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美”議論文

“美”議論文

現如今,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議論文

“美”議論文1

記得明代詩人張潮説過:“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這句話道出了美是外在形式與內在底藴的完美結合,我個人認為美源於心靈,美由心生。假若一個人的生命中充溢着各種智慧,涵養着博愛情懷,藴含着真善美,那麼他或她就是美麗的!

掃視現今的人們,更多的只是關注自己外在的“面子”,以致於大街小巷到處可見大大小小雕琢人們“面子”的美容場所。這些可以改頭換面的人體再塑技術,使得許多人在一夜之間變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當然如果這種“再生”之美只用以增加人一點點自信心的話,倒無可厚非,但偏有人為此傷筋動骨,似乎太不值得。如果想憑此博得美人名,怕是要事與願違了,因為這與美由心生的規律背道而馳。

中國人一向認同“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一個有知識有能力且心地善良的人,即便相貌平平,衣着樸素,但她得體的言行舉止肯定會讓別人感受到她的高雅與品位。而這種高雅與品位是任何昂貴的化裝品都化不出來的,即便是能“化腐朽為神奇”的現代整容術也望塵莫及!那種容貌姣好衣着光鮮卻滿口污言穢語的人,內外強烈的反差,反倒讓我們更倒胃口。其實化裝品只能掩蓋臉上的瑕疵,無法掩飾心靈的蒼白!

外在之美是表面的,也是短暫的;而心靈之美是內在的,也是永恆的。心靈的美才是一切美的源泉,因此我們應當盡力美化我們的心靈。用知識去滌盪心靈的污漬,用真善美來潤澤我們的內心,用人類文明中一切閃光的智慧來構建我們心靈的大廈,如此我們才能明是辨非。書籍,藝術,這些精神食糧,才能真正陶冶人的情操,讓我們的言行舉止藴含與眾不同的氣質。

其實在現實生活之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著名影星奧黛?赫本,可謂家喻户曉,我們為她在《魂斷藍天》、《羅馬假日》中展現出來的青春與美麗驚歎不已!不僅如此,到了60多歲,她依然保持着常人沒有的高貴氣韻。人們在總結赫本能夠永久保持美麗原因的時候,有幾點是這樣的:心地善良、勤奮工作、堅持閲讀、藝術薰陶、畢生致力於慈善事業,這不正表明美由心生嗎?

著名主持人楊瀾,深受人們喜愛。如果單論她的相貌,並非十分出眾。出色的才華、崇高的人品、不斷追求進步的精神,成就了她美好的形象,她不愧是生活之中美由心生的典型代表。我們也知道中華歷史上妲妃、楊貴妃之流雖有傾國傾城之容卻留千古罵名,同樣是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卻為後人視為美的典型,何故?因為前者用心險惡,後者心靈高潔。同樣生的俊俏,但美名由心定!因此美由心生,自古皆然。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我們不必刻意去為留住本來易逝的容顏而去作踐自己的身體,人們能夠留住的是內心的修養與人格的魅力。記住:美由心生!如果我們有着美的心靈並且時刻懷着美好的願望,那麼我們不僅可以獲得自身的形象美,也能不斷的創造美。不斷美化我們的心靈,構築永不衰老的美!

“美”議論文2

有時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瑕疵的東西才是美麗的。

我喜歡斷樹殘枝萎葉,也喜歡舊寺鏽鍾頹牆;喜歡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蕪石階點點青苔,也喜歡雲冷星隕月缺,柳敗花殘莖衰。這些瑕疵的東西是那麼平常,那麼清淡,那麼落魄,甚至那麼狼狽。它們從光豔十足,無可挑剔的巔峯驟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墜下,慢慢地變形,然後瑕疵,然後走進我的視線,走到輝煌已讓給別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它們曾經怎樣的美麗過,所以我無法想象它們的美麗。因此,我深深沉醉於這種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麗之中,挖掘着它們絢麗的往昔,然後驀然回首,將這兩種生命的形式拉至眼前,黯然淚下。這由圓滿而瑕疵,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過程中,藴涵着多少永恆的感傷和無限的蒼涼啊!

