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清明節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0篇)

清明節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0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0篇)

清明節心得體會1

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説了這麼多,這是什麼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義事業而奮鬥。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沉重和莊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遺志。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心得體會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詩實在耳熟能詳。應該是在我們小學還是初中時期必背的詩文之一了。當時還小,不知道這首詩中包含了怎樣的意境和心傷,不懂得親人離去的心痛可以至此。

有一個人,他/她明明與你息息相關,在你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有一天,他/她就這樣不見了,再也見不到了。那種感覺,就好像誰突然把你的心挖空了一塊,再也填不上了。你明明還有很多很多話要對他/她説,你明明還有很多很多事要為他/她做,你明明還有好多好多愛沒有對他/她訴説,你明明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想要和他/她一起去,但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切已經無法彌補了。子欲養而親不待。便是這樣痛徹心扉的遺憾。

我們生活在一個個不同的石頭森林,在一個個不同的格子間裏為了生存而忙碌,卻忘記了給那個賜予我們生命的人兒一個關心的問候。一年回家探望他們的次數屈指可數,每一次,都覺得他們越發蒼老。時間都哪兒去了?在你忽略他們的每一刻,皺紋已經爬上他們的眼角,青白已然染上了他們的黑髮。時間不等人,這個道理我們比誰都明白。

不要説“我很忙,沒空”,我很忙只是一個華麗的藉口,再忙吃飯喝水上廁睡覺所總有時間吧?從中抽出個幾分鐘和父母親人嘮嘮家常,關注一下他們的心情如何身體可好並不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其實他們要的並不多,一個問候,短暫的陪伴,你能夠幸福。這,就是他們一生的追求;這,就是他們茫茫人生的全部呀!

是啊,尚未為人父母不知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人類都是懂得借鑑前人經驗的靈長類動物。為何一定要讓自己去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以後,才懂得孝心未盡會是多麼痛苦的遺憾呢?就是現在,就在我們每一次有空發呆的午後,在我們每一個不知道去哪兒遊山玩水的假期,在每一個想起他們的瞬間拿起電話,讓遠方的他們知道:我們也在牽掛着你們。

清明節心得體會3

四月到了,清明節也到了,處處可見人們忙着掃墓祭拜,這清明節對中國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有一個傳説故事: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太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因此與忠臣介之推流亡在國外,介之推一路保護重耳,功不可沒。重耳成為國君後,介之推便離開重耳躲進山中,重耳想要讓介之推回來,因此放火燒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沒想到介之推他不肯下山,就被燒死了。後人便在他死去的四月上山祭拜,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祭拜。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上要準備的祭品都有其意義,像吃韭菜(代表長長久久)、吃年糕(代表步步高昇)等。另外在祭拜的習俗中有一個最特別的,那就是“掛紙”。大家去掃墓時,一定有看過家中長輩把一張張長方形的五色紙壓在墓上,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和漢朝皇帝劉邦有關。在劉邦未當上皇帝之前,他一直在外打仗,因此無法回家鄉掃墓,他當上皇帝后,當他要回去掃墓時卻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所以他就把一張紙撕成許多小紙片,撒到空中,想借此找出父母的墓,結果有其中一張落在一座墓碑,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走,他朝着墓碑走近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所以之後每年劉邦掃墓時都會壓一張紙片在墓碑上,後來,大家效法皇帝,久而久之,這就演變成一種習俗了。不過,現在的意義逐漸演變成為祖先的居住添加新瓦,與之前大大不同。

每年我們全家人當然也有去掃墓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節,我們到了墓地之後,才發現沒有帶掃把,只好拿四周的葉子來掃,打掃的很辛苦;掃好墓要回去時,我還跌到別人的墓上呢!嚇了我一大跳,之後我去掃墓時走路都會特別小心。

我覺得對我們中國人意義重大,掃墓則是代表我們對祖先的尊敬。在這天,我們要多説好話,才能把心中的誠意表現出來喲!

