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兵馬俑作文 >

遊兵馬俑作文【薦】

遊兵馬俑作文【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遊兵馬俑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遊兵馬俑作文【薦】

遊兵馬俑作文1

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家人一起去了西安看望親人,我們對聞名世界的兵馬俑很喜愛,所以,我們去了兵馬俑。

那是一個炎熱的晨假,我都快被熱成烤乳豬了。為了更快地到兵馬俑,我們乘車去兵馬俑。

進入兵馬俑後,用人山人海來比喻兵馬俑的人數,一點也不誇張,因為我快要從烤乳豬變成豬肉餅了,好不容易擠進去了,終於,我們看到了舉世文明的兵馬俑。

兵馬俑的樣子很獨特,一雙烔烔有神的大眼睛,好像再説:“這場戰鬥,我們一定能打贏!”有一些兵馬俑單膝跪着,一隻手拿長矛,好像馬上就可以站起來,攻擊敵人,成千上萬的兵馬俑站在坑裏,守衞着陣地,望而生畏,讓敵人看見就遠遠的嚇跑了。

兵馬俑的做工和仔細,每一根頭髮都能數的清清楚楚,每一個兵馬俑都想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似的,讓人過目不忘。

我看完兵馬俑後,便到處亂逛,沒想到逛進了一間小屋子裏,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圖片,我全部看了一遍,發現最好笑得是一張戴藍墨鏡的兵馬俑,好像在度假,好玩極了!

兵馬俑在我的腦海裏印象最深了,這更能體現了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和藝術,我永遠也忘不了兵馬俑!

遊兵馬俑作文2

秦兵馬俑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它是家喻户曉、舉世聞名的珍貴歷史文物遺產。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千米的臨潼區。

今年暑假,我就有幸來到臨潼參觀兵馬俑。

買了門票,進入眼簾的便是一段羊腸小路。哇!這兒可真大呀!我們隨着講解員阿姨的腳步,走進了博物館大廳。

我們參觀完博物館,對兵馬俑有了大概的瞭解。便向今天的參觀目標--俑坑出發。

聽講解員阿姨説,這裏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在三個俑坑中,就屬一號坑最大,總面積就已達14260平方米,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足有一個半足球場那麼大。一號坑不僅最多,而且兵馬俑也最多,竟達到6000個左右。聽完這些介紹,就早已被嚇得甘拜下風。走在拱形大廳之上,向遠鳥瞰,那一排排、一列列整齊的軍隊多麼像當年秦始皇帶領的南征北戰的大軍啊!

6000多個俑,6000多張臉,6000多個動作。講解員阿姨介紹,經專家研究,俑坑裏的兵馬俑竟然沒有一張相同的臉。我仔細端詳着離我最近的那個兵馬俑,他惟妙惟肖,活像一位威風凜凜的戰士,每一個都是如此,真像一支所向披靡的大軍隊。

就這樣,我以激動的心情參觀完了兵馬俑,同時也領略了兵馬俑的氣勢宏大。

遊兵馬俑作文3

走進一號坑,我來訪問我的新朋友。

那個蹲下的陶瓷人,就是我第一個要拜訪的新朋友。

瞧,他猶如一名請功領賞的將軍,他打了多少次的勝仗,為國家立功就是責任。

他蹲下身,目光直視着前方的敵人;他發出命令,指揮着大軍把敵軍殺個片甲不留。

往更深處走,馬和我打招呼,士兵與我分享勝利的喜悦,每一個軍士都是我的好友,他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

每一個士兵都望着我,他們彷彿對我這個從未來走來的朋友感到好奇,我靜靜地望着他們,一動不動,好像自己也進入了他們的世界。

領頭的將軍很威武,手提軍器,雖然他面無表情,但從他的樣子和姿勢可以看出,他是那麼勇猛直前、所向披靡。

他總是在第一個衝鋒,面對敵人,他好像沒有半點懼怕,保家護國是他的職責。

他那百戰百勝的戰績給了軍士們無窮的鼓勵,也是軍士們的榜樣。

拾起一粒細小的沙礫,放在指間,我看到了歷史的模樣;拾起一把沙礫,輕輕搓動,我聽見了歷史倒退的回聲;捧起一手的沙礫,放在鼻尖,我嗅了戰爭的火藥味……

突然,太陽出來了,像許多俠客盯着我們,又彷彿是天空打開了微波爐。

用心感受了歷史的輝煌,該告別這些可愛的歷史朋友了,我戀戀不捨地揮揮手,把他們記在了心頭。

遊兵馬俑作文4

嗨,親愛的遊客們,大家請跟我來,你們看這就是秦兵馬俑,現在科學家已經挖掘出三個俑坑了,別看才三個,可是總面積可有將近20000平方米呢!相當於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這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就有14260平方米呢!坑裏的兵馬俑也是最多的。大約有六千個。

遊客們,告訴你們,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它們身上穿着威風神氣的戰袍,披掛堅硬的鎧甲,手拿着兵器,整裝待發,你們説威不威風呀?