同樣,很殘忍的,我想信瑕疵的人生才最美麗。

林黛玉的瑕疵,在於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瑕疵,在於她歷盡蒼桑後一剎那的明徹和超脱;凡高的瑕疵,是太陽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瑕疵,則是靈性的黑白鍵撞擊生命的悲壯樂章。如果説平凡者的瑕疵泄露了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那麼優秀靈魂的瑕疵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帶給我們人生的夢想和啟迪。

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麗,直接觸動了我心靈中最柔偌的部分,讓我隨他們流淚歡笑或是沉默――那是一種多麼崇高的感動啊!

“美”議論文3

有些同學們認為“時髦就是美”,常常把“時髦就是美”這句話掛在嘴邊。

環肥燕瘦”不正説明了這一點嗎?在過去曾經時髦過的事物中,有些真正美的,保存了下來,而其中一些則由於沒有美的價值而被歲月無情地淘汰了。“文革”期間許多青年人頭戴軍帽,身着綠軍衣,手捧紅寶書,腰扎武裝帶,這也是當時風靡一時的時髦,但這就美嗎?你也許會笑着搖頭。同樣,如今那些從“南風窗”吹來的時髦也未必見得就美。當前有許多同學們盲目追求時髦,一味效仿港台、國外的着裝,分不清糟粕與精華,常把腐朽當作時髦,把頹廢視為新奇,結果是弄巧成拙,反而丟掉了自身原有的美。

法國作家、政治家盧梭在他的《愛彌兒》中這樣寫道:“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就顯出奕奕的神采,愛好時髦是一種不良的風尚,因為她的容貌是不因愛好時髦而改變。”他的話很值得我們思考。

那麼,在形形色色的時髦中,究竟哪些是美呢?我認為,美應該是樸素自然,落落大方的,那種矯揉造作、奇形怪狀的裝束是稱不上美的。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樸素是美的必然條件。在他的力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個情節表現了托爾斯泰對美的看法:小説中吉蒂和安娜一同參加宴會,吉蒂為了使自己的光芒蓋過安娜,連裙子上的每一個褶都進行了仔細研究。她自以為美,可無人理睬她;相反,身穿一襲黑衣裙的安娜卻使滿座為之傾倒。這就是樸素的美感。李白有這樣兩句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讚美的也是樸素的美。我認為我們中學生應該追求這種樸素美。

“時髦就是美”的看法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確的審美觀和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我們應該在外來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本民族的傳統,創造出一種樸素、健康,具有時代感的美。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而正確的審美觀是和人的文化修養、思想水平分不開的。要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並不是—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對自我的不斷完善。當你的文化修養和思想水平提高了,你就會認清形形色色的時髦中哪些是真正美的,哪些是不美的。

“美”議論文4

百花怒放,萬物復甦是一種美;大雁南飛,候鳥遷徙是一種美;繁星點點,月光皎潔是一種美……世界萬物都有它獨特的美,而我卻要説殘缺是一種美。

斷臂維納斯,她是愛與美的化身,雖然給了她並不健全的身體,但她依然用她那優雅的氣質、美好的品質向我們展現出殘缺的美。海倫。凱勒雖然患有盲聾啞殘疾,但是她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憑着觸覺去感知世界,通過不懈的努力,戰勝了黑暗與寂寞;眾説周知的國際音樂家貝多芬,即使耳聾也阻擋不了他在音樂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音樂奇蹟。這些人身殘志堅,為我們留下永恆的美。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使我們震撼的殘缺之美,他們儘管很平凡,但他們活出了自我,展示了自己獨特的美。

去年在看一檔綜藝節目時,主持人突然很鄭重地向觀眾介紹了一對嘉賓。在美妙的音樂伴奏聲中,隨着嘉賓的閃亮登場,觀眾席中一片驚呼,原來是一男一女坐着輪椅緩緩地滑向台前。隨着舞蹈的節奏,那身下的輪椅彷彿是他們健全的腿一樣,支撐着他們旋轉、跳躍,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向後,男舞伴用他堅實的身軀配合着女舞伴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動作。突然,女演員慢慢向後一傾,男舞伴嫻熟地摟住她的腰,一個漂亮的下腰在觀眾的轟鳴般的掌聲中圓滿完成,這支舞也隨即結束了。自始至終,他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微笑。從他們的微笑中,我看出了自信,看出了驕傲,更看出了滿足與幸福。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動了,不僅為那精彩絕倫的舞蹈,更為那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們雖然都有殘疾,但是他們並不自卑,而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惜一切,超越自我。我相信他們會成功,他們會帶着希望與夢想不斷前行。

難道他們的殘缺就不是一種美嗎?他們即使有一個不健全的身體,卻會盡力讓自己完美,讓自己具有和常人甚至比常人更多的美。

用心去體驗吧,用愛去感知吧,殘缺也是一種美。

“美”議論文5

我家陽台上有一盆殘缺的盆景,殘缺的枝,殘缺的葉,透着一絲殘缺的悲涼。我想,如果我是一位攝影師,我會把這盆景選作最佳景點。就因為它的殘缺!

