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記敍文打造漂亮開頭的方法

記敍文打造漂亮開頭的方法

俗話説“小曲好唱口難開”,要設計一個精彩的開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記敍文打造漂亮開頭的方法

高考記敍文的開篇必須肩負起點題、引出下文、搶人眼球的重擔。很多考生忽視開頭,信手塗鴉,一般存在如下幾種毛病:開頭過長,頭重腳輕;東拉西扯,離題萬里;人云亦云,陳詞濫調;一味標新,故弄玄虛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應當盡力避免。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扮靚“鳳頭”是吸引閲卷者的眼球最有效的方法。記敍文的開頭方式多種多樣,下面筆者向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開頭方式:

一、開門見山,單刀直入

開篇或交代寫作緣由,或揭示全文主題,或直接進入情節。如2010年高考語文江蘇卷的作文文題“綠色生活”也較寬泛,所以找到合適的由頭,精巧切入,往往是成功的關鍵。閲卷中有一篇受專家賞識的標杆文是這樣開頭的:“那是一塊地,一塊青草地。那時的生活是綠色的,因為有這塊地。”考生從一塊充滿綠色的青草地切入,描寫綠色生活的閒適和舒暢,與後文因現代化進程中綠色生活的漸漸消逝而失落、惋惜形成鮮明對比,入題快且機智。

開篇通過議論,直接點明主旨。如201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一篇高分作文《父親的根》就是通過議論入題的:“父親種了大半輩子的田,即使生活好了,他依舊奔忙於田間,因為那是他的根,寧忘一世業績,不忘生存之根本。”暗合漫畫中中“貓有魚吃還捉老鼠”。

這類開頭簡潔明快,直截了當。讀了開頭,就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考場作文更提倡這種入題快的開篇。

二、環境描寫,渲染氣氛

這種方法往往在開頭或描寫自然環境,或描寫社會環境,引出人物、事件,或推動情節的發展,或烘托人物性格,或渲染氣氛,或奠定全文的基調。

江蘇一考生的《綠色生活》開頭以描寫景物引出故事:“春風拂柳,垂柳柔柔地對着湖面梳粧,細長的髮絲不時輕掠湖面,蕩起幾紋漣漪。家裏,奶奶在扎着布鞋。”

如2010年高考語文《格林童話》差點被忽略的價值終於被格林兄弟的朋友發現,而成為經典。福建一考生從這聯想到爺爺一生的特殊愛好——南音及其被人忽視的價值。文章的題目是《塵封的夢,重拾未晚》,開篇也是景物描寫:“初春的清晨,風微微揚起輕紗的薄簾,紛揚的雨絲宛若曲終迴環,輕輕着落。幾聲清脆的.鳥兒鳴叫聲將寧靜打破,爺爺笑着睡去,很安詳。”作者不但運用景物描寫,同時運用了倒敍寫法,構思巧妙。

開篇還可以描繪社會環境,可以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主題。

三、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前面提及的倒敍式開篇也有設置懸念的效果,先把事件的結局寫出來,或把後發生的事先説,再説先發生的事,這類文章往往以回憶的手法出現。

製造懸念的方法很多。如2010年高考語文江蘇一考生開篇“説來汗顏,咱家生活得比較綠色的,不是人……”即先聲奪人。而後,分別敍寫了爸爸、媽媽和“我”的生活經歷,都有違綠色生活,最後落實到“不會為了私慾與別人鈎心鬥角,更不會因為一時興起拆了自己的狗窩”的綠色生活,最後發出呼籲“人哪,想過綠色生活,就別擺萬物之靈長的臭架子,多虛心學學自然,日子才能自然不是?”讓閲卷者非要刨根問底,繼續往下讀。

又如2010年高考語文廣東卷作文題是《與你為鄰》,一考生以“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此前,我從來沒覺得我們之間有什麼不同。”為開頭,設置懸念,引出過去與同桌一起學習、生活的情景,“直到高考前那最緊張的一個月,你卻忽然説你要回安徽老家。”交代同桌回原籍安徽參加高考,結尾談及農民工及其子女,由個別推及一般,昇華主題。