將軍俑更是威風了!身材魁梧,頭戴褐冠、身披鎧甲,手握着鋒利的寶劍,昂着頭、挺着胸,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的呀!其實兵馬俑類型很多,説也説不完。兵馬俑坑還是秦始皇林的陪葬坑,1974年,幾名考古學家在其東側發現兵馬俑坑,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還有,最後提醒你們一句:不要亂扔瓜果皮、垃圾、塑料袋,這些污染環境的東西!

遊兵馬俑作文5

説起西安,人們首先會想到的一定是那享譽世界的兵馬俑。

寒假一開始,我就參加了西安的研學,在我的期待中,秦兵馬俑博物館的參觀終於開始了。

走進一號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排整整齊齊、氣勢昂揚的兵馬俑讓我非常震驚。他們的身高都有1。8米多,一看就是那英勇善戰的戰士。他們姿勢卻各有不同,有的手持武器,直挺挺的站在那,兩眼直直的望着遠方,彷彿已經準備好了戰鬥;有的兩手握拳,頷首低眉,好像正在考慮作戰計劃;有的將軍手持寶劍,彷彿馬上要帶着軍隊進攻。那些馬也栩栩如生,彷彿馬上就要帶着主人去戰場上和敵人殊死一戰。如果你仔細一看,你還會發現兵馬俑做的十分精緻,每一個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各不相同,不管是戰士頭髮,還是馬身上的鬃毛都如同真的一般。

看到這些兵馬俑時我很震憾,在20xx多年前那麼一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竟然可以造出惟妙惟肖、氣勢磅礴兵馬俑。因為兵馬俑個數近8000個,所以古代的人們花了37年的時間才將兵馬俑完成。在37年的時間裏,就是靠着古代人的堅持才完成的。

在博物館的另一邊,是銅馬車的展廳。裏面有兩輛銅馬車,據説在出土時,兩輛銅馬車都碎成了1000多個碎片,專家花了8年的時間才把兩輛車給修復了。

看來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只要肯堅持、肯付出,都能成功。

遊兵馬俑作文6

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坐落在陝西省西安市近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暑假裏媽媽帶我來到了西安,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

順着長長的走廊,來到了一座拱形大廳上。站在高處鳥瞰,我們看到了已經挖掘的三個俑坑中氣勢最宏偉的一號俑坑。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米。坑內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坑內的兵馬俑有的規規矩矩地站着,似乎在聽候將軍的指令;有的手執韁繩,舉目遠眺,似乎隨時準備上馬搏殺……兵俑之間,一行行,一列列,真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二號俑坑。二號俑坑比一號要小,卻能近距離觀察。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表情各異:有的表情凝重、若有所思,彷彿在戰爭上遇到了困難;有的怒髮衝冠,好像想衝上去把敵人一舉殲滅;有的眼神堅定、緊握雙拳,似乎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遠方的親人……當我們走近它們的身邊,似乎還能聽到它們輕微的呼吸聲。

在三號俑坑裏,我們可以更好地觀賞陶馬。只見一匹匹陶馬膘肥體壯、栩栩如生。看它們那架勢,一定是沒少訓練吧。好像只要一聲令下,它們就會撒開四蹄,馱着戰士們馳騁疆場,與敵人浴血奮戰。

望着這些惟妙惟肖的兵馬俑,我情不自禁地想:古人憑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藝創造出瞭如此雄偉的建築,誰能説這不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呢?