殘缺也是一種藝術美。

在古希臘雕塑中,斷臂的維納斯以充分的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温柔、美麗、永恆、青春著稱於世。人們感歎這巧奪天工的傑作,她那殘缺的雙臂,使人們浮想出多少曼妙的身姿。許多大雕塑家都試着給維納斯添加雙臂,可結果令世人大吃一驚,無論哪種姿態的雙臂都使維納斯不再擁有那種含而不露、神祕而脱俗的氣質了。人們不得不承認,正是她的殘缺給人以廣袤的想象空間,正是她的殘缺造就了永恆。

記得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羣學生到教授家做客。教授的陽台上擺滿了花盆,教授説:“這裏有的是真花,有的是塑料花。你們能認出來嗎?”學生們朝陽台望去,同樣的鮮紅,同樣的嫩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家茫然了。許久,一位學生説:“那幾盆是真的。”教授問:“問什麼?”“因為這幾盆有枯枝敗葉。而另外幾盆則完好無損。”眾人恍然大悟。這盆景就像生命一樣,不可能盡善盡美,反而,當它變的完美時,就不真實了——這便是殘缺的藝術美。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面對紅顏老去的殘缺,李熠看到了亡國的憂思;“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對故國落寞的殘缺,劉禹錫看到了國家不再悽楚;“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面對枝頭花落的殘缺,李清照看到了心力交瘁的無奈。學會用那雙欣賞殘缺之美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那能接受殘缺之美的臂膀來擁抱世界。你會發現,並不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才會迸出絢爛的火花。

殘缺也是一種藝術美。

“美”議論文6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天地間有無數的美景,但不只是用眼睛發現,學會用心靈去傾聽它。

心之所屬,無論環境的美好與艱辛。

心之所屬,創造成功。姚明,這個家喻户曉的人物,中國人一旦提起他,臉上無一不沒有流露出自豪神情的。他是中國進入NBA的球員,我們都看到了他光輝的一面,可是有誰又知他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身為一名中國人,在進入NBA這個環境中,他感受到的只有無盡的壓力。他雖然很高,可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個也成為了他的劣勢。身體素質比不上外國人,所以他更加勤奮的練習。他的助理曾説:“在大冬天時,姚明訓練完後脱下鞋子可以倒出水來。”可縱是如此的艱難,他也從未提過放棄。他無悔,之所以他成功。

心之所屬,開拓未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可卻只有極少人懂得其中的意義。司馬遷,這個為後人所稱讚的人物,他的一生令我們敬佩。在受腐刑之後,他沒有消沉,而是不忘初心。在牢獄中完成了他一直想要完成而未完成的《史記》。他一心為後人奉獻,想要開拓未來。最終,歷史也如他所願。他的《史記》為後來的人們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他無怨恨,所以成功。

心之所屬,發展科技。居里夫人,這個對世界的科技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大多數人都知道她在科技方面的傳奇,卻很少人知道她的另一面。她是上天的寵兒,不僅給予了她過人的智慧,也賦予了她讓大多數女人眼紅的外表。她很美麗,但卻不願做温室裏面的花朵。她想為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因為有些任務是國家機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要呆在一個封閉空間裏面生活,她從未埋怨,只會默默的完成這件事。她無怨,所以成功。

古今中外,有很多“美”的存在,或許有的只是那揮灑如雨的汗,那堅強不屈的忍,那放棄自我的美……

“美”議論文7

獨處,往往會被人們視為孤獨內向,其實不然,獨處它本身也是一種美。它不同於孤獨寂寞,憂鬱哀怨,它是一種輕鬆,一種淡淡的,靜靜的美。

獨處時,可以什麼都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可以回憶過去,憧憬未來;可以品讀一本書;

