個面塊,沒擀幾下,面就粘在了上面。失敗是成功之母,再來!哈!這次終於成功了。所有的面塊都擀好後,就開始包餃子。我拿起一個麪皮,不是把餡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最後竟然連皮都撐破了。這時,媽媽又説:“你這麼粗心,肯定包不好。”我情不自禁地小聲嘀咕起來:“媽媽真嘮叨。”我平時最喜歡搞惡作劇,趁媽媽不注意,我悄悄地包了一個白糖餃子。準備下餃子了,我還數了一下,驚訝地説:“這麼少?還不夠我塞牙縫的!”那個白糖餃子和其他餃子在一起,真是難以辨認。不過,我還是有祕訣哦!開始下了,餃子們迫不及待地跳進鍋裏,餃子在鍋裏翻滾着,白的似雪。一轉眼,餃子煮好了,我一眼認出了白糖餃子,並很快吃了它。媽媽向我投來有些嫉妒的目光,而我心理卻是樂滋滋的。

餃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美食之一,深受人們喜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0zgwe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