遊兵馬俑作文7

提起長安,人們不禁會想到秦始皇的阿房宮,楊貴妃的華清池,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雄偉壯觀的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西安臨潼,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據記載,秦始皇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

跟着導遊,我們一起進入大廳,一種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空中瀰漫着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氣息。一個個神態各異的兵馬俑,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汗水。

我們來到1號俑坑時,彷彿看到了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當我輕輕地走近他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們輕微的呼吸聲;當我閉上雙眼,好像看到了他們馳騁沙場,英勇奮戰的身姿。那驚心動魄的廝殺場面,一個個騎士俑,駿馬上長槍飛舞,寒光閃閃,英勇殺敵……一種豪邁的感情油然而生。

在展廳,我看到了五花八門的秦國兵器,雖年代久遠,依然鋒利無比。最珍貴的銅馬車,通體用青銅鑄造,車身有精美的圖案,盡顯秦始皇當年駕車風采。

這次秦始皇兵馬俑之旅,我不僅領略到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宏偉氣勢,瞭解了超羣的製陶工藝,還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要保護這些藝術品,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它、瞭解它!

遊兵馬俑作文8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一號坑展區,遊客們:看着前面那個大標識,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這是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標識,它之所以放在這兒,就是因為秦兵馬俑既是世界遣產,也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就讓我們帶着好奇的心情進去參觀吧!

大家往下看看,這個雄偉的長方形軍陣就是一號坑裏的陶俑,一號坑裏的陶俑是三個俑坑之最,有六千多個,它面積也最大,總面積14260平方米。遊客們,您可別小看這軍陣,這軍陣的次序是很“科學‘的!第一排到第三排是弓弩兵,它們的任務是用弓箭掃除敵人的先鋒部隊,掩護騎兵步兵衝鋒。第三排到第五排是騎兵,第五排到第十排是步兵,這倆兵種聯合起來,應是秦軍的主力部隊,最後幾排,全是戰車,遊客們,請您來想一想,秦軍的次序這麼分明,怎麼不可能百戰百勝呢?大家跟我來看二號坑。

咱們現在來到的二號坑展區,二號坑的陶俑全是彩繪的,因為在地底下埋藏了兩千多年,早已經氧化了,所以現在只能看見彩陶上的一點兒點兒顏色。其實,二號坑是戰鬥總指揮部,大家看一下坐在寶座上的人,他就是統帥,再看看兩旁的護衞,個個神氣的樣子,您想想秦軍是多麼威武。

好了,我來給大家講講三號坑,三號坑的作用是用來祭祀的,這是古代秦人為了請求上天保佑而做的,當然,這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就這樣了,我們參觀完了秦兵馬俑,快樂地度過了這次遊程,相信您一定有不小的收穫!

遊兵馬俑作文9

今天天氣格外炎熱,今天又是重要的一天,我們將來到世界十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入口處,我們駐足聽解説員解説:"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博物館裏面除了兵馬俑就是各式各樣的戰車了。雖然這些戰車都是銅馬車,但造型各異。” 順着解説員的話語,我看到第一輛馬車是四匹馬在前,車身呈梯狀,車伕頭上有一把平平的大傘,活靈活現。第二輛馬車的輪子縮小,車身是一個小房子,只不過房頂很平。另外和兵馬俑一起的陪葬物還有秦嶺青銅鼎、秦嶺青銅鶴等面積最大的一號坑裏,站在前面的兵馬俑穿的是布衣服,後面的則是穿鎧甲的,這是級別分配。據説兵馬俑剛出土時是彩色的,後來氧化了,才變成了現在的灰色。因為多次展出,兵馬俑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最早出土的兵馬俑是在水井裏的。一位老先生去打水,結果撈上來了一個又重又硬的大傢伙---這就是兵馬俑。秦始皇生前被保護,死後他的陵墓也被保護,應該是有史以來最享受的人了。

遠眺秦始皇嶺,一片碧綠。草坪之上是大山,大山之下又是草坪。誰會想到這裏藏着這樣的寶藏呢?

秦兵馬俑啊!你是西安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你引起了世人的矚目,有着"20世紀考古史上偉大發現之一"的美稱。你吸引着中國、外國的廣大遊客,讓他們也來目睹你的光彩,讓中國更加輝煌。

遊兵馬俑作文10

赫赫有名的始皇帝兵馬俑位於在陝西西安近郊區,被稱作“全球第八大奇蹟”。暑期裏母親帶我來到了西安市,參觀考察了始皇帝兵馬俑。

沿着細細長長過道,來到了一座弧形服務廳上。立在高空俯瞰,大家看到了早已發掘的三個俑坑中氣魄最宏大的一號俑坑。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佔地面積有14260米。坑內的兵馬俑也數最多,現有6000個上下。坑內的兵馬俑有的循規蹈矩地站着,好像在聽候大將的命令;有的手持僵繩,舉目遠眺,好像隨時隨地提前準備越馬搏鬥……兵俑中間,一行行,一列列,真好像一支經過訓練的部隊。