或躺在牀上,閉上眼睛,置身自己的世界裏:一杯淡淡的茶,任舒緩輕柔、晶瑩剔透的旋律漫過心田,不添加任何的感覺色彩,沒有任何偽裝的成份,將心情放飛,做一回純真。本質的自己,然後甜甜一笑……

在心靜如水的日子一個人帶着數碼相機去觀日出,

看落葉。隨着MP3優雅的音樂步入溪邊草坪,盡情地聽一曲美麗,讓涓涓溪水和着燦爛的音符靜靜的流淌……享受着這愜意美妙的時刻,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流連忘返的呢?

月朗星稀的夜晚,縷縷銀絲透過窗櫺牽動着你的目光,誘惑着你蠢蠢欲動,使你輾反側,久久不能入睡。此時,不如起來走出屋外,仰望朗朗蒼穹,玉兔當空,皓月千里,絲絲夜風拂着面頰。

徜徉在皎潔的月光下,享受着這無限的良辰美景,面對宇宙的廣漠深邃,月夜的空曠靜謐。無不使人聯想到一位遠方的朋友在此時,是否入睡,是否也在享受這如水的月光呢?

好多人一直在尋找世外桃圓。我呢,也正用我的熱情;我的細膩;我的單純;我的幻想,去接收它,欣賞它,描繪它……享受着這份寧靜。

真正的獨處是一種境界,不是身外無人,而是即使身處鬧市之中也能得到一份恬靜的心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因為,獨處本身就是一種淡淡的美。

“美”議論文8

有人認為人在昂首挺胸,揚眉吐氣時才是最美的。但是我認為低頭,同樣是一種美。

當年西漢的漢武帝,勵精圖治,使西漢一時繁榮昌盛,完成了漢武帝的大一統。他南拓經濟,北御匈奴。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在他統治時闢通的。他也因他的許許多多豐功偉績而垂名青史。而就是這樣一個已經功成名就了的皇帝,在他步入中老年時卻做出了一件震驚古今的事——寫下《罪己詔》。這裏面陳列了他對人民所犯下的過失,並表達了他的懺悔。這該是有多大的勇氣才使他如此低頭向人民謝罪啊!他低下了頭,沒有人嘲笑他,他低下了頭,換來的是人民的尊重與國家的安定!這樣的低頭,何嘗不是美的表現?這樣的低頭難道不更加值得人們尊敬?

漢武帝的低頭,使他贏得了民心,而越王勾踐的低頭則更成就了越國的復興。在夫差的壓迫下,越國不得不投降吳國,而越王也要當夫差的奴隸。面對這樣不堪忍受的屈辱,勾踐選擇了忍辱負重,選擇了鮮有人跡的那條路,他低頭,可他沒有忘記屈辱,他每日卧薪嚐膽,只為帝國的復興。他成功了,他低頭了換來了越國的復興。而他的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越王在低下頭的那一刻,那一刻,很美。勾踐的低頭,是因為他相信希望,相信他有能力復興越國。他的低頭,成就了他千古的傳奇。

烏江邊上的悲歌,使他潸然淚下;四面傳來的楚歌,讓他悲痛欲絕。項羽,他不肯低頭,終與塵土想混。他的死不是氣節,是懦弱!如果項羽肯低頭,渡烏江,天下鹿死誰手焉能知?低頭,不是偷生,而是準備捲土重來,與劉邦小兒再定中原!在窮途末路時他的固執,為他的人生劃上了悲哀的句點。

人生路上,常有不測。若我們可以低下頭來,我們的前程,將會陽光鋪滿!

“美”議論文9

叔本華有一則寓言:

一羣豪豬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它們的刺毛開始互相扎刺,於是不得不分散開。可是寒冷又把它們聚在一起,於是同樣的事又發生了。最後,經過幾番的聚散,它們發現最好是彼此保持相當的距離。同樣,羣居的需要使得豪豬聚在一起,只是它們本身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厭惡。

它們最後發現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個距離,便是那一套禮貌;凡違犯禮貌者要受嚴辭警告——用一句簡單的話説——請保持相當距離。用這種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可以滿足了,而且彼此可以不致互刺。

