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最新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最新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國學經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持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省分行組織開展“學國學經典,育道德員工”系列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工作中的座右銘,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讚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着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試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如何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是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有着十分系統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着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聯在一起,滋潤着中華萬物茁壯成長,展現着中華文明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鋭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為中華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2

中華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綿無千年;中華經典,浩浩五千卷。中華經典的星空裏,羣星閃耀。詩情融花意一體,智慧與激情齊飛。閲讀經典就猶如與先哲同行,聆聽他們對世界、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就會被那蓉智的思想靈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經》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廣闊胸襟;《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的宇宙萬物的奧妙……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偉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其中不僅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澱着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輔助教學書,成為一種長效的民族素質滋養濟,更是當代學生學習的模範用書。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何為真誠,讓我領略了真誠的無限魅力!以言語温暖他人也是泛愛眾。人生有限,可祝福別人的機會屈指可數,利用好自會喜悦。當老師以真誠心幫助學生,昔日視若無睹的機會驟然間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摸。方知沒有哪種職業會比國學經典更有功勞、最愉快,漸漸在享受經典。原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節儉,現在的習慣令人讚歎,這一切佳績源於《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細緻、團結守信、處處為人着想的待人處世方法,鍥而不捨、善思好學的態度。德育和教學並駕齊驅,相得益彰。

我喜歡眼見為實。一本《弟子規》讓我明白立身處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慶幸聖賢與己如影隨形。懂得經典是拿來做的,不知何時起贏得了家長從未有過的尊敬,只因我請了古聖先賢來幫我。

樹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是我們成長的根。我們一定要從小做起,把根扎牢,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把孝永遠傳下去。我向善啟孝心的國學經典致敬,是你為我們紮下了正確做人的深根。雞蛋原理中,因為雞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們一定會心靈傷痛。我們要喚醒和保護他們那一顆生命同體的仁愛之心。那是一種很清晰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淨化,同時,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沒有去關注的東西給喚醒了。

我相信,我們班的每個同學,自小就讀過很多中國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的,深諳其中的道理,印象都應該很深刻。可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在重複的考試和自我的奮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和那些染塵很久的器皿一樣,被埋沒了。

現在,系又把國學經典強調走進我們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現實的行為點上。修身,對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對於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呢?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裏,我們更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所交匯的國家裏。日復一日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忘了去關注自己本質的東西。可是拋掉根本,我們會變得一無所有。

古人的話語值得我們好好去聆聽。因為這些話語歷經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奪目。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一直被當做人生的基礎課程而備受重視。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講究禮儀已上升成為一個國家或民族進步、開化與興旺的標誌。而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更需要學習和講究禮儀。以平等心對待別人,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有很強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可是也令我們感覺有些悲哀,我們趨之若鶩地去搜尋、閲讀那些外國人士寫的成功之道,卻忽視了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甚而將它拱手給了別人。看看現在國外越來越熱鬧的中國文化研究潮,我們真該反省了。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3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作為教師,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帶着崇敬的心情,我認真學習了《國學經典與教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藴藏着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4

20xx年9月,重慶市中小學教師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學習分為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瞭解一些比較膚淺的知識,經過此次的學習,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曹廷華教授在“國學經典與師德修養”中説到:國學是從明初到晚清這一段時期所提出的虛擬性概念。是相對於“西學”而提出來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從古到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大師翟鴻曾經説過:“相由心生,改變內在,才能改變面容。一顆陰暗的心拖不起一張燦爛的臉,有愛心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這話對我們教師來説,説得太對了。我們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要有信仰,要有追求。對學生付出了愛心,你就會感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就會感受到學生對你的愛。魯迅曾經説過,不讀《道德經》就不知道人生的真諦。學習了《國學經典與教育》,我心中不斷提醒自己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就像曹教授説的,對學生就要像對待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對他們百般呵護,關心有佳。真正做到“大愛無疆”。

看完熊篤老師所講的國學經典與教育藝術,使我懂得了“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在教學過程中,不搞題海戰術,學習要和豐富的課間活動相結合。勞逸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之中,就能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的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總是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

現在年輕人,漠視禮儀,不尊重長輩老師前輩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會、工作崗位、吃到了苦頭才意識到了“禮”的重要性。校園中有些出口成“髒”的同學是否也該引起重視,把逞一時口快的壞習慣給改改,養成基本的道德素質。國學中有許多的標準就算是在現代看來也還是絕不失色的。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功利。現代化提高了國人的生活節奏,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帶給人們快樂,反而帶給人們更大的壓力。當人們的心靈面對這煩躁的社會,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在。當大家只是以物質為基礎,而精神上卻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是我們該靜下心來,研讀下我們聖賢的教誨時候了。讀讀這些經典的語句就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於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祖先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而且到現代業一樣的適用,不僅現在而且在以後綿長的歲月裏也一樣適用。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讓這些指導我們人生的哲理從我們身邊白白溜走,然後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別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見地的,對於學習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規律方面的闡釋還是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

標籤: 國學 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yjym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