這種開篇能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產生好奇心,有尋找答案的衝動和慾望。

四、妙用修辭,文采飛揚

朱自清先生的《春》開篇是這樣寫的:“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開頭就運用反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作者盼望春天的強烈感情。

2010年江蘇有一篇高考作文敍寫六月考生的人生困境,開篇也是景色描寫:“六月,經過整整一個春天的醖釀,大自然的綠色如剛開壇的陳年老酒一樣噴薄而出。”運用比喻描寫窗外的綠色,為下文寫高三學生的壓抑形成對比,揭示了主題。

2009年浙江一篇高考作文《母校——我的根》是這樣開篇的:“高中生活如歌,有跌宕,有起伏,因為母校的關懷,變得絢麗。高中生活如畫,黑白,有灰暗,因為母校的關愛,變得多彩。高中生活如春,有寒風,有冷雨,因為母校的關懷,變得燦爛。高中生活如夏,有烈日,有風暴,因為母校的關愛,變得可愛。”四個句子構成排比,兼用比興手法,引出正文。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加了文采,扮靚了開頭,吸引了閲卷者。但是,這些都必須服務於內容的需要,不能變成一種套路,一種模式。

五、引用化用,厚重生輝

恰當引用名言、歌詞、詩文開篇不但能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富有文采,而且能夠彰顯考生的文化底藴。如2010年高考天津一考生的《追求的世界其樂無窮》的開篇:“‘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追求的世界讓我的世界充滿樂趣。”一開篇就引用屈原的詩句引領題意,言簡意明。

名言、詩文開篇既高屋建瓴又能顯示考生厚實的文化底藴,所以深受考生的喜愛,很多考生都喜歡在開篇展示一下自己豐厚的積累。但注意形式與內容一定要結合起來,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否則就會變成炫耀、賣弄才學。

六、運用抑揚,曲折有致

開篇的抑揚主要有兩種:先抑後揚,先揚後抑。運用得巧,能使文章情節跌宕起伏,能夠突出形象和主題。如2010年高考安徽一考生的《燦爛千陽》是一篇小説,講了“我”,一個職業攝影師,因車禍失去光明的故事。先寫“我”對黑色,對周圍的一切,包括對母親的工作充滿了厭惡。之後寫在母親的幫助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在眼角膜捐獻者的幫助下復明後,終於懂得了母親工作的意義。文章開篇運用“抑”法:“你知道世界上最令人厭惡的是什麼顏色嗎?我一定會咬牙切齒地回答你:黑色。……我已經將病房裏能砸的東西砸了個遍,我厭惡一切,厭惡經營花店的母親身上各種令人噁心的香味。”文章的情節波瀾起伏,便得益於開篇的“抑”。

當然,記敍文開篇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描寫場景、巧借題記、借章回小説、類比起興法、書信開篇等,在此就不展開討論了。

文章開篇有幾條原則即“明”“巧”“簡”。“明”,即開篇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讓人知道你要説什麼,白居易也主張“首句標其目”,開篇就要扣題、點題,開宗明義。“巧”,即構思巧、入題巧、技法巧、語言巧,有文采,能展示才華。“簡”,即簡短,短小精悍,不囉唆重複,讓讀者或閲卷者能很快捕捉住話題及主旨。開頭有法,但無絕對固定的格式。雖然開頭的方法很多,但是考生要根據寫作內容的不同而變化。而不能單一地使用某一種方法,而是幾種方法兼而有之。另外,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開頭存在於考生平時紮實的訓練之中,存在於考生的臨場機智發揮。

【名家引路】

車子愈往南駛,我愈覺得不對勁,司機始終不懷好意地透過後視鏡瞅着我,有幾次似乎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頭,眼睛向後掠。

恐怕我是上了賊船了。實在不應該冒冒失失搭乘這輛野雞計程車。趁着星期日到台北處理一些事情,原本計劃搭11點半的最後一班平快夜車回員林的,誰知東拉西扯,趕到火車站時,那班火車已經開走了。怎麼辦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課,不趕回去怎麼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雞車,也應該睜大眼睛啊,居然司機一説是回頭車我就上了,居然司機説載不載客都無所謂我就讓他開了。為什麼我當時沒有考慮到旅途的安全問題呢?報紙上幾乎天天有,計程車司機在荒郊野外劫財搶色,甚至還要傷人,為什麼我這麼大意?

