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竺可楨人生兩問議論文 人生兩問議論文範文素材

竺可楨人生兩問議論文 人生兩問議論文範文素材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竺可楨人生兩問議論文 人生兩問議論文範文素材,歡迎大家分享。

竺可楨人生兩問議論文 人生兩問議論文範文素材

竺可楨人生兩問議論文 人生兩問議論文範文素材1

各位同學:

今天我和大家談兩個問題,叫做“每天兩問”。

第一問,自己的學習習慣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我們更輕鬆快樂地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促進我們健康地成長。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做什麼事都會事半功倍,否則一切都是雜亂無序。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老師的教導,離不開自己的堅持,離不開家長的幫助。我希望同學們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問,自己的書寫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因為一個人的字代表着他某部分的性格與修養,這就是所謂“字如其人”。在寫字的過程中,一個人的審美修養和嚴謹作風都將得到提升。如果想要鍛鍊自己,也可以用寫字的方法來提高文化修為。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文字的表現和現實緊密聯繫。想要讓自己的書寫有進步,就要認真觀察瞭解漢字的間架結構、一筆一畫,將橫、豎、點、撇、捺、折寫清楚。這樣,你的書寫一定會有進步的。

以上就是我説的“每天兩問”,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問問自己,激勵自己,我們就一定能夠成為有用的人才。

竺可楨人生兩問議論文 人生兩問議論文範文素材2

作為一個即將從浙大畢業的本科生,竺可楨校長的事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鼓勵我腳踏實地努力,也激勵我不斷開拓創新。

和所有浙大人一樣,竺可楨校長於我,是紫金港校門口石碑上的那經典的兩問:“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做什麼樣的人?”這兩個問題,在當前的形勢下,顯得更為關鍵。作為當代中國青年,我們肩負着祖國發展的使命,我們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的領袖精神。浙大所希望培養的,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

竺可楨校長於我,更是紫金港基礎圖書館裏的那句發人深省的話語:“不盲從,不附和,一切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則不屈不撓,不畏強禦,只問是非,不計利害。”富有理智的頭腦,不肯盲從的習慣,以及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氣概,正是我們青年讀書人最應努力培養的優秀品德。每每去到圖書館,這句話都讓我更加清醒,也讓我更加明白“求是”二字的真諦。

今年,我非常榮幸地得到了竺可楨獎學金,這是對我過去三年所取得的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我未來學習之路的鞭策。我很感激學校給予我的肯定,但我更加明白這個獎項所藴含的責任。和竺可楨校長比起來,我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我需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太多太多。那麼,就讓這個榮譽會成為我未來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吧,我會不斷追尋竺可楨校長的腳步,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擔當的人。

我的浙大生活馬上就要結束了,但是我知道,我的“求是路”,永遠都不會結束。竺可楨校長的精神一直會留存在我的心間,指引我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會一直記得“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努力成為一個求真務實、能主持風氣的浙大人。

竺可楨人生兩問議論文 人生兩問議論文範文素材3

第一次聽説竺可楨這個名字,還是在小學的自然課本上,非常簡要:竺可楨,著名氣象學家,歷史氣候學的奠基人。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十幾年過去,當我第一次踏入浙大校園,與導師討論未來的科研方向時,送我來的母親卻頂着杭州七月的炙烤高温逛起了校園。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再和母親會合時,她的.第一句話是:“你們玉泉校區正門草坪裏立了一塊牌子,寫了浙大老校長竺可楨提的兩個問題,説的真好。”

一切都安置妥當後,我去尋找母親提到的牌子。在葱鬱的草叢中,我終於看到了竺老校長的兩個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做什麼樣的人?這兩個問題,激起了我強烈的共鳴,也揭示了我背井離鄉來到遙遠的南方城市,來到浙大求學的初衷。

我查閲了資料後更為震驚,如此深刻的教育理念,竟然是竺可楨老校長在1936年時就提出來的。從竺老校長的人生經歷中,我找到了些許端倪。竺老校長自年輕時就離鄉求學,出國深造後毅然選擇回國,無論經歷怎樣的時局變動,無論處於何種的困難環境,竺老校長始終堅持把鑽研學問、訓練思想、服務國家作為首要目標。竺老校長把熱忱傾撒在浙江大學這片育人沃土,他讓一代代浙大人受其精神鼓舞走向世界,他也為每一個浙大人注入了靈魂。

從此後,竺老校長的“兩問”就成為我在浙大學習的印記。每當在學習和科研中遇到迷茫、態度鬆懈的時候,我就以這兩個問題來鞭策自己,回溯自己來到浙大的初心。

另一個觸動我的竺老校長的故事也是在校園裏發現的。在我實驗室的背後,有一座亭子,題名“費鞏亭”,為了紀念曾任浙大訓導長費鞏先生而設立。費鞏先生也曾與竺可楨校長有一段故事:費鞏恃才傲物,但很長一段時間對竺可楨非常不滿,認為竺校長“只會看天,不會看人”。消息傳到竺可楨那裏,竺可楨只是一笑了之;還極力推薦費鞏使其當上了訓導長。費鞏先生後來為了浙大的人才培養作出了很大貢獻,這也恰恰體現了竺可楨老校長做人的大格局、大氣度。

在浙大的校園裏,有着太多優秀的老師和學生,他們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以竺老校長的胸懷為榜樣,也讓我學會與優秀又有獨立思想的浙大人共同交流和成長,從他們身上學習長處來武裝自己。

我從事微納衞星技術的研究,這是一個服務於我國前沿技術和國防事業的研究方向,更是一項需要團隊協作共同攻堅克難完成的工作。在我經歷的眾多研究項目中,我感受到了浙大人的堅韌和執着,也體悟到了竺老校長精神的傳承。20xx到20xx年間,我參與到浙江大學皮星二號研製任務中,時間緊、任務急,整個團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團隊全體師生工作時間近乎飽和,無數個日夜堅守,無數次通宵達旦。我至今仍然在思考,是什麼讓整個團隊如此步調一致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想,正是竺老校長傳承下來的“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的求是精神深入到每一個師生的骨髓,每一個人不再單純是一個個體,而是整體的一部分,團結一心凝聚心血和智慧,踐行浙大人的共同價值觀和使命。

每一個經歷過浙大學習生活的浙大人都懷有一個抹不去的心靈印記——竺可楨。竺可楨這個名字,賦予了浙大人太多情懷,也給予了浙大人精神支柱。今年,在優秀學生表彰典禮現場,當我托起吳朝暉校長頒發的竺可楨獎章時,我又感受到了“竺可楨”給予我厚重的責任。我從浙大完成學業走入社會後,當傾盡一生來回答竺老校長的第二個問題,開物前民、樹我邦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p7oj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