突然之間,大家來到了二號俑坑。二號俑坑比一號要小,卻能近距觀查。在這兒,我們可以清晰地見到他們小表情各不相同:有的小表情莊重、若有所悟,好像在戰事上碰到了艱難;有的大發雷霆,好像想衝過去把對手一舉擊潰;有的目光堅定不移、握緊雙手,好像隨時隨地提前準備出戰;有的凝望遠處,好像在想念遠方的親人……在我們靠近他們的身旁,好像還能聽見他們輕度的喘氣聲。

在三號俑坑裏,我們可以能夠更好地欣賞陶馬。但見一匹匹陶馬身強力壯、惟妙惟肖。看他們那氣勢,一定是經常訓煉吧。好像只需一聲令下,他們就會撒開四蹄,馱着戰士職業們豪情萬丈,與對手衝鋒陷陣。

望着這種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我不由自主費盡心思:古代人憑藉自身的聰慧和才藝表演造就出了這般雄壯的工程建築,誰可以説這不是中華文化的國粹呢?

遊兵馬俑作文11

8月7日,我們聯繫了西安國旅,隨同旅遊團,開始了一天的西安東線遊,想着就要親眼見到了這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別提多興奮。

坐車到兵馬俑後,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大的壩子,還有許多導遊。而壩子矗立着一個秦始皇的雕像,秦始皇看起來又有威嚴,又有氣質。往前走,右邊下梯子便是售票廳,買好票後,再往前面走。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外國人,想必他們也兵馬俑吸引住了吧!走了不久後,我們來到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博物館裏陳列着許多文物,讓我最不能忘記的是,進去以後,下梯子,可以看見一個巨大的兵馬俑拉着一個現代小女孩,真奇妙!!陳列館裏有許多秦始皇的陪葬品和很多兵器,有一個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東西,那就是為秦始皇撐傘的那個傘架,它可以伸縮,有點尖的一頭的既可以在士兵舉累的時候插在土地裏,也可以在遇到危險時當做武器,作用還挺大嘛!!

隨後我們看了一號,二號,三號坑,其中一號坑還是比較壯觀的,一號坑有許多人蔘觀,往下面看,一排排泥土色的兵馬俑站在土地上,目視着前方。身上穿着戰甲,頭戴頭盔,真壯觀啊!不僅有“人”,還有“馬”呢,幾匹馬站在土地裏,也目視前方。從兵馬俑我看到了我們古人的智慧結晶。

隨後我們又去了東線中的一個景點-華清池,那是楊貴妃洗澡的地方,從中看到了古代王室的奢侈的生活。

在回程中,我還買了一個藍田玉的粉色手鐲,營業員講這叫“芙蓉玉“,我可喜歡了。

遊兵馬俑作文12

暑假,我遊玩了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兵馬俑的總面積達一萬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沒有一個兵馬俑長的是一樣的,據説有一位外國留學生來參觀兵馬俑時竟發現有一個和他很相像的兵馬俑,就站在旁邊,工作人員都沒有發現。可想而知兵馬俑是多麼的逼真、精巧。

在整個兵馬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號俑坑。這個俑坑裏有未開挖的兵馬俑,有開挖但正在修復的兵馬俑,也有已經修復完畢完整的兵馬俑。修復完的兵馬俑都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幹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展現了當時秦國大軍百萬雄兵、戰車千乘的氣勢雄偉。而最小的就是三號坑了,三號坑其實就是打仗時的指揮部和車馬房。正前方有三匹非常高大的馬,後面就是一塊高起的平地,上面有八個兵馬俑。作為指揮部,它周圍的一圈土坡保證了它的安全。

這次秦兵馬俑之旅讓我領略到了中華民族當時高超的技藝和強大的軍事力量。這秦兵馬俑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參觀秦兵馬俑的經歷我將會終生難忘。

