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幼兒家長育兒心得

幼兒家長育兒心得

對於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父母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家長育兒心得,歡迎閲讀。

幼兒家長育兒心得

【篇一: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週五收到劉老師的短信,請家長週末利用空餘時間寫一篇育兒經驗。呵呵,説實在的,收到這個短信,我還是很頭疼的,育兒經驗實在不知道有還是沒有,也不知道自己這些年對待孩子的教育是否正確。孩子剛出生時,自己是信心滿滿的,覺得自己肯定可以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向自己想象的那樣去發展,也買了很多育兒的書籍。但是,有時候會發覺,實際要按照書中所教那樣去教育孩子,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畢竟每個孩子是不同的;而且育兒也要家庭成員都要配合這個舉動,相信這個理念,家中如果有人不配合,那一定是難上加難。

茜茜在家裏是很活潑,好動的孩子,喜歡唱歌,跳舞,但是比較膽小,是個慢熱型的孩子,所以我提倡儘量帶孩子多去和外面的人接觸,多帶她接觸大自然。

在她兩歲前時,根本就是害怕見到陌生人,見到陌生人就是死死的抱着媽媽不會鬆手的,正好我們住的附近新開了一個早教中心——真寶貝,這個早教中心週二到週日每天早上10:00都有一個小時的親子游戲,由於當時住得近,也可以叫奶奶每天都帶她去參加這個親自遊戲,剛開始一個月到二個月,茜茜都是不會和任何人互動的,看到老師也會不好意思,會躲起來,但是她還是很喜歡那裏的氛圍,可以玩遊戲,還有滑滑梯和波波池可以玩,到了二個多月,茜茜開始有了變化,老師可以帶她單獨去玩,而且會有勇氣敢坐到老師的旁邊和老師一起跳舞,雖然還是比較敏感,但是我覺得這對她來説是心理上的一次挑戰,媽媽覺得她已經做得很好了。

今年過年前,我們從布吉搬家到寶安,過完年,就讓茜茜直接讀了創業二村幼兒園,孩子剛上幼兒園,作為媽媽是最擔心的,因為她是特別膽小,敏感的孩子,就特別怕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離開了家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哭鬧,可以讓我吃驚的是,第一天送茜茜上幼兒園,看着那麼多的新生都圍着老師在哭,她竟然沒有哭,當然我們之前也有和她做過思想工作的,我和她説,到了幼兒園,就是自己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媽媽去上班,下午會來接她回家,她答應了,到了幼兒園她真的沒有哭。這個情況對於媽媽來講,真的是很吃驚的,同時也知道孩子其實自我的內心調節功能是挺強大的。

一天和爸爸帶她在新安公園玩,那天公園裏正好搭了個舞台,我和茜茜説:“茜寶你去那個舞台上表演一個節目好嗎?”茜茜在家裏也是經常給大家表演節目的,本來以為她會彆扭,會不要去,沒有想到,她竟然一口就答應了,但是有個條件是,媽媽和爸爸也要上去表演一個節目,呵呵!她站在舞台上面,下面也有一些在遊玩的人正坐在那休息,她竟然很大聲的説“大家好,我叫童麟茜,我今年3歲,我現在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名字叫青蛙呱呱呱”然後就開始大聲的唱了,這又給媽媽一個大大的驚喜!(那天媽媽把這段給錄了下來了哦)

當然這些只是生活中的點滴,茜茜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表現得內向,膽小,害羞,但是媽媽感覺得到她的一點點的改變,我知道茜茜是需要鼓勵的,是需要通過慢慢的熟悉周圍的環境,在她感覺熟悉的環境下來表現自己的,所以只要給她一定的時間,她一定可以做到的!

【篇二: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爸爸媽媽?不單單是物質方面就可以了,寶寶教育方面是做一名合格爸媽的重要面,“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情,現如今如何科學的育兒才是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的關鍵。

寶寶要什麼東西時,如果是又哭又鬧的話,不管這件東西是不是他很想需要的,這時候不能給他,給他的話是鼓勵他,到後邊哭鬧成了一種武器。還比較小的時候帶着寶寶到超市,看到賣糖果的攤子,賴在那裏不肯走的,媽媽堅持不買,把在那裏哭鬧的寶寶拎了出超市,後邊還有一次,是抓到一粒糖果要往嘴巴塞,媽媽反對,説沒買單不能這樣子,再到後來就不這樣了,只是跟媽媽商量,買一些好不好,這個時候,買了會很高興,不買也沒很大情緒了。

舉例二:以平常心對待寶寶的舉動,反應不要過於激烈,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引導:

如果寶寶現在吃飯的時候總是要喝水,好象是條件反射似的,之前吃飯過程中喝水,媽媽是反應比較大些,不讓他喝,結果你越是制止他啊,他越要這樣幹,到後來媽媽裝作沒看見,他還會在喝完之後,跟我説,媽媽,你看我喝水了,目的是引起家長的注意。

如果你家的寶寶愛模仿媽媽在家裏幹活,媽媽一般都會制止寶寶動作,其實起不到什麼效果,反而拿着工具在客廳裏頭揮來揮去。如果你家的寶寶以後再抄起傢伙時,媽媽開始肯定了他,哎呀,你真棒啊,能幫媽媽幹活了,寶寶聽了這話,那真是太高興了,還真象模象樣的弄上一圈,然後把工具再放回原處。

有些寶寶只要媽媽或者爸爸在家,就跟媽媽(爸爸)又瘋又鬧的,非常的亢奮,中午連午覺也不睡了,人家説這是寶寶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寶寶在幼兒園太壓抑了(媽媽的猜想),關於這一點,媽媽還真有點不知所措,有時候瘋得太厲害了,媽媽爸爸就會制止,其實好象沒什麼效果喲,要試圖引導寶寶,表達愛的方式不只停留在這一種。

