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勞動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勞動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勞動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勞動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勞動的心得體會1

勞動是什麼?很多人並不能真正瞭解,他們都認為勞動是苦的,是累的。其實這只是“勞動”一詞的障眼法,勞動是甜的是快樂的,只是親身才能體會。每一次我幫媽媽打掃衞生,擦玻璃,掃地,都把我和媽媽累得滿頭大汗。可是,我和媽媽的臉上卻掛着燦爛的笑容。這是因為我和媽媽都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勞動的樂趣無窮無盡,比如説你可以體會到用自己的雙手勞動而創造出一個個成功,這種樂趣,這種喜悦,就像在蓬勃生機的春天辛勤的勞動,在滿地金黃的秋天得收穫那樣無法語言來形容的感覺。

勞動的樂趣無窮無盡,比如説你勞動為人做出了貢獻,心情就像春天開放的花兒一樣燦爛。當你用勞動做好一件事受到了別人的讚賞。心裏一定比蜜還甜。這時你就能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勞動像一塊甜甜的豆沙糕,讓你體會到樂趣。

勞動像一個苦果,讓你感受到疲勞。

有喜有憂,有苦有甜,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勞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假如説地球創造了人類,那麼勞動將是人類創造新地球的最好武器。

中華延綿五千年,有許多是教我們要勞動:勞動創造了一切。勤勞的人再窮,也會有富裕的一天。懶惰的人再富,也會有貧窮的一天。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字樣,應該永遠牢記我們心中。勞動是體現一個人有修養有道德有文化,有內涵的最明顯的標誌。是呀,老舍先生也曾經説過: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句話真是耐人尋味,,即諷刺了不會勞動的人,又體現了勞動的可貴。有一位商人曾説過:辛勤的勞動是發家最關鍵的本錢。勞動似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只要好好運用就能穿透世上一切堅硬的東西。勞動是最光榮的,不勞動是最可恥的。

勤勞的人被人稱讚,懶惰的人被人唾棄。勤勞幫助了自己,懶惰害苦了自己。我們應該靠辛勤地勞動換老收穫,而不是靠一步登天做着自己的白日夢。

勞動的心得體會2

最近,我公司各項生產任務較重,為加強科室人員和車間一線員工的相互瞭解,進一步促進車間生產工作,我響應公司號召,於3月x日按要求在指定的外用洗劑車間參加勞動,任務是清洗瓶子和成品包裝的工作。短短一週的工作體驗,雖然繁重、勞累,卻也感觸頗多。

通過這次勞動,我對車間一線生產有了切身體會。封閉車間裏、空氣流通不好,工作量大,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他們日復一日地堅持工作,並且工作熱情高漲,每個人雖然汗流浹背,仍能堅持認真工作,塑造了我們公司一線工人的良好形象。

通過這次勞動,我認識到了車間和科室崗位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工作側重點。各崗位的職責要求是不一樣的,無法簡單的用等號來衡量。所以只有通過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學習、相互溝通,增進了解,增強相互之間配合,共同提高公司各項業務水平。

通過這次勞動,融洽了科室與車間職工的關係。增加了相互之間的理解與認可,同時也激發了我的崗位熱情和責任感。看到一線職工揮汗如雨,有條不紊的工作熱情,我更加強堅定了“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工作信心,決心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加倍的責任心和細心,通過公司內刊及時報道發生在我們幸福身邊的人和事,將公司內刊《西安幸福報》辦得更好,有不足之處請領導和同事們悉心指教和多加諒解,謝謝。

勞動的心得體會3

革命的先驅——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勞動是人的生活需要,人為生活而勞動;勞動創設了人的生命環境,人在勞動環境中生活;勞動給人以生命的真諦,人的勞動就是生活。馬克思曾經説過:“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臘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所要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經觀念地存在着。”所以,我們學校展開了勞動教育,即勞育的活動。勞育就是從育人的生命意義上來展現的實踐本質,勞動教育的目的性既要體現對我們的全面教育,又要有教育目標的具體層次。以下,是我在勞育期間的總結。

通過這一階段的勞育,我認為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1、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使他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

2、瞭解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歷史;懂得辛勤的勞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保證;勞動是公民的神聖義務和權利;懂得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是數千年來剝削階級思想殘餘;懂得把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

