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兵馬俑作文 >

【推薦】秦始皇兵馬俑作文4篇

【推薦】秦始皇兵馬俑作文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秦始皇兵馬俑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秦始皇兵馬俑作文4篇

秦始皇兵馬俑作文1

今年暑假,我和很多好朋友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去西安領略當地的風景和文化。幾天的行程中,最讓我開闊眼界的,是秦兵馬俑之遊。夏令營第三天,我們按行程參觀了秦兵馬俑。天氣十分炎熱,我們在夾得讓人窒息的人堆裏足足排了半小時的隊。頭頂着暴曬我們的白亮得讓人睜不開眼的烈日,四周毫無遮蔽,但它卻比不上我們對知識的渴望那種熾熱。

好不容易入了館,一股寒涼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們邊細細聽導遊講解,邊走進了1號坑。1號坑是開發最大的坑,也是最早挖掘出來的坑。1號坑是步兵營,也是軍隊最前端的士兵。他們面對着東方,面對着敵人襲來的方向,泥質人俑的擺放設計,能讓幾千年後的我們,還能深深體會秦人對勝利的渴望。兵馬俑兵士的容貌各異,表情豐富,身材魁梧,竟能與真人的身高體型一致!它們的髮型、鬍子、鎧甲、武器、足履,無一不嚴格參照真實社會情況,按照不同的等級又有非常相異的細節。比如連兵馬俑的鞋子都有很大學問,我們從中還知道,兵馬俑的鞋尖越高,那麼代表他的官職就越大,所以有"趾高氣昂"這一説法。

1號坑也是兵馬俑數量最多的一個地方,每個兵馬俑臉上的表情都不一樣,有的十分鎮定,沒有半分神情;有的面帶微笑;有的十分嚴肅;有的十分恭敬。這些表情使得兵馬俑千人千面,栩栩如生。

別看從黃土裏挖掘出來的兵馬俑個個顏色灰青,其實最製造兵馬俑的時候,許多人俑身上還是有顏色的。他們主要有紅、綠、藍、黃、紫、褐、白、黑八種顏色之分。比如紫色最尊貴,也最少有,它代表着貴族。我就常想想,那些擁有着威嚴霸氣的神色的兵馬俑,當初就是穿着紫色鎧甲的貴族吧。

那為什麼現在的兵馬俑,看上去都是清一色的?據説,是我們的文物發掘和保護技術沒有到家,在開掘的時候,兵馬俑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出土幾十秒內就被風化了,顏色瞬間消失,聽到這裏,真讓人無限唏噓。

還有一個奇怪的細節:就是每個兵馬俑手型。它們都好像都握着東西,但是細細看來又空無一物。那為什麼他們要做出這麼奇怪的手勢呢?原來他們手上最初的確是握着武器的,到了後來,傳説項羽因為要與劉邦爭奪皇權,所以把這裏所有的武器都拿走了,雖然半信半疑,但也可見兵馬俑至今給人們留下的各種懸念,仍讓人陶醉。

在銅車展廳裏,我們看到了出土的精美絕倫的.銅車。在銅車馬1號車上還有着一個奇蹟:大家都知道,金的熔點與銀的熔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到今天,仍難以讓金和銀熔在一起的,但是古代的人卻做到了。一號車上便有這個奇蹟,馬脖子上的項圈便是證明,讓人不得不感歎中國古代先民的高深智慧!

這次遊覽,讓我見證了奇蹟。感歎其實古人所擁有的智慧一點也不比我們現代人差,而今天的國人在科研文化領域,卻遠不及古人,然而為了能復原文物的面貌,瞭解我們文化的根基與源流,我們一定還要繼續探索,要相信,古人能做到,我們也必能做到。

秦始皇兵馬俑作文2

20xx年8月1日,我第一次踏入了中國的歷代古都——西安,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們一下火車就去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二十世紀的時候,陝西省臨潼縣晏寨公社西楊村的一個農民正在打井,突然,看見一個陶人頭,頓時嚇得不輕,村裏的人都把這個陶人頭當做老祖宗看待,發現陶人頭的農民卻堅持要把陶人頭交給有關部門,最後,陶人頭還是落到了當地文物部門手裏,文物部門卻沒當回事,給農民五十塊錢就打發走了。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意外發現這個陶人頭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這才重視起這件事來,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終於被人們所發現。

