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

“送教下鄉”是為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輸到鄉鎮農村,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下面給大家分享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借鑑!

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1

4月到5月,我參加了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培訓活動送教下鄉小學數學培訓。本次培訓,讓我對數學教育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也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指引方向。經過這次的培訓,我感觸頗多,下面是我的總結如下:

、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厚。

參加這次培訓的老師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老師們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及時完成作業,如飢似渴地接受着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異彩紛呈,講座全面系統。

專家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

三、學無止境,更新學習觀念。

印象最深刻的是席校長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的口才,佩服他的自信,佩服他的敏鋭,佩服他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學習就是這樣,要讓讀書學習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還有宋老師的講座《兒童立場的教與學》,他以自己在教學中所遇到的點點滴滴的事例作為案例,為我們闡述“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當然首先就要有兒童立場”。在我們看來。他所遇到的案例再平常不過,但是經過他的分析、思考,講解,這些普通的問題,卻成為他全國各地做講座的典範。

夏院長以“教師下題海,學生蕩輕舟”;“拿起試卷,劃掉會做的題”“專做弱肋試題”等幾個方面總結如何梳理考點。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堅定了信念。

培訓學習雖然就快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網絡教育,給了我們一把學習的鑰匙。這是一把增長知識才乾和提高思想素質的鑰匙。

四、總結心得,做好教育工作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善於創設情境。在課堂上,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非常明確,且能服務於教學。能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動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讓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起來,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組織適度開放性的探究活動,啟發學生拓寬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獲取知識,積累了豐富的探究經驗。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要有獨特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課改”提倡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那怎樣當好這一角色呢?教學實踐中的許多困惑,在這次活動中,優秀老師的教學,給出瞭解決困惑的方法。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也就是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是什麼,否定學生什麼。這次學習活動的教學中,示範課教師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他們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靈活有趣師生互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

要有高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課堂駕馭能力。自上而下都強調為學生減負,而減負的根本在於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一節好的數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要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已有的基礎和生活經驗等等,也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條件。

總之,在這幾次的觀摩活動學習中,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感謝國培計劃2018“送教下鄉”項目培訓為我們提供這次難得的學習的平台。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學生,提升自身素質;要不斷學習,博採眾長,積澱教學素養。為自己的教學生活增添光彩。

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2

11月23、24日,國培計劃湖北省送教下鄉項目特級教師巡迴講學活動在鬆滋市進行。全市小學語文老師參加了此次培訓活動。兩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活動形式多樣,有4節現場觀摩課,湖北省特級教師任利君老師,中學高級教師劉進老師的專題講座以及和專家的互動交流。縱觀這幾節課,上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引導,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真切地體驗到了語文教學的無窮魅力,也讓我不斷髮出這樣的思考:自己與名師到底有多遠的距離?我與名師之間到底還相差些什麼呢?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歷程,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歸納:

一、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

我們常説,“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須有流淌不息的泉水”,否則就無法滿足學生越來越廣泛的求知慾,無法使自己的課堂達到有效、進而高效。縱觀那些有成就的老師,誰不是愛讀書,善於積累的人呢?讀書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一種樂趣。今天坐在台上那幾位名師,之所以對教學方面的知識能做到侃侃而談,對答如流,對教學設計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想,與她們豐厚的知識積澱,是密不可分的吧!今天任利君老師的講座讓我充分認識到老師多閲讀對於指導學生閲讀,創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性。試想,一個老師自己都不愛閲讀,那他還怎麼去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了?當學生有困難時,自己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如何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了?不大量閲讀,自己的語文素養都沒法提高,又談何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了?再看看我自己,工作之餘,一些專業書籍都看得不多,文學著作更不用説了,而且總是不斷給自己找藉口,每天工作那麼忙,又要教學,還要應付各種檢查,忙得暈頭轉向,哪有時間讀書呢?魯迅曾經説過“時間像海綿,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只要你想讀書,就會見縫插針,只有你去讀了,才會體驗到讀書的好處。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所以要善於讀書,不斷從書中汲取營養,用智慧支撐起自己的靈性,做一個有思想的人,這樣才會走得更遠。