這雖然是豪豬的故事,但在人類之間也適用。

人們常説“距離產生美”,其實保持距離不僅僅為了美,也是為了互相保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需要有一定空間。人和人的相處是一門大學問,距離遠了感情就淡了;靠得過近又容易結出仇怨來。親密無間的時候恨不得二十四小時粘在一起,相看生厭的時候恨不得從沒認識過這個人,最好能老死不相往來。

當與一個人保持一定距離,你會發現他神祕而完美,令人充滿期待和無限想法,但是一旦靠得太近,就可能被他身上的刺扎傷。同時,你身上的刺也會扎痛別人。

我想到了戀愛和婚姻。兩個沒有血緣和親族關係的人,結成世上最親密的關係,彷彿永遠沒了距離。但是真的不能保持距離嗎?不是的。身體靠得再近,靈魂也可以適當分開。但是陷入戀情或是婚姻的人,往往覺得彼此之間無論身心,都應該坦誠相見,沒有祕密,沒有一切隱瞞的過往。於是,也就沒有了距離。

尤其是女人,如果男人跟她説:“其實我們可以適當留些距離。”她必然要哭訴這是為什麼,因為對她們而言,保持距離的另一種説法就是——“我沒那麼愛你了。”面對女人的眼淚和哀求,男人只好妥協。但是總有一天,女人會理解他的當初為什麼會提出“保持距離”,只是彼時她已經漸漸厭倦這段關係。

不論是同事之間,還是朋友之間,或是家人愛人之間,保持距離上的覺悟,其實也是保持各自人格和精神上的獨立性。人就像有相互取暖的需求的帶刺的豪豬,想要靠近,但是靠得太近就會給彼此帶來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是肉體的上,也可能是心靈上的。

多少覺得孩子不該有隱私的家長,默默翻看着孩子的日記,妄圖藉此瞭解他們,扼殺一切妨礙他們“健康成長”的可能性;多少女孩想要了解男朋友的前任是個什麼樣的人,一發現自己和對方在性格上或是習慣上有什麼相似的,就忐忑不安,夜不能寐;多少明明只是普通關係的朋友,卻能親親熱熱打聽你的`私事,好像早已是和你歃血為盟的好友……

更不要提那些在公共場合妄自喧鬧,旁若無人的人。電影院裏他管不住嘴,嘰嘰喳喳,笑笑嘻嘻,你歎氣翻白眼,他都無動於衷。吃飯時隔壁桌的幾個女人,從老公孩子,説到衣服化粧品,哈哈大笑,縱聲演講,毫不在意是否打擾了別人。地鐵上的情侶摟摟抱抱,親親我我,耳鬢廝磨,若不是掐了一下大腿真覺得疼,我還以為是穿越到了誰家的卧室。

真希望每個人都能提醒自己:這世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最好把身上的刺收一收,不然恐怕傷人傷己。保持距離,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也是對人格獨立的堅守。

“美”議論文10

何謂美?何謂醜?一直以來我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但讀了《巴黎聖母院》後,我終於懂得了美與醜的真正內涵。御前侍衞弗比斯雖然有着英俊的面孔。華麗的衣着,高貴的門第,但卻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物。在他考究的軍服下,卻掩蓋者一個無比醜惡的靈魂,他用情不專,具有行伍出身的兵痞習氣,酗酒説粗話,粗鄙齷齪,只要探究他的內心,我們就會發現,高大的衞隊長只是一個粗俗、卑劣的人。他,才是醜的極致。

而卡西莫多雖然身體畸形,奇醜無比,又駝又瞎,又跛又聾,但他善良而堅強。因為有着養育之恩,他對尊敬的副主教先生幾乎是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真是一個典型的愚忠型的悲劇人物,然而,我們至少應該給他以公正的尊敬。他一直默默地愛着愛思梅拉達,那麼的純潔,那麼的深沉,一味的奉獻沒有奢望,甚至獻出生命。正是這種無比的愛,使他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他的美。他獨自一人抵擋着千百萬流浪漢的進攻,他的形象在那一刻是那麼的光輝偉大,他的靈魂是那麼的高尚。

一個人的外表並不決定一切,內心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一個人的外在是無法選擇的,但可以追求心靈的真誠純潔。同樣,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在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美麗的的貂皮下可能藏着一顆醜惡的心,而醜陋的蚌殼中卻含着一粒璀璨的明珠。