清明節心得體會4

我的媽媽來自貴州,從小就聽媽媽説起好多好多她家鄉的人和事,這使我小小的心靈裏就有一種抹不去的嚮往。

今天,媽媽給我講訴了她家鄉過清明節的熱鬧場景,我聽得津津有味。

清明時節,油菜花開的漫山遍野,景色可漂亮了,到處黃澄澄的一片。

清明節當天,家家護護都起得很早,親人們聚在一起,吃過中飯,攜帶準備好的酒食果品,紙錢等東西,到墳上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由於媽媽的家鄉在貴州山區,一般都是土葬,墳與墳之間的距離相差甚遠,所以掃墓得從這座山走到那座山,可辛苦了。

來到墳前,大人們分工合作,男的去距離遠的地方掃墓,女的在原地墳前,把在家裏準備好帶來的飯菜擺放好,開始做飯前準備,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小孩子們則拿着自己親手做好的風箏到田野裏去放,開心極了。

下午4點左右,去遠處掃墓的大人們回來了,忙的也忙好了,大家走到祖先墳前,先把酒食果品擺放好,然後開始祭拜,按從老到幼的順序輪流磕頭。當小孩子在磕頭的時候,站在旁邊的大人們就會説:“希望祖先們保佑小娃娃們一生平平安安,考上名牌大學之類的話”,磕完頭後,大人們就把準備好的紙錢拿出來,開始燒紙錢,大把大把的往火堆裏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了大家的頭上——,衣服上,火燒的很旺很熱,但大家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祖先們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大人們拿出鞭炮開始燃放,噼哩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開心的笑容。完後大家圍坐在墳前的空地上,把燒好的飯菜端出來放好,開始吃晚飯,在野外吃飯,大家都吃的很開心,吃完後收拾好一切後,開開心心的你前我後的各自走回家。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紙錢,野炊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已逝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懷念。

希望有機會和媽媽回她的家鄉去看看。

清明節心得體會5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傳統節日。另外還有很多以“清明”為題的詩歌,其中最的是唐朝詩人杜牧的七絕詩《清明》。

俗話説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明天,我將要和老爸坐車會鄉下。

到了星期六,因為我是一個孝順的小天才,所以決定叫老爸帶我回鄉下去給祖宗掃墓。在車上做了4、5個小時終於到了鄉下,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蘋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祖宗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祖宗請了安,向他問了個好,這時我心想:“哎,人為什麼只能或到70、80歲就去世了呢?有一些無辜的人30歲還沒到就給一些馬路上的車撞死了,真是可憐啊。”接着老爸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我的表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祖宗能保佑我這天才學習快些進步,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這就是我們清明節的一天,雖然小表弟覺得挺無聊的,但是我覺得很有意義,我真希望祖宗到現在還活着啊。這個節日使我難忘。

清明節心得體會6

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歎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今天我們的中華民族,仍然到了最危險地時候,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形勢下,正確認識當前的實際困難,團結起來,繼續進行社會主建設新的長征,用我們的行動、責任、愛心,為我們的祖國交上一份答卷,讓英雄的精神永遠化作我們學習的力量,工作的力量,建設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永遠是我們前進的助推器。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車顛簸着行駛,回頭一看,烈士墓已漸漸遠去,但它的影子已在我的心裏沉積下來,令我無法忘懷。

大人眼中的清明,該是一個“沉重”的節日吧。而孩子卻擁有“放縱”自己的權利,甚至淘氣,甚至搗蛋。隨着年齡的增長,“清明”於我而言,是否也將變為一個“沉重”的節日呢?

您還好嗎?您在天上過得還快樂嗎?您聽見我們的呼喚了嗎?您……您可否在夢中陪陪我?讓我也體會一下,有爺爺,是什麼滋味……好嗎?

淚水在眼眶裏打轉,我,寫不下去了。

清明節心得體會7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人們忙於或植樹造林,美化家園;或浸種耕田,育秧培苗。或換季生產,重塑商機。

清明節前後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南京人掃墓似乎提前了行動,不到清明日,掃墓之人已爭先恐後,絡繹不絕,擁擠不堪,馬路上也經常會堵車,無端浪費了光陰。在我看來,掃墓是人之常情,在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長輩,清掃一下墳地,寄託對親人的思念未嘗不可。