【篇三:家長育兒心得】

有句話是這麼説的:每個孩子就像一本書,要讀懂這本書就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掌握要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成為一個好家長,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接下來我想談一下這幾年和孩子一起成長過程中所體會的一點點心得。

有人説,中國的家長60%基本上是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難,家長難,孩子難,老師難。

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也許一些家長認為,什麼都為孩子做好準備就是好家長的表現,但過度的溺愛只會使孩子形成嬌生慣養的性格。家長對孩子的愛本是無可厚非,但也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和鍛鍊的機會,家長要學會“抓大放小”。很多事情孩子其實已經有能力自己完成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只在孩子需要幫忙時才對其加以指導。

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和選擇權。我不喜歡給孩子條條框框地規定該怎麼去做一件事,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很多是我們家長不一定想得到的。和予予去逛超市的時候,她會提醒我:“媽媽,家裏的餐巾紙只有一包了,我們該買一些回去了。”“家裏的餅乾也沒有了,我們買幾包吧,餓的時候可以吃。”這都是她平時自己所留意到的生活細節,讓孩子在生活點滴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讓孩子自己多一點選擇權,滿足她,幫到你,這是孩子很樂意做的事情。

滿足她,而不是一味的慣養,原則還是靠我們家長來把握。比如孩子都喜歡吃糖,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很早我就跟孩子達成協議,吃糖可以,但一天不可以超過兩顆,所以至今,再好吃的糖只要兩顆吃了,她就會很自覺地停下。其實孩子是很有原則性的,越禁止孩子不能做的事,越是孩子感興趣的。我有個同學的孩子,平時家教甚嚴,家裏從來不許他吃糖,有次來我家玩,看到糖,眼神裏充滿着渴望,我讓孩子想吃就自己拿,他竟然把糖塞滿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趁他父母不在,一個勁地吃,我同學一來,孩子就馬上吐掉了嘴巴里的糖。看到這裏,我覺得我的同學該好好反省了,孩子在他平時的嚴格管教下,已經變得壓抑、膽小和被動,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多麼不利啊!

只有喜愛,才談得上接受,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總是打着愛孩子的旗幟,一味地阻撓和擔心,為了自己的害怕和自私而影響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健康成長怎麼能夠離開在背後支持和鼓勵自己的父母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點滴成長無不浸透我們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不要懷疑和擔心,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是最優秀的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和相對屬於孩子的空間。我一直告誡自己:要像朋友一樣地對待孩子。平時和孩子一起打掃衞生,一起整理房間,一起看書,一起遊玩……做一些決定時,多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例如今天想去哪裏玩啊?今天想吃什麼啊?或者今天我們出了好多汗,我們去洗澡好嗎?用這種口吻跟孩子説話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家長式的威嚴很難跟孩子建立親密感。

作為家長應該多拿出點時間陪孩子玩,與孩子有更多的言語交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通過我們的關愛、聆聽、讚賞、支持以及真誠對待,幫助孩子喜歡自我、欣賞自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予予經常會把幼兒園裏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和我們分享,比如教我們幼兒園裏學來的小遊戲,或者告訴我今天哪個小朋友沒來上課,她都留意在心。記得有一次,予予讓我和她爸坐好,她拿着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筆,有模有樣地告訴我們她要開始點名了,報到男的名字爸爸喊“到”,報到女的名字媽媽喊“到”,遊戲就這麼開始了,我們驚奇地發現她竟然一口氣把班級裏小朋友從1號點到了30號,我們問她:“小朋友的名字和學號你都知道啊?”她很自信地説:“是啊。”我和她爸當時就豎起了大拇指,誇她“寶貝,我真棒!”此時,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她是多麼自豪和開心啊!

每當孩子對我説:“媽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是多麼欣慰啊!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得以積極健康的發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他們自己學會體驗,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總結自己的得與失,體會收穫成功帶來的快樂。

學會放手,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哪怕是困難和懼怕的事情。就説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遷移到其它事情上。

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以為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着打了就沒事了。孩子其實很懂事的,我們只要把正確的理由講給孩子聽,孩子是會聽懂的。記得予予還小的時候,去打針,看到其他小朋友在那裏死命地哭,她也很抗拒,後來我告訴她:“生病了多難受啊,打個針就可以殺掉肚子裏的小細菌,我們就好了。”予予滿眼憂慮地問:“那打針很疼的啊?。”我微笑着平淡地説:“哦,是有點疼,就像蚊子咬一樣。”予予聽了,憂慮有所緩減,於是我又給她打氣:“媽媽覺得予予是個勇敢的孩子,你説對嗎?呆會勇敢一點,自己伸出小手,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給了她鼓舞,又給了她退路,雖然打的時候她還是很緊張,小手想伸出去又有點不敢伸,但是在我的鼓勵和醫生的表揚下,順利地打完了針。予予通過這次“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所以從那次後,每次打針她都會很配合地自己伸出小手,能夠勇敢地面對了。

看來,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千萬不能騙孩子,如果告訴她打針不疼,就算這次騙過了,下次她是不會上當了,而且會更抗拒。

作為父母該放手就放手,能夠把握好屬於自己的分寸,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好屬於自己的角色,在生活細節中引導好孩子,能夠陪孩子一起成長,也是我們很幸福的事。

我們要堅信,作為父母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欣賞孩子不是隻讚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自強,學會感恩,能夠在自己父母身上攝取更多的愛,當我們作為父母能夠把愛傳遞給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繼承並且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標籤: 幼兒 育兒 家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zy3p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