“美”議論文11

我想,“缺陷”之所以為美,在於它的真實嗎,諺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瑕之美議論文閲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徜徉於芳林之中,採紅擷綠,每見枯枝敗葉,卻無觸目蕭索之感,反覺新陳代謝,生機盎然。文藝創作中也有類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處地寫出其外形和內心的某種“缺陷”,而別具魅力。

《水滸傳》裏,黑旋風李逵憨直忠勇,卻又魯莽得可愛;拼命三郎石秀是一個精細人,狠勁上來,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銘心。《紅樓夢》中,聰明、活潑的史湘雲偏是個“咬舌子”,把“二”説成“愛”;還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個個人物無不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古往今來,大凡成功的藝術形象,恰恰由於若隱若現的微瑕,而顯出璞玉渾金的天然光彩。這就是美學家所稱的“缺陷美”。

我想,“缺陷”之所以為美,在於它的真實。諺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水滸傳》《紅樓夢》的例子,正是作家基於真實的藝術的生命這一着眼點,才在“完美”的面龐上點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觀上有某種“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據生活進行創作,最終仍不得不歸於“人化”的描寫。魯迅批評《三國演義》作者“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筆者認為,欲顯長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願,似偽則是“七實三虛”的描寫所以產生的客觀效果,至今民間仍流傳着“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歇後語,可見似偽的一面卻是劉備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緣由之一。即使作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作家在絕對化的描寫中,也還有着被姜維識破計謀的千慮一失以及在先帝託孤時刻的惶恐心理等筆墨。“缺陷”愈真實可信,就愈有生命力,於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缺陷”之成為美,還在於它的獨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萬人萬種的。美人長有痦子,或者浮現在嘴角,或者隱匿於頸後,絕不相同;內心的“缺陷”更有千差萬別,任何分類精密的批評家也無法歸納出幾條几款,讓人按圖索驥,抑或對號入座。這是“缺陷”的獨特。所謂“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過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醜態,也非內心的惡德。這樣,“缺陷”便在真實的基礎上產生了特殊的韻致,使人物又各具風采,藝術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獨特的卻又風情十足的“缺陷”竟使東施起而“效顰”一樣,憨湘雲醉眠芍藥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們各自獨特的“不檢點”的行為,相信《紅樓夢》的讀者不會據此認為這樣的藝術形象是醜陋的。

或問,難道只要“缺陷”都是美,無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嗎?無缺陷的“美好”當然是美,我們能説鏡中花、水中月不美嗎?然而這種美卻難以捉摸得到。從文藝創作來説,塑造美的人物形象,並不排斥對其“缺陷”的描寫。這裏,還須再次説明,筆者所稱的“缺陷”是有條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體。整體的美不但可以容納而且必須包容局部的“缺陷”,不是有“愛屋及烏”的成語和“情人眼裏出西施”的俗語嗎?藝術的邏輯和生活的邏輯相一致。至於身心俱醜的人物,已經不是什麼“缺陷”了,鞭撻這樣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現 “缺陷”。

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於真實與韻致。

1。作者闡述了自己對“缺陷美”的深刻見解,請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缺陷美”的定義。(不多於40字)(4分)

2。從全文看,“缺陷美”別具魅力的原因是什麼?並從本文之外舉例説明。(6分)

3。簡要闡述你對“‘缺陷’不過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醜態,也非內心的惡德”的理解。(4分)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4分)

A。第1自然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敗葉”來指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內心的某種“缺陷”。

B。很多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都有“缺陷”,正是這種“缺陷”,使人物形象變得真實可信,所以作者説這是“缺陷美”。

C。作者認為,《三國演義》的作者對劉備這一人物的處理恰到好處,正是“似偽”這一“缺陷”使得劉備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D。作者認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須表現局部的“缺陷”,否則,就完美得如鏡中花、水中月,難以捉摸得到。

E。作者借用“東施效顰”的典故説明整體而非局部的缺陷是稱不上缺陷美的。

參考答案:

1。缺陷美是指作品中人物形象由於其外在或內心的某種局部的“缺陷”而顯出璞玉渾金的天然光彩。

2。原因:一是真實可信,二是使人物形象獨特,具有特殊韻致。舉例略。

3。缺陷,指欠缺或不夠完備的地方,成功的藝術形象的“缺陷”只是若隱若現的微瑕,是相對於“整體的美”而言的,就如美人臉上的痞子。如果長相醜陋,或內心齷齪,道德敗壞,那就不能説是缺陷了。