二、缺乏對文本的深入研究

今天的三位專家,他們的課堂之所以那麼精彩,他們的講座之所以那麼吸引人,和他們自己對文本的深入研究與解讀是分不開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劉進老師這句話“教學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是啊,不同的文本我們有不同的教法,劉老師上的這節課是《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劉老師就抓住了文本的特點,上出了神話的“神”。反觀我自己,上課都是同一種模式,按着一種套路走,對於不同的文本根本沒有區別對待,這樣的課堂又怎能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了?所以深入研讀文本對於老師來説是尤為重要的,只有對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此基礎上針對性的設計出一個合適的教案,使教學不再僅僅是停留在教課文上和把這篇課文的知識點掌握。

三、缺少持之以恆的精神

看看今天三位專家的成長曆程,你會發現,她們都有着一股永不服輸的幹勁,都有着持之以恆的精神,在學習上、研究上舍得下工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期的日積月累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一個人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後是無盡的付出,漫長的等待。可是,我自己很多時候做事就是三分鐘熱度,不能堅持到底。聽了專題報告後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認真鑽研,可是沒過幾天又恢復了老樣子;聽了名師的課,再次下決心要向她們學習,可由於工作中太大的壓力,總是堅持不了多久。就像平時教導學生一樣,我這毛病得改。

四、缺少工作的激情

我常常厭煩於學校的日常瑣事,每天幾乎按部就班地生活。但這次學習,我看到了好幾位年紀較大的教師,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年,在臨近退休時依然能夠勤於學習、不斷反思,這不正是他們身上那種工作激情嗎?與這些年長教師相比,我感到慚愧。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更應該帶着滿腔的激情走上講台,用愛心點燃學生的智慧之光,每天努力超越自己。

要想讓自己在教學中能夠取得一定成績,沒有辛勤地付出,是不會有豐碩的回報。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績,讓自己與名師的距離越來越近!

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3

本次活動首先進行了集體研究,自主備課,評課,同課異構。通過對同樣內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為參與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學到同仁的優勢。

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助,它可以促進課堂優勢互補,教師之間互相啟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於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過同課異構的對比研究開展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同課異構活動也給我們教師“個人自備,分頭施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學習範本。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通過聆聽專家講座,我懂得了,作文教學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入手,讓學生寫真話,訴真情,遠離假話、大話、空話。讓習作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感知才能,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心靈溝通的一種方式,一座橋樑。達到這個境界的前提必須是:把小學生真正當作亟待培育發展的小生命去對待,去負責。

其次,以育人為本,以培育發展人的真、善、美品格為導向,鼓勵兒童放飛心靈的感受和想象,自由如實地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見聞、認識、和心聲。只要是吐真言,抒真情,文通句順,表達清楚,寫完後自己也愛讀的習作都應是佳作。

再次,從開發、激活兒童的感覺器官所具有的潛能入手,進而,用規範優美的語言訓練學生的思維繫統,讓兒童在輕鬆的習作實踐中,在師生合作交流,生生合作交流,共同參與習作評價的全過程中,領悟習作規律,遠離假、大、空的虛偽內容,先從心理上走出作文難的誤區,再從質量上走出作文差的困境。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繼續虛心地學習;兢兢業業的奉獻,踏踏實實的工作;理論結合實際,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心得體會4

9月27日,由佛岡縣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教研活動在佛岡縣龍山鎮中心小學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參賽的藍彩虹老師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令我敬佩。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藍老師這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親身領略着前輩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台,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來。藍老師用複習引入的方法,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的學習中,從簡單的口算式子中分類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因數與倍數的學習。導入的設計推陳出新,既具實用性又具時效性。提問學生時語言簡單易懂,指令明確,並在課堂中適當加入字體動作,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教學中,藍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4是36的因數,9也是36的因數,4和9是36的因數,;而不是4是因數,9是因數這樣籠統的講解知識點。並能夠通過典型的反例對因數與倍數進行講解,令人恍然大悟。

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藍老師的課堂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教學環節精彩的設計,老師對於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尤為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也容易流於形式。藍老師在活動前明確提出“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數得快”,讓學生有意識地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再通過傾聽一個小組的合理分工,對其它小組進行指導。不僅使數因數與倍數的活動開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併為以後的合作活動提供範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悦,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藍老師本節之所以如此的出彩,離不開平日的日積月累,通過這次活動,我找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要向這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學習,提升自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wd9y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