3、養成勞動的習慣,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品質。抵制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惡習的影響。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勞動,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將來擔負起艱鉅的建設任務。並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就業和分配的問題。

學校開設勞育課讓我懂得了勞動不僅僅是為了金錢,底層的勞動者並不讓人瞧不起,他們每天都付出辛勤的勞動是有價值的,理應得到我們的尊重。勞育課改變了我的勞動觀念,幫我樹立正確做人生觀、價值觀及一個人對一份工作應有的態度。勞動教育能培養一個人的基本素培養一個人的生存本領,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人要想活着就必須學會勞動,學會怎樣幹活。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適應環境者生存,不適應環境者被淘汰,要想適應環境人必須要有頑強的毅力,那股頑強的勁是從哪裏來的呢?是從勞動中鍛煉出來的!人必須學會吃苦,如果他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將一事無成,從古自今無論哪一位取得成功的人,他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重大科技新成就的出現本身就離不開辛勤的體力勞動,所以勞育的展開是必須的。

經過勞育活動,我們有艱辛的付出,也有勞動後的回報,我們付出的是體力上的汗水,收穫的是精神上的昇華。歐文先生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完善的新人應該是在勞動之中和為了勞動而培養起來的”,恰是勞育活動,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真切與深入的理解。勞育期間,我們每天從事的都是整理書籍、打掃一類簡單的勞動,在這些崗位做的事情都很小,也很瑣碎,需要耐心和認真,可能很多同學不屑於做這樣的小事,總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其實做什麼事都需要腳踏實地,需要把每個細節做好,沒有在每件事情上的認真負責精神,任何事情都不會辦好。古話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嗎?我們要培養的就是這種做事情幹工作的良好品質。

勞育活動也讓我們明白了學會勞動的重要意義。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問題,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我們應該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聯繫到我們以後的工作,就業,對於應用型人才的我們需要靠雙手來創造生活,需要靠技能來創造明天,因此更需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大學勞育使我體會到了工人的艱辛,社會上的壓力,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不要像以前一樣輕視勞動。勞育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創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勞育活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做人的態度。勞育還培養了我們的責任心,使我們樹立了要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人生觀。它使我們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認為勞育活動是我們學習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夠從中得到快樂又能夠從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樣我們豈不“何樂而不為”呢。我們的學習生活也應該像彩虹這樣豐富多彩,不僅要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類的勞動、活動。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學習目的是為了服務於社會,因此我們更應該具有吃苦耐勞的習性,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寓知識於勞動之中,多實踐!我們誰都不是一座孤島,可以與世隔絕,我們是社會中的一份子。

當今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競爭激烈,各個招聘單位對應聘人員的要求都很高的,勞育活動恰巧給了我們一個鍛鍊身心的機會!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一次勞動,一次成長。很感謝學院為我們安排勞育活動,使我們得以在勞動中逐漸成長。這一階段的勞育活動,更增加了我在以後社會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對我以後的人生起到了一個明顯的促進作用!

勞動的心得體會4

放假了,我打算在家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吃完飯,我幫媽媽洗碗。我用清水把倒入洗潔精的碗衝了一下,可還是有很多油。媽媽走過來和藹可親地對我説:“小傻瓜,洗潔淨倒的太少了,要多倒點兒才能把油洗下來。還是我來吧。”於是媽媽搶回了洗碗的任務。

不過,我可沒閒着,趁媽媽洗碗的時候,我又悄悄地去幫媽媽洗衣服。我想:剛才洗碗的時候洗潔淨放得太少了,那現在衣服多了,用的水也多了,洗衣粉應該多放點才對。於是,我就放了很多洗衣粉。沒想到,剛揉了一會兒,就產生了很多泡泡,大的、小的、紅的、綠的,真好看!我一邊洗衣服,一邊自娛自樂地玩起了泡泡。媽媽洗完碗走過來,又好氣又好笑地説:“你這個小搗亂鬼,弄的滿地都是肥皂水,肥皂泡滿屋子飛呢!”

雖然我總是給媽媽幫倒忙,可媽媽沒有批評我,而是耐心的教我。晚上爸爸回來了,我聽到媽媽對爸爸説:“我們的孩子長大了,知道幫我幹活了。”我聽到後,真是感到無比開心!