4。BE(B很多成功的藝術形象都有“缺陷”,但並非是任何人物形象的“缺陷”都能稱之為“美”,因為這種“瑕之美”的前提是“瑕不掩瑜”。E“東施效顰”這一典故是極言“缺陷美”的“魅力”的。)

“美”議論文12

已經到了電子時代,計算機至精至微的強大功能,讓人驚歎。有這玩意操縱着,所打造出的每一件物品,都顯得精緻無比。

生活在被“精緻”包圍的時代,會讓人猶然產生一種莫名的心理“恐懼”。這種恐懼,是因為“精緻”所帶來的“窒息”,這種“窒 息”,是因為“精緻”到沒有一點點瑕疵,因此就沒有的生命的鮮活。

鮮活的生命,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既然是在成長,必然有成長中有待完善的不足之處,不斷的完善一個個不足,便形成了成長的足跡,正是在這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顯現出了生命的鮮活力,鮮活,造就出了無比的魅力!

一件看不到任何雕琢成分的工藝品,我們會把它歸類到大工業模具批量生產的的範疇,一旦有了批量,便降低了自身的價值。人衡量價值的尺度,永遠定位在“物以奇為貴”,這個“奇”,顯現的是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在這種唯一性、不可替代性裏所包含的生命鮮活力!

莎士比亞説過“人類,是世界萬物的精靈。”我們都知道,人類又是充滿各種弊端的高級動物,也許,正是我們人類面對自身的不足,總是在不斷的修正弊端、力趨完美的不息的努力過程,才產生出了值得感歎為“精靈”的魅力!

佛學裏有一個名詞,叫做“娑婆世界”,內在的含義是:不盡人意、不完美的世界。按佛陀的觀點,我們都在今天這個還不盡人意、不完美的空間中生存着,並且置身於不盡人意、不完美之中,而在努力的完善自身!這一點,可能就是我們人類能夠稱得上“世界精靈”的可貴之處吧!

因此,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過程,又是充滿了這樣那樣的不足、不完美、充滿了瑕疵,但是,過程因為它的鮮活,充滿着無盡的臆求,充滿了無盡的魅力,充滿了一種永恆的美好!

因此,不要排斥你生命中的瑕疵,可能,今天看來是個瑕疵的那一點,也許是組成你未來完美人生美麗圖畫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像素!

“美”議論文13

在當下這個顏值即正義的現實社會中,高顏值的確是一項加分值,畢竟愛美之心人人皆有之,重視自己的外貌並沒有什麼錯,而這也幾乎是當下很多人所關注的話題。但隨着社會時代的不斷髮展,公眾不知從何時開始對美的定義愈加單一狹隘,甚至被牢牢限定於可量化的模版中,而這也由此誕生了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詞,網紅臉。

愛默生曾説,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社會營造的審美取向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也影響了我們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認同。其言信然,在這樣的一個社會氛圍下,當你看慣了所謂活在美顏和在魚龍混雜的醫美市場裏刻出的千篇一律的時,你是否又會產生以下疑問:我們真的懂美嗎?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要追尋的美嗎?而答案無容置疑是否定的。

那麼什麼是美?如其所言,一目瞭然,絕不會是當下社會所認同的標準美女,但儘管如此,她們以自信的心態坦然接納自己的身體,所以仍美的觸動人心。再反觀被當代社會觀念鉗制了的女性,為了美則不達目的,陷入無限自我厭惡和反覆整容的行列中,其實過於侷限的標準美女臉只會讓我們一味的喪失自我對美的看法與定義,甚至產生審美疲勞。

而其實我們嘴裏所謂的高顏值也從來都不只是一個標準,再比如説《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瓜子臉雖楚楚動人,但與她同框時薛寶釵的銀盆臉也毫不遜色。而又正如西方油畫的豪放灑脱,山水墨畫的清新雅緻,水粉畫的温柔恬靜雖然這些各有千秋,但毋庸置疑它們也都是美的象徵,我們總不能用一個一成不變的標準去衡量一切,如果一切都整整齊齊,那這個世界該是多麼單調,乏味?我們又將失去多少美好和意義?

