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最新志願者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最新志願者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志願者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志願者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志願者的心得體會1

今天,學校的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協會會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即走進敬老院,為院裏的老人送温暖、獻愛心。

在這之前我還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活動,帶着一份好奇和熱心來到了敬老院。來到了敬老院之後,我們按着之前已經擬好的計劃,先讓老人們觀看文藝部組織的精彩的文藝節目,我們其餘的同學則圍坐在老人身邊和他們一起觀看節目,在整個過程中,看到老人們臉上洋溢着會心的笑容並時不時的附和拍手,這些都使得我們更加快樂,也讓我自己想了很多。因為大家的努力換來了老人們的快樂,而這也正是我們所想要帶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我想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説的“與人玫瑰,手留餘香”吧。

在文藝節目表演結束後,此次活動的組織者把志願者們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到爺爺奶奶們的宿舍,幫助他們打掃宿舍衞生、清理雜物、陪着他們聊天。在探望老人期間,有這樣的一個老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居住環境並不好,我們一起幫他收拾了牀鋪,清理了室內衞生,他在一旁看着,總是客氣地説:“同學們辛苦了,謝謝同學們,我自己來就可以”。使得我們覺得老人格外的親切,也感受到了老人們需要親人們關愛的期待。

通過這次志願活動,在給老人們帶來温暖、快樂的同時,也使我感悟頗多。通過志願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雖然每個同學都忙得滿頭大汗,但我們都覺得很高興,因為我們心裏都有着一股自豪感,一種為他人服務,快樂自己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平時是很少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鋒。

作為當代大學生,每天所面對的不應該僅僅只是課堂與知識,而應當有較多的接觸社會實踐。此次活動不僅給敬老院裏因各種問題而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送去了温暖,同時在活動中也更加鍛鍊了自己。看着老人那落寞的眼神、那被歲月摧折的脊背、那被時光的車輪碾過留下歲月痕跡的臉龐,都激發了我們愛心。作為青年的我們把自己當作老人們的親孫子、與老人閒話家常、為老人們捏肩捶腿,儘自己的“孫輩”之孝。從此次敬老院的活動中感到了不一樣的人羣,不一樣的人生,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望着那羣因不幸而走到一起的老人們,那羣因孤獨而相伴終老的老人們,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希冀,希望我們能為老人帶去一絲温暖,希望老人能夠幸福的安度晚年。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這個羣體當中,大多數老人缺乏的不是物質上的資源,而是內心精神上的陪伴。他們要求的並不多,只是希望我們這些子女能夠經常去看看他們,和他們聊聊天讓他們感覺不再孤單。但是僅靠我們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解決社會上所有需要關心的事情,所以我們希望並呼籲社會各界人士伸出雙手,奉獻愛心,讓老人們不再感到孤單,讓他們能夠真正的安享晚年,構建我們的和諧大家庭。

在回校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了一輩子,現在儘管子女都不在身邊,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堅強、樂觀的心態,在生活中老有所為。那麼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的晚年生活,或許這些老人的處境還算好,社會上還有更多的老人淪落街頭,飽受世人的冷眼。我想,每一個熱血青年都不忍讓老一輩人在流離失所中,生活在無盡空虛中。

有一天,我們的父母會老去,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所以趁我們現在還能做,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吧。送温暖活動結束了,我覺得回校後應該發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獻愛心的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關愛生命、服務他人的美好情操,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青春和力量。

志願者的心得體會2

很榮幸能夠成為這八十分之一。兩天的培訓過得很愉快,老師們走了,對於老師們走後留給我們的思考以及對於完善我們自身素質所要做的努力,結合這次培訓,有些心得,拿來分享。

追述一下“奧運會志願者”的由來,我們知道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第一次給出了奧運志願者的清晰定義:“奧運志願者是一個在奧運會這個組織裏,對集體作出個人和利他承諾的人,他/她承諾將盡其所能完成交與他/她的任務,並且不接受金錢或獎品等類似性質的獎賞。”

如何理解這個概念呢?從其他志願者的博客裏彷彿找到了答案。

好運北京測試賽時,一名做女子壘球賽領隊的志願者曾這樣寫到:“因為無法分身,只好拜託司機師傅把隊員送到指定的地點,由司機代買他們所需的禮品。雖然一切細節已經交待清楚,並且反覆叮嚀害怕出什麼差錯。但是晚上還是沒有睡好,而且半夜起來還在想他們是否記得要發票,這很重要”、“還有一名隊員對某些顏色很敏感,發現這個祕密後的幾天,我很注意避免她接觸那些她不喜歡的顏色,分別時她告訴我,我是她見到過最貼心的志願者”。

