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合集5篇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合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合集5篇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 篇1

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即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發生地震大約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地震很小,不用靈敏儀器便覺察不到,約佔地震總數的99%,其餘的1%,約5萬次,才會被人們感覺出來。一般情況下,5級以上地震就能夠造成破壞,習慣上稱為破壞性地震,平均每年發生約1000次;7級以上強震平均每年18次;8級以上大震每年發生1—2次。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地球時時刻刻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地球的運動變化產生許多力,其中最主要的“防震減災”。

地震有前兆嗎?

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

震前動物異常

地震前動物比人先知先覺的科學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動物的異常現象在我國古代地震資料中早有記載。

震前植物異常

震前植物異常現象與氣温、地温變化有一定的關係。震前氣象異常

臨震的氣象異常種類繁多,形式多變,主要包括震前風、霜、雲、雨、雹、雪、聲、光、電、氣壓、地温、氣温、旱澇、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豐富的。震前出現蘭、白閃光,紅綠光。

震前地下水異常

地震發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於地層之中,地震前應力的變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發渾、發響、變温、變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學成份的變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異常現象。

地震發生時應沉着應震,立即採取行動避震。假如你的行為鎮定自若,就會獲得安全,躲過災難,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地震後被埋壓怎麼辦

震後,餘震還會不斷髮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你要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脱險。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 篇2

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已生活了600多萬年。在漫長的六百萬年裏,人類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認知革命使人們走出無知,步入快速發展的文明時代;農業革命使人們擺脱饑荒,開始了自給自足的生活;工業革命則使人們結束了落後的人力時代,開始了象徵着速度和科技的機械動力時代……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瘟疫、饑荒、戰爭等曾經長時間困擾人類的災難都一一被解決。但有一種自然災害,人類到現在對它也是束手無策。它就是地震。

地震是羣災之首。在國際上,人們把地震分為里氏1級至里氏10級。里氏5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破壞性地震會使一個區域內的建築嚴重受損,並對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造成極大威脅。雖然現在人們已經具有了地震的初步預測能力,但地下雜音與震源過深等種種原因使人們還不能做出準確預報。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會有7000人在地震中喪生,平均每次地震造成的直接、間接損失高達60億美元左右。里氏8級以上的地震造成的損失更是高達100億美元左右。面對這麼高的財產損失和危害,我們有沒有辦法將損失最小化呢?答案是肯定的。防震的辦法五花八門。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其中幾條。

 一、地震的前兆。在地震前,許多動物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悸動現象。一些家養動物的表現最為強烈。豬、羊、牛等大型動物會出現亂竄、亂拱、亂叫的情況。並且河流、水井中的水也會出現異常。比如説清濁、味道、水質等發生明顯的改變。同時往往會伴有翻滾、浮油花的現象。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提高警惕,做好防震準備。有條件的話應向相關部門報告

二、地震時的避難方式。一般地震波抵達地面時,會分為“橫波”與“縱波”。縱波比橫波先到達地面。縱波來臨時,地面會出現上下輕微顛簸的現象。這是逃離的“黃金時段”。一旦橫波襲來,地面就會左右劇烈搖晃,人會產生眩暈感。從縱波到來至建築倒塌,前後大概有25秒左右。所以除非你有把握能夠迅速撤離,否則就最好不要冒險逃生,而是就近避難。

 三、逃生的注意事項。逃生必須選擇在空曠的、遠離建築的地方。所以如果上體育課是突發地震,在操場上避難是最好的選擇。到達安全地點時要蹲下,雙手抱頭,以防石頭、磚塊等從高空墜落,造成生命危險。

四、就近避難的注意事項。我們一般所學的避難知識是躲在桌子下,雙手抓住桌子的腿。但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上層的天花板等一旦崩塌,將會把桌子直接壓裂。所以,這一方法的傷亡率高達95%以上!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躲在座椅的旁邊,儘量使身體處於兩個物體的中間。這樣由於物體的阻擋,從上面砸下的物體就很難正好砸中頭部。所以這一方法的傷亡率不到3%。