所以美從來都不是幹篇一律,真正的美是無法被定義的,千萬別被外在看法所裹挾,而,相比於容貌,氣質和內涵美才應該是我們所追尋而重視的東西,所以美也不僅僅只侷限於表面,我們應該正確的感知美,觸摸美和欣賞不同定義的美。

“美”議論文14

有人説:不是生活缺少美,是你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確實如此。美充滿了我們的生活,只要你用心觀察就能發現。去年暑假的西安洛陽之旅就讓我此深有體會。

美存在於山川自然之中。

我在洛陽的第一站是老君山。行走在木棧道上,頭頂是長空蔚藍澄澈正滾滾過雲,腳下是深谷石峯林立有白霧繚繞;豔陽朗照,清風送爽,草盛樹榮,蟬鳴鳥啼。悠然間,便覺得也許這就是所謂人間仙境”。

美存在於歷史文化之中。

作為歷史迷,西安真是讓我流連忘返。兵馬俑的宏偉壯觀、古城牆的厚重莊嚴、博物館的流光溢彩、石碑林的靜穆沉默、曲江池的熱鬧熙攘無一不讓我沉醉其中。

美存在於青春靚麗之中。

大唐不夜城在大雁塔景區的對面。我在那兒遊玩時,恰巧碰上了花車遊行表演。年輕的姑娘們站在高高的舞台上,身着寬大的漢服,在古典的音樂中翩然起舞。她們姣好的面容、窈窕的身段、曼妙的舞姿、飛揚的裙袂,在夜幕與燈火下更加動人。

美存在於勞動奉獻之中。

那天,我坐在長椅上吃冰棍,欣賞古城牆下的黃昏。身旁,幾位環衞工人正説着笑着,清掃樹葉與遊人遺留的零食袋、廢紙團。我偶然聽見了一問一答:你説,咱每天這樣是為了啥?”“圖個樂呵。街乾淨了,自己和來玩的遊客看着也舒服。我心中有什麼忽然為之一動。

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美。它們無處不在,正等着人們去發現;它們閃爍着金子般耀眼的微光,温暖着人們的心靈。

“美”議論文15

畫家梵高説:“沒有一種藍色不含有黃色和橙色。”正如他所言,即使藍天大海也不是“純藍”的。不過,正因為有了那一點雜質,才成就了它們的美麗與壯闊。

就像沒有完全純正的藍色一樣,人生也沒有完全圓滿的。缺憾,總是有的。

王昭君容顏絕世,傾城傾國,她是和平的使者,為漢與匈奴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她的人生是民族團結的象徵,但她的人生圓滿了嗎?沒有缺憾了嗎?不,她在異鄉孤苦伶仃,不能與親人故友相見,思念的痛楚是她的一大缺憾。

蘇東坡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自由而瀟灑,遊五湖四海,着詩文詞賦,對生命的樂趣的確感受豐富,但他的人生圓滿了嗎?沒有缺憾了嗎?不,他受世人景仰,千古傳揚,但是他面對與愛妻的生離死別,也無可奈何,訣別的痛心是他的一大缺憾。

成吉思汗東征西討,國家領土空前擴大,億萬民眾歸附順從,廣闊土地物產豐饒,生命中的追求早已成為傳奇,但是他的人生圓滿了嗎?沒有缺憾了嗎?不,他的追求沒有止境,然而生命的短暫讓他未能完成全部宏願就匆匆離去,力不從心的遺恨是他的一大缺憾。

可是,有缺憾並不代表失去了美。

正因為有了王昭君的孤苦,才使世人記住了她,使她從歷史上眾多美貌女子中脱穎而出,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被時光匆匆地掩蓋。為此,歷代文人墨客憐惜她,仰慕她,為她寫詩填詞。

正因為有了蘇東坡的痛心,才使他才思如湧泉,揮筆而成《江城子》。悽美動人的文字,真實悲涼的懷念,幾百年後人們仍在誦讀思索,併為此而深深感動。

正因為有了成吉思汗的遺恨,才讓後人將他神化,認定若他活着,一定可以成為亞歐大陸的霸主。

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完全圓滿的人生,缺陷、遺憾,也能為人生添彩甚至成為人生的亮點!

標籤: 議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0l3r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