從這名志願者的博客上可以看出“志願者”這三個字很好寫,但是真正要做好,卻不是説説那麼簡單。想起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志願者的行為就是對“奧運會志願者”這個概念的最好詮釋!我想這種行為也正是“服務至上,和諧至上”理念的完美體現。類似這樣的例子,在這兩天的培訓中,老師們提到了很多,除了要學習作為一名志願者必備的那些專業素養以及關於我們所服務的業務口的具體職能外,佔用時間最多的就是讓我們體會、領悟真正的志願者精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我想對於任何一支團隊,團隊精神都很重要,現在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什麼團體不強調也讓我認識到更多的人,更重要的是讓我重新找回了當初那種單純的目的感想。在諮詢會接近尾聲時,看着師弟師妹們帶着笑容,滿懷憧憬地離開,我彷彿也看到了當年正讀高三的自己,學習緊張而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又充滿期待。道別時,我跟他們説:“儘管以後可能不是在同一個學校,不過我會在學校等着你們的”。雖然我不能有十足的把握説他們一定能考上華農,但我希望能在他們心中種下嚮往華農的種子,以激勵他們堅持奮鬥,增加考上中大的機會。除了在南春中學進行招生宣傳外,我還參與到在我們縣其他幾所學校進行的招生宣傳當中,收穫頗豐。既能幫助到師弟師妹們備戰高考,又能加深他們對華農的瞭解,激發他們將來報考華農的渴望。儘管我在這個寒假付出了不少時間在招生宣傳活動中,但説真的,不後悔,人生有多少個寒假可以這樣有意義地付出呢。當然,我們這次活動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明年還會加入到華農寒假招生志願者的隊伍當中去,吸取今年的經驗教訓,不斷地做得更好。

志願者的心得體會3

從20xx年11月開始招募20xx年暖冬行動春運志願者到參加春運面試、急救培訓、禮儀培訓、安全培訓、紅線培訓、體能測試、疾控中心體檢、防身術培訓、健康證辦理直到20xx年月11日我們小組在南充火車站服務的最後一天,前前後後小半年的時間,我見證了一些志願者小夥伴被淘汰、體檢不合格、培訓不合格、考試不合格遺憾離開、違反組織紀律性被退回母校。

春運志願者們從最初對服務的生疏,不上手到如今對服務項目——在進站口維持秩序、在候車室引導車次、在售票廳幫助取購票、在志願崗亭接受旅客詢問、查詢車次、主動送盲人,殘疾人到站台、新聞稿的撰寫等等都得心應手。前前後後為期四十天的春運,本是我們回家和親朋好友團聚的時間,我們卻選擇了留在南充奉獻自己,守衞千千萬萬旅客的回家路,默默耕耘着,為這個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燦爛的亮色。

每天早上7點起牀,洗漱、吃飯、擠公交,8點鐘準時到達南充站的志願服務亭,整理帽沿、撫平衣角、頭戴小橙帽、身着小橙衣、腰佩小藍包,我們整裝待發開始了一天忙碌且充實的服務。剛至崗位,我們小組的小夥伴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春運志願服務工作中去。嚮往往的旅客親切地道一聲問候,耐心地為旅客朋友答疑解惑,排憂解難。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老婆婆行李堆了一堆,她身邊又沒有年輕人陪同,於是跑過去幫助她,她還不樂意,用眼睛瞪着我説不要你們弄,我沒錢給你們,我説我們是志願者不要旅客錢,她還是不信,一把手將行李搶了過去,我真的是出於好心,可是……"下班時一個志願者向我訴着苦,很是委屈。我安慰着她説,這樣的情況在以後的服務中會經常遇到,旅客經常誤會我們是火車站收費幫忙提行李上火車的"小紅帽",所以老婆婆那樣對你很正常,你不要放在心上。

20xx年春運志願者在共青團順慶區委領導、南充火車站工作人員、怡然志願者協會會長的精心指導和幫助下很快熟悉了服務項目和方法,知悉旅客冷暖,懂得怎樣傳遞温情春運。帶着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温馨春運,讓旅客體驗更美好的總目標,我們更加細緻周到地服務旅客,讓旅客在回家的路途中感受春運志願者的關心和温暖。