早在公元前247年,十三歲的贏政繼秦王位,他繼位後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封建王朝,同時給我們留下了長城和秦始皇陵兵馬俑兩大世界奇蹟。秦始皇找了當時最有名的風水大師,命令他們找到建造陵墓最好的地方,風水大師來到驪山,看到這裏依山傍水,還有一座金山,立馬就去向皇帝報告:“啟稟皇上,驪山很有王者之氣,周圍還有座金山,在那建造陵墓最好。”接着説:“可是如果在那動工,伏龍便會飛走,除非在墓邊用男童女童圍一堵牆,方可防止伏龍逃跑。”秦始皇聽後甚是開心,命令大臣李斯立即開工,李斯聽後覺得太殘忍了,對皇上説:“男童女童不一定能鎮住伏龍,不如派鐵甲士兵去鎮住伏龍吧!”秦始皇説:“好是好,但以後怎麼打仗呢?”李斯説:“可以用土做的鐵甲士兵代替呀!”秦始皇聽後眉開眼笑,立即命令李斯照辦,費時整整三十九年兵馬俑誕生了。

我們跟隨導遊,步行來到一號坑,那天驕陽似火,一號坑裏面熱得像蒸鍋,我本以為一進去就能見到雄偉壯觀的兵馬俑,沒想到見到是比兵馬俑更壯觀的“人湧”,我見縫插針,終於找到一個空隙,展現在我眼前的是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的巨大俑坑,“唉!怎麼坑中的兵馬俑除了中間那一排,全都缺胳膊少腿呀!”後經導遊講解,得知中間那排完整的都是後來補上去的,看來這真的是一批老古董了。講解員彷彿猜到了我在想什麼,説道:“這些兵馬俑雖然有幾千年歷史了,但是,剛出土的時候眼睛都是黑色的,跟活人一個樣,只是,沒過多久就變成這樣了,基於這一點,一號坑的後半截直到今天都沒有開挖。”二號坑裏的俑級別比一號坑高一點,其它的都差不多。三號坑的兵馬俑都是高級別的將領,他們聚在一起,眉頭緊鎖,像是在商量着什麼大事。

出了俑坑,我們來到紀念館,入口處有兩尊銅兵馬俑,一尊昂首挺胸,凝視遠方,另一尊單膝跪地,手在膝蓋上,皺着眉頭,注視遠方。我們的課本上也出現了這尊兵馬俑,講解員走進去拿起剛才那尊兵馬俑的縮小版,舉起來,讓我們對照山西省的地圖,“哇!竟然一模一樣!”媽沒給我買點啥,我撿了塊石頭當作紀念。

秦始皇兵馬俑作文3

為期一週的藍宇學校古城西安夏令營結束了,但是豐富多彩的活動卻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這幾天,我們參觀了歷史博物館、烽火台遺址、華清池,體驗了手工製作陶藝兵馬俑,觀賞了大雁塔夜景和音樂噴泉等等。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秦始皇兵馬俑。

坐在大巴上,一想到馬上就可以欣賞到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兵馬俑真容,我真是無比興奮。很快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排隊準備參觀,講解員叔叔開始向我們做起了介紹。原來,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隨葬品,在那時還是活人陪葬盛行的時代,這也算是很大的歷史進步了吧。他們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多年,直到公元1974年,人們才無意中發現了它。它位於秦始皇陵墓的東側,有三座坑,19120平方米,1號坑最大,有兵馬俑6000個。這些兵馬俑無論是規模,還是建造工藝,都令人歎為觀止,絕對不亞於萬里長城。

我們先來到1號坑,現在1號坑的四周建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把1號坑保護在裏面。當親眼目睹這6000個一排排、一列列、氣勢恢宏的兵馬俑時,我驚呆了,太震撼了!這裏所陳列的兵馬俑全部是按秦代步兵軍隊的陣容和式樣製作的,無論是士兵還是戰馬都與真的同等大小。特別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陶俑士兵容貌各異,表情栩栩如生,陣勢浩大,排列整齊,儼然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看見他們,我彷彿看見了當年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赫赫軍威和霸氣。

在數以千計的兵馬俑身上,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服飾、髮型、姿態和表情都各不相同,甚至還可以分辨出誰是北方人,誰是南方人。聽解説員叔叔説,為了建造這座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陵墓,當時徵用了70萬人花費了19年時間才完成。