果然,車子剛過中壢吧,我就感到異樣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説,司機一再從後視鏡瞅我,瞅得我心底發毛。當然,我身上的錢不多,又是一個大男生,實在不必害怕,如果他真正心懷惡意,如果他嫌錢太少不滿意,無論如何,還是我吃虧。我悄悄打量他的體形,沒有我高,但是比我結實多了,單打獨鬥,我未必就會輸他,可是他不可能沒帶東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就在這時候,我看到他的右手從方向盤挪開,往下伸,不知在摸什麼東西,大概是扁鑽或刀子吧?車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帶的山間,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動手了吧?我下意識坐直身子,冷汗開始往外冒。

什麼事也不曾發生,他的手又伸了上來,放在方向盤上,沒有拿什麼東西。一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備,不敢輕率下手,在等待更恰當的時機吧?難道我就這樣束手待斃嗎?也許我可以想想辦法,化解這場危機,我不是一向自詡最善於動腦筋的嗎?怎麼突然嚇呆了呢?或許我可以試着和他聊聊天,動之以情,讓他不好意思動手。

於是我吞了口口水,和他搭訕:“生意好嗎?老鄉。”

他似乎嚇了一跳,過了好幾秒鐘才回答我:

“不好啊,幾乎連油錢都跑不回來。”

“不會吧?你不是回頭車?剛剛還有客人包了你的車去台北,不是嗎?”

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想到可能不是真的回頭車,一緊張,舌頭打結,也沉默下來。沉默最適於營造緊張的氣氛。為什麼他不跟我聊天?是不是怕暴露他口音或其他特徵,增加警方緝捕他的可能?當然明白,我被搶之後必定會去報案的,好聰明狡猾的傢伙!我恨恨地咬了咬牙,他又從後視鏡飛快地掠了我一眼。

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來不曾看過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後悔自己的莽撞。即使趕不回員林上課,請一天假又有什麼大不了,何必一定要搭野雞車冒險?

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搶,就給他吧!好漢不吃眼前虧,財物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人要就給他,犯不着因此打鬥傷身。不行!這麼一來,豈不是助長了惡人的氣焰?無論如何,都應該和他拼鬥一番,給他一點教訓。

兩種想法交戰纏鬥,還沒有分出勝負,員林居然到了。可愛的員林!當計程車在公路局車站前一停,我立刻打開車門,衝了下去。鬆了一口氣,才想到還沒付錢,便繞過車後,走到司機窗口,伸手到旅行袋裏掏錢。突然,車子往前衝,迅速拐一個彎,消失在不遠的街角上。我最後看到的,是司機無比驚慌的神色。

怔怔地站在凌晨兩點左右冷冷清清的員林街頭,莫名其妙地把車錢再放入旅行袋,才看見旅行袋的右方開口突出一截槍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為孩子買回來的玩具槍,槍管太長,無法全部塞進旅行袋。

【點評】

本文開篇設置懸念,引人入勝。小小説寫的是乘客與出租車司機之間的一場誤會。深夜,“我”上了輛野雞計程車,開篇就進入情節,通過乘客“我”的眼睛描寫司機的異常舉動,為“我”誤以為遇到劫財的司機埋下伏筆,讓讀者替“我”的安全擔心。同時,司機因為看到“我”旅行袋的右方開口突出的一截槍管,誤以為“我”是劫匪,也一路提防,到了目的地“我”伸手到旅行袋裏要掏錢給他,也被司機誤以為“我”要掏槍,嚇得迅速逃走了。

本來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被作者寫得扣人心絃!本文的特色全在於靠誤會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了讓誤會產生,作者將故事發生時間安排在深夜,乘坐的車子是輛野雞計程車,有意選擇了乘客“我”的視角來寫,而對“我”旅行袋中露出一截槍管遲遲不作交代,而正是因為這個槍管讓司機對“我”產生了誤會,作者緊緊抓住“我”的內心活動,讓誤會層層推進,一波三折,直至篇末才真相大白,讓人叫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dvoq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