在整個服務期間有太多的瞬間讓我們今生難忘———春運志願者助"無聲"老人登上火車、助力困難夫婦踏上回家路、幫助走失小女孩尋找父母、"屈膝"為老人緩解疼痛等等。這一次春運經歷對我們説彌足珍貴,在以後的日子裏雖不再擁有南充春運志願者的身份,但幫助他人,服務社會,我們從未止步。

身處新時代,我們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志願活動,弘揚"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用心去感恩和奉獻社會,保障成千上萬旅客的回家路樂此不疲。

回望志願行,我們自豪地説道,無悔青春!

志願者的心得體會4

在我做公益活動,做志願者的幾年時間裏面,我也發現了救助流浪人羣的公益活動難以開展。曾經我就很流浪者聊天,我喊對方去救助站,我幫助對方打電話,我剛打電話,對方就嚇跑了。我因為救助流浪人羣的問題,也和一些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發生過爭吵,我當時説他們不作為,看見街上有弱勢羣體,你們為什麼不接到救助站?

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説:對方接受救助的話,可以免費提供吃住幾天,或者免費送流浪者回家。經過我的調查瞭解,流浪人羣可以分為三大類。流浪人羣細分為三類:第一類職業乞討者,月收入過萬,生活富裕,利用別人的同情心來乞討至富。第二類為被犯罪團伙控制住的乞討者,他們很多人都是被控制住的,被打殘疾來乞討,乞討來的錢財都是給犯罪團伙的,這樣的弱勢羣體也很難救助,特別實際光靠公益組織協會是很難救助的。第三類為智力問題的流浪人羣,他們被家庭[拋棄流落街頭。沒有敢救助他們,把他們接回家照顧,救助站的人員回説他們沒有申請救助,所以他們不敢救助。而我們公益組織團隊卻只能提供一些衣物或者食物給他們解決短時間的温飽問題而已。

所以遇到這些流浪人員的救助問題,在開展的公益活動中,光開公益組織團隊來救助的話,也是很難救助的,有時候我們看見街頭上有流浪人羣,我們無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我們也是很難過的,也是很無奈的。最後難以開展的公益活動是各種心理煩惱開導救助,比如:心理疾病有:自卑心理,虛榮心理,攀比心理,好奇心理,憂鬱心理,恐懼心理,網癮,網戀,報復心理,沒有人生目標,沒有人生理想,以及嚴重的精神問題患者。

因為沒有正規專業的公益組織協會,開展這些心理開導救助公益活動。心理開導救助公益活動還有一種心理問題比較難救助,那就是職業心理疾病。雖然中國境內也有一些公益組織開展純公益的心理開導救助公益活動,但是效果還是達佈道預定的理想,我們中國就有差不多2億的人口擁有各種心理問題需要救助。所以各種心理問題煩惱在中國公益界來説而已是比較難開展的,因為很多有本事的人卻不使得花長時間來幫助別人做心理開導救助,而願意幫助別人做心理開導救助的人卻非常的少。

其實做公益活動的志願者,或者義工首先要愛護自己的家人,愛護自己的身體,再者才去參與公益活動是比較好的。如果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護,你會真心的去愛護別人嗎?幫助別人嗎?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長輩親人都不愛護,你會關心愛護別人嗎?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養活自己,我們會有能力幫助別人嗎?

凡是做公益活動的志願者,義工,甚至愛心人士都會經理過被人誤解過。別人會説我們很傻,很苯,吃飽沒有事情做,去那裏玩不可以嗎?為什麼要去做那些別人都不原因做的事情啊?

