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隨-議論文900字

隨-議論文900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以為,它的特徵之一,便是“隨”。

隨-議論文900字

《五燈會元》雲:“隨遇,隨喜,隨善,隨心,隨緣。”佛教,並非中國本土文化,不過,自從唐朝開始,對其一番改造後,就另當別論了。這充分説明中華文化對佛教改造的程度之深。與藏傳佛教及印度佛教一樣,中原佛教的核心教義也是輪迴、因果、眾生皆苦。所不同的是,印度佛教崇尚以自身的毀滅與對死亡的無畏來登極樂,而中原佛教講究內心清靜,將“眾生皆苦”縮小為“有求皆苦”,宣揚“隨緣”。這在印度與藏傳佛教中是沒有的。“隨”,既然對外來文化的影響都如此之大,而中國本土所誕生的文化中,“隨”的意味就更為濃厚了。

《易經》有言云:“於亂世隱,於盛事仕。”道家講究天人感應,世道昌盛,就可以出來展現才華;亂世當前,就應當神華內斂,養精蓄鋭。而《太上老君説常清淨經》又日:“上士不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着之者,不名道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就連《太極拳拳義》也是:“以靜制動,以慢打快,後發先至。”不得不説,道家,把“隨”字的精義發揮到了極致,所謂隨遇而安是也。

近現代,有人偶然間發現了儒、道兩家的各自優點,提出了“儒道互補”的學説。而我以為,互補的結合處,正是這個“隨”字。《論語》中有“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君子和而不同”等等,無不體現“隨”的思想。但是,與儒、道同時期的名家、陰陽家、縱橫家等早已絕跡,墨家傳下了《墨經》殘卷,其他的大多灰飛煙滅了。歷史更需要兼濟天下、經世濟民的儒道互補,隨機應變。

當今世界,生活之嚴苛,人心之險惡,金錢之強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所謂的“相忘於江湖”,就像是一場夢,而夢醒之後,僅剩下一身夜雨秋涼。

在看完《厚黑學》後,我覺得“厚黑”是“隨”文化的一種極端化與變態化。人活着,總要有點兒尊嚴。人生在世,總有一死,只是早晚而已。如果為了多活一時而不擇手段,以為萬事只有天知、地知、我知而肆無忌憚,那麼,人與禽獸又有伺異呢?人之為人,為萬物之靈長,就在於我們有榮辱,存禮節,守尊嚴。

“人咬得菜根,便萬事可做。”“隨”得恰到好處,也是一種境界。“隨”就是要以低姿態看世間萬事,“花看半開,酒飲微醺,此中大有佳境。”的確,“隨”中大有佳境。

評點:

作者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有所涉獵,旁徵博引,信手拈來,但不人云亦云,而是通過自己的整合,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實在難能可貴。其次,作者具有紮實的文字功底,語言深刻、犀利,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ywkd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