但是,許多人掃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點燭、燒紙、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僅污染了環境,妨礙了別人的生活;又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應該設法予以避免(據報紙報道,每年都因掃墓而引發多起火災)。從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掃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環境,獻一束鮮花,足可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與崇敬。

人雖逝去,但親人之間的感情,是難以忘懷的,活着的人去給逝去的長輩掃墓,則是一種禮儀,故掃墓也是表達一種情感。縱觀歷史,許多三代以上的祖墳,除了軒轅、炎帝、大禹和部分名人之外,很少有人問津。外戚之墳,更不必説了。可見掃墓這種關係,大致上只能維持三代到四代,其遠代祖宗,就無人顧問了。其墳也成了荒山野墓。

逝後修墳墓,佔土地,與子孫爭地盤,實屬不當。有人問,火葬之後如何辦?是不是再搞墓穴,作為長眠之地。若如這樣下去,再過百年,墓穴遍地,氾濫成災,令人擔憂。現在已經有人提倡大海(水)長眠、樹根長眠,即將骨灰灑入江海,或埋在樹下,既衞生乾淨,又使逝者回歸大自然,實屬明智之舉。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一種責任。但這種行動重在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享受天倫之樂,感受親情的温暖,度過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讓父母操心、憂心,找各種事由,責難父母,而在其死後,又建墓,又祭掃,逝者如何感覺到!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

清明節心得體會8

雲遮豔陽雨綿綿,濕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着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裏的油菜花襯着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裏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説是可以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説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裏佈滿了雜草和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着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説這種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着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清明節心得體會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

帶着兒子和家人一起駕車約一個小時來到老家江口鎮,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兒子望着眼前的美景興奮地跳下車來大叫着:“哇!原來我的老家這麼美呀!”兒子手舞足蹈地嚷嚷着叫大家動作快點,似乎生怕這美麗的景色一縱即逝。

一行人沿着彎曲的鄉村小道進發,沿路跟兒子介紹着各種野花野菜,小傢伙聽得興趣盎然。突然,他興奮地向前跑去,叫着:“爸爸,快看這裏有一個小山洞!”只見山澗之中隱藏着一口不大的山洞,洞中一股清泉涓涓而來。兒子迫不及待地脱下鞋襪跳進水中:“一個字,爽!”兒子酣暢地叫着。看着他有如遊蕩在人間仙境一般,時不時地感慨着原來這世界還可以這樣精彩。望着眼前沉醉於景色中的兒子,心裏突然咯噔一下,真後悔怎麼不多抽點時間帶他出來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擁抱。

來到故去親人的墓前送上虔誠的祝福後,我們已經是大汗淋漓,雖然一身疲憊但也心中無悔。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心得體會10

清明節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緬懷革命先烈,祭掃教育的活動。剛進入陵園,滿園的蒼翠濃綠便給我們一種肅穆莊嚴的感覺,看着高聳矗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心裏油然升起一種欽佩之情。欽佩的是他們在國難當頭,挺身而出,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欽佩的是他們在民不聊生、江山滿目瘡痍的黑暗之中,依然竭盡全力去追求光明的志氣豪情,欽佩的是他們將一腔熱血毫無保留的獻給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是他們的大無畏精神造就了我輩光明的前途;是他們的堅定信念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華夏兒女;是他們的熱血和忠誠給我們樹立了為國為人民獻身的榜樣。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空,而自己卻永遠的沉睡於祖國的大地上。我們無法知道每位烈士的真實姓名,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英雄。他們的精神如同那滿園蒼翠的青松,永遠存活於人民的心中。

如今,站在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鋪就的光明大道上,我們不僅僅是發自內心的感恩,更是那份對祖國的富強,民族的崛起所承擔的沉甸甸的責任感。作為一名團員,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作為一名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的肩上承擔的不僅是責任,更是希望。所以,除了牢記歷史的沉重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之外,我們更應該以此為動力,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一切事情,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為人處事上,都應該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穩重,以便更好的承擔起那份責任,不辜負先輩們的付出和期望。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通過這次的掃墓活動,相信每位同學心裏都有了更深刻的歷史感悟,對自己身上的責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不僅僅為了自己的未來,更是為了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以更積極的行動去努力,以更樂觀和自信的心態去迎接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re4olq.html
專題