志願者的心得體會5

20xx年2月7日,一個讓我永生難忘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青年志願者,並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服務了他人,回報了社會。

眾所周知,志願者在整個社會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卻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的理解志願者的含義,青年志願者奉獻給社會的不僅僅是服務,同時也向全社會昭示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青年志願者精神。青年志願者的這種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等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青年志願者所彰顯出的精神也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吸收。

2月7日下午,我和同班四名同學一起,懷着一顆崇敬而又忐忑的心步行前往原開c中校長貢xx爺爺的家,開始了本次志願者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拜訪退休老教師,感悟人生之真諦。

當我們來到貢爺爺家所在小區的大門口時,只見一位精神矍鑠、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正站在那裏靜靜地等待着我們,他便是貢xx爺爺。我們一一向他問好,他則熱情地邀請我們上樓做客。隨即,我們走進了貢爺爺的家,聆聽了他的處世哲學,交流了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得到了他殷切的鼓勵和祝福。

猶記得貢爺爺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説:“首先熱烈歡迎同學們的到來。我知道大家都是優秀的學生,都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認為這很好,希望你們能執着追求,永不放棄。高中階段是苦的,但也是充實豐碩和愉快的,我希望你們在高中階段就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各盡其才。很多人説全面發展、興趣廣泛很重要,但我認為真正打動人心的是能夠在某一領域實現突破,因為中國所缺乏的正是在某些專業領域的高端人才。歐美的教育體制讓我頗有思感,我認為修學當以三事為準衡:第一,研究學術,當以學術本身為前提,不要受外力支配以達於學術獨立境界。第二,人活着是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要能盡力致用方不負一生歲月。第三,學習沒有捷徑。例如數學學習,唯有大量反覆做題,總結規律,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高中還有一年半的時間,希望大家苦中作樂,學有所得,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最後,我們給他拜了個早年,並與他合影留念。臨別之際,他不顧室外凜冽刺骨的寒風,硬是把我們送到小區大門口,並與我們親切握手後才肯離去。與他道別後,我不由得發覺自己已經熱淚盈眶,這熱淚,既代表着我對貢校長平易近人、關心青年的高尚人格的欽佩和感動,也包含着我努力奮鬥、立志成才的堅定信念,我一定不會辜負貢校長的期望!

年逾80的老人,在與學生接觸前,認真地備了課,做了詳盡的準備。在生活中,他是一位豁達大度、幽默風趣、熱愛運動,珍愛生命的長者。這種精神,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在這裏,我也祝福貢校長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我深信此次的志願者活動自己是滿載而歸的。而在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服務他人、鍛鍊自己的宗旨,繼續本着腳踏實地、勤奮創新的態度,“以青春揚激情,以奉獻促和諧”,譜寫青年志願者行動的新篇章!

志願者的心得體會6

青年志願者活動是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風氣,是當代社會注意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努力做好這項事業,有利於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範。這是當代大學生的行動指南,是當代青年志願者的使命,也是我們學習“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願者,其實我參加志願者就是希望能給社會帶來多一點的愛。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總會覺得缺少了愛,缺少了被關懷。尤其是隨着人漸漸地長大,接觸到更多的人與事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就越來越複雜。同時我們會對這個社會越發不滿,覺得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很虛偽的社會。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份愛,是一種對弱勢羣體的一種無名的愛。我相信憑着這心中的一份愛的種子,從我做起,從我們年輕人做起,我們可以讓自己,讓別人看到這個社會始終還是温暖的。所以從這方面看,我覺得我們更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其中。參加協會,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體驗。

作為一個志願者,在助人的同時,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時,志願者也可以從中得到思想上的昇華,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更深刻地領會到生命的意義。而且,支援者的活動,也為我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提供了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

我很榮幸能成為以傳遞愛心、志願服務、樂於奉獻、不求回報為宗旨的這樣一個團隊的成員之一。作為大學生,我們不能養尊處優,而應該履行義務,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即使我們的能力仍有限,但一顆關愛之心不會磨滅,我們將盡全力伸出雙手去幫助、關心孤寡老人,孤殘兒童等有困難的弱勢羣體。哪怕一句問候、一次攙扶、一次彎腰都能為社會公益、慈善、福利事業、社會生態環保及建設和諧文明的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愛心已點燃,不要再等待,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去經歷讓人難忘而有意義的人生體驗,在奉獻中,體味快樂,收穫幸福。朋友們,如果你也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那就抓住這個機會立即加入志願者的行列,和我們一起將愛的火焰燃燒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青年志願者活動是微小的,因為它涉及的範圍太有限。它又是偉大的,因為他在有限的範圍中讓老人露出了笑容。讓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温暖與自身的價值。同時,它也提升了現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養了現代青年的助人為樂、團結互助的高尚品德。彰顯了我們青年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風貌。

讓我們為這一事業來奮鬥吧!讓我們這些新時代青年來擔負一些微弱的社會責任。奉獻出一點微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vn4g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