 五、建築的注意。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所以樓房的地樁必須十分牢固,起到防止樓房塌陷的作用。另外,核電站等危險的建築一定要遠離地震多發區。比如説20xx年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事故,就是因為福島位於日本沿海,地震、海嘯多發。3月11日,福島周圍海域發生了里氏9。0級地震。強烈的震動導致第一核電站的核反應堆泄露。產生的輻射與放射性氣體擴散到了空氣中,致使幾十萬民眾緊急撤離。到目前為止,核輻射不僅沒有消散,還分佈到了整個日本!由此可見,在合理的地方建設合適的建築,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關於防震減災的方法還有很多。雖然地震是不可逆的自然災害,但是隻要我們多學習一點防震的知識,多積累一些自救的經驗,這樣才不會在地震來臨時驚慌失措,才可以將地震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 篇3

今天中午,我們組織看了防震減災科教片,我從中知道了許多知識。

在地震來臨時,不能慌張,應該找一些合理的地方進行躲藏。哪些是合理的地方呢?就讓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知識來為大家講講吧。

在學校裏,地震要來時,應該及時地躲到課桌下,並且將頭部保護好,因為頭部是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家裏,地震要來時,應該及時地躲到比較堅固的桌子底下,還可以躲到牀底下,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家裏時,千萬不能躲在陽台上。因為陽台與主體連接不夠緊密容易造成傷亡。那,在室外,這可怎麼辦呢?不用擔心如果在室外的話,應該在附近沒有建築物的草坪上,抱着頭蹲下,這樣比較安全。如果在電影院裏,也不要驚慌,可以躲在椅子底下。知道了地震來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但在買房子時,應該選擇怎樣的房子比較安全有效地預防地震的衝擊力呢?彆着急,讓我來告訴你吧:

在買房子時,應該選擇以下這些房子:竹樓、矮房等。知道了應該選擇怎樣的房子。有些人肯定還會問,政府是怎樣預測地震的呢?別急,別急,讓我來告訴你。

政府有效地運用了地震波。如果你在地震波儀器前用力地跳上幾下,這個儀器上就會出現地震波。別擔心,這不是真的地震要來了。其實,我國知識的火炬在古代已經點燃了。在古代,科技不是很發達,但這台地動儀可以預測到幾百萬千米以外的地震,並且很準確。地震會在水裏發生嗎?

但是水下無人居住,一般不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死存亡。但如果地震發生在海岸邊的話,就會引起海嘯,才會威脅到人類。

同學們,我們一定多學些自然現象的知識,為自然災害來臨時,有效地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 篇4

這幾天大家都在觀注四川汶川縣大地震。從5月19日至5月21日是向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致哀的'全國哀悼日。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全國上下及外界朋友捐款,捐物,紛紛獻出愛心。

晚上,我看見北川中學的一位老師找到一個女孩,孩子身穿他所熟悉的,他買給孩子的衣服,他急忙把孩子的臉洗洗,在黑暗中把孩子放在三輪車上拖回學校,他妻子看了説:“她左邊沒有胎記。”雖然那位老師沒找到自己的好女兒,但他還是把這個女孩當成自己的女兒安置,並給她編了號。

現在他沒了自己的女兒,他就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他説:“小家有在了,大家在。我盡最大的力量幫助每個孩子。和其他的人相比,我所做的微不足道。”

我想:災區的小朋友沒吃的,沒喝的,沒衣穿,沒家住,我要努力學習,不怕困難,努力加強鍛鍊自己的能力,盡全力幫助他們。

小學生防震減災作文 篇5

我們大家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正確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們大家要聽地震預告,學會看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比如:動物們的異常驚飛、逃竄、狂叫等,也可以預防災害的發生,以防在先及早報告、撤離。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衞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牆角。桌子、牀下等堅固傢俱空間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時得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大家一定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己和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今天是學校防震演習的日子,全體師生都參加了。具體的情況老師已經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們大家每個同學.“地震來了”廣播中傳來老師急促的喊聲。我們大家迅速將書包頂在頭上“嗖”地往外竄,每個同學都不想落後,發瘋似的往操場上跑去,老師則在一旁有條不紊地維持秩序和疏散學生們

全校師生在規定的時間全部撤離,我們大家一定要學會自救。

我們大家還要多看防震減災的書籍。把防震減災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個人都知道在地震來到時,人人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地震給我們大家帶來的災害。讓這些知識伴隨我們大家每一個人,讓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有防震意識。

我們大家是祖國的建設者、保衞者,讓我們大家快快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防震減災,人人有責”讓我們大家共同祝願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標籤: 小學生 減災 防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2zrr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