勞動的心得體會5

人們常説,勞動是偉大的,是光榮的,沒有勞動就沒有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説,只要是勞動,不論是什麼勞動,都是光榮偉大的。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係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次的集體公益勞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而現在,由於一切向錢看的思想的影響,在一些人的頭腦中裝滿了金錢的利益,幹什麼事都講錢,幹活不講報酬認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勞動”也變相要錢。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對於抵制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腐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創造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公益勞動同樣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這次和我一組的同學們被分配到的是幫老師整理檔案,還有打掃辦公室的衞生,都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情,可是我真的`很佩服我親愛的組員們的認真精神。不怕髒不嫌累,不把手中的活當成小事看,一絲不苟的幹活,當然我也不差,因為我們都知道勞動是不分大小貴賤的,只要是勞動,都是光榮的。在小的事情中去感悟勞動人民的勤苦,感悟整潔的環境來之不易。瑣碎的小事此刻在我們的手中看上去如獲至寶一般的珍惜,珍惜這次的勞動機會,大家不分你我的團結合作,有人分配任務指揮,有人辛辛肯肯地整理,我也忘我地參與其中。

負責的老師指點我們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我們的活動,我當時心裏一陣的感動,當我們做得好的時候也誇讚我們,讓我們覺得很欣慰。我們在做實事,不是喊口號。真的發現腳踏實地才能博得欣賞和支持。此刻,我坐在這裏,馳騁於我的精神世界中,只是回憶過去的一週的勞動,我就感受到了這種樂趣。

看着整理完後那整齊的檔案櫃,那整潔的辦公室,我們都會心的笑了,是這些成果完全讓我們忘記了勞累,也讓我們感悟到自己的以後要講究衞生,不隨意製造垃圾,物品資料要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以便下次使用。雖然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平庸,像螞蟻一樣。但是,活着是如此的珍貴。我應該完全可以生活的從容一些的,不是嗎?學會把自己從瑣碎中剝離出來,使自己能夠自由的去追尋一種淡泊但絕不平凡的生活。當我的生命之舵在轉動的過程中,我要拼命的去領會生活想要交給我的東西——奉獻、合作、保持先進性。

回去的路上,大家歡聲笑語談論着今天的成果。對,勞動是無上光榮的。大學是為我們今後踏上社會的一塊鋪路石,而今天我們在這裏,是將理論付諸於實踐。看似普通的一次活動,確讓我感觸頗深。並且我很期待和我的同學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一起去做更多更多這樣無償奉獻的事情。這對於我們的友誼的鞏固和思想的互相學習更有幫助。我們有着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但是因為這些活動能夠讓我們即使殊途也會同歸。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問題。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我們應該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不辜負學校及老師對我們的要求。

老師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讓我們對勞動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的光榮,讓我們重視勞動,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義務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這次組織的義務勞動讓我們瞭解勞動的光榮和價值。

勞動的心得體會6

今天,學生剛放學,就接到通知:全體班主任參加學校栽花束勞動。所有的班主任老師送走學生之後馬上加入到勞動的隊伍中。校園頓時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所有的領導老師都加入到勞動的大軍中,勞動中,大家配合的那麼默契,挖坑的挖坑,栽樹的栽樹,培土的培土,今天的勞動沒有思想準備,很多女教師穿着五一假新買的高跟皮靴,漂亮的新衣服,來不及換衣服和鞋子。但大家毫無怨言,一個不少參加了勞動,還有的教師帶病參加勞動。今天的天氣也真考驗人。突然的高温,加之男教師少勞動強度又大,下班前還要完成任務,讓同事們個個滿頭大汗,男教師已經勞動一下午了,沒有休息時間,此時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下班前完成任務。為此勞動中大家不嫌髒,不怕累,同心協力終於在下班前幾分鐘完成了勞動任務。

學校是一道風景,老師們敬業的精神是一道風景,領導們以校為家的精神更是一道秀麗的風景。毛家店中心小學在領導的正確帶領之下,教育事業正蒸蒸日上,校園環境大有改觀,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作為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我感到自豪,雖然班主任工作很累,但和諧的集體錘鍊了我的敬業精神,超負荷的勞動培養了我的上進意識,一天一個太陽,點燃一個希望,一天一個故事,每個都不尋常。一天一個變化,鑄造一個夢想。我相信毛家店中心小學在全校領導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教學、環境又面臨新的挑戰,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毛家店小學的明天更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vdd3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