遊兵馬俑作文13

在我去西安的時候,旅遊過了許多地方,但是不得不提的地方就是兵馬俑博物館。

到了兵馬俑博物館第一個去的地方是一號坑。剛走進那裏,除了中間那巨坑,其他的`地方都是人。我擠進去打量打量了這坑,這坑長大概兩百多米,寬最少有五十米。差不多有五個豎坑,後面是一個個獨立的坑,裏面也被人或馬佔滿了,説有一萬個兵馬俑也不為過。再仔細看,每個人的外貌都不一樣。身體也不都是完整的,不是這個人缺了胳膊就是那個人缺了腿,甚至有的連頭都沒有,一些殘肢和武器落在沙土上,像一個沒有血的戰場。每個兵馬俑的職業都不一樣,我順着導遊的逐一指點,大概知道了這是將軍俑,這是跪射俑,這是武士俑,這是騎兵俑……在驚歎了一番後,我們來到了二號坑。

二號坑沒有一號坑大,但也非常壯觀。坑大概是一個邊長一百米的正方形,坑裏又分成了大概網格狀的小坑。這裏的佈陣非常複雜,兵馬俑人加馬有一千多個,並且發現的兵器有數萬件!三號坑的面積比較小,大概只有五百平方米,由南北的廂房和車馬房,人數也比較少。但別看它小,在三個坑中地位最高的。

當走出兵馬俑博物館時,我不禁感慨道:國家真偉大,能在很久以前就製造出了這樣的建築,這可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遊兵馬俑作文14

7月22日的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到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參觀。

我們首先請了一個導遊,那個導遊講得太快了,大部分我都沒聽明白。但是我還是聽懂了我覺得最有趣的兩個:“簽名”和“一號坑”。給我簽名的人是個姓楊的老爺爺。他是發現兵馬俑的第一個人。聽説,他在村南打井,沒有打到水,而意外地打到了一些破碎的陶俑和古代青銅兵器,於是他馬上告訴了文物管理部門,管理部門的領導馬上派人來挖掘,挖了許多,但是還有一些不能挖出來。剛剛挖出來是彩色的,被太陽一曬,就變成了灰色。一直要等到研究出來一種防止退顏色的技術才能再挖。

楊爺爺在我買的《夢幻的軍團》書上的第一頁簽名。楊爺爺從來沒有上過學,又是怎樣給我簽名的呢?而他為什麼字寫得那麼好呢?原來,他以前都是用印指頭來簽名的,可是,一次有一個人説:“現在世界都這麼發達了,可你的簽名還是印手指頭,那多沒意思啊!”於是有人教會了他簽名,他簽名的時候好像畫畫一樣,是一筆寫成的。

現在我該講一號坑了,那裏面的兵馬俑跟真人差不多,是用泥土燒成的。這些兵都是來保護皇帝的墳墓的,而且這些士兵千姿百態,有的拿刀,有的拿槍;有的蹲着,有的站着……

看了兵馬俑博物館,我感覺到了我們中國歷史是那麼的美麗。

遊兵馬俑作文15

我在暑假時到西安旅遊,專門到秦皇陵去看兵馬俑,進入皇陵後,有幾個巨大的建築物出現在我眼前,我首先進入了實物展覽館,共有5個展覽廳,每個展覽廳有大量的珍貴的文物,而圖中的青銅馬車是館中最珍貴的文物,共有4匹馬在車前,一個大概有10歲兒童高的青銅人站在車上,馬的韁繩製作的十分細緻這也是青銅馬車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此外展覽館中還有大量的青銅製品。

此圖是秦始皇兵馬桶坑,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l 500米處,共有三個陪葬坑,呈品字排列。其中一號坑陪葬物品多為武士捅。戰車。駕車馬等物品,有500武士俑,210個與等人高的俑服飾,發行,面部表情個不相同。共有38路縱隊,三名領隊,每列有70人還有35匹架車馬共同構成了一隊大軍,其浩大的軍容,完整的裝備,體現了秦軍當年威武。雄壯的陣容。

在二號中也是兵馬俑,陶馬和真馬一樣高,製作者完全將馬的特點,性格製作出來,還將馬的動作,神態逼真創作出來,體現出秦國的製陶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非常高,還有幾名士兵的陶像,完全將士兵的神態,動作,性格刻畫在陶像上,體現了秦國的軍隊的風采。

這是一箇中級軍官俑,出土與三號坑,他的身材比例完全符合真人的大小,他的服飾,盔甲,頭冠製作十分精細,不同於其他的兵馬俑,十分珍貴。這也是陶俑製作者的高超之處,也是我國的珍貴文物,表現了我國古代製陶業的發達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標籤: 兵馬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bingmayong/73k4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