我們又來到2號坑,裏面沒有兵馬俑,只有戰壕。原來這裏發掘的是彩色兵馬俑,由於目前的技術水平還無法對它們進行保護,只有重新回填了,直到技術水平足以能夠保護它們的時候,才能繼續發掘。我們期待着彩色兵馬俑露出神祕尊容的那一天。

3號坑裏大約有十幾個兵馬俑,還有幾匹戰馬,原講解員叔叔説,這裏類似於戰時的指揮部,所以這裏陳列的兵馬俑都是當時的將軍和指揮官。通過講解,我還知道了怎樣區別兵馬俑的官階大小,帽子越高,官越大;鎧甲上的鱗片越密,官越大;鞋頭翹得越高,官也越大。同時,他們鎧甲上的老虎頭、獅子頭、豹子頭等標誌也可以區別它們官職的大小。哈哈,真有意思。

慕名前來兵馬俑參觀的遊客特別多,其中不乏外國遊客和像我這樣的中小學生,他們跟我一樣,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卻並不十分了解,參觀的過程中,不時聽到他們發自肺腑的讚歎。我希望有更多的遊客能來兵馬俑參觀,看看這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讓中國文明得到傳承和發揚。看着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想想當今中國的繁榮富強,我為祖國感到無比自豪!

秦始皇兵馬俑作文4

想必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陵兵馬俑吧。秦始皇的部隊作戰勇猛,所向披靡,當時秦國工匠對照着士兵真像,為秦始皇鑄造了一直陶俑軍隊。

兵馬俑神態各異,造型不同。如果你仔細瞧的話,你會發現有的身材魁梧像是北方人,有的俑身材細條像是南方人;有的俑手持青銅寶劍,身穿作戰軟甲,臉上鬥志勃勃;有的俑氣宇軒昂,身帶玉佩,一副將軍指揮千軍的模樣。馬俑做得也非常精緻,有的高大、有的粗壯,有的抬頭向天一副神氣的樣子,有的奮蹄直奔馳騁戰場。仔細瞧會發現戰馬俑的馬尾捆在了一起。秦始皇是個極其善於觀察的君王,他發現戰馬尾巴太長,奔跑起來容易與相鄰馬匹的尾巴纏繞在一起影響作戰。看古人們多麼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啊。

你一定會被已發掘的一號坑裏盛大的場面和恢弘的氣勢所震撼。進入一號坑你也定會與我發出同樣難以置信的驚歎“我的媽呀!”已知一號坑有6000多餘士兵,這真是一個陣容強大的軍隊。但這僅是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冰山一角。解説阿姨説,如果把所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看成一個成人的身體大小的話,那麼現在所發掘的一號坑只相當於人身上的大拇指上手指甲大小。據説經勘測,秦始皇陵兵馬俑有七十幾個足球場那麼大!你足可想象規模有多麼的宏大!

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都呈灰黑色,變成了泥土的顏色。而我要告訴你的是,兵馬俑剛出土時是有鮮豔的顏色的:頭髮黑得如墨;臉健康如土黃;衣服赤得如牆;鎧甲綠得如葉。為什麼這些顏色都消退了呢?原來出土後遇着空氣,鮮豔的色彩竟都在20分鐘內被氧化而消失了。我們的祖先是多麼聰明,他們的工藝多麼地精湛,這些顏色歷經兩千多年重見天日時,依然色彩如新,而由於技術的限制,我們現在仍沒有較好的辦法保護這些顏色。我想這也是其餘的兵馬俑仍然還長眠於地下而無法與我們見面的原因之一吧。

我默默地注視着其中一個兵俑,炯炯有神的眼睛,神氣的八字鬍,濃墨的眉毛如炬,英氣逼人。他身穿軟甲戰衣,腳踏特製戰靴,臉上表情莊嚴、肅穆,似乎隨時準備與敵人浴血到底。在20xx多年前的古戰場,當秦軍進攻的鼓聲擂擂,士兵們隨着一陣陣急如雨下的鼓聲漫山遍野一瀉而下,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那是多麼壯觀與恢弘的氣勢。

兵馬俑的發現挺令人意外。一個農夫在自家田裏挖井,發現了兵馬俑的碎片。據説當時一號坑邊界的確定也是個很有意思的事,一號坑太大考古工作人員一直沒有辦法確定邊界到底在哪兒。於是在大牢裏尋出了曹操“摸金校尉”的傳人,經過了5天的尋找,才最終確定了邊境。所以考古界的高手,説不定在大牢裏哦!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讓我們驕傲。面對這些今天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bingmayong/z207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