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隨手關門議論文850字

隨手關門議論文850字

龍應台曾在《目送》裏這樣描寫母子的隔閡:“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意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隨手關門議論文850字

短短的文字,卻讓人感慨不已。無論多麼乖巧的孩子,似乎進入青春期後,都會隨手關上那扇門——與父母的理解溝通之門。門裏門外,一下子被隔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孩子的世界,新奇、大膽,還有滿眼的叛逆和瘋狂;另一個則屬於父母,乏味陳舊、不合時宜,滿是苛刻的條條框框。冰冷的門阻斷了視線,父母只能想象,想象門裏那個波濤深邃的世界,然後苦苦思索:怎麼會這樣。

是啊,怎麼會這樣。那個笑着撒嬌,牽着父母手不放的小孩去了哪裏?眼前只有一個沉默的少年,揹着書包,正要獨自出門去。不是不久前還在一起開着玩笑,無話不談嗎?現在的孩子依然和朋友煲電話粥,卻和父母那麼疏遠。偶爾回頭一望,往日微笑的眼睛此刻像是灰色的海,翻滾的波濤淹沒了曾經的歡笑。

痛苦也好,無奈也罷,緊閉的門就在眼前。這一現象的'普遍性表明,“隨手關門”的背後,一定有值得深思的原因。

這其中當然有子女對父母的偏見或是叛逆心理作怪,但又不只是這麼簡單。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孩子的“隨手關門”標誌着他們獨立人格的甦醒。小孩子大多隻是依附於父母,幾乎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此刻自認為長大的他們急迫地想要證明自己是誰。因此,大部分孩子採取了有些極端的做法:切斷和父母之間的聯繫,構建自己的世界。同樣,他們更多地親近同齡人疏遠家人,為的也是找到自己的羣體,從那裏得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這樣的迫切,恰恰反映了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迷茫,他們需要人指點和引導,父母顯然是最好的人選。但平時父母往往只充當保姆或教師的角色,在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方面一手包辦,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心理引導方面做的很不夠。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孩子放棄了向父母求助,甚至對他們不理不睬這個結果。

可以看出,“隨手關門”有雙方的原因。想解決這個問題,急於求成是不行的。不論是父母對子女的心理引導,還是孩子自身的成長,都需要時間的保障。而事實證明,這個過程往往痛苦而漫長。

所幸,開門